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六章 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支导线
B
SB1
1 S12 2
AB
A
B
1
(XB,YB)
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
观测数据:转折角B, 1
边长SB1,S12
6.2.2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的地方。 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技术要求。
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AB的高差hAB B点的高程HB
hAB DAB tan i v
HB H A hAB H A DAB tan i v
三角高程测量的施测
将安置经纬仪在测站A上,量仪器高 i 和觇标高v。 用十字丝的中丝瞄准B点觇标顶端,盘左、盘右观测,读取竖直度 盘读数L和R,计算出垂直角α。 将经纬仪搬至B点,同法对A点进行对向观测。
A
XB=1230.88
YB= 673.45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附合导线坐 标计算表
点 号
转折角 (右)
改正后 方向角 边 长
转折角
D
坐标 增量(米)
改 正 后 坐标(米) 增量(米)
点 号
° ′ ″ ° ′ ″° ′ ″(米) X Y X Y X Y
A
43 17 12
B 5 6 7 8 C
180 178 193 181 204 180
由于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因此没有检核条件,无法检验观测值 的差错,施测与计算时必须十分小心。
6.4 高程控制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一般用于建立小地区测图以及一般工程建设场地的高程首 级控制
三角高程测量
当地形高低起伏、高差较大不便于水准测量时,可以用三角高程测 量的方法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从而推算各点的高程。
针对某项具体工程建设测图 、施工和管理,在工程区域 内建立的控制网
分级布设
一、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国家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 建立,分为四个等级
6.2、导线测量
导线: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导线点:构成导线的控制点。 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 再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 导线点的坐标。
+8 13 36 180
+8 22 30 178
+8 44 00 193
13
+8 00
181
54
+8 30
204
32
+8 48
180
13 22 44 13 54 32
44 38 08 08 38 56
43 03 28 44 40 50 30 56 42 29 43 34
4 48 56
124.08 164.10 208.53 94.18 147.44
94.38 67.58
-2 -2
536.27 328.74 A
+75.93 +86.50 +75.91 +86.52
-2 -2
612.18 415.26
1
-66.54 +74.77 -66.56 +74.79
-2 -2
545.62 490.05
2
-97.04
-2
-48.13
-1
-97.06
-48.11
-2 +2
1230.88 673.45 B
+90.66 +84.71 +90.64 +84.73
5 -2
+116.68
6 -2
+3 +115.39
+3
+116.66
+115.42
1321.52 1438.18
758.18 873.60
7 +178.85 +107.2 +178.83 +107.26
-1 3 +2
2
1 193°44′00″
B
178°22′30″
43°1AB7′1128″0°B13′36″
A
XB=1230.88
YB= 673.45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满足图形条件:理(右) 始 终 n 180
D
精度要求:
f允 60" n
(3).各边方向角的推算
XC=1845.69
4°16′00″
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要求:评定导线测量的精度,合理分配测量误差。
1.附合导线的计算
1.附合导线的计算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 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D 4°16′00″
CD
XC=1845.69 YC=1039.98 C C
180°32′48″
8
′″
4
7
204°54′30″
3
5
6
181°13′00″
448.56 441.94
3
+23.80 -91.33
-1 -1
+23.78 -91.32 472.34 350.62
4
+63.94 -21.89 +63.93 -21.88 536.27 328.74
A
1
48 43 18
539 59 00 540 00 00
理=540°00′00″ = 测理=60″ 容=60″5 =134″
+614.81+366.53 +366.41
+614.81
+366.53
理=1119°01′12″ = 测理=48″ 容=60″6 =147″
xy
= +0.09 =0.12
= x²+ y²=0.150
T = D
=
1 4900
<
1 2000
2.闭合导 线的计算
1
2.闭合导线的计算
1
97°03′00″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各边方向角的推算; (4)计算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6)推算各点坐标。
1
1
97°03′00″
48°43′18A″1
A
XA=536.27m
112A°22′24″105°127′06″2
48°43′18A″1
计算步骤与附合导线相同;由
A
于图形不同,计算理论值的公 XA=536.27m
112A°22′24″105°127′06″2
式与附合导线不同。
YA=328.74m
123°30′06″
4 101°46′24″
4
3
3
(1)图形条件
理=(n-2)180° =测-理
(2)纵横坐标条件
X理=0 Y理=0 x=X测 y=Y测
YA=328.74m
123°30′06″
4 101°46′24″
4
3
3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闭合导线坐标计 算表
点 号
转折角 改正后 方向角 边 长
(右) 转折角
D
° ′ ″ ° ′ ″° ′ ″(米)
坐标 增量(米) X Y
改 正 后 坐标(米) 增量(米)
点 号
X Y X Y
A 1
2 3 4 A
48 43 18
第六章 控制测量
主要内容
➢控制测量概述 ➢导线测量
一、控制测
6-1控制测量概述
量的概念
控制测量的概念
控制点:在测区范围内选择若干有控制意义的点。 控制网:由控制点构成的网状几何图形。
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位置的工作。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 工作。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
1.闭合导线
6.2.1 导线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
1
A、B为已知点
,1、2、3、4、5
为新建导线点。
A
已知数据:AB,XB,YB
SB1 B
0
B (XB,YB) S51
S12 2
1
2 S23
5 3 3 5
S45 4 S34
4
观测数据:连接角B;
闭合导线图
导线转折角0 ,1 ,5;
导线各边长SB1,S12,……,S51。
1617.01 980.86
8 +81.79 -2
+46.70 +2
+81.78
+46.72
1698.79 1027.58
C +146.92 +12.38 +146.90 +12.40 1845.691039.98
4 16 00
D
-9 +12
1119 00 24 1119 01 12
738.33
+614.90
+12
wk.baidu.com
97 03 00 97 03 12
+12
131 40 06
105 17 06 105 17 18
101
+12 46 24
101
206
46 36
22
48
+12 123 30 06
123 30
18
284
36
12
112
+12 22 24
112
22
341
36
05
54
115.10 100.09 108.32
控制测量概述
• 国家平面控制网:
一等三角锁系布设方案
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
三、四等三角网
(2) 国家GPS控制网
由GPSA、B级网, GPS一、二级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组成,共 2524个GPS控制点
控制测量概述
GPS定位技术
GPS的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 接收机
(3) 工程平面控制网
485.47 +0.09 -0.08 0 0
xy
= +0.09 =0.08
= x²+ y²=0.120
T = D
=
1 4000
<
1 2000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AB
A
(1)推算各边方向角
前= 后+(左)-
180° (2)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X=Scos Y=Ssin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B
SB1
1 S12 2
CD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YC=1039.98 C C
180°32′4
满足纵横坐标条件: x理 x终 x始
y理 y终 y始
8
4
精度要求:T f 1
7
204°54′30″
D
(5).推算各点坐标
B
2000
3
5
6
181°13′00″
2
1 193°44′00″
178°22′30″
43°1AB7′1128″0°B13′36″
一、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的方法。
(1)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建立的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布设成三角网, 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 国家高程控制网:布设成水准网,采用 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
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等锁,二等锁和二等网,三等网, 四等网。 采用分级布设,先高级后低级,逐级建立的,包含三角点和 导线点共154348个。
B
1
(XB,YB)
(3)推算各点坐标
X前=X后+X Y前=Y后+Y
3.支导线计算
AB
A
B SB1
B
(XB,YB)
3.支导线计算
1 S12 2 1
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
观测数据:转折角 B, 1 ;边长SB1,S12。
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因此不会产生闭合差,从而无须进行任何改正。
三角高程测量的对向观测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应进行对向观测,以消除“球气差”(即地球曲率和 大气折光)的影响。 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所求得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0.1D(m),其中D 为水平距离,以km为单位。若符合要求,取两次高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 高差。
(2)建立标志
导线点应统一编号。为了便于寻找,应量出 导线点与附近明显地物的距离,绘出草图, 注明尺寸,该图称为“点之记” 。
点之记
(3)导线边长测量(测边)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4)转折角测量(测角)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 计算
6.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2.附合导线
2.附合导线
AB、CD为已知边,点1、2、3、4为新建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CD,XC,YC。
C CD
B
1 SB1
S12
2 S23
AB B
1
2
3 S34 4 S4C C
3
4 (XC,YC)
D
(XB,YB)
附合导线图
A
观测数据:连接角B 、C ;
导线转折角1, 2, 3 ,4 ; 导线各边长SB1,S12,……,S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