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种鸡坏死性肠炎防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鸡产蛋期坏死性肠炎防控
*** (第一作者)中国养殖业联盟徐京生淮滨县畜牧局费健新
坏死性肠炎是家禽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饲料霉变严重导致家禽消化道上皮组织及绒毛膜损伤普遍,也导致了消化道疾病成为饲养管理过程中影响生产性能,影响生产效益的主要疾病。市场上主要表现是肌胃腺胃炎、坏死性肠炎、霉菌及梭菌感染肠炎、霉菌梭菌球虫混合感染肠炎;今天就种鸡或蛋鸡坏死性肠炎进行简单分析。
一、发病原因
1、球虫诱发:
笼养鸡主要一是慢性小肠球虫对肠粘膜上皮组织损伤诱发坏死性肠炎,二是水线或水槽清理消毒不及时诱发。
平养蛋鸡或种鸡球虫病更为普遍,尤其是产蛋期很多人仍在忽视球虫病威胁;我在2005年就提出蛋鸡球虫病,当时很少人认可。蛋鸡主要是慢性小肠球虫为主,9种球虫均有感染现象。慢性肠粘膜受损,地面阳性菌可以随时感染。
2、霉菌及毒素蓄积诱发:
从2009年开始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已经逐步更为普遍性;近7年来市场上流行的“腺胃炎”就是霉菌毒素导致,行业人也逐步对此有了明确认识。霉菌及毒素普遍威胁着全国各个大小养殖企业,首先表现的就是对肠道上皮组织的损害,导致肠绒毛均有不同程度脱落,对肌胃腺胃形成溃疡性炎症。魏氏梭菌及肠球菌会通过亚健康肠道屏障很容易进入血液;一是很容易造成轻重不一的肠炎,二是很容易造成肠毒败血症及急性坏死性肠炎。
3、地面、料槽、水线、垫料消毒不到位引发:
地面平养种鸡或肉鸡、蛋鸡,不论什么品种均易感染魏氏梭菌;主要是平时不消毒或消毒不科学或消毒药物单一或局限性导致。种鸡场一般鸡舍是“两高一低”,中间地面稻壳平养,两边塑料或木质棚架平养,极容易造成致病菌感染;尤其是产气加膜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一方面会导致商品鸡出现“坏疽性皮炎”,
一方面会出现坏死性肠炎。
4、养殖场水质偏碱性:
长期饮用弱碱性或较碱性井水或自来水,会间接抑制肠道内有嗜酸性有益菌自然代谢及繁殖;也会导致嗜碱性阳性菌快速或持续繁殖,引起梭菌病常发。
5、对肠道保健重视不够:
一是球虫预防不够,不接种疫苗不用药物预防,肠粘膜固有层淋巴组织(非特异性免疫屏障)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保健方向不明确。
二、临床症状:
1、采食速度慢:主要表现吃料时间延长,吃料不积极;
2、精神状况:个别鸡闭眼“睡觉”,个别鸡头扎入翅膀中或勾头卧或站立(如图)。
3、拉稀明显:拉泡沫样粪便,由于梭菌代谢过程中产生气体,会导致粪便中夹杂较多气泡(如图4)。肛门下羽毛湿脏呈灰黑色,或拉出携带烂肉样粪便、拉血液样粪便等(如图1);如果有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并发,粪便会成灰黑色或浅黄色带泡沫样粪便(图2),有堆型占地面积较大的浠水样粪便。
图1 图2
三、诊断关键点:
1、鸡群内有肛门染羽毛下面粪便污,死亡鸡短时间内即可出现肛门口下皮肤发绿色(梭菌导致肠道内容物腐败快);
2、解剖腹腔有臭味。
3、肠管在十二指肠部粘膜呈灰褐色变性,空肠肿大胀大有气体;或肠管内有脓样内容物(严重肠粘膜脱落),黑褐色血样粪便,部分空肠粘膜上有一层较厚假膜(呈纤维素样)。肠管粘膜上有出血片、出血点,前期肠粘膜增厚,后期肠粘膜严重脱落后呈透明样易破,肠管内有气体(如图3 4)。
图3 图4
4、严重病例病死鸡成败血症病变,胸肌、腿肌、头部、冠部发紺。
5、急性病例鸡只死亡率高,发病急死亡快;尤其在鸡群喂料时候死亡率高(严重肠炎饲料刺激疼痛死亡)。
四、防控措施:
1、在育雏期截止8价球虫疫苗,育成期不低于3次球虫药物预防,开产前使用磺胺氯丙嗪钠+新霉素+地美硝唑饮水4-5天;防控球虫诱发坏死性肠炎。
2、对鸡舍地面、棚架、笼具、食槽、水槽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或清洗。
3、饮水中添加3PPM漂白粉。
4、定期清理水线管道内生物膜或其它沉积物,保证水线干净、通畅。
5、产蛋期每月用新霉素或安普霉素或林可霉素加地美硝唑,饮水4天进行预防。对疑似有慢性小肠球虫的病例,要添加不影响产蛋的抗球虫药物同时使用;这些药物需要同时使用方可有效。
6、对粪便堆型大、灰黑色粪便较多的鸡群,必须添加抑制霉菌药物进行控制。
7、培训饲养员、技术员对鸡群观察要认真,对粪便变化要及时反馈及时汇报,兽医根据粪便类型初步可以判断。
8、控制肠炎后,可以使用益生素、维生素AD、酸化剂调理肠道5-6天。
2016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