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论文
学院、专业、班级航运学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907班姓名周锋
任课教师毛传清
分数(签字)
与时俱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品质
[内容提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都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果,它们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总书记立足国内环境变化的新特点,放眼国际环境变迁的新格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创新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是它的生命之所在。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而发展,是最现实、最生动、最丰富、最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行动中的活的马克思主义。[1]纵观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从《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到《资本论》的发表,从十月革命的胜利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的提出 ,本质上就是一部社会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创新史。
1.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有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①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一种来自实际又要在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一根本特征,使它能够超越一切私有观念的局限,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能够自觉地植根实践,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②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和实践,及时补充、修正和发展自身的理论;
③把自身的理论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进行这种研究的方法。
2.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2.1 马克思主义
[1] 刘建萍.论科学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的本质[J].今日科苑,2009.
[2] 胡茹葵,李春茹.与时俱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品质[J].广西社会科学,2003(07):
1-3.
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内容丰富,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一般规律,又预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①社会主体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人的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②社会发展动力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出现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人与社会将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更高阶段的文明时代;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又是人类到达美好的理想社会必不可少的前提。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与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印度、中国和俄国为解剖的对象,探讨了东方社会的历史、性质、现状、结构和演化,研究了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提出了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1],突破了主要以西方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为背景的构想,开始提出解决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既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合理延续,又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主张“武器的批判”并亲身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之后对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理论总结。其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批判了唯心史观和不切实际的空想,这种有批判性的继承和创新正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2.2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列宁在全面研究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政治状况之后,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并得出了“一国首先胜利”论。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国内条件的论证,揭示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变为现实,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也得以实现。这无疑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同时胜利”论的伟大超越,也是列宁对其自身原有思想的重大发展。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分析思考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在论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时,反复强调了俄国国情的特殊性,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列宁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并将此标准作为思考俄国一切实际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大力发展生产力,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作为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面性政策,集中体现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凸现了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精神实质一一务实和创新,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使列宁社会发展理论得到了新的升华。
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理论上作出了回答。他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条件。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不同于列宁的理论,列宁说的过渡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毛泽东的过渡则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关键是要解决好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毛泽东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过渡时期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毛泽东思想新的重大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成就。
列宁和毛泽东分别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到俄国与中国的实践中,将其与本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名族殖民地问题、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将科学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体现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和发展自身。
2.3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
20世纪80年代,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国际间激烈的经济较量,实质上是各国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表现为世界范围内高科技的竞争。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前人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反复深入
[1] 《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