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_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布面
)(现代)詹建俊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南京大屠杀 (油画 布面
)(现代 湖南 邵阳)李自健
南京大屠杀
• 南京大屠杀(日语:南京虐杀事件、南京大虐杀)是日本 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 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 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 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 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 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 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2014年6月10日,中国外交部表 示,中方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 历史档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因有每 年的12月13日,星期六是纪念南京大屠杀的。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地道战 (油画 1952 )(现代 )罗工柳
地道战
•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 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 方式。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 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 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 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 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使无坚 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 要地段。地道战曾在北京也有发现,说明 这个战术,对保护广大的战区群众起到了 很大的作用。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鎏金中国大宁铜镜 ( 直径18.6cm
鎏金中国大宁铜镜
• 这块铜镜1952年在湖南长沙出土,镜背鎏 金,饰有羽人、灵兽和规矩纹等图案,构 图繁复细致,流畅生动,是汉代规矩纹铜 镜中的精品。镜外缘有篆书铭文“圣人之 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 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 辟去不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 吉,有纪常纲。”反映出希望国家统一、 安定与繁荣的愿望。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 馆。 •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 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令全中国人自豪,令全 世界人惊叹! •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 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 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 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格尔尼卡 (油画 布本 1937 )(西班牙) 毕加索
格尔尼卡
•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当时西班牙内战中纳粹德国受弗朗西斯 科· 佛朗哥之邀对西班牙共和国所辖的格尔 尼卡城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 炸。当时毕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委托 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区绘一幅装饰 性的画,从而催生了这幅伟大的立体派艺 术作品。作品描绘了经受炸弹蹂躏之后的 格尔尼卡城。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王子于戈 (工艺 青铜 )(春秋)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关羽擒将图 (中国画 )(元 )商喜
关羽擒将图
• 此图所画是《三国志》中关公水淹七军、生擒庞德的故事。 全图人物共六人,主角是关羽和庞德。庞德上身裸露,赤 脚,双目怒睁,咬牙切齿,毫不畏惧;两裨将在敲桩、绳 缚、揿身、压抑被审者的咆哮;关平拔剑威慑,周仓从旁 吆喝--把整个审讯场面激化到了绷弦欲断的程度。而关羽 蓝巾、绿袍,全身披挂,丹脸凤眼,长髯飘拂,凝神危坐, 似于也折服于庞德的"威武不能屈",其神态威严,气宇轩 昂,具大将风度。画面人物间互有呼应,特别是庞德掉头 不理,一裨将似欲扭转他的头颅逼他听审,这一描绘增强 了戏剧性的冲突。此图人物高大,气势雄壮。线条刚劲流 畅,顿挫有力。色彩红绿金粉,鲜艳夺目。画法带有壁画 特色,尺幅又极宏大,可能是壁画粉本。至于泉石补景, 为南宋院体山水遗规,但出笔劲挺,皴斫有力,也切合整 个场面的气氛。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 (油画 布面 )(现代)陈坚
《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
•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 南 京》是著名画家陈坚花费十年心力的鸿篇 巨制,油画虽有一些与史实不符,但整画 气势磅礴,深刻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后日 本递交投降书的庄严场面,达到了思想性、 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油画还荣获 了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金奖等奖项。油 画现存于抗日战争纪念馆。
战争与和平——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和平鸽 (中国画 纸本 1952 ) (现代) 齐白石
《和平鸽》
• 《和平鸽》是齐白石一生中,一幅以动物为主体的上乘之作。 • 齐白石一生,对生活充满热爱,其笔下花鸟虫鱼,乃至蝉、蝶、 蟋蟀等小昆虫,皆充满情趣,寄托和凝聚着他内心的天真与童趣。鸽 子是白石老人很喜爱的题材之一,他曾亲自饲养鸽子,观察其体态神 韵,创作态度严谨。 此画中,右侧是一丛鲜艳的雁来红,两株并立,一株斜插,枝叶 披纷,繁而不乱。在红花之下,站立着一只通体漆黑、红嘴红爪的和 平鸽,双目圆睁,回首眺望,极显精神。鸽子虽是大写意画法,但结 构造型精准。此画仅黑红二色,却营造了热烈而稳重的氛围。 我们再来看题款。此画落有“和平、九十二岁白石老人”,不仅 点明主题,而且全画以“面”为主,衬之以“点、线”元素,作品更 为简洁,明快而丰富。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采乐攻占铜壶 战国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布雷达的投降 (油画 布面 1834—1635) (西班牙 ) 委拉斯贵支
《布列达的投降》
• 《布列达的投降》又叫布雷达的投降、勃鲁达的投降、《枪林》,是 画家以腓力四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军事胜利为素材创作的历史画。 • 前景中,荷兰布列达城败将正把一串城钥交给代表西班牙军的斯宾诺 侯爵;胜利者(右)--高大雄壮的战马、威严的军队和整齐的长枪,与战 败者(左)--疏落的旗帜、长枪形成鲜明的对比。 • 远景则是大火渐熄,火焰的反光和清晨的阳光融成的一片灰青色烟雾。 在如此复杂的画面上,委拉斯凯兹创造了同时代艺术家难以企及的真 实场面。 • 《布列达的投降》取材于十年前的一个历史事件:1625年7月25日,西 班牙殖民军攻克了一个由荷兰军队固守的要塞布列达。这本来是西班 牙的一个小小的军事胜利,并且已经过了十年,但好大喜功的菲力普 四世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要求委拉斯贵支将它画出来。委拉斯贵支 在画这幅画时采取了刚正不阿的态度。在这幅画上,既没有画胜利的 凯旋,也没有画失败者的猥琐,这是一个宫廷画家难能可贵的举动。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原子弹灾害图.水 ( 油画 布面 1959
)(日本)丸木位里夫妇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和平的祈祷
免胄图 ( 中国画 纸本 )(北宋)李公麟
《免胄图》
• 《免胄图》唐代的将军郭子仪和回纥族酋长们在 共同反对安禄山的战斗中结成了友谊,取得了唐 和回纥间的和解。 • 在战场上郭子仪为了表示和平意向和镇定,单骑 出阵,解甲释兵,徒步向回纥酋长走来,回纥酋 长辨认出是郭子仪本人的时候慌忙下马行礼。画 幅描写了这一由战争转入和平解决的片刻。远处 有跃跃欲试,急切求战的回纥骑兵和严阵以待的 唐骑兵,充满了战斗气氛,说明了战斗的环境。 全画省略了背景,在处理距离和空间关系上取得 表现的更大自由。这幅画在处理题材和构图上是 成功的。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战争与和平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战争与和平
授课:阚茹
2015年6月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导
学
1. 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2. 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的 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
3. 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 (油画 布面 )(现代)陈坚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解放南京 (油画 布面 )(现代)陈逸飞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战争反思
内战的预言 ( 油画 布面 1936 )(西班牙)达利
内战的预言
• 《内战的预感》是一幅油画,100x99厘米, 画于1936年。这幅作品是一幅控诉罪恶战 争的杰作,它作于1936年西班牙内乱之前。 作者达利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以一个 巨大的残缺的人体,象征受难的群众。蔚 蓝的天空,布满了乌云,大地上撒满了土 豆,象征着西班牙荒芜的土地。所有这一 切都是对战争的有力的控诉。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万里长城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 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 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 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 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 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 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 难。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 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古今中外,凡到过长 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艰巨工程与防 患意义。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 故此,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而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世界的骄傲。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