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市发展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临的城市问题和解决方法
区位
盛世开封
北宋东京因何而繁盛?
“到开封看看宋,到西安看看唐”,但是 开封现状跟它的历史盛名并不相称。虽然历史 上有9位皇帝在开封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开封 还一度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但是其整体经 济发展一直不好,在郑汴一体化战略出台之前, 开封的经济状况还一度在河南“垫底”。 开封是中国的一个老轻工业城市,但是多 少年过去了,老工业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在开封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企业。第三产 业在开封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了, 旅游业成为一项有着最好前景的支柱产业。 今年上半年,开封吸引了2800万人次游客 前来旅游,虽然旅游产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 但是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其引领效应还相对有限。 而同期其邻居洛阳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了3780 万人次。开封在旅游业发展与全国旅游强市还 有很大的差距。
6、城市商业空间的改变
旧“市坊制”解体,为遍布全城的新型商业网所代替.传统的集中市制改 变成以全城为市场领域,行业街市为骨干,联系分布各居民坊巷的商业网点所组 成的商业网. 新兴的城市服务行业,如瓦子、茶楼、酒肆等也纳入商业网内.
四、开封之衰落
(金元明清、现代)
日月如梭,岁月留痕,随着宋帝国的衰落,作为都城的开封也迎来了 她噩运的开始。金元明清及民国是黄河制约开封城市发展的时期。
元代城门的减少 元代,至元二十七年修 筑汴梁城。至正十七 年 ,元将泰木花为防 红巾军攻城,将汴梁城 13座“城 门只留五座, 以通往来,余八门俱 塞”。次年刘福通攻占 汴梁城后作为首都,也 未将已塞的城 门打开。 这就是北宋里城10余座 城门至元末只剩5座的 原因,这为明清时期修 筑开封城墙时所继承。 明代城墙 明代洪武元年重筑开封府城’ 在金城基础上 “始内外蝥 以砖石” 。此时全部包砌 青砖的城墙,周长20里190 步,髙3丈5 尺,宽2丈1尺, 池深1丈,阔5丈。城门五: 东曰丽景,南 曰南薰,西 曰大梁,北曰安远,东北曰 仁和。 明代官兵为淹李自 成起义军,竟掘黄河大堤, 造成大水灌城,使得“开封 旧城郭俱被泥沙围拥地下, 垣形 卑甚”,残破不堪。
2.黄河----大型引黄水利工程(鸿沟运河)
迁都不久,魏惠王就组织大批人力在附近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即历史 上有名的鸿沟。魏惠王自荥阳引黄河水入圃田泽,然后开大沟,引圃田水东 流,经大梁城北再折,南入颖水,涡河。鸿沟水系的开凿促使开封成为水上 交通枢纽,然而,也正是由于这条鸿沟,导致了大梁城的第一次毁灭。
二、开封之建设
(唐——五代)
进入唐代之后,开封也是水陆便捷的大都会,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汴州一度改为陈留郡。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唐的 宗亲李勉到汴州任节度使,他增筑周围达22里的汴州城。后来李希烈叛 乱时,靠汴州城阻叛军数月。五代时期,除了后唐之外,后梁、后晋、 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 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一时期的 开封正式取代了洛阳成为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开封城墙始建于唐德宗建中二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 李勉自宋州来汴州,对南北朝时的汴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筑",这次 重筑又被称之为“筑罗城”。主要是将汴州城的南壁往南扩充,把汴 河 围入城内。贞元十四年〔798〉董晋接任宣武军节度使后 又增筑了两个 水门,汴州城得以完备。这次重筑之规模是 较大的,周回达20里155步, 它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基础。
三、开封之鼎盛(北宋)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城北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开 封,号东京。 北宋时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 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此时的汴京城不仅是国内经济、政 治、文化中心,而且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开封的繁荣和地位到了 巅峰。
羊马城
• 宋外城外应该筑有羊马城.羊马 城是处于城墙与城壕之间的城墙. ” 这种墙不知起源于何时,但最迟在唐 代已经存在。羊马城是为加强主城墙 的防御能力而建, 作为北宋东京外城 之外的羊马城.平时即禁人往来,遭 到攻城时更是阻击敌人的一道屏障.
龙亭
开封著名景点
开封铁塔
延庆观
开封府 大相国寺
总结
3.黄河----分支通济渠
通济渠的疏浚使开封逐渐成为中原军事重镇和政、经、文中心 秦灭魏,将大梁改置浚仪县,东魏天平元年(534)设梁州,以浚仪为 州治,大梁城繁华不再。北周时,梁州改名汴州。 隋炀帝开通济渠,使其与黄、淮沟通,汴州因“北控燕赵、南通江 淮”,扼漕运要冲,而逐步发展成为联系南北漕运的枢纽,成为资用富饶 的水陆都会。借助水运之便开封又渐渐发展起来了。
开封城市公共设施
1、开封现代城市街道
历史街道是城市特色、城市功 能的具体体现, 是城市风貌构成 的重要元素, 也是城市历史延续 的记忆和标志。开封城内的大小街 道纵横交织,基本是东西和南北走 向, 构成了棋盘式的城市格局, 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渊源。 自民 国以来, 有的街道更换了名称, 有的街道通过扩修改造已面目全非, 如今开封历史上留存的街道尚有 200余条,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 同”之说,体现了开封作为历史文 化古城的特色。
清代城墙wenku.baidu.com
清康熙元年,重修开封府 城,在明城废墟上重 建一 座新城,“各门营建,一 如旧制”,均沿袭明代模 式。道 光二十一年,黄河 从城北张家湾决堤,开封 城墙再 次遭受黄河的浩劫。 次年二月,重修开封城, 历时一年半。 重修后的开 封城墙,周长22里70步, 墙的髙厚都有所增 加,城 门升髙丈余。这就是今日 之开封城墙。
4城市功能分区
东京城内虽无明确的分区,但与政治统治相关的功能多集中在里城,而 一般居住、手工业作坊、商业、仓库及皇家园林等多分布在外城。此时商品 交易已不在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并出现各个行业相对集中地繁华商业 地段。
5、城市居住空间的改变
自唐代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旧有的“市坊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 展的需要. 至南宋临安城,这种“市坊制”已完全被更具活力的“坊巷制”所代 替. 将以往因袭井田制邑概念的传统聚居方式,改进为按街巷分地段的办法来组 织城市聚居生活.
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经济的繁荣
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表现在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据记载开封 人口在太平洋年间(公元976—984年),仅只有 18万户。到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就 增值23万6千户,到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 年),就急增至26万户。如果每户平均以四至五 人计算,则开封城市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 第二,表现在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由 于手工业的发达,商品生产就大大增加, 商品买卖交换也就相应的发达起来,因 而出现了开封城市商业的繁荣。 第三,表现在漕运内的发达:由于开封 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大批封建贵族,军 队都集中于此,需要各地的物资供应, 因此漕运特别的发达。
2、北宋东京城市排水系统
北宋都城汴梁(现河南开封)有着发达 的水系,四条穿城而过的河道连通三重城壕 以及城内外的湖池。 市内的排水系统,是在干道两侧用石条 砌筑宽约1米的明渠,废水通过城墙下构筑的 涵洞流向城壕。据记载,城内有排水沟二百 余条,开封府安排专人巡逻,严禁居民倒垃 圾入沟,以防堵塞。 城市大街小巷有明渠暗沟等排水设施, 还有凝祥、金明、琼林、玉津4 个池沼, 据 记载池面十分广阔。城市河道密度大、调蓄 容量大是宋东京的特点, 整个城市排水系统 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很高的科技水平, 城市排水设施的管理措施也很完备, 是古代 城市排水的典范。
1、漕运便利
北宋东京城商业经济发展得益于漕运便利,水陆交通发达成就其国际大都会。 “四水贯都” 惠民水、汴河、五丈河、金水河。兵民皆赖四河漕粮为主,汴河作 用最大。
2扩城修垣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在元边轴承四周向外扩大数里加筑外城。 赵匡胤以兵变多的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后,仍利用后周的汴梁建都。并在宋神宗间重修外 城,加筑了瓮城和敌楼。 宋徽宗政和六年,又将外城向南扩展里许,以添筑官府和军营。
建议
显然,建国以来开封市人口质量日益提高。人口质量包括科学 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如今的开封,省会地位早已不再,有必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城市 生活环境,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发展教育文化及体育事业,提高人 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减少文盲和半文盲的数量。 为巩固开封的人气,就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那些有 能力的人,留下来也有可以发展的空间。还应大力发展开封的特色 文化,引进更多外来人口,丰富开封的人口结构,才能够多元化的 去发展一座城市。
城市发展史
——开封
一、开封兴起(春秋-汉朝)
仪邑是开封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早的名字,春秋时期,仪邑 城是卫国的一座小城。战国时期的大梁就是在仪邑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国为了控制中原, 把都城由山西安邑迁都至仪邑,名为“大梁”。之后的浚仪是 由大梁发展起来的。
春秋时期,开封境内还有另外一个城,即“启封城”, 郑国国君郑庄公为向中原扩展,命郑邴在今开封城南朱 仙镇古城村附近筑城,名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 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避其名字中的“启”字之讳,“以 开代启”而改名为开封。
开封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但是,在发展 过程中,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随着新科技、新材料,新设计理念和环境问题等因素的发展, 今后开封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于: (1)多元化和专业化 (2)智能化 (3)人性化 (4)工业构件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 (5)艺术化与景观化
开封
3 、 北宋东京街道形制
我国古代建城、建都都讲究“中”字,正如《礼记》所云:中庸之道, 不偏谓之中。中者,中间也。按《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来看,宫城居 中,规划方整,全城每面三个城门,大街直通,皇宫建在城的中间。这 是我国古代城池规划与建设的标准,这其中没有一条斜街。 总的来看,北宋东京城有这五条斜街。从旧曹门到新曹门之间有南斜街、 北斜街、牛行街,这三条都是斜街,都向东北方向倾斜。在东京城的东 南方向,从周桥到大同门之间也有一条斜方向的河,即是汴河东半段, 在它的影响下又出现一条斜街,即是从周桥到旧宋门又到新宋门之间又 是斜街。除此之外在拱宸门外有斜街,安远门有一条袄庙斜街。
开封作为城市,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当属战国时代魏 都大梁城。当时的大梁离黄河比较远,黄河河道本身又比较稳定。
灾少,其得以发展与繁荣。 开封周围地势坦荡,一马平川,河湖密布,水陆交通四通八 达,所谓:“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 荆湖之运漕”。 为避开强秦侵扰,更重要的是为了进取中原而谋 取霸业,公元前364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开封兴建了著 名的大梁城。
再看:
开封现存的问题
1.人气 2.经济 3.交通
人气
开封市人口格局的变动:
河南省会放弃开封,选择郑州 从开封到郑州,省会迁移使得这座千年古城的人气急转直下。 “开封元气大伤,像被抽了筋一样没有了精气神。”开封民间如此评价。当时,开封人口 有36万,而同时期的洛阳 、郑州分别只有7万、3万。省会搬迁,就有近7万人口迁至郑州。 大批城市精英流出开封,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小生产者及其 后代,他们成为开封城市人口的主 体,担负着城市建设的重任。 50多年来,开封人口结构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人口增长依靠自然繁衍进行, 鲜有来自外 地的移民。“这样的结构,就很容易使得开封人固有的小生产意识根深蒂固,在很少得到外 界思想和观念的冲击下 ,这种意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耿明斋认为开封人观念落后跟其 人口结构关系甚大。 对一座城市而言,人气足才能精神旺,开封发展一度低迷。
河流,城市的血脉
自开封建城以来,纵观其3000年的发展史,其数度 兴盛、衰落都与一个“水”字脱不了关系。世界上没有哪个 城市象开封一样屡遭水患,仍能一次次崛起,洪水带给了开 封无穷的灾难,却也给开封带来过无尽的辉煌和繁荣。
战国到北宋是黄河有利于开封城市不断向上发展的时期。
1.黄河----战国魏大梁城的兴起
1、地上悬河的威胁
黄河泛滥导致河流 淤积,从此“四大 漕运”开始落没。 同时,开封周围湖 泽消失,开封成为 茫茫沙海。
2、城墙的毁坏与重建
金代城墙 金代末年,为抵抗蒙 古军队,金人曾修葺 城墙,特别是 将里 城加以扩建,主要是 在南北两面向外扩展。 这在考古 钻探中得 到证实 : 金代将里城 向南推进了约 300 米 左右; 将里城向北 推进了约 700 米左右, 而修筑后的东西墙 则利用宋内城东西墙 加髙修筑而成。这次 整修,确定了今 日 开封城墙的规模。
区位
盛世开封
北宋东京因何而繁盛?
“到开封看看宋,到西安看看唐”,但是 开封现状跟它的历史盛名并不相称。虽然历史 上有9位皇帝在开封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开封 还一度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但是其整体经 济发展一直不好,在郑汴一体化战略出台之前, 开封的经济状况还一度在河南“垫底”。 开封是中国的一个老轻工业城市,但是多 少年过去了,老工业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在开封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企业。第三产 业在开封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了, 旅游业成为一项有着最好前景的支柱产业。 今年上半年,开封吸引了2800万人次游客 前来旅游,虽然旅游产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 但是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其引领效应还相对有限。 而同期其邻居洛阳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了3780 万人次。开封在旅游业发展与全国旅游强市还 有很大的差距。
6、城市商业空间的改变
旧“市坊制”解体,为遍布全城的新型商业网所代替.传统的集中市制改 变成以全城为市场领域,行业街市为骨干,联系分布各居民坊巷的商业网点所组 成的商业网. 新兴的城市服务行业,如瓦子、茶楼、酒肆等也纳入商业网内.
四、开封之衰落
(金元明清、现代)
日月如梭,岁月留痕,随着宋帝国的衰落,作为都城的开封也迎来了 她噩运的开始。金元明清及民国是黄河制约开封城市发展的时期。
元代城门的减少 元代,至元二十七年修 筑汴梁城。至正十七 年 ,元将泰木花为防 红巾军攻城,将汴梁城 13座“城 门只留五座, 以通往来,余八门俱 塞”。次年刘福通攻占 汴梁城后作为首都,也 未将已塞的城 门打开。 这就是北宋里城10余座 城门至元末只剩5座的 原因,这为明清时期修 筑开封城墙时所继承。 明代城墙 明代洪武元年重筑开封府城’ 在金城基础上 “始内外蝥 以砖石” 。此时全部包砌 青砖的城墙,周长20里190 步,髙3丈5 尺,宽2丈1尺, 池深1丈,阔5丈。城门五: 东曰丽景,南 曰南薰,西 曰大梁,北曰安远,东北曰 仁和。 明代官兵为淹李自 成起义军,竟掘黄河大堤, 造成大水灌城,使得“开封 旧城郭俱被泥沙围拥地下, 垣形 卑甚”,残破不堪。
2.黄河----大型引黄水利工程(鸿沟运河)
迁都不久,魏惠王就组织大批人力在附近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即历史 上有名的鸿沟。魏惠王自荥阳引黄河水入圃田泽,然后开大沟,引圃田水东 流,经大梁城北再折,南入颖水,涡河。鸿沟水系的开凿促使开封成为水上 交通枢纽,然而,也正是由于这条鸿沟,导致了大梁城的第一次毁灭。
二、开封之建设
(唐——五代)
进入唐代之后,开封也是水陆便捷的大都会,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汴州一度改为陈留郡。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唐的 宗亲李勉到汴州任节度使,他增筑周围达22里的汴州城。后来李希烈叛 乱时,靠汴州城阻叛军数月。五代时期,除了后唐之外,后梁、后晋、 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 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一时期的 开封正式取代了洛阳成为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开封城墙始建于唐德宗建中二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 李勉自宋州来汴州,对南北朝时的汴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筑",这次 重筑又被称之为“筑罗城”。主要是将汴州城的南壁往南扩充,把汴 河 围入城内。贞元十四年〔798〉董晋接任宣武军节度使后 又增筑了两个 水门,汴州城得以完备。这次重筑之规模是 较大的,周回达20里155步, 它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基础。
三、开封之鼎盛(北宋)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城北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开 封,号东京。 北宋时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 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此时的汴京城不仅是国内经济、政 治、文化中心,而且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开封的繁荣和地位到了 巅峰。
羊马城
• 宋外城外应该筑有羊马城.羊马 城是处于城墙与城壕之间的城墙. ” 这种墙不知起源于何时,但最迟在唐 代已经存在。羊马城是为加强主城墙 的防御能力而建, 作为北宋东京外城 之外的羊马城.平时即禁人往来,遭 到攻城时更是阻击敌人的一道屏障.
龙亭
开封著名景点
开封铁塔
延庆观
开封府 大相国寺
总结
3.黄河----分支通济渠
通济渠的疏浚使开封逐渐成为中原军事重镇和政、经、文中心 秦灭魏,将大梁改置浚仪县,东魏天平元年(534)设梁州,以浚仪为 州治,大梁城繁华不再。北周时,梁州改名汴州。 隋炀帝开通济渠,使其与黄、淮沟通,汴州因“北控燕赵、南通江 淮”,扼漕运要冲,而逐步发展成为联系南北漕运的枢纽,成为资用富饶 的水陆都会。借助水运之便开封又渐渐发展起来了。
开封城市公共设施
1、开封现代城市街道
历史街道是城市特色、城市功 能的具体体现, 是城市风貌构成 的重要元素, 也是城市历史延续 的记忆和标志。开封城内的大小街 道纵横交织,基本是东西和南北走 向, 构成了棋盘式的城市格局, 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渊源。 自民 国以来, 有的街道更换了名称, 有的街道通过扩修改造已面目全非, 如今开封历史上留存的街道尚有 200余条,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 同”之说,体现了开封作为历史文 化古城的特色。
清代城墙wenku.baidu.com
清康熙元年,重修开封府 城,在明城废墟上重 建一 座新城,“各门营建,一 如旧制”,均沿袭明代模 式。道 光二十一年,黄河 从城北张家湾决堤,开封 城墙再 次遭受黄河的浩劫。 次年二月,重修开封城, 历时一年半。 重修后的开 封城墙,周长22里70步, 墙的髙厚都有所增 加,城 门升髙丈余。这就是今日 之开封城墙。
4城市功能分区
东京城内虽无明确的分区,但与政治统治相关的功能多集中在里城,而 一般居住、手工业作坊、商业、仓库及皇家园林等多分布在外城。此时商品 交易已不在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并出现各个行业相对集中地繁华商业 地段。
5、城市居住空间的改变
自唐代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旧有的“市坊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 展的需要. 至南宋临安城,这种“市坊制”已完全被更具活力的“坊巷制”所代 替. 将以往因袭井田制邑概念的传统聚居方式,改进为按街巷分地段的办法来组 织城市聚居生活.
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经济的繁荣
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表现在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据记载开封 人口在太平洋年间(公元976—984年),仅只有 18万户。到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就 增值23万6千户,到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 年),就急增至26万户。如果每户平均以四至五 人计算,则开封城市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 第二,表现在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由 于手工业的发达,商品生产就大大增加, 商品买卖交换也就相应的发达起来,因 而出现了开封城市商业的繁荣。 第三,表现在漕运内的发达:由于开封 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大批封建贵族,军 队都集中于此,需要各地的物资供应, 因此漕运特别的发达。
2、北宋东京城市排水系统
北宋都城汴梁(现河南开封)有着发达 的水系,四条穿城而过的河道连通三重城壕 以及城内外的湖池。 市内的排水系统,是在干道两侧用石条 砌筑宽约1米的明渠,废水通过城墙下构筑的 涵洞流向城壕。据记载,城内有排水沟二百 余条,开封府安排专人巡逻,严禁居民倒垃 圾入沟,以防堵塞。 城市大街小巷有明渠暗沟等排水设施, 还有凝祥、金明、琼林、玉津4 个池沼, 据 记载池面十分广阔。城市河道密度大、调蓄 容量大是宋东京的特点, 整个城市排水系统 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很高的科技水平, 城市排水设施的管理措施也很完备, 是古代 城市排水的典范。
1、漕运便利
北宋东京城商业经济发展得益于漕运便利,水陆交通发达成就其国际大都会。 “四水贯都” 惠民水、汴河、五丈河、金水河。兵民皆赖四河漕粮为主,汴河作 用最大。
2扩城修垣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在元边轴承四周向外扩大数里加筑外城。 赵匡胤以兵变多的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后,仍利用后周的汴梁建都。并在宋神宗间重修外 城,加筑了瓮城和敌楼。 宋徽宗政和六年,又将外城向南扩展里许,以添筑官府和军营。
建议
显然,建国以来开封市人口质量日益提高。人口质量包括科学 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如今的开封,省会地位早已不再,有必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城市 生活环境,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发展教育文化及体育事业,提高人 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减少文盲和半文盲的数量。 为巩固开封的人气,就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那些有 能力的人,留下来也有可以发展的空间。还应大力发展开封的特色 文化,引进更多外来人口,丰富开封的人口结构,才能够多元化的 去发展一座城市。
城市发展史
——开封
一、开封兴起(春秋-汉朝)
仪邑是开封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早的名字,春秋时期,仪邑 城是卫国的一座小城。战国时期的大梁就是在仪邑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国为了控制中原, 把都城由山西安邑迁都至仪邑,名为“大梁”。之后的浚仪是 由大梁发展起来的。
春秋时期,开封境内还有另外一个城,即“启封城”, 郑国国君郑庄公为向中原扩展,命郑邴在今开封城南朱 仙镇古城村附近筑城,名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 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避其名字中的“启”字之讳,“以 开代启”而改名为开封。
开封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但是,在发展 过程中,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随着新科技、新材料,新设计理念和环境问题等因素的发展, 今后开封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于: (1)多元化和专业化 (2)智能化 (3)人性化 (4)工业构件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 (5)艺术化与景观化
开封
3 、 北宋东京街道形制
我国古代建城、建都都讲究“中”字,正如《礼记》所云:中庸之道, 不偏谓之中。中者,中间也。按《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来看,宫城居 中,规划方整,全城每面三个城门,大街直通,皇宫建在城的中间。这 是我国古代城池规划与建设的标准,这其中没有一条斜街。 总的来看,北宋东京城有这五条斜街。从旧曹门到新曹门之间有南斜街、 北斜街、牛行街,这三条都是斜街,都向东北方向倾斜。在东京城的东 南方向,从周桥到大同门之间也有一条斜方向的河,即是汴河东半段, 在它的影响下又出现一条斜街,即是从周桥到旧宋门又到新宋门之间又 是斜街。除此之外在拱宸门外有斜街,安远门有一条袄庙斜街。
开封作为城市,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当属战国时代魏 都大梁城。当时的大梁离黄河比较远,黄河河道本身又比较稳定。
灾少,其得以发展与繁荣。 开封周围地势坦荡,一马平川,河湖密布,水陆交通四通八 达,所谓:“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 荆湖之运漕”。 为避开强秦侵扰,更重要的是为了进取中原而谋 取霸业,公元前364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开封兴建了著 名的大梁城。
再看:
开封现存的问题
1.人气 2.经济 3.交通
人气
开封市人口格局的变动:
河南省会放弃开封,选择郑州 从开封到郑州,省会迁移使得这座千年古城的人气急转直下。 “开封元气大伤,像被抽了筋一样没有了精气神。”开封民间如此评价。当时,开封人口 有36万,而同时期的洛阳 、郑州分别只有7万、3万。省会搬迁,就有近7万人口迁至郑州。 大批城市精英流出开封,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小生产者及其 后代,他们成为开封城市人口的主 体,担负着城市建设的重任。 50多年来,开封人口结构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人口增长依靠自然繁衍进行, 鲜有来自外 地的移民。“这样的结构,就很容易使得开封人固有的小生产意识根深蒂固,在很少得到外 界思想和观念的冲击下 ,这种意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耿明斋认为开封人观念落后跟其 人口结构关系甚大。 对一座城市而言,人气足才能精神旺,开封发展一度低迷。
河流,城市的血脉
自开封建城以来,纵观其3000年的发展史,其数度 兴盛、衰落都与一个“水”字脱不了关系。世界上没有哪个 城市象开封一样屡遭水患,仍能一次次崛起,洪水带给了开 封无穷的灾难,却也给开封带来过无尽的辉煌和繁荣。
战国到北宋是黄河有利于开封城市不断向上发展的时期。
1.黄河----战国魏大梁城的兴起
1、地上悬河的威胁
黄河泛滥导致河流 淤积,从此“四大 漕运”开始落没。 同时,开封周围湖 泽消失,开封成为 茫茫沙海。
2、城墙的毁坏与重建
金代城墙 金代末年,为抵抗蒙 古军队,金人曾修葺 城墙,特别是 将里 城加以扩建,主要是 在南北两面向外扩展。 这在考古 钻探中得 到证实 : 金代将里城 向南推进了约 300 米 左右; 将里城向北 推进了约 700 米左右, 而修筑后的东西墙 则利用宋内城东西墙 加髙修筑而成。这次 整修,确定了今 日 开封城墙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