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应力产生及测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应力产生及测量▲

1、焊接残余应力的概念

传统的焊接技术是指金属间的焊接,其工艺方法一般是通过局部加热或加压、添加或不添加填充材料将金属构件不可拆除地连接在一起或在母材表面堆焊覆盖层。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及应用,现今焊接的概念早已不再局限于金属间的焊接,而是通过适当的方法,使两个分离的固体产生原子、分子晶间结合,形成焊接接头的一种连接方法。它可以是同种金属或是异种金属间的结合,也可以是非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间的各种连接。

焊接结构件虽具有诸多优点,但是还存在焊接件易变形,焊接接头易失效、焊缝处易存在焊接缺陷以及焊缝及其附近区域存在残余应力等问题,其中,焊接残余应力是影响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焊接件内部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对焊接件的尺寸精度、安全使用以及使用寿命等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对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一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钢材焊接时,由于高度集中的瞬时热输入,在焊件上产生局部高温的不均匀温度场,焊接中心处可达1500℃以上,高温部分钢材要求向外膨胀伸长但受到邻近钢材的约束,从而在焊件内引起较高的热应力,在焊接过程中随时间和温度而不断变化,最终形成焊接应力。

焊接应力一旦超过钢材屈服强度,就会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将钢材焊接后(即冷却后)残存于焊件内的应力,称之为焊接残余应力。而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称之为焊接瞬时应力。这两类应力不但可能引起热裂纹、冷裂纹、脆性断裂等工艺缺陷,使焊缝特别是定位焊缝部分完全断裂,还将引起构件失稳、变形,强度变低。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将严重影响焊接的强度、刚度、尺寸等。

对于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与消除,往往需要花许多工时去操作,而比较复杂的焊接残余应力,控制与消除的工作量可能比焊接的工作量还要大,甚至有时工艺操作不当,造成废品。目前,常用的减小、调整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有,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锤击或辗压焊缝,整体或局部高温回火处理,机械拉伸法,温差拉伸法振动法以及爆炸法等。

2、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分布方式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焊接过程中不均匀加热所引起。在实际情况下其产生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焊后残余应力的大小与分布因焊接构件的形状、尺寸、焊接方法等的不同而不同。焊接应力按其发生源来区分,其产生原因及过程关系有下列三种情况:

①焊接热应力,这是进行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结果,它取决于加热和冷却时的温度梯度,是形成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焊接过程中,焊接热源是移动的,对金属构件进行局部的不均匀加热和冷却,在材料内某些部分就会存在温度梯度。焊接区以远高于周围区域的速度被急剧加热,并局部熔化。焊接区材料受热而膨胀,热膨胀受到周围较冷区域的约束,并造成热应力,受热区温度升高后屈服极限下降,热应力可部分超过该屈服极限。结果焊接区形成了塑性的热压缩,冷却后,比周围区域相对缩短、变窄或减小。因此,这个区域就呈现拉伸残余应力,周围区域则承受压缩残余应力。

②间接应力,这是由焊前加工状况所造成的。构件若经历过轧制或拉拔时,都会使之具有此类残余应力。由于焊接前焊接材料所处的状态不同,不均匀的作用力及构件内部组织的浓度差或晶粒的位向差等,使各部分显示的不同的屈服行为,而引起构件的不均匀变形产生了这种应力。这种残余应力在某种场合下会叠加到焊接残余应力上去,而在焊后的变形过程中,往往也具有附加性的影响。另外,焊件受外界约束产生的附加应力也属于此类应力。

③相变应力,这是由组织变化而产生的应力,也就是相变造成的比容变化而产生的应力。它虽然因含碳量和材料其它成分不同而有异,但一般情况下,这种影响以发生相变的温度和平均冷却速度来进行考虑。焊接冷却过程中的显微组织转变会引起体积的变化,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较低的温度,而此时材料的屈服极限足够高,则会导致焊接区产生压缩残余应力,周围区域承受拉伸残余应力。对于焊接后焊接残余应力的情况可以运用以下的经验法则进行判别,构件最后冷却的区域以热应力为主时,呈现焊接拉伸应力,而以相变应力为主时,呈现焊接压应力。

3、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焊接工艺也发展出众多不同方法,并且由于焊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过程,这就使得在不同的焊接方法及不同的焊接环境下,所产

生的焊接残余应力就会有所不同,甚至,在相同的工艺下,所产生的应力都有所差别。影响焊接后构件内部残余应力的类型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焊接前焊板内预先存在的应力,这些应力主要由焊接之前结构件所经历的加工工艺决定,如板材的轧制,管材的挤压,结构件的机加工等等;

②焊材及母材的各种性能,如成分、组织、热物理和力学性能等;焊接时被焊件的形状和在焊接件上所施加的约束,如对于板材焊接,板材的大小,板材的薄厚以及板两端是否是自由端,都将对最终的焊接残余应力有影响。

③焊接工艺,焊接工艺对最终残余应力的分布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焊接方法、焊接前的预处理、焊接时的环境和多道焊时的焊接顺序;

④焊接后的处理,如有些焊接件在焊后进行的机加工或热处理,都将对焊接件内部的最终残余应力有影响。

4、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方法

目前,对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实际测量的方法来获得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另一种是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模拟计算。

①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研究物体内部残余应力,通常情况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测量残余应力。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出现了许多方法。在初期,研究者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破坏性较大的机械测量法。4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电阻应变计(片)的发明,电测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与机械法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机械测量法对构件的破坏性。目前,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按其对结构体是否有破坏,有全破坏法、半破坏法和无损法等几种;按其测试原理,可分为机械测定法和物理测定法。机械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截条法、逐层剥层法、Gunnert切铣环槽法、盲孔法、钻阶梯孔法、套取芯棒法和内孔直接贴片法等;物理测量方法主要有X射线衍射法、中子衍射法、磁测法、超声波法和固有应变法等。

X射线法是一种通过测定晶格应变,然后再通过应变、应力间的关系来测定残余应力的方法。

机械测定法通常是通过应力释放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因此无论是何种机械测量法都要或多或少的对构件产生一定的损害并引入一定的附加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