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化学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附过程时常得到。
b
c
d:属于复合等温吸附曲线;e:是一种比较少 见的情况,即,已经吸附的分子会改变吸附 剂的性质,导致强吸附的情况;在一些情况下 还可以出现“S”形曲线,表明只有加入某种 吸附剂后才会对吸附起到促进作用(f)
d
e
f
注意:天然吸附剂的本体组成和吸附物的化学 性质,多种吸附机制可能同时发生,并产生 多种形状的吸附曲线,我们虽然不能从等温 线的形状得到特定的吸附机制,但等温线的 类型及其非线性程度肯定与一定状况下主要 吸附机制是一致的。

这个表达式可以清楚地表示对固体有强吸引力(Kd 值大)的物质,或者单位体积水中有大量固体( rsw) 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预测少部分化学物质仍溶解在 水中。因为我们假设无其他的相存在,与固体相分 数fs ,一定等于(1-fw) 对于土壤/沉积物 rsw=gs(1-φ)/ φ; φ:孔隙率 有机化合物的迟滞:与水渗流的有关的化合物迁移 速度减小的现象称为迟滞;(用延滞系数Rf 表示) Rf =fw-1;[等于任何时候能够随水流动而迁移的分子 所占的分数的倒数]
将上述公式中Kd对Cw求导后,
dKd/Kd=(n-1)dCw/Cw 当假定Kd 为常数,也就相当于:1)全过程 均可用一个线性等温线描数(n=1),2)相 关浓度变化(dCw/Cw)乘以(n - 1)足够小, 则dKd / Kd 也较小。 例如:吸附物的浓度变化范围小于10倍,n值 为0.7时,乘以(n-1)后,固-水分配系数的 变化不超过3倍。
80年代:土壤/沉积物对水中的疏水性有机污
染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80年代后期:发现土壤/沉积物中颗粒较小的 物质吸附能力更强 90年代:发现土壤/沉积物中有机质起着重 要的作用; 90年代后期-现在:有机质中何种物质?结构? 对吸附起着重要的作用?
原因:
1) 无机吸附剂表面为极性 对水等形成氢键 非极性有机物质很难取代其表面的水分 子; 2)有机化合物吸附到天然有机质上或疏水性表 面时不需要代替结合紧密的水分子。

用例子来说明溶液和固体结合的应用: 在湖中或在流动地下水的1,4-二甲基苯(DMB), 在湖中,固相-水比率可由悬浮的固体浓度得到 (Vw≈Vtot),一般近似于10-6 Kg L-1。这种情况 下的由试验结果得到:Kd为1kg L-1, 则在湖中以溶解的形式存在的DMB : fw = 1 / (1+rswKd) = 1/(1+10-6*1)≒1 地下水中的情况(密度:2.5kg L-1,rsw=10;φ假定为 0.2 )假定Kd也为1kg L-1 fw = 1 / (1+rswKd) =1/(1+10*1)≒0.09
我们知道了感兴趣的情况下的Kd值, 就可以估算任 何包括固体和水环境中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分数fw; fw =CwVw/[CwVw+CsMs] ; Vw:总体积中水的体积(L); Ms:总体积中固体的质 量(kg); 因为:Kd=Cs / Cw;所以: fw =CwVw / [CwVw+Kd Cw Ms ] =Vw /(Vw+kdMs)=1 / (1+rswKd); [我们通常将商(Ms/Vw)作为所感兴趣环境相室中的 固相-水相比率rsw (kg L-1)]

Cw (μmol/L-1) 0.06 0.17
Cs (μmol/L-1) 97 241
Cw (μmol/L-1) 1.8 2.8
Cs (μmol/L-1) 1640 2160
0.24 0.34
0.51
363 483
633
3.6 7.6
19.5
2850 4240
6100
0.85
915
26.5
7060
当ni=1时,等温线为线性;可以得到所有吸
附物的吸附自由能(吸附曲线a); 当ni >1时,等温线向上弯曲,说明随着吸附 物在吸附剂中的增加,使自由能也随之增大 而带来更大的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e); 当ni<1时,等温线向下弯曲,表明随着加入 吸附物使自由能变得越来越弱(吸附等温线 b )。
到一个无量纲的KF ,我们通常使用化合物在 吸附相合水相中的无量纲活度。但实际上Cs 与Cw以不同的浓度单位表达的,因此, KF常 以相对应的单位报道,因此,当ni≠1时,决 定于所标的单位(见例题)。 Freundlich方程表明有多种吸附位点同时起作 用,每种吸附位点多表现出不同的吸附自由 能和位点总剩余度。指数ni表示不同种类吸 附剂中多种组分吸附溶质时自由能的不同。
4.2 吸附等温线的定量描述
用来拟合吸附实验数据的常用数学方法是使
用一个经验公式,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 Cs=KF· Cwni KF :为Freundlich常数或容量因子; ni:为Freundlich指数。 Cs:吸附剂吸附量; Cw:溶液浓度
对Freundlich方程进行热力学讨论,为了得
KF和ni可以用对数形式线性回归后推导得出:
即,lgCs=nilgCw+lgKF
n>1 n=1
lgCs
n<1
当n>1,n=1和n<1三 种情况下,对数形式 表示的freundlich等 温线; n,KF分别由回归直线 的斜率和截距求出
0
lgCw
如果对Freundlich方程不能用对数的形式表
在关注自然环境时,吸附通常不是表现为单
一的溶液相或气相和固体介质之间发生的作 用。在一个给定的体系中是一些作用联合控 制特定的化学物质(吸附物)与特定的固体 或固体混合物(吸附剂)的结合。 非极性化合物通过渗透入体系的天然有机质 内而离开水相;
另外,非离子化有机物可以取代固体表面的
近层水分子通过扩散作用和极性作用而保留; 有机化合物的某些离子化过程可以增加吸附 行为 在所有的存在于环境的吸附剂中,有机材料 在许多化学物质的吸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早期研究得到的现象:
第四章 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化学物质与固相的结合过程通常称之为吸附
过程。分子被吸引到一个二维界面上,称为 吸附;而分子渗入三维矩阵里时称为吸收。 吸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对化学物质 在环境中的归趋及其对环境的作用产生极大 的影响。 例如:图中
溶解的有机污染 物与气-水表面 碰撞并挥发
被吸收的分子 与颗粒物结合
4.5.1 天然有机质的结构特征: 1)组成:土壤/沉积物、地下(表)水、大气气溶胶 中存在的有机质包括已知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脂类和木质素等)未知物质—腐殖质; 2)有机质显示出亲水性和疏水性,并兼有流体和固 体的特点(橡胶态和玻璃态或软碳和硬碳) 3)存在着多孔性和相当大的非极性及芳香性表面。 总之,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体系的有机质中的过程可能 包括分配到吸附(收)到一系列不同有机相的过程。
吸附等温线 8000 6000 4000 2000 0 0 10 Cw 20 30
Cs
以Cs与Cw作图求得吸附等 温线; 为求1,4-DNB平衡浓度为 0.2μmol/L-1和时Kd值,假 设(从等温线上看出)在 平衡浓度0.5μmol/L-1为 线性吸附,则用前四个数 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即可, Cs=1449.3Cw Kd(斜率)=1449.3
测定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的吸附等温曲线 待测化合物几个不同初始浓度按一定的比例与土壤/ 沉积物混合; 加入微生物抑制剂; 恒温振荡,一般在48小时左右; 吸附平衡后,测定化合物在固相和液相中的浓度; 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 Koc = Kd / oc*100 Kd 与Koc的关系:Kd:吸附剂在吸附质上的分配系 数;Koc:碳归一化后的分配系数
溶解的分子比被吸收的分子更容易接近光、 其它化学物质和微生物
4.1 吸附等温线、固体-水分配系数(Kid)
定性因素:在特定体积的水环境中,研究化
学物质在固相和溶液间的平衡时,首先考虑 到吸附物的总浓度Cis(mol Kg-1)和溶液化学 物质的浓度Ciw(mol Kg-1),这两个浓度间关 系通常用吸附等温曲线表示,这种吸附关系 仅适用恒温条件下。 吸附等温曲线结果显示,随吸附物和吸附剂 的组合不同时会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吸附曲线 产生。
有机碳的分数:
foc = 有机碳的质量 / 吸附剂的总质量 有机碳归一化系数: Koc = Kd / foc =Coc/Cw 目前,所研究的资料表明,当有机质的含量 很低(foc ≒0.001 Kg有机碳· kg固体)时有 机质的吸附能力仍然高于土壤/沉积物中的无 机物。
4.5.2 Koc的测定
这样看来地下水中的(DMB)含量大大低于 湖水中。在地下水中的DMB 大约每11个分子 只有1个在移动,这样就说明DMB在地下水中 的归趋。 即可以得出结论:地下水中的DMB分子整体上 以水的速度的1/11移动。(延滞系数=1/11) Rf = fw-1 = 1/0.09 ≒ 11
4.5 中性有机化合物从水相到固相有机质的吸附
a:在观测的浓度范围内 吸附物与吸附剂间的 吸引力不变的条件下 得出的,称之为线性 吸附等温曲线;适用 于在均匀有机溶相中 的分配占主导地位或 相当强吸附位点处于 低浓度远未达到饱和 的情景;
a
b和c:发生当结合位点开始饱和及其他位点对 吸附物分子的吸引力变小,显示当吸附浓度 越来越高,开始变得难以吸收附加分子的情 形;极端情况下(c)只有在Cis 的浓度达到 最大,所有位点均饱和且不再发生其他的吸 附过程是才会出现。图b,c 在研究有机或无机表面
例题:从试验数据获得Kd
常用测定Kd值得方法是通过实验测定吸附过程等温 线,测定不同化合物浓度和/或固相-水比率条件下 测定化合物在固相(Cs)及液相(Cw )中的平衡浓 度。 例题:粘土材料K+-伊利石对1,4-二硝基苯(1,4DNB)的吸附过程。在pH=7,20℃条件下测定的 固相与液相中的浓度见下表。用这些数据,估算出 水相中1,4-DNB平衡浓度为0.2μmol/L-1和 15μmol/L-1时,在伊利00
y = 1449.3x R = 0.997
2
Cs
300 200 100 0 0 0.1 0.2 Cw 0.3 0.4
为求得15μmol/L-1时 的Kd 值,用 Freundlich方程(对数 形式), lgCs=nlgCw+lgKF 用所有的数据点进行, lgCs 对LgCw 的最小二 乘拟合 lgCs=0.70lgCw+2.97 KF=102.97≒1000[μmol L-1][μmol-0.70· L0.70] ;n=0.7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1.5
lgCs
y = 0.6991x + 2.9713 R 2 = 0.9833
-0.5
0.5 lgCw
1.5
2.5
Kd=1000Cw-0.3 代入Cw=15μmol L-1; 可以得到Kd 值大约 为450L Kg-1
4.4 体系中化合物的溶解及吸收分数
转换方程为: 1/Cs =(1/Qs· KL)· 1/Cw+1/Qs
1/Qs· KL
1/Cs
Qs 1/Cw
为了从试验数据中得 到KL和Qs,通过拟合 1/Cs和1/Cw间的关系, 用截距和斜率计算等 温曲线的常数
4.3 固体-水分配系数Kd
评价平衡条件下体系中化合物与固相的绨合
程度,通常用固相-水的分配系数表示: Kd=Cs / Cw;当处理非线性吸附曲线时,该比 值只有在一定的溶质浓度条件下[即在 Freundlich方程中的ni值与1相差很大] 才适用。将F方程与Kd的定义式相结合可得: Kd=KFCwn-1;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Kd值与溶质 浓度变化的规律。
达,那么用Freundlich方程就不能很好的描 述吸附情况。 即,若数量有数的吸附位点开始饱和(吸附 等温线c),则Cs 不能随Cw 的增加而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Langmuir等温线可能更是合 适的模式。
Langmuir方程:Cs=QsKLCw/(1+KL· Cw)
Cs:吸附剂的吸附量; KL:常数;Cw:溶液浓 度; Qs:饱和吸附量[物理意义:单位质量的吸附剂 的表面位点总数,在理想状态下Qs 对所有的 吸附物都是相等的,但实际上由于化合物的 大小不同。因此,Qs常代表给定化合物的最 大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