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学》 最新版精品PPT完整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控制的缺陷提出
强化控制的意见和措施。
•
第九,在对待舞弊的态度上,外部审计师一般对未达到重要性水
平的舞弊和浪费不会予以过多的关注。内部审计人员则对于所有
浪费和舞弊行为都非常关注, 无论其原因与数量,即使是很小的背
离行为,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始终的理念认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由属性标准、绩效标准、执行标准组成
• 从2003年至2005年底,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陆续颁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基 本准则、20项具体准则和两个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
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共同制定了被称为中国版 “萨班斯法案”
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此规范的颁布是中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另一
个重要里程碑
• 2013年新修订的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发布, 自2014 年11 月1 日起 执行, 原执行的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以 及1~29号具体准则同时废止
• (4)关于内部审计的目标。修订后的定义将内部审计的目标界定为 “ 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在 提升组织治理水平、促进价值增值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第3节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
• 第一,在审计目标上,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是出 于管理目的;外部审计则是对组织的财务信息的合法、公允、一贯提 供合理的保证。
”。
第2章 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职业
• 第1节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 • 第2节内部审计职业准则 • 第3节内部审计职业道德
第1节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
• 一、 财务部门领导模式 • 二、 总经理领导模式 • 三、 监事会领导模式 • 四、 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领导模式 • 五、 双重领导模式
并存的方针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这时的内部审计主要围绕国有企业转
换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展开。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内部审
计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 也可以说是由消极防弊向积极兴利发展
过渡的阶段。
• 3.内部审计转型发展阶段 (2003年以后)
• 2003年3月,审计署发布新的 《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与原来的 规定相比,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二) 国际内部审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1.审计理念由监督制约向管理服务转变 • 2.审计职能由查错防弊向增加价值转变 • 3.审计范围由财务收支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转变 • 4.审计时间由鉴证历史向着眼未来转变 • 5.审计技术由手工向信息化转变 • 6.审计机构由双重领导向审计委员会模式转变 • 7.审计模式由控制导向向风险导向转变 • 8.审计主体由小而全向多元化转变 • 9.审计人员由行政管理向职业化转变
•
第八,在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程度上,外部审计人员主要关注对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实质性影响的控制,而内部审计人员
则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另外,两者的出发点
不同,外部审计人员关心内部控制, 是因为它们影响其设计的审计
程序性质和进行细节测试的范围,这与他们对财务会计报表发表独
立意见相比是次要的。内部审计人员关心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检
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董事会正式批准。IPPF 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强制性指南、实务咨询、发展与实务支持。
•
强制性指南,是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不同的环境下, 内部
审计人员都必须使用的准则,它包括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人员职
业道德规范、 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这是内部审计的职业基础。
其中,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 服务,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经营。
• 第四,在工作范围上,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涵盖单位管理流程的所有 方面, 包括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等;外部审计则集中在企业的 财务流程及与财务信息有关的内部控制方面。
• 第五,在审计方法上,内部审计的方法是多样的, 应结合组织的具 体情况, 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也可以包括外部审计的一些程序 ; 外部审计的方法则侧重于报表审计程序。
• (2)关于内部审计的范围。修订后的定义将内部审计范围界定为 “业 务活动、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 (3)关于内部审计的方法。修订后的定义增加了运用 “系统、 规范的 方法” 的规定,强调内部审计的专业技术特征,体现内部审计职业的科 学性和规范性, 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各界了解内部审计职业对 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的要求。
•
受托责任源于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当所有权和经营
权分离后, 所有者和经营者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那么,受托人应当按
照委托人的意志进行责任的履行。
•
从公司治理理论及实践的角度来说明,公司治理是受托责任系统中
的一种控制机制,其最终目的是确保受托责任系统的运行。内部审计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控制
第1章
内部审计定义
• 第1节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第2节内部审计定义的历史演进 • 第3节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
第1节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一、 受托责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 • 二、 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三、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简史 • 四、 内部审计未来发展趋势
一、 受托责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
国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定义尚不完善,只关注内部审计在监
督、控制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内部审计的其他职能, 是监督型
的内部审计。
修订后的定义力求反映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实务的最新发展变化,与IIA 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接轨。与2003年的定义相比,主要变化体现在:
• (1)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IIA 在内部审计最新定义中将内部审计界定 为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实际上,“确认”就是指通过监督检查,对被 审计的事项予以鉴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而 “咨询 ” 是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评价的进一步发展。
一、 财务部门领导模式
二、 总经理领导模式
三、 监事会领导模式
四、 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领导模式
五、 双重领导模式
第2节 内部审计职业准则
• 一、 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框架 • 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一、 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框架
•
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的专业实务框架 (IPPF)于1999年6月经
•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 《内部审计准则》,首
次将内部审计定义为 “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
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
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比较此定义与IIA
的最新定义可以看出,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突出强调的是监督
和评价, 其主要业务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和经济活动。我
(三) 2020年的内部审计大趋势 • 第一,内部审计职业从思维上不再拘泥于工作成果, 而更加考虑 工作的价值。 • 第二,内部审计从汇报关系上真正体现独立性和权威性。 • 第三,共享经济使得外部风险成为内部审计关注点。 • 第四,内部审计职业开始习惯于大数据应用分析。 • 第五,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影响了新一代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爆发, 英国演变为机器
大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出现了由股东融资的股份公司
• 2.业务导向内部审计
• 以业务活动为关注点的内部审计在20世纪4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 并于60 年代发展到了顶峰。
• 3.管理导向内部审计
• 20世纪中后期,垄断的出现及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等外部经济环 境的急剧变化对企业的内重新思考,管理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更加关注外 部环境的影响, 用一种动态的、 系统的眼光来看待现代管理。
• 第六,在审计报告的作用上,内部审计报告只能作为本单位进行 经营管理的参考,对外不起鉴证作用,不能向外界公开;政府审计除涉 及商业秘密或其他不宜公开的内容外,审计结果要对外公示;社会审 计报告则要向外界公开, 对投资者、 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负责,具有 社会鉴证的作用。
• 第七,在审计的服务对象上,内部审计人员在处理企业生产经营 管理活动的问题中,充当企业管理当局的参谋和助手, 并帮助各级管 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其主要的、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包 括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在内的组织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通常, 外部审计人员是受托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年度审计, 其服务 对象是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社会各界,包括股东、银行、债权人、政 府和潜在的投资者等。
• 2014年,审计署开始修订 《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 意见。
• 2016年1月18日,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指导内部审计实践,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印发了 《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 责任审计》《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两项具体 准则。
部审计活动。同年9 年, 中国石化总公司率先成立审计部,开展内部审计
监督活动。 此后, 在审计署的组织、 推动和指导下, 多个部门、单位根
据国家的要求,相继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 2.稳步发展阶段 (1993—2002年)
•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总基调,国有企业开始转换经营机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机制,它可以评价和改善受托责任系统。 受托责任是一切审计工作的
出发点,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 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最
初的内部审计仅是作为增强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减少信
息不对称,有助于契约的签订和执行而设置的。时至今日,内部审计作
为受托责任系统中的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利益相关者透视整个组织的
第2节 内部审计定义的历史演进
• 一、 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关于内部审计定义的演进
1.1947年第一次定义 2.1957年第二次定义 3.1971年第三次定义 4.1978年第四次定义 5.1990年第五次定义 6.1993年第六次定义 7.1999年第七次定义 8.2004年第八次定义
二、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关于内部审计定义的演进
(三) 内部审计趋于成熟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 围绕内部管理功能建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并非就是内部 审计的最终形式, 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变化使管理导向 内部审计的缺陷逐步暴露出来。 由于审计工作的领导 主体是企业的管理者,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了严格的制 约, 内部管理审计的治理功能受到了限制。所以现实 的需求推动着内部审计继续前进,并将内部审计带到以 公司治理为导向的新时代。
• 第二,在审计独立性上, 内部审计在组织、 工作、 经济方面都受本 单位的制约,独立性受到局限,具有相对性,仅能做到独立于被审计事 项或者单位; 外部审计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必须与被审计单 位毫无关系, 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 第三,在审计方式上,内部审计是根据本单位的安排进行审计工作的 , 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外部审计则必须是受托执行的,如果没有接受委 托, 外部审计师是不能随意审计被审计单位的。
放大镜, 作为组织增值的促导者、 管理变革的引领者而大放异彩。
二、 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一) 内部审计萌芽阶段
(奴隶社会至18世纪60年代)
• 1.寺院审计 • 2.行会审计 • 3.庄园审计
(二) 内部审计快速发展阶段 (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 1.财务导向内部审计
•
四、 内部审计未来发展趋势
• (一) 国际内部审计十大发展趋势
1.从控制到风险 2.从风险到环境 3.从回顾历史到着眼未来 4.从评价到预测 5.从关注未来事项到多角度并行 6.从强调独立到注重价值 7.从审计知识到经营知识 8.从经营审计到战略审计 9.从强迫接受到自愿主动进行 10.从说服到协商
三、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简史
• 1.初步建立阶段 (1983—1992年)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我国的发展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
来,1982 年修订的 《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应该实施审计监督制度。1983
年, 审计署正式成立前夕,根据国务院转发审计署 《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
个问题的请示》 的指示精神, 有关部门和单位已经开始边组建边开展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