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两重性 •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 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 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 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3、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 验是: • 第一,遵循自愿互助、典型示范和国家互 帮助的原则。 • 第二,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 第三,实行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 级路线。 • 第四,采取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办法。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第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一化”、 “三改”,逐步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过渡。完成这个任务,从1953年算起,大约需要 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就是大约十五年左右的时间。 • 第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建设与改革同时并举。“一化”是主体,“三改” 是两翼,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 辩证统一。因此,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揭示 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双重使命。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 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 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 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 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 辑关系。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 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 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 的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 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 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 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 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 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 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实践过程,是不断突破苏联 模式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在理论上超越自我的过程, 也是不断认识中国国情和特殊规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 况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过程,又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实现中国社会20世纪又一次历史性变革的过程。 • 总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一 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解放生产力与 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实 践证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正确的。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 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第二,政治上建 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第三, 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 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 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第四,文化上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上和经济 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它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 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整个进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 段: • 第一阶段,1953年底以前,以发展互助组为主,并开始试办初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 •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普遍建立和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 作社。 • 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全国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大办 初级社并迅速转入大办高级社。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 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民达到1.17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 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高级社以土地等生产资 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实行集体劳动,按劳分配。这样全国提前实现 了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从新民主Biblioteka Baidu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第二,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概括讲就是“一化三 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尽力 发展现代工业,建立一个基本完整的社会主义工 业体系,使我国由工业不发达的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工业发达的先进的工业国,使社会主义工业成 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三改”即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就是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人 所有制通过合作化的途径改造为合作性质的集体 所有制,把以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 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以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为 全民所有制,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 度。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 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 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 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 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 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 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2、所有制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的问题 • 在当时的总路线宣传提纲中,毛泽东加上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 一的经济基础”的内容。“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我们党对我国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因为宣传提纲一方面强调过 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 另一方面又认为总路线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而总路线提出后, 毛泽东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社会主义改造方面,而且越来越觉得社会 主义改造的步子慢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两翼”的社会主义改造, 越来越走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主体”的前面。对“右倾机会主 义”和“小脚女人”的批判,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 “改变过快”、“工作过粗”等急于求成的偏差。使生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这是基于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标志就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 正是由于这种认识,导致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所有制形式过于简 单划一,从而对后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 当前在看待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存在的“早知今日,何必 当初”的疑问。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将非公有制变为社会主义 的公有制。而在改革开放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能不能因此就认为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 搞糟了呢?要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必须正确地认识社会 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历史关联。 •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 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 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 分割的。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依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 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毛泽东和 党的其他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一个先搞工 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步也就是逐步过渡的发展 变化的过程。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 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 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 同时并举的思想。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 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 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基本思想是: • 第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起,我国就进入 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2、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手工业生产合作 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到 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发展到 10万多个,入社的手工业者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 91.7%。基本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 此同时,渔业、盐业、民间手工业、小商小贩等 个体劳动者也基本实现了合作化。手工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的主要成绩表现在:解放和发展了生产 力,壮大了地方工业,拓宽了劳动就业渠道。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原因 • 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又分散、脆弱 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封建主义 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 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 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 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在私营企业 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 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 显。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 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走向社 会主义的必然性;
• 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和内容;
• 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认识社会主义 改造的历史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党在过渡 时期总路线的评价;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 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 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 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党在过渡 时期总路线的评价;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 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 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二)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 • 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下, 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 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 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标 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在中国 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