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上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提要:上海和张爱玲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吧.上海在张爱玲的笔下凤萧声动玉壶光转,带着一个异军突起的大城市清新而奢靡的气息喷薄而出,而张爱玲则以上海浓墨重彩的流光为背景,行云流水般勾勒出她最完美的人物.张爱玲实在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关于她与上海的点点滴滴,我决定从他的作品和她那凄美的爱情着手。主要谈谈他的作品《倾城之恋》和《十八春》,还有她和胡兰成的爱情故事。

关键词:作品爱情传奇

张爱玲与上海

一座城市对于一个著名作家来说,常常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中外文学学界研究和解读作家的重要方面之一。像伦敦之于狄更斯,巴黎之于雨果和波德莱尔,都柏林之于乔伊斯,布拉格之于卡夫卡,都是文学史家研究的重要对象。在国内,像北京之于张恨水和老舍,绍兴之于鲁迅,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之于张爱玲,值得探讨的研究空间非常深广。

上海该是张爱玲的“本命城”吧。正如鲁迅靠鲁镇,沈从文靠湘西一样,张爱玲靠的是上海。上海是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而张是传奇中的奇葩一束。是她把上海的传奇推至到了巅峰,也是上海把她的传奇发挥到了极致。与其说是上海中的张爱玲,倒不如说是张爱玲的上海。

淳子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我去寻访张爱玲住过的房子,因为实在是相信,那里依然存了她的气息,她的点点胭脂红和她的魂灵的。”在淳子看来,张爱玲居住过的房子,是她生命的场,亦是她情感和创作的依托。张爱玲的作品几乎都是就地取材,将现实转化为文学的,她生活的具体场景和其作品的关系,犹如胎盘和婴儿。张爱玲前20年的经历,涵盖了她全部的经验,她整个的写作生涯,就是努力运用她所在的房子和街道里面发生过的故事,来重构她的私人世界。以上这段话足以说明上海与张爱玲是密不可分。

张爱玲与上海之创作:

张爱玲出身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熟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最浓的上海洋场,心领神会上海人的功利、世故、练达、聪慧。较之执著、沉潜的京派文学,张爱玲多一分灵性和洒脱,也少一分浑厚和大气。在她的人生和作品中,既有小市民的世俗气和局促的小家子气,又有一股贵族式的骄矜。她力图作为一位个性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对洋场社会末期作出独特体验。真切地体验人生,冷眼旁观人生。这使她避免了急功近利和说教气,又带来了暧昧和灰暗。对于贵族浮世,她既眷恋、感伤,又厌恶、痛恨。

这位“少年诗赋动江关”的绝代才女,写作的全盛时期,是在抗战前后的那段乱世岁月。“出名要趁早呀。”这是张早年的迫切心声,怜惜她的上海,也就轻而易举地让一个有才气的女子很才气的火了一把。她的作品在短时间内如急骤雨般横空出世,劈劈啪啪的横扫一切。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盛况令所有上海人震惊,无不驻目她的冷艳与才情。

没有哪个作家的写作,是不求腾达的。张氏亦如此,或许更甚,她的名言:出名要趁早,至今仍回响在一切文学青年耳畔。一个作家的“显”,除了自身的才气外,也需要机缘。沦陷中的上海滩的冷寂、文艺的抚慰作用、前辈的提携、她的女性身份、贵族后裔的身世……这一切给她提供了合适的破土而出的养分。细查每篇文后附的写作日期,便可知,一个小女人的爆得大名,几乎就在23到24岁之间(1943-1944年),

短短两年,忽地昙花一放,香艳了大半个沦陷中的上海滩。由于过分妖冶,因而形同罂粟。到1945年她的《倾城之恋》改编成话剧在上海火爆起来时止,张爱玲短暂的创作辉煌即告结束。以后零星的作品,纯为糊口而作。

轮到她的作品,我想先从《倾城之恋》说起。白公馆的流苏小姐二十岁上离了婚,回娘家,住七八年,哥嫂骗光了她的钱之后,用教训,也用冷言热语要将她逼走。而她也终于出走了,抱着受了委屈的心情,拚着接受罪恶的挑战,在罪恶中跋涉,以她的残剩的青春作命运的一掷。但也并非全由于负气,还更由于直到现在纔分明地使她吃惊的古老的家庭的颓败生活,埋葬了一代又一代的青春,没有同情,没有一点风趣的残剩,是这么一种凄凉情味,使她的出走类似逃亡。这种颓败的气氛,以前她是没有感觉到的,因为她是此中长大的。第一次感觉到,大概是在结婚之后丈夫的家里。男家和她的娘家白公馆应是同等门户,只因为于她是生疏,她以生人的眼看出了这种颓败的气氛,但不能如这次的分明,却不过是觉得诸般的不合适。作者虽然没有提到离婚的原因,可是不难想象的。于是她回到娘家,在那里有她做女儿时代一切熟悉的东西,使她又住上了七八年。但在哥嫂排挤她,使她觉得在娘家也成了一个生人之后,她骤然地发现了这古老的家庭的颓败气氛,比她哥哥的教训和嫂嫂的冷言热语更难受,而同时也是与这些教训和冷言热语混合为一的灰暗而轻飘的画面,而陷于一种绝望的恐怖,凄凉地、小声地说道:“这屋子里可住不得了!……住不得!”

于是她走了,怨愤地,凄凉地,也喜悦地。

然而她不是娜拉。她是旧式家庭的女子,以她残剩的青春的火把,去寻觅一些儿温存,一些儿新鲜,与一些儿切实的东西。她把这些归结于第二次的结婚,而她也只能如此。

她的对手柳原是一个自私的男子,也可以说是颓败的人物,不过是另一种的颓败。他和她要好,不打算和她结婚。这样的人往往是机智的,伶俐的,可是没有热情。他的机智与伶俐使他成为透明,放射着某种光辉,却更见得他的生命之火是已经熄灭了。结婚是需要虔诚的,他没有这虔诚。他需要娼妓,也需要女友,而不需要妻。他与萨黑荑妮公主往来,这萨黑荑妮公主对于他毋宁是娼妓,他决不把她和流苏同等看待。保持这样的女友关系,靠的是机智与伶俐,不是靠的热情。流苏恨他的这一手,但也有不尽了解他的地方。柳原有意当着人做出和她亲押的神气,而两人相对时却又是平淡的,闲适的,始终保持着距离。他的始终保持着距离是狡脍,但他当着人和她的亲狎却是有着某种真情的。人们把他俩当做夫妇,在他乃是以欺骗来安慰自己,因为他只是厌倦人生,缺乏家庭生活的虔诚,没有勇气结婚而已,但仍然自己感觉到这一面的空虚,他需要以伪装的夫妇来填补这空虚。其人是自私的,并且怯弱。有一天,他在深夜里打电话给流苏,也不是为了要使流苏烦恼,却正是他自己的烦恼的透露。他说出了爱,随即又自己取消了。因为怯弱,所以他也是凄凉的。

但流苏不能懂得这些,只以为都是他在刻毒她,玩弄她,她也是自私的,但她的自私只是因为狭隘,和柳原的自私之因为软弱不同。当她赌气回上海住了些时,柳原打电报请她再到香港去的时候,她觉得万分委屈,失败到不能不听他摆布而哭了。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