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喻小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两篇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5f9540ed630b1c58eeb527.png)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两篇篇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每个人在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都会遇到一些事情让他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或心理上的困惑,我们把这种常见的、人人都会遇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自动解决或缓解的一系列问题称为“心理不适应”。
大学生常常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情感的挫折产生困惑,有时陷入难过、悲伤、愤怒、无助的情绪。
心理不适应类问题的主要症状集中在情绪的不良状态,一般不良情绪不超过两个星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性问题。
Ø新生不适应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有的学生来到这个新的环境后,会发现原先的预期与现实的大学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有的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有的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有的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因地域差异而觉得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有的面对内容丰富的大学社团活动不知如何选择,有的在完成进大学的目标后暂时丧失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总之,由于个体适应能力的差异,其中一些大学新生会出现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适应困难,进而情绪低落,出现心理问题。
新生的适应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成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网络成瘾等等。
班级可组织新生适应方面的心理讲座,并多组织集体活动,给同学创造表达内在情绪的机会,同时建议同学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Ø情感问题爱情是最娇艳也是最刺手的玫瑰花。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没有准备,难以承受。
另外,在大学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学之间相互影响,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了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于是形成心理落差,情绪不稳定。
有的失恋后长时间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整个人萎靡不振,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5be145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a.png)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光,但在这个阶段,许多大学生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一、焦虑障碍焦虑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它表现为过度的担忧、紧张和不安,常常没有明确的原因或对象。
考试焦虑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面对重要的考试,学生可能会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难以集中注意力,担心自己考不好。
社交焦虑也是大学生常见的问题之一,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可能会感到害怕、紧张,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害怕被他人评价或拒绝。
此外,还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会长期处于一种无法控制的、过度的焦虑状态中,影响日常生活。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在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自责自罪、睡眠和饮食问题、疲劳无力等。
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等原因而陷入抑郁。
长期的抑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自杀企图。
三、适应障碍当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如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或者面临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时,可能会出现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症状包括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学习效率下降等。
这是由于个体无法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四、强迫障碍强迫障碍的特点是反复出现的、不必要的、但难以控制的想法(强迫观念)和行为(强迫动作)。
例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锁、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等。
这些行为和想法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
五、人际关系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
比如,在与同学、室友相处时出现矛盾和冲突,难以建立亲密的友谊,或者在恋爱关系中遇到问题。
人际关系障碍可能会导致孤独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05940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7.png)
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一、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1、适应障碍即面对明显的生活和环境变化,产生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焦虑不安、神经过敏、轻度抑郁、自责无助、伴失眠,部分有逃学、游戏成瘾、抽烟、喝酒、斗殴等情况。
2、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即在社交场合害羞、局促不安,害怕被审视,不敢演讲,回避社交,极端情况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3、焦虑障碍经常或持续出现过度焦虑,精神上过度担心、惶恐不安;坐立不安、头痛;心慌气短、腹泻、尿频等。
4、抑郁障碍无明显原因的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易疲劳,自卑、悲观厌世,常有“无用、无助、无望”感,伴有脑力下降、活动少、食欲差、失眠等表现。
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5、进食障碍主要包括两类。
厌食症患者总觉得自己太胖,害怕发胖,通过节食、过度运动、服用减肥药等,有意造成并维持低体重,可有明显消瘦、发育延迟和内分泌紊乱。
贪食症患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冲动性暴食,之后又因怕胖而禁食、过度运动、抠吐、滥用药物等。
6、强迫症控制不住地出现一种想法、冲动,如总是怕脏、反复洗手,总担心安全、反复检查门锁门窗,反复回忆,强迫性思考无用的问题,自觉没有必要,但是无法控制,给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7、重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均可在青壮年起病。
躁狂表现为过分高兴或易激惹、话多、言语夸大、想干大事、忙碌不停等,但多虎头蛇尾;睡眠少、性欲食欲亢进,部分伴幻觉妄想。
精神分裂症通常在青壮年起病,表现形式多样,通常有幻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情感反应不协调等。
二、常见的学习问题:1、没有处理好讲座、课外书、教材、图书馆的关系,学得多学得杂。
2、没有理顺考试与知识建构思想建设的关系,使得自我评价混乱,价值观迷茫。
3、没有处理好导师指导与学术训练的关系,使得研究一无所获。
4、缺乏真正的能力观知识观,只是从书本获取知识,缺乏从生活和其他媒体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缺乏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57e705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9.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这个阶段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学业压力大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课程难度加大,知识量增多,学习自主性要求提高。
很多大学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方法时会感到困难,从而产生学业压力。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担心考试不及格、挂科、不能顺利毕业等而感到焦虑和紧张。
长期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
二、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活是一个社交活跃的环境,需要与同学、老师、室友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孤独感、人际冲突、社交焦虑等。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难以融入集体,从而感到孤独和失落。
而在与室友、同学相处时,由于生活习惯、个性差异等原因,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影响彼此的关系和心情。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面对异性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出现社交焦虑的症状。
三、情感问题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成年初期,情感丰富而敏感。
在恋爱方面,可能会经历失恋、单恋、恋爱中的矛盾等问题,这些情感挫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和困扰。
此外,家庭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与父母的沟通不畅、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的期望过高或家庭变故等,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四、就业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在毕业前,很多学生就开始为找工作而担忧,担心自己的专业技能不够、实践经验不足、竞争力不强等,从而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就业压力过大还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五、心理适应问题从高中进入大学,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在适应新环境时会出现问题。
比如,对大学的住宿条件、饮食不习惯,对学校所在的城市气候、文化不适应等。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94915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7.png)
大学生常 见心理问 题
择业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心理冲突往往出现在高年级学 生中,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的苦休苦练,总希望让自己找到 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会考虑个人理想、收入多少、社会 声望、工作条件、发展前途等因素,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 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很多大学生在校时一心 只读圣贤书,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缺乏真正的了解,这 些情况导致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觉得不随人愿,与自己想象 中的差距太大,从而失落、不安、仿徨和焦虑。
如毛某是某工学院二年级学生,来 自某重点中学,在中学时算班上成 绩优良的学生,从未有学习吃力的 感觉,进入大学后经过一段学习在 班上名次排列在后,自尊心受到挫 折,从此放弃了努力,第一学年结 束时两门不及格,于是觉得对不起 父母,萌生了留级或退学的念头。
大学生常 见心理问 题
人际关系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 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 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 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 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例如,某学院机械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林某,上了大学后不知 道如何与人交往,怎样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使他伤透了脑筋,吃 尽了苦头。上学一年多,和班上同学很不融洽,跟同寝室人发 生过几次不小的冲突,后来搬出宿舍,几乎不与同班同学来往, 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与同学感情淡漠,隔阂加深,常常感到 特别的孤独和自卑,情绪烦躁,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他患上了 神经衰弱症,于是失去了学习信心,厌倦学习,厌恶同学,坚 持要休学。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第九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第九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6c9d94336c1eb91a375df0.png)
精神病性的心理障碍
与应激相关事件关系不密切 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幻觉、妄想、行为紊乱 行为障碍显著 社会功能缺损。 人格改变 — 人际关系破坏。
Prof.Taoming,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35
University
Prof.Taoming,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二、人格障碍
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系统发展的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
有~的大学生一般能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 学习,智能是正常的,意识是清醒的,但由 于缺乏对自身人格自知,常与周围人发生冲 突,但很难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加以纠正。
1、偏执型人格障碍
特点是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 报复心强。
、神经衰弱。
(一)焦虑症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 常感到无明显原因、 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 ;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
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 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A. 广泛性焦虑(焦虑和烦恼) 1.运动不安:系指病人焦虑时坐立不安,来回踱步、甚至
腹腔恶性肿瘤晚期导致内出血所致。 4天前其母亲突然去世。 精神状态: 神态萎靡、目光呆板、表情忧伤、接触被动。 言语减少,语音缓慢,应答被动,后悔自责。 意志消沉,情绪消沉,痛苦无助,不知所措。
CASE 1 cont.
临床特点: 存在明显的应激事件 心理问题出现在应激事件之后 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应激事件相关 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意志减退等。 人格与人际关系保持良好 社会功能显著减退 临床印象 应激性精神障碍(反应性抑郁)
不要保證替当事人守密 尽可能不要让当事人独处 收藏好潜在危险物品 脱离潜在危险的处境 与医生或心理工作者联系 若医生建议,准备住院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大学生心里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大学生心里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e5ce8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b.png)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
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3、人际关系问题。
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
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
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相应应对方法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相应应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dea2b3763231126edb11ce.png)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相应应对方法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日渐突出,其本质是因为自我意识缺乏及同一性不够完整。
故尽快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我同一性完整才是关键。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普遍需要到三十至三十六岁才能基本完成。
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用一种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健康态度去实践、去成长。
为了引起广大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我们将通过以下几大方面详细阐述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相应应对办法。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象牙塔”梦成泡影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学子是带着这些不尽人意的情绪进入大学。
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与梦想中的学府擦肩而过,很难接受这种现状,由于对现实的看法,他们会产生偏见和不满,影响学习动机,丧失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陷入心理误区。
同时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
(二)由“目标清晰”转向盲目进入大学,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课程时间。
有的同学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学霸”很快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及未来目标,从而制定出周密的发展计划。
但是,针对于更多的“学渣”而言,他们是毫无概念的,要通过二年左右的历练时间才可能会有较为明确的目标。
还有极少数人,在大学里就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更无从谈及其发展方向。
(三)“思乡”情绪困扰步入大学生活,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一个特殊的现象,他们以往的人际交往圈子淡化,新的人际关系还未建立,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需要大家花时间逐步适应,这个时候,乡情就逐步进入我们的视线,然而这个时候由于我们自己的独立人格加强,对“思乡”情绪的困扰,我们该何去何从?(四)大学生的心理断乳期近几年,有学者提出新观点,认为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会有两次断乳期,一次是我们所普遍理解的生理断乳期,另一次是处于12―18岁之间的心理断乳期。
大学生的年龄普遍高于18岁,处于少年期后,按正常理论研究,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进入了青年的自我意识形成和自我同一性确立。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512b47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9.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有哪些大学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大学生面临着学业、社交、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以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常见表现。
一、焦虑情绪焦虑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表现为过度担心未来的事情,如考试成绩、就业前景、人际关系等。
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紧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症状。
比如,在期末考试临近时,有的学生因为害怕考不好而焦虑万分,整日忧心忡忡,无法集中精力复习。
二、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
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自我评价降低、感到无助和无望。
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不爱与人交流,经常感到疲惫和无力。
严重的抑郁可能会导致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一些学生在遭遇重大挫折,如失恋、家庭变故等情况后,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中,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三、人际关系困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比如,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难以融入集体,感到孤独和失落;有的学生则因为与室友、同学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导致心情烦闷。
四、学业压力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这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压力。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课程难度大、作业多、考试频繁等原因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例如,对于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十分吃力,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五、网络成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新问题。
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无法自拔。
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社交和锻炼,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下降。
六、自我认知偏差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的关键时期。
然而,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的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Word文档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48c167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4.png)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所谓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而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甚剧烈并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心理不适。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1. 因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
入学后的大学生,心理上呈现“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
面对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变化,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出现多种适应性心理问题。
如:生活要自己料理、从高中时候的每天宿舍——教室——饭堂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到大学里五彩斑斓、纷繁杂芜的生活,以及大学学习上自主性强的特点等,都易使一些大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心理压力很大,产生失落感、自卑感与焦虑情绪等反应。
2. 恋爱与性方面引起的情感激荡大学生正处于异性相吸的灼热阶段,对性问题特别敏感,他们喜欢与异性交流,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与才华。
但是,由于他们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如何对待恋爱的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
有的同学不懂得如何交异性朋友;有的过早地坠入爱河,而又没有确立正确的恋爱观;有的朝三暮四,出现三角恋、四角恋;还有单恋、失恋、胁迫恋爱在同学中也屡见不鲜。
在性心理问题上,许多大学生对于性知识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与态度,出现性知识偏差;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应,出现性焦虑、性恐惧;对性欲、性冲动存在不安,感到性压抑。
3. 人际关系不与谐产生的心理疑惧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这一切将导致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
再加上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闭锁心理,把自己真正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伪装起来,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人交往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以至于有些同学干脆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
由于一方面要求开放自我,还我真实,另一方面却又表现为文饰,这种双重人格,很容易导致孤独感、抑郁症与自卑感。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ppt课件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c52e5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d.png)
3.人格因素 :病人往往有人格缺陷, 如抑郁、寡言少语、 依赖性强、自卑、不开朗、胆小怕事、多思虑和易趋向 厌世悲观等。他们的人格缺陷常导致认知歪曲, 以习得 的消极思想模式看待事物, 导致患者的抑郁情感。
她说,她患病的时候,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生 活极其无趣,想到过要自杀。“有一次和朋友吃饭, 吃着吃着我就莫名奇妙地哭了起来,说可能下次你
们就再也见不到我了,当时我就有自杀的念头。”
患抑郁症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心理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 文化和客观环境的变化, 婚 姻, 家庭, 个人身体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经济条件的 变化, 个人事业, 学业上的成败等。
622亿
据最新研究统计,抑郁症在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为141 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负担481亿元人民币,总经济负担达到 622亿元人民币。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情绪低落为特征的神
经症状。抑郁症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 表现突出,病人有凄凉感,常唉声叹气, 对人对事物失去兴趣,常头痛,心烦, 多梦,恐慌,乏力,腹泻等,此病严重 时,人会感到强烈的厌世,甚至有自杀 的念头。
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 病人屈从于强迫观念力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Obsession) 和强迫行为(Compulsion)。90%以上病人既
有强迫观念,也有强迫行为;但也有研究报 道:28%的病人以强迫观念为主,20%的病人 以强迫行为为主,50%的病人二者均很突出。
2、强迫清洗 强迫清洗指病人为了消除对受到脏物、毒物或细
菌污染的担心,常反复洗手、洗澡或洗衣服。有的 病人不仅自己反复清洗,而且要求与他一道生活的 人,如配偶、子女、父母等也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彻 底清洗。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doc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doc](https://img.taocdn.com/s3/m/f538360a77232f60ddcca1a8.png)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每个人在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都会遇到一些事情让他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或心理上的困惑,我们把这种常见的、人人都会遇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自动解决或缓解的一系列问题称为“心理不适应”。
大学生常常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情感的挫折产生困惑,有时陷入难过、悲伤、愤怒、无助的情绪。
心理不适应类问题的主要症状集中在情绪的不良状态,一般不良情绪不超过两个星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性问题。
●新生不适应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有的学生来到这个新的环境后,会发现原先的预期与现实的大学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有的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有的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有的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因地域差异而觉得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有的面对内容丰富的大学社团活动不知如何选择,有的在完成进大学的目标后暂时丧失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总之,由于个体适应能力的差异,其中一些大学新生会出现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适应困难,进而情绪低落,出现心理问题。
新生的适应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成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网络成瘾等等。
★班级可组织新生适应方面的心理讲座,并多组织集体活动,给同学创造表达内在情绪的机会,同时建议同学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情感问题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困扰,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1、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认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辅导员应鼓励其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排列一下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及特征,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比较,以增强自己、悦纳自己。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两篇.doc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两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282bed9855270722192ef7bb.png)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两篇第1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1 、自我认知障碍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
在提高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大学生有时不能客观地理解和评价自己,导致自我认知偏差甚至自我认知障碍。
1、骄傲。
自负是一种高估自己的自知之明。
自以为是的人以自己为中心,表现出强大的优越感,无处不在,无限夸大自己的优势,炫耀自己、容易责怪别人,挑三拣四,盛气凌人。
似乎它们都是优点,没有缺点,而其他的都是缺点,没有优点。
骄傲的学生不仅人际关系不协调、社会适应不良,而且严重阻碍他们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
为了及时消除学生的自豪感,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优化和改进教育方法。
教师应该改变和防止过于娇纵的教育方法、保护甚至纵容,以避免学生产生一种盲目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同时,要教育和引导以积极向上为荣的学生平等地与他人交流,团结和帮助学生,克服和纠正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
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的谦虚谨慎而不是傲慢鲁莽,让他们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其次,我们应该纠正认知偏差。
自负心理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认知偏差,改变他们的不良认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是预防和改变自负心理的根本途径。
在实践中,除了利用认知技术进行指导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的认知:一是正确认识自己。
要引导以自己为荣的学生,他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并把握自己。
当我们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坚持两点理论。
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还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第二是与他人正确比较。
自信的学生需要一直保持谦虚和积极的态度,把他们周围的人当成“自知之明”的镜子,在与他人的正确比较中反思和认识自己。
当与他人比较时,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还要看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也应该从别人的优点中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一个人不能总是将自己的优势与他人的劣势相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神经症的定义
患病率 人口学资料 人格特性 家族史 疗效 预后
D.O.Hebb(1947)的定义: 神经症实际上是一种不愉快的 情绪状态,这种情绪是广泛的和持 续性的,它只见于人口中的少数没 有明显的神经病变作为起源.
1. 不愉快,是指不好的评价
2. 情绪状态,指情绪的起伏活动
3. 广泛性的,表现为多种形式 4. 持久的,慢性的.尤其是指在刺激已经停止作用后
苏格兰医生William Cullen(1710—1790) 在1769年首先提出的.
Cullen将全身疾病分为三类; 热病 (pyrexiasaa) 耗竭病 (caquexiae) 神经症 (neuroses)
没有发热和没有局部病变的感觉和运动的病,是 神经系统的一般性疾病. 1. 昏迷病(comate) 意识的丧失 卒中 瘫痪
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
功能性疾病是一个否定的概念,即是指没有病理 形态改变的疾病. 器质性疾病必然同时伴有功能性障碍. 呼吸道急性感染 急性酒精中毒 高热 意识不清 治疗痊愈 治疗清醒
意识不清
功能障碍疾病的特点:
1; 器质性病变消失后的功能障碍 2; 不少器质性病变的早期只有功能障碍而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
美国的调查患病率4.1—6.6%,女性两倍于男性,焦虑 患者中1/3伴有人格障碍,多为依赖性人格障碍
2. 焦虑的主要表现:
A.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苦恼) B.神经运动性不安
C.植物神经功能兴奋
D.过分警觉
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 anxiety) 持续三个月以上的紧张、担心,心惊 肉跳,又无明确对象,疲乏、颤抖、肌肉 紧张、坐立不安。伴有气急、心悸、口干、 肢冷、头昏、纳滞等症状。 也常在普通内科、心血管科、呼吸科、 消化科就诊,治疗无效或一时有效.各项医 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4. 强迫症的治疗
A. 药物治疗
氯丙米嗪, 氯米帕明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 其他对症用药
B. 心理治疗
心理支持: 了解患者的心理背景,发病的诱因,提高患者自身 对于疾病的认识理解,树立治疗的信心等 行为暴露疗法
案例2: 唐某 女 21岁
大学三年级
初二时,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出现心烦意乱,情绪低落. 之后学习成绩下降,逐渐出现担心自己偷拿别人东西的想法, 自知不合理却无发克制.进入大学后逐渐加重,反复询问别人是 不是掉了东西,甚至在同寝室人不在时,翻看检查别人的箱柜等. 本人知道不对却无法停止,为之非常痛苦. 独生子女,家境较好,自小一切生活学习等均由母亲安排. 与父亲关系较母亲好.在家任性,性格开朗.
心理学上中,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这一 问题是主观意识对未知危险的一种反应. 这种危险只是象征意义的,可能由童年,少 年或成年期未解决的冲突从新显现而激 发. 行为注意理论认为,因为主观上恐惧 某些环境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2. 主要表现特征
A.惊恐发作
发作时常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咽梗、 窒息、害怕即将发疯或失去控制。还可有口干 出汗,脸色苍白,瞳孔改变等植物神经症状。 历时短暂数分钟到一小时,均自行缓解。体格 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四. 神经症的分类
广泛性焦虑障碍 强迫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社交 恐惧症,单纯恐惧症) 惊恐障碍 神经衰弱 分离障碍 人格解体障碍
ICD-10 DSM-Ш-R CCMD-3
第二节
神经症各论
一. 广泛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焦虑症)
1. 定义; 是以持续的显著的紧张不安,半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 过度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ICD-10 DSM-Ш-R CCMD-3
三.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惊恐发作)
1.定义:
是属于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精神障碍。无明显诱因情 况下,突然发生的强烈的紧张、恐惧、大祸将临或频死 感觉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
美国的调查发病率为1.6%,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有遗传倾向,生理生化及神经解剖学多因素影响
3; 心理生理障碍
4; 非器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神经症
1978年<<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将神经症定 为一种精神障碍. 198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分会在精神障碍疾病 分类中正式将Neurosis定名为神经症.
神经症疾病不等于心理因素所至疾病
因为即使遭受精神上的打击,出现神经症发病的也 是极少数,神经症患者中的绝大多数无法判断明确的心 理精神创伤.
2. 主要临床表现
躯体化障碍 (somatization disoder)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undifferentiated somatization disoder) 疑病症 (hyppchondriasis) 身体变形障碍 (body dysnorphic disorder) 躯体形式疼痛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心因性疼痛(psychogenic pain)
社会心理因素主要表现:
1) 潜意识获益 发泄不满,逃避责任,获得关注 2) 认知作用 因人格或心境的影响,导致感知的敏感和扩大化 3) 诉情障碍 因文化或言语表达方式等影响,无发/无能将 情绪体验表达出来,或无法区分情绪体验与 躯体体验 4) 生活事件 尤其以负性生活事件易导致出现躯体不适感 5) 社会文化因素 人们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歧视
ICD-10 DSM-Ш-R CCMD-3
二.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强迫症)
1. 定义: 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 美国的相关调查人群患病率2.5% 中国地区相关人群的调查患病率3% 女性略高于男性 研究显示有家族遗传倾向,5-HT功能及大脑基底节的 结构等均可能有关.心理上多有人格的缺陷. (强迫人格, 爱整洁/吝啬/顽固). 1/3的病人首发出现在10—15岁,超过75%在30岁前发病. 研究显示起病越早,病程越长,强迫行为越频繁,最终治疗越差
5. 只见于人口中的少数
6. 没有明显的神经病变作为起源
H.M.van Praag(1976)的定义: 1.确实存在某种慢性冲突,且病人本人无法解决. 2.病人的人格中确实有某些弱点. 3.有可能从病人的人格发育中追溯出人格弱点的由来. 4.存在明显的精神病理症状,且病人能认识到这些症 状的病态性,而加剧其苦恼
诊:惊恐发作。
处理: A.药物治疗: 黛力新每天早午各一粒。 B.心理支持 给予解释,并非器质性疾病,不会 危及生命。并告知通过治疗可以治疗 控制发作.同时指导进行松弛训练,平 时多听轻音乐,建立平和心态
病程经过:服药一周后,停止发作。三个月 后改为每天一粒。已半年无发作。现每两天 服一粒。
பைடு நூலகம்
神经症的分类
处理: 1)肯定患者不是“心理作用”。
2)告知广泛性交虑是中枢神经系统5-HT代谢失
调有关。可以治愈。
3)给予黛力新1片/次;早、午各一次。晚上服
用氯硝安定2mg. 随访:一周后稍好转,两周后可以看书,读报。 服用三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后改用其他药物维 持。
神经症的分类
广泛性焦虑障碍 强迫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社交 恐惧症,单纯恐惧症) 惊恐障碍 神经衰弱 分离障碍 人格解体障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12-26
喻小念Ph.D, MD
目标
一. 神经症 疾病发生特征与治疗原则 二. 抑郁症 疾病发生特征与治疗原则 三. 神经症/抑郁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关系
四. 日本国高校学生精神心理健康教育/保健管理简介
第一节
神经症概述
一. 神经症的历史 神经症(Neuroses):
2. 强迫障碍的主要表现特征
A. 强迫观念(Obsession) 强迫思想(obsessional thoughts) 强迫怀疑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联想 强迫表象 强迫回忆 强迫情绪 强迫意向 尽管强迫导致内心冲突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之行动.
B. 强迫行为(Compulsion)
强迫检查 强迫清洗 强迫询问 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性迟缓 所有的强迫症状使患者终日纠缠于毫无实际 意义的观念与行为之中,严重妨碍正常的工作与生 活,患者为之苦恼不堪.
<<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1978)
1. 没有任何可实证的器质性基础
2. 有自知力 3. 现实检验能力没有损害 4. 行为保持在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内 5. 人格没有瓦解 6. 有精神障碍表现,主要有焦虑,恐惧,强迫和抑郁等
三. 神经症的临床特征:
1. 意识的严重心理冲突 2. 严重的精神痛苦 3. 持久性 4. 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神经症的心理冲突是破坏性的,健康的心理 冲突是建设性的 5. 没有任何躯体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2. 动力减退病(adynamiae) 功能不良 消化不良 疑病 3. 痉挛病(spasmi) 癫痫 手足抽搐 歇斯底里 糖尿病
4. 精神失常(vesaniae) 忧郁 狂躁病
19世纪神经症由神经系统的疾病 转变为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疾病.
1861年 Morel 强迫症(obsession) 1871年 C.Westphal 恐惧症(agoraphobia) 1894年 S.Freud 焦虑症(Anxiety) 1894年 Robert Summer心因疾病(Psychogenie)
需要注意的是与多种精神障碍疾病和内科疾病相鉴别
4. 惊恐障碍的治疗
A. 药物治疗 三环类,氯丙米嗪 5-HT再摄取抑制剂, 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 苯二氮卓, 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
B. 心理治疗 心理支持 行为训练 暴露疗法 放松训练 认知重建
案例3:王某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