鉴赏唐朝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唐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得地位
一说书法,现代的人们不由自主就会想起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7)四大家。颜、欧、柳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赵为元代),可见其至今日还有如此历史影响力。唐代书家辈出,还有如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唐代书法可以说是集前人之大成,对中国书法有推陈出新,并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有卓越贡献。以后历朝历代诸多名家或多或少无不受唐代书法的影响,乃至今日。应该说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高丰碑。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
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唐代书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唐、盛唐、晚唐。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晚唐书法较少发展。
在中国看古代的雕塑和其他造像,唐人的造像是容易识认的,形体那么丰满,表情那么平静,神采那么飞扬――就似在欧洲看了蒙娜丽莎的画像,立即就能体会,那种恬然的自信,只会出自从欧洲中世纪梦魇中觉醒的,对前途有信心的艺术家(达芬奇)之手。而唐人风韵更佳。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它不仅是进行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独放异彩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历转千年而不衰,可以说中国书法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门具有独特形式的艺术,也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代表,是东方艺术中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在世界上有着深宏的影响,甚至移植到周围的邻国。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亦钟爱书法,曾讲:“如果我生在中国,不会是位画家,但肯定是位书法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继晋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第一个发展高峰之后,唐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又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唐朝出现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有记载有姓名的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就达一百八十多人。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故唐代书法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书至初唐而极盛" 的说法可谓贴切。
唐代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值得一提的书家有:(个人看法)欧阳询、禇遂良、怀素、李世民、柳公权、颜真卿、孙过庭、虞世南、张旭、钟绍京、薛稷、陆柬之、李邕、李世民、李白。
在艺术风格上,唐代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极显唐代盛世风度,成为唐代书法的特征。
再者,唐初以书为教、以书取士、设立博士、专立书学,都需要寻找法则,建立法式,制定规矩,推出典范。“法”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成为一种标准。而唐朝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则走向飞动飘逸。
为什么唐朝在书法艺术上比历史上第一极盛的晋朝更发展、更繁荣、更昌盛呢?我觉得有下列原因是比较明显的。
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
唐朝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造成有利于书法发展的社会氛围,大批书家应运而生。
隋末农民战争严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从公元627 年到649 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贞观之治”,迅速恢复了封建秩序,并使唐王朝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巨大成就。
唐朝结束了分裂和内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达到了鼎盛时期。一方面,国力强盛,安定团结,南北文化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中外贸易发达,产生了中外文化的大交流和大融合,打破了旧的框框,。造就了盛唐之际的社会氛围。国家的强大成为士人昂扬的精神支柱,书法创作愈加活跃,名家辈出,势在必然。
二、权力领导了唐朝书法潮流,王羲之被推上“书圣”的宝座
唐太宗热爱书法,身体力行,常常和群臣谈书论道,甚至游戏于宫廷,在这样宽松的(唐李世民《温泉铭》)艺术氛围下,唐朝书法繁荣是可以想象的。一些书家因为同唐太宗的接触而享受到无上的殊荣。既然皇帝如此器重书法家,自然激励了士人对书法的刻苦追求,这种重书的风气同样被其后世子孙继承下来,开创了唐代书法昌盛的局面。
王羲之成为书圣,被后人干余年来推崇备至,这同李世民的倡导是分不开的。这位政绩非凡的帝王对书法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初唐的书法由于李世民的提倡,犹如齐梁宫体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初唐的书风便以轻盈华美、婀娜多姿为主要特征,即便是楷书,也是如此。
唐太宗对王羲之酷爱,他亲笔撰写《王羲之传论》,评其书为“尽善尽美”,还重金搜求王的墨迹。命欧、虞、褚、冯等人鉴定真伪,进行钩摹复制,号召共同学习。与此同时,在创作中再现崇王理想,命怀仁集王字《圣教序》。自晋以来的谢、王、庾、郗、卫等书风平行的状况被改变,王羲之脱颖而出而成为众星拱月之势,被尊为“书圣”。帝王以自己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毫无顾忌地喜爱一切,倡导一叨,藉助自身的特殊地位,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一般人无法企及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统冶者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冶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三、书法教育定为制度并作为政府铨选官员“四才”标准之一
中国历史上,专门的书法教育王迟从汉朝算起,当时叫“书馆”,教师叫“书师”。到唐朝书法教育作为制度定下来。在隶属国子监的六所高等学府中,有一所便是
“书学”。唐朝科举的六个科目中,书法为其一科,名叫“明书”。中央政府铨选官员,以“四才”为标准,其中“三曰书,楷法遒美”。唐朝政府还为书法家设立专门的官职。在皇帝身边的有“侍书学士”,唐朝的书法大师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都先后担任过这个职务。
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之治”的二十三年中,不仅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赞》,确立五羲之在书法上的崇高地位,出内府金帛,广徵博求王羲之的墨迹,精工模搨使广为流传之外,还准予设立弘文馆,传习书法。据唐六典(卷八)弘文馆学士条记载,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 年),诏令现职之京官,不论文职武职,凡列五品以上,喜学书法,且笔法稍佳,具有发展潜能者,皆准到弘文馆聆听书法之讲授,敕由欧阳询、虞世南负责教授楷法,故使士庶,学书风气,大为丕振。由此,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唐初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在融会南北书风上也起到积极作用,使唐朝在书法上出现一种新的风貌。
四、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高
唐朝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皇帝爱好和提倡书法,建立书法教育机构,并将书法作为铨选官员的标准之一,因此在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书法艺术造诣很高。像有名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李邕、李阳冰等人,这里暂且不谈。唐朝二百九十年中,不以书法知名的文臣武将,也有一百多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是很高的。
五、帝王后妃,及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
唐朝传二十二主,其中有十一主是书法名手,这十一主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宣宗李忱。后妃中主要有窦后、武后。王和公主中,主要有汉王李元昌、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魏王李泰、曹王李明、岐王李隆范等等。
大诗人李白,现存墨迹《上阳台》。《书诀》云其大字得陶隐居梁昭明之法,而雄逸秀丽,飘飘然有仙气。山谷题跋云:“李白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宣和书谱》称其字画尤飘逸,乃知自不特以诗名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官至吏部尚书。《书诀》云其书似颜鲁公,流传墨迹,有《送李愿归盘古序》、《送孟东野序》、《嵩山天封观刻石》、《惠林寺题名》、《华岳寺题名》。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柳宗元,累官监察御史。《书小史》称其少精敏,文章卓伟,善书,家蓄魏晋尺牍甚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书史会要》称其楷隶行草无不工。
唐朝尚法,溯其源流,应该说是从隋开始的。正如宗白华指出的:“到了隋唐,晋人书艺中的…神理‟凝成了…法‟。”在唐朝削平群雄之后,社会日趋繁荣稳定,思想和学术领域力图用正统的儒家学说来校正六朝以来的糜弱之风,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