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精神分析与催眠-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与催眠的关系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是奥地利医学家S.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其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欲望和冲突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仍影响着意识,并可表现为神经症症状。
催眠(英文:hypnotism,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的替代状态。此时的人对他人的暗示具有极高的反应性。是一种高度受暗示性的状态。并在知觉、记忆和控制中做出相应的反应。虽然催眠很像睡眠,但睡眠在催眠中是不扮演任何角色的,因为如果人要是真的睡着了,对任何的暗示就不会有反应了。“催眠”这个名字本身是带有一定误导性的。
催眠在很早的时候便通过集体暗示对文化产生影响,造成集体癔症、国家主义、宗教和思想激情的能力。即便现代,也能够看到智慧而正派的人们在狂热的统治者的催眠力量下,被驱使着去追求野蛮而没有理性的目标。意义故意被弄得含混不清的口号、话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强迫性的像舞蹈一样的动作、跺脚、单调的敲打音乐具有一种弱化自我的功能,造成集体迷乱和幻觉体验,从而唤起对宗教和政治权威的毫无疑问的屈服。
催眠一直致力于将病人遗忘的记忆恢复过来,而弗洛伊德认为有必要需求另一种恢复记忆的方法。弗洛伊德意识到只有通过病人自己的能力重构和重新经历那些导致发展他的病症的事情,才能够使症状
消失。外来的暗示只有短暂的效果,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病人自己。这便是与催眠术几乎相反的“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精神的生理根源:
感觉剥夺:是催眠作用、精神分析中经常使用的。剥夺病人和分析师之间的视觉和身体接触,让病人感到被动和僵化,从而抑制感觉的自然活动,抑制病人对周围环境的追求。思维被转向内部,精神活动成为注意力的焦点。病人被要求将注意全部集中到思想上,禁止将注意力转移到周围环境。所以,当一个人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单独的对象上(如颂歌、钟摆、灯泡、单一重复的声音、狂热的演讲者等),便进入催眠状态。
精神分析虽然避免催眠诱导,但试图去了解正常情况下被压抑的心理过程时,仍然产生了半催眠状态。自我防卫机能被削弱,潜意识的活动浮现到表面。
自由联想非常慢、不可预知,不是通往潜意识的大道,而是一条乡间小路。
催眠状态下,恢复记忆和对过去的事件重新经历,已经很好的证明;而且在催眠状态下,身体可以经受一些其他状态下无法经受的变化——新陈代谢、心率、呼吸、视觉、肌肉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催眠状态下会有一些奇迹会出现,用威廉詹姆斯的话说:我们通常只使用了我们身体和意识的潜能的很小一部分。在催眠状态下,那些在正常情况下被压抑的、留着备用的力量发挥出来。在催眠状态下,
个体将正常状态下更不不会有的(潜意识)潜能和力量积蓄召唤出来。
催眠是通往潜意识的一条高速公路。
总体上说,精神分析的过去,为精神分析奠定了基础和框架,其伟大蓝图,基本上是由总设计师弗洛伊德勾画出来,现今精神分析的一切发展,无不在弗洛伊德圈定的框架之内。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是本能决定论。在生本能的驱使下,原我发展出自我和超我——人格的结构理论由此而来;由于自我的抑制作用,意识又被区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意识的分域理论得以产生,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人类的原始思考程序——梦、象征、和意像;在本能的驱使下,婴儿经过口欲期、肛欲期和俄底浦斯期,完成性心理和人格的成熟——以此为基础奠定了人格和性心理发育理论,推导出著名的“性”决定论、童年决定论和潜意识决定论;在本能的驱使下,婴儿由自恋转向对象客体恋,童年决定的客体恋的关系模式,会在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中再现——移情模式和机制得到发现——从而为成年期通过精神分析治疗童年创伤引起的心理障碍奠定了理论基础;死亡本能的揭示,把精神分析的注意力转向了自我、自恋、施虐受虐、退行、以及强迫性重复;防御机制、以及阻抗的发现,都是死亡本能揭示后的产物。而且,由于死亡本能理论,使精神分析与天体物理学、热力学、以及生物学的结合成为可能。弗洛伊德的工作是伟大的,至今没有人能同时涉猎如此宽的领域,并且,在每个新的领域,都有惊人的创造和发现。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解释性很强的理论,意思是这理论对很多的人的心理问题都可找到因由,这正是此理论的优点。但使用其辅导方法时,
对辅导者的专业知识要求相当高,不论是当中对不同讯息,如梦境、移情、抗拒的分析,或是套取受导者潜意识的技巧等。这使辅导者必须受过长时间训练,这正是其使用时的局限之一。另外,很多潜意识的问题不是日常生活可以察看,辅导者往往要把受导者引领至另一境界(如催眠) 以便更容易窥探受导者的潜意识,这是需要一长时间和安静的环境,这亦不易在学校内实行。第三,精神分析疗法的过程中,辅导者须抽离自我,力求客观,这亦是其实行的一缺点。最后,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性观相对悲观,这亦不利于培养一积极人生观。再者,此法使用时必须在受导者的过去找寻不快之事,这难免使受导者难受,因而可能忽略了受导者的感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