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黄芩汤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黄芩黄连汤类方

一、黄芩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10克,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黄芩主肠澼下利,本方用为主药。甘草、芍药、大枣治腹挛痛且缓急迫,故本方为治下利有热、腹挛痛而急迫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解:太阳病之发热恶寒与少阳病之口苦咽干同时出现,故谓太阳与少阳合病,若此合病自下利者,宜与黄芩汤;若更呕者;则宜黄芩加半夏生姜主之。

按:发热腹泄,或痢疾而腹挛痛者,即可用本方,不必限于太阳与少阳合病。若里急后重,或便脓血,宜更加大黄。

【辨证要点】发热腹泄,腹痛者。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10克,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4枚,半夏12克,生姜l0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黄芩汤加半夏、生姜,即黄芩汤与小半夏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解:见黄芩汤方。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11条:干呕而下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解:干呕较呕证轻,干呕而下利者,当然有用本方的机会,但宜参照上条所述证候为妥。

【辨证要点】黄芩汤方证又见恶心、呕吐者。

【验案】刘某,女,50岁。初诊日期1965年9月12日。因吃不洁葡萄后,患急性胃肠炎,出现身热恶寒、腹泄稀水便,温温欲吐,服葛根加半夏汤后,热退而吐利不止,苔白厚,脉弦细数。证属太少合病,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黄芩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大枣4枚,半夏12克,生姜10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体温恢复正常,腹泄止,胃稍和,仍不思饮食,服二剂,身微汗出,食饮如常,仍感乏力。

三、六物黄芩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人参、干姜各10克,大枣4枚,桂枝3克,半夏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亦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复制,不过以干姜易生姜,以人参易芍药,且加少

量桂枝,虽主治大致同,但此偏于寒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附方(二):《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注解:本方治干呕下利的作用,虽与黄芩加半夏生姜同,但本方有人参,当有心下痞硬。无芍药则腹肌当虚软而不挛急,临证时宜细辨。

按:《伤寒论》的黄芩汤与《外台》黄芩汤名同而药不同,为便于区别,故把《外台》的黄芩汤称之为六物黄芩汤。

【辨证要点】干呕下利而心下痞硬者。

四、三物黄芩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10克,苦参10克,生地18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三物均有解热除烦的作用,由于生地的用量独多,故尤宜于有发热心烦之血证。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与三物黄芩汤。

注解:见小柴胡汤方。

【辨证要点】里热血热见心烦、手足心热者。

五、黄连汤方

【方剂组成】黄连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桂枝6克,人参6克,半夏12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六物黄芩汤以黄连易黄芩而加甘草,故主治亦略同。但黄连尤长于治烦悸,且治腹痛,故治六物黄芩汤证心烦悸甚而腹中痛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注解:胸中有热,指胸中发烦热。胃中有邪气,指胃中有水气。腹中痛,欲呕吐,为热与水气相搏的结果,故以黄连汤主之。

按:本条虽未言下利,但就药物论,治疗呕而下利当亦有验。

【辨证要点】心烦、心下痞满、腹痛、或干呕下利者。

六、黄连阿胶汤方

【方剂组成】黄连12克,黄芩6克,芍药6克,阿胶10克,鸡子黄一枚

【用法】水煎三味,汤成去滓,内胶烊尽,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

【方解】黄连、黄芩除热止烦,芍药、阿胶、鸡子黄养阴补虚,故治虚热而心中烦悸不得眠,或失血,或便脓血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注解:少阴病二三日以上,即常传里,或半表半里,今心中烦不得卧,为内传半表半里的虚热证候,宜以黄连阿胶汤主之。

按:本方不仅治此证,若虚热心烦为目标,可活用于诸失血和久痢便脓血者俱有验。

【辨证要点】虚烦心悸不得眠、手足心热、或下利便脓血者。

【验案】张某,男性,48岁,病历号182577,1965年12月13日初诊。因患肺炎而高烧半月方退,但遗心烦、失眠一月不愈,口苦思饮,手足心热且易汗出,苔黄。舌质红,脉弦细数,证属久热伤阴,致使阳不得入于阴,治以养阴清热,与黄连阿胶汤:黄连10克,黄芩6克,白芍6克,生阿胶烊化10克,鸡子黄一枚

结果:上药服一剂即感心烦减,夜眠好转,三剂诸证竟全解。

七、白头翁汤方

【方剂组成】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10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四物均属苦寒收敛药而有除热烦、止下利等作用,白头翁更能逐血止痛,合以为方,故治热利下重、心烦腹痛等。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注解:因内热而下利、里急后重者,宜白头翁汤主之。

《伤寒论》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注解:热盛则思饮,故下痢而欲饮水者则为热痢可知,宜以白头翁汤主之。

按:由以上所述,则急性肠炎或痢疾,均有应用本方的机会,不过必须详审其为热痢乃可用之。若里急后重,渴欲饮水俱属其候,但后重滞下,宜更加大黄。

【辨证要点】热痢下重、腹痛者。

八、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方剂组成】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10克,甘草、阿胶各6克

【用法】水煎诸药成,去滓内胶烊尽,温服。

【方解】于白头翁汤加益气的甘草,和止血的阿胶,故治白头翁汤证虚乏少气而有血证、或血便、或粘血便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10条: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注解:虚极,即疲乏少气的意思。妇人产后而以病痢。因使其人疲乏少气者,宜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按:凡白头翁汤证,若所下为血便、或粘血便而虚乏少气者,即宜本方主之,并不限于产后虚极。

【辨证要点】白头翁汤证又见血便、粘血便而虚乏少气者。

【验案】张某,女性,31岁,病历号493431,1965年3月10日初诊。诉自前日开始腹泻便红白粘液,日二三次,夜七次,腹痛里急后重,恶心,纳少乏味,发冷溲黄,服西药无效,现孕已七月,有血吸虫病史。苔薄白,舌质红,脉沉细滑数。证属湿热滞下,伤及血分,治以清热凉血,兼以祛湿导滞,与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