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遗嘱自由原则
我国遗嘱自由限制的法理分析

产所 有 权 , 么 也 理应 肯定 和保 护公 民 的遗 嘱 自由 , 样 才能 那 这
实 现法 律 对公 民财 产所 有 权 的全 面 保护 ,激励 人们 刨造 更 多 的 物质 财 富 。
二、 遗嘱 自由 的限 制 考 虑 到遗 嘱 人有 可 能会 通 过改 变 继 承人 顺 序 、范 围及 财
Oe . 0 t 201
第 7卷 第 1 0期
V I N .0 o. o1 7
我 国遗嘱 自由限制的法理分析
刘 琳 丽
( 北 经 济学 院 法学 系, 湖 湖北 武 汉 4 0 0 ) 32 5 摘 要: 遗嘱 自由 的原则 是私 法 意识 自治原 则在 继 承法 的 体现 。 公 民对私 有 财 产权 的彻 底 保护 有 着 积极 意 义 。 对
由处 分其 个 人 财产 .也应 该 可 以通 过 订立 遗 嘱对其 死 后 的财 产 做 出处 分 并 在其 死 后发 生 效力 。订立 遗 嘱是 公 民享 有 个人 财 产所 有 权 的 具体 表 现 ,法 律既 然 肯定 和 保 护公 民 的个 人财
遗 嘱是 指遗 嘱 人生 前 在 法律 允许 的 范 围 内 .按照 法 律规
源的 继 承人 和胎 儿保 留必要 的 遗 产份 额 ,这 些 规定 也 被称 为 “ 留份 ” 必 制度 。必 留份 制度 在 一 定程 度 上保 护 既缺 乏 劳动 能
力 又 没有 生 活 来 源 的继 承人 和 胎儿 的 权 益 , 现 了公 平 正义 。 实 ( ) 嘱 必 须尊 重公 序 良俗 二 遗 公 序 良俗 即公 共 秩序 和 善 良风 俗 。公 序 良俗 原则 有 一个
.
但 对 其进 行 限制 也 是 各个 国家 的共 通 作 法 , 文将 从 不 同 角度对 其 限 制进 行 理 论 分析 。 本 关键 词 : 嘱 自由 ; 遗 限制 ; 法理
论遗嘱自由及其限制

2、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从《人权宣言》第一次明确宣告"私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到现在,财产所有权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而如今,许多国家都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被不少国家写入基本法律之中。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各方面。切实保护公民个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正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呼吁公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弥补法定继承的不足,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在适用法定继承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被继承人意志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某个法定继承人没有履行到法定的赡养义务而取得了在被继承人的遗产中属于他的那部分,这显然违背了被继承人的意愿。而以遗嘱方式处分个人财产恰好弥补的法定继承的不足,被继承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体现了遗嘱自由原则。遗嘱人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将财产留给最需要财产的无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又可以在遗嘱中取消未尽赡养义务的法定继承人的资格,甚至还可以将遗产赠与社会公益机构等。以遗嘱方式处分财产往往是处置遗产的最优方法,这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德,还有利于被继承人财产的优化配置。
(三)遗嘱自由的价值
1、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在私法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私法主体可以遵循自身的思考和判断,选择参加或不参加某些民事活动,管理自己的生活,并自己承担其后果。只要私法主体的意思自治行为没有违背国家法律的要求,法律理当尊重其意思安排。在继承法领域中,意思自治原则衍生出遗嘱自由原则,并贯彻在遗嘱继承制度中。遗嘱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确定遗嘱内容、自主选择立遗嘱的方式和有变更、撤销遗嘱的自由。
罗马法继承制度遗嘱自由

罗马法继承制度遗嘱自由罗马法继承制度遗嘱自由一、背景介绍罗马法继承制度是指在古罗马时期,对于财产的继承和分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
该制度在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被广泛应用于欧洲各国的法律体系中。
其中,遗嘱自由是罗马法继承制度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特点之一。
二、遗嘱自由的概念和原则1. 遗嘱自由是指个人在死亡前可以自主决定其财产的分配方式,包括确定继承人、分配比例等内容。
2. 遗嘱自由原则是指个人享有对其财产进行自主分配的权利,并且该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3. 遗嘱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道德。
三、遗嘱起草与存放1. 遗嘱起草应当明确表述个人意愿,并且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2. 遗嘱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并且应当有证人在场。
证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并且不得是继承人或者受益人。
3. 遗嘱应当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可以选择将其存放在公证处或者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
四、遗嘱的效力和争议解决1. 遗嘱在个人死亡后生效,但是如果存在争议,则需要进行司法审判。
2. 如果遗嘱存在违法情形,则该遗嘱无效。
例如,遗嘱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制定时被强迫等情形。
3. 如果遗嘱存在瑕疵,则需要进行补救。
例如,签字或者盖章不完整等情形。
五、继承顺序和分配比例1. 继承顺序包括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和其他继承人。
其中,直系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等;旁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其他继承人包括朋友、慈善机构等。
2. 分配比例应当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决定,并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如果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则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分配。
六、遗产管理和继承人权益保护1. 遗产应当由继承人或者受益人进行管理,并且应当按照个人意愿进行使用和分配。
2. 继承人享有对遗产的所有权利,并且应当得到法律保护。
如果存在侵害继承人权益的行为,则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
3. 如果存在多个继承人,则应当按照个人意愿进行分配,并且应当尽量协商解决争议。
遗嘱自由原则的内容

一、遗嘱自由原则的内容遗嘱自由原则的内容如下:1.选择遗嘱方式的自由被继承人处分其遗产和其他身后事务的意思必须通过特定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遗嘱的形式。
2.指定遗嘱继承人及其继承份额的自由被继承人有权通过遗嘱指定遗产继承人。
所谓遗嘱继承人,是指根据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遗嘱继承其遗产的继承人。
3.遗赠的自由遗赠也是遗嘱人处分其财产的方式之一,按照法律规定,遗嘱人可以将其财产遗赠给除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任何人。
遗赠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只需要遗嘱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效力。
4.设定遗嘱负担的自由遗嘱人可以在其遗嘱中要求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履行附加义务。
按照法律规定,遗嘱人可以在其遗嘱中要求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履行相应的义务,或者将其遗产指定特定的用途,只要所附义务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为有效。
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必须履行规定的义务,不能只接受权利,不承担义务。
该规定也体现了对遗嘱人意愿的保护。
5.变更和撤销遗嘱的自由遗嘱的变更,是指遗嘱人在设立遗嘱后,又对遗嘱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而遗嘱的撤销,是指遗嘱人在设立遗嘱后又取消了所设的遗嘱。
二、民法典规定遗嘱可以约定继承人不得处分遗产吗继承遗嘱可以约定继承人不得处分遗产。
遗嘱是根据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订立的有自主决定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遗嘱处分个人财产、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三、遗嘱自由的限制我国的《民法典》关于遗嘱自由的范围虽然很宽,但我国继承法所允许的遗嘱自由也是有限制的。
从宏观角度而言,遗嘱自由必须受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的约束,不得与之抵触,并不得违背社会道德准则即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然而,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论意思自治原则在遗嘱继承中的体现

按照西方的“意思自治”理论,所谓的“意思自治”是指在发生与合同有关的法律冲突的情况下,应适用双方当事人所协商选择的国家的法律,以决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最初提出这一理论的学者是十六世纪的法国法学家杜穆兰(charles dumoulin),十八世纪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开始采用,到了二十世纪,这个学说事实上已为世界所公认,其内容已从选择适用发展到选择解决争执的方法和管辖权。
由“意思自治”理论引伸出的一条冲突规范,即“合同关系”适用当事人所选择的那国法律“,已为英美的判例,许多国家的立法,以及有关的国际公约所承认和接受。
按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审判实践和理论,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确表示使用何国法律,可以按合同中当事人之间所默示的意思来确定双方当事人选择何国法律的意图,这既是”意思自治“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内容。
可见,意思自治理论最初是用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正因此,有些学者又把意思自治原则称为契约自治原则。
「1」通过数百年的发展,事实上意思自治理论已发展成为民法的一种普遍的原则。
不但在传统的合同法中有体现,在其他法律部门中也都有体现。
本文将对意思自治原则在遗嘱继承中的体现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意思自治原则在遗嘱继承中的体现-遗嘱自由原则按照继承法理论,所谓的遗嘱继承是法定继承的对称,它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进行继承的一种继承制度。
遗嘱继承制度中的遗嘱自由原则就集中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的要求。
「2」遗嘱自由是被继承人所具有的生前通过遗嘱的方式处分自己财产所有权的自由。
遗嘱继承原则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代的十二铜表法,“过去根据十二铜表法,遗嘱人可以通过遗赠处置全部财产,因为法律规定,‘个人无论怎样处置其财产,法律都可认可’”「3」。
现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继承立法所认可,如法国民法典第967条就规定:“任何人均得或以指定的继承人的名义,或以遗赠的名义,或以其他适用于自己意志的名义,以遗嘱处分其财产。
遗嘱自由原则探析

一
、
遗 嘱 自由原 则 的理 论 基 础
博客、 手机短信等形式所立 的遗嘱 , 因为继承法中
对于 这些遗 嘱未 作 规定 , 在 司法 实践 中应 怎样 认 定 上述 遗嘱 的性 质 和效 力存 在 争 议 。笔者 认 为 ,
遗 嘱 自 由的理 论 基 础 源 自民法 中 的意 思 自
由。
谓遗 嘱继承 人 , 是 指 根 据 被继 承 人 生前 所 立 的合 法有 效 遗 嘱继 承 其 遗 产 的 继 承 人 。按 照 《 继 承
法》 1 6 条的规定 , 被继承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 产指定 由法定 继 承人 的一人或 者数人 继承 。与其
他法 律所调 整 的社 会关 系不 同 , 继 承 制度 所 调整 的法 律关 系具有 极 强 的伦 理 性 特点 , 无 论 是遗 嘱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1 2
权选 择一 人或 者数 人 继 承其 遗 产 , 它 反 映 了遗 嘱
作者简介 : 中静梅 ( 1 9 7 7 一) , 女, 山东烟 台人 , 法学硕 士, 鲁 东大学法学院讲 师。
・
8 6・
继承 制度 对继 承关 系 的伦 理 I 生和被继 承人 的意愿
遗 嘱形 式 自由处分其遗产的权利 , 是 民法 中意思 自治原则在 继承法 中的具体体现 。本文主要从遗 嘱 自由原 则
的理论基础 、 内容及 其表现和遗嘱 自由的限制三方面对遗嘱 自由原则进行讨论 。 关键词 : 遗嘱 自由; 遗嘱 自由的限制 ; 公序 良俗
中 图分 类 号 : D F 5 2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0 3 9 ( 2 0 1 3 ) 0 3 — 0 0 8 6 — 0 3
法律理论继承法

法律理论继承法继承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法定或者合约方式使某个人(被继承人)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个人(继承人)。
在继承过程中,法律理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继承法作为法律理论的重要分支,规定了继承的基本原则、方式和效力等方面的内容。
一、继承法的基本原则继承法以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为中心,基于平等、公正和自由意志的原则。
根据法律理论,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等原则:继承法倡导继承权的平等享有,无论性别、年龄或其他身份属性,每个继承人在继承人享有同等的权益。
2. 法定原则:继承法规定了被继承人财产的继承顺序和继承份额,确保继承权的法定性和继承人权益的合法性。
3. 遗嘱自由原则:继承人可以依法自由立遗嘱,对财产的继承进行规定。
遗嘱自由原则尊重个人意愿,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受益人的限制。
4. 公正原则:继承法强调公正的分配原则,使继承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合理的平衡,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5. 养老优先原则:继承法允许继承人在继承财产时考虑被继承人的生活和养老需要,特别是对年老体弱的被继承人。
二、继承法的方式和效力根据法律理论,继承法的方式和效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
1. 法定继承: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根据法定继承顺序,被继承人的财产将依法分配给继承人。
法定继承是继承法中最常见的方式,适用于大多数继承情况。
2. 遗嘱继承:继承人通过遗嘱规定自己财产的继承方式和继承人。
遗嘱继承是一种合约方式,继承人在限定范围内享有遗嘱签订人的财产。
3. 遗赠:遗赠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以赠与方式将财产转移给继承人。
遗赠在继承法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兼具契约和赠与的特征。
继承法的方式和效力是继承规则的核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效地保护继承人的权益,确保继承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继承法也允许立遗嘱的自由,给予个人在财产继承中一定的自主权。
三、继承法的适用范围和争议解决继承法的适用范围涉及到国内继承、国际继承和涉外继承等多种情况。
罗马继承法遗嘱自由及限制——以《查士丁尼法典》为例

g肴弄I法治天地罗马继承法遗嘱自由及限制——以《查士丁尼法典》为例李姗芙摘要:“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近现代遗嘱继承制度及其理念滥觞于罗马法的遗嘱继承制度。
罗马法遗嘱自由在自由之石上构建,但不代表遗嘱表意人可以为所欲为,罗马法中的遗嘱制度在遗嘱内容,遗嘱表意人的能力,表现形式,遗嘱目的等多个方面颇有限制,旨在保证法律对权利保护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遗嘱自由;必要限制;罗马继承法一、遗嘱自由是罗马法继承制度的根本原则在古罗马时期,制定的十二铜表法规定遗嘱人通过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者对他的家属指定监护人的行为,均具有法律效力。
这充分说明当时的遗嘱继承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
在查士丁尼法典中对遗嘱自由有了进一步的解释:“个人不管怎样处置他的财产,法律均认可。
”,在查士丁尼法典中,查士丁尼对于继承人的范围做出了如下规定:“自由人和奴隶一一无论自己或他人的一一都可以被指定为继承人”“遗嘱人可以指定一个人或数个人为继承人,人数并无限制”。
在遗嘱继承中,继承人在身份和数量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无论是自由人还是奴隶皆可以通过遗嘱合法地继承遗产。
但是过分自由处决自己的遗产,滥用遗嘱自由权,极可能会造成社会人伦失常,造成财产分配不均无力救济困难群众,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预防社会秩序失常,彰显公平正义。
二、遗嘱自由的限制罗马时期的法律对于遗嘱有多方面的限制。
(-)关于遗嘱订立的限制在罗马时代,遗嘱被划分为私式遗嘱和公式遗嘱两种形式,其中私式遗嘱是由遗嘱人自主制定无须在权力机关备案的遗嘱,此遗嘱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皆可;公式遗嘱是需要交予政府机构保管或者在政府机构备案,并且必须以书文形式呈现的书面遗嘱。
口头形式的私式遗嘱不是全无限制,必须具备一些条件:一是遗嘱人必须当着7名证人进行口头表述;二是遗嘱人口头表述内容需证人记录下来,并且需证人们在记录上签字盖章证明其真实性后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公式遗嘱需遗嘱人在行省或者在内事裁判官的办公室内,证明自己的表达是真实的,由裁判官等做出笔录并存档,当代遗嘱公证方式与这种遗嘱形式一脉相承。
各国继承法律适用原则(2篇)

第1篇一、引言继承法律适用原则是指在继承法律关系中,确定法律适用范围的基本准则。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继承法律制度各有特点,但都遵循一定的适用原则。
本文将探讨各国继承法律适用原则,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继承法律适用原则概述1. 国内法优先原则国内法优先原则是指,在继承法律关系中,首先适用本国法律。
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主权和法律的独立性。
当涉及继承问题时,继承人和被继承人所在国法律具有优先适用地位。
2. 国际私法适用原则国际私法适用原则是指在涉及国际继承关系时,依据国际私法规定确定法律适用。
国际私法适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属人法原则:以被继承人的国籍、住所或惯常居所来确定适用法律。
(2)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以被继承财产所在地来确定适用法律。
(3)行为地法原则:以继承行为发生地来确定适用法律。
(4)最密切联系原则:以与继承关系最密切的国家的法律来确定适用法律。
3.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是指,在适用外国法时,如发现其与本国公共秩序相抵触,可以不予适用。
这一原则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公共利益。
4. 最优保护原则最优保护原则是指在继承法律关系中,对继承人和被继承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应遵循最优原则。
即在适用法律时,优先考虑对继承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各国继承法律适用原则的具体体现1. 中国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法律适用原则为国内法优先原则。
在涉及国际继承关系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规定,可以适用被继承人的国籍、住所或惯常居所所在国的法律。
2. 美国美国继承法律适用原则较为复杂,通常遵循以下原则:(1)遗嘱自由原则:尊重被继承人的遗嘱自由。
(2)继承顺序原则:在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的情况下,依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
(3)州际法律适用原则:在涉及州际继承关系时,依据相关州的法律确定适用法律。
3. 德国德国继承法律适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国籍原则:以被继承人的国籍来确定适用法律。
中国遗嘱自由之限制的不足与完善

摘
要: 遗嘱 自由原 则是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是民法 中私法 自由原则在继承法的集中体现 。对遗嘱 自由的限
制应 当坚持遗产“ 扶养 ” 的立法精神 与理念 , 只有在遗 嘱权行使没有保障遗属 生活扶养的情形下 , 才有必要对遗嘱 自由 进行 必要 的限制 。因此 , 在 限制遗嘱 自由的立法模式选择上 , 中国应 当坚持现行《 继承 法》 中秉持 了“ 扶 养” 理念的必 留
①1 9 8 5年最 高人 民法 院《 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 民共和 国继承法) 的若干 问题 的意见》 第3 7条。
各方 的利益并 不 冲突 , 遗 嘱 人 有 足 够 的 理 性 与 智 慧 作 出 合
中 国现 行《 继 承法 》 对 遗嘱 自由的限制 采取 的是 “ 必 留 份” 的立法模式 , 其第 l 9条 规定 : “ 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
又没 有 生 活来 源 的继 承 人 保 留必 要 的 遗 产 份 额 。” 即“ 遗嘱人
份模 式, 而 不 应 当采取 特 留份 制 度 , 但 具 体 内容上 , 应 当适 当扩 大 必 留份 权 利 人 的 范 围 ; 明 确 确 定 必 留份 份 额 时应 当考 量 的 具 体相 关 因 素 ; 增 加 遗 产 处 理过 程 中 临 时保 护 措 施 以 及反 规 避 必 留份 制 度 的 保 障措 施 。 关键词 : 遗 嘱 自由 ; 继 承权 ; 必 留份 中图分类号 : D 9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1 0 — 0 1 2 0 — 0 3
益角度看 , 通 过 遗 产 分 配 以解 决 被 继 承 人 的 遗 属 扶 养 问 题 ,
遗嘱自由原则

遗嘱自由原则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得到尊重和珍视,这也包括人们离世后对自己留下的财产和遗产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遗嘱自由原则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遗嘱自由原则指的是在法律范围内,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有权制定自己的遗嘱,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财产的分配和分配方式的决定。
也就是说,遗嘱自由原则允许人们在遗产的处理上具有调整、自主的权利。
遗嘱自由原则的出现,是通过法律的规范,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和权益。
从而减少因为财产分配而导致家族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这个原则可以使遗产在合法的范围内得到合理合法的处理,防止财产的流失和浪费。
遗嘱自由原则可以在不同法律令国家间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在遗嘱处理的具体过程中,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愿合理的规划,并且兼顾到自己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遗嘱的制定中,需要考虑到被遗产者和受益人的情况、财产的分配和分配方式、法律和税务方面的问题。
决定得当,人们可以在这个重要的生命阶段,用最好的方式对自己的家庭和财产进行处理。
遗嘱自由原则的普遍认可和规范,使得遗产的处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对自己遗产的自主处理权利,利用这个权利,进行合理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遗产处理过程中
的纠纷和矛盾,并且帮助你完成对自己家庭、朋友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遗嘱自由原则不仅是一个法律规范,更是一个社会道德观念的表现。
人们应该珍视这个权利,明智地运用这个权利,为自己和家人留下更加美好的遗产。
论遗嘱自由的限制

定 的限制 。 如果个人的行为可能对其他人的利益和社会 利
益造成一定损 害 , 法律对个 人 自由的实现还应 当给予更 为 严厉 的限制 。这 是因为从社会本位上说 , 任何 自由都不 是 绝 对的 ,即只有在 比较 充分 的实现遗 嘱继承价 值 的情 况 下, 才能实现遗嘱 自由。
二 、 外 遗 嘱 自 由限 制 的 立 法 与 评 析 国
多个直 系尊亲属 的话 , 那么其生前 以赠与或是遗嘱处分 的 方式处分 的财产不得超过其 所有财产 的一半; 如果处分人 只是在一亲 系中留有 直系尊血亲的话 , 那其可 以处分 的财 产数额不得超过其财产总数的 四分之三 。
方式来处分 自己财产的 自由, 这显然体现 了作 为私法应遵 循意思 自治的要求 。 遗嘱 自由原则与意思 自治原则两者的
嘱 自由 予 以 限制 。
现代各 国的法 制 , 尤其是 私法 , “ 视 社会 本位 ” 为其 立 法 的基础 ,公 民行使法律义务 , “ 不是必须都 出 自就 位义务 人 本人的意思 , 律规定 的任务 , 法 也未 必都是 为了使每 个
人 权利 的实 现。为了促使全社会共 同的发 展前进 , 法律 则 强 制规定人们某 些特定的义务 , 限制或剥夺人们 的某个 权
利:仅在被继承人 的直系卑 亲属是其继 承人的状况下 , 继 承份额为被继 承人财产 的三 分之一部分 ; 若是属 于其他状
况 , 应 是 被 继 承 人 所 有 财 产 的一 半 。 则
任何 自由都 是相 对的 , 不存 在绝对的 自由。从法律 的 角度上说 , 自由是一种权利 , 限制是一种责任 。 限制指的是 对 自由的约束 , 但亦 是对 自由的保 护 , 它要使我 们每个 人
论我国遗嘱自由及其限制

时期 , 尚不成 熟 , 对于遗 嘱有诸 多限制 , 自然与现 代意义上 的遗嘱 的作用 , 而且遗 嘱人有 时会忽略法 定继 承人中弱者一
在 我 国, 遗 嘱 自由是指 公 民按 照 自己的意 愿 , 通过 立遗 嘱的 本 质来 说 , 这 并不 能称之 为 限制 , 而 是保护 。 其次, 处分 他人 或者 国家 、 集 体财产 的遗 嘱也 是无 效的 。 第三 , 遗产 分割 时 , 应 当保 留胎 儿 的继承份 额 。胎 儿 出生 时
遗嘱 方式 。
行 了很深 刻 的立法研 究 。
一
、
现代法 意义 上 的遗嘱 自由
对 于遗 嘱 自由 , 我们着 重研 究其现代 法 的意义 , 主 要原 因是
它 与我 们当代 生活 息息相 关 。 当然 , 我 们也 不能 忽视 了它的来源 入的研 究和 探索 。 ( 一) 遗 嘱 自由的产 生与发展 遗 嘱 自由制度 最早 产生 于罗马 法 。罗马法 的 《 十二铜表 法》
度” 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遗嘱 自由及对其的限制加以阐述, 提出我国继承立法在遗嘱 自由限制方面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以完善我 国的遗嘱继承法律制度。
关键词 遗嘱 自由 ’限制 特 留份 公 序 良俗原 则 作者简介: 李姗姗,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民商法。
Hale Waihona Puke 销 自由。 最 大限度 的满足 了行 为人 的意思 自由, 为其 自由立遗 嘱 在没 有依 靠的情 况下 也能 够 正常 生活 。
论遗嘱继承制度的立法完善

甚至给予与其保持不正 当男女关 系的人 , 这种做法
不利 于维护 婚姻 和 家庭 的稳 定 , 利 于净 化 社 会 风 不
承人的继承份额 , 也可以将 自己的遗产赠与不相干
的第 三人 。遗 嘱 自由原 则 与遗 嘱继 承 同性 质 , 相辅 相成 。如果 没有 遗 嘱 自由 的保 证 , 也就 没 有 遗 嘱继 承 的存 在 。可 以说 , 嘱继 承 制 度 的 核心 就 是 遗 嘱 遗
展, 社会经济生活条件 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 现
行 的继承 法 的适 用 范 围也 日益 缩 小 , 无法 适 应 变 化 了的社会 生活 的要求 。为 了适应 不 断变化 的社会 经
就没有为他们留下一些财产的必要 , 完全可以用一 张遗嘱将这些人的继承权 利剥夺 , 这种规定的不合 理 是显 而易见 的 … 。从 实 践 中可 以发 现 , 留份规 必
( ) 二 完善我 国遗 嘱执行 人 制度 的立 法
1 遗 嘱执 行人 的产 生办法 .
的现行法律对特留份的保 留应按照全体特留份主义 原则计算 , 继承法》 以这样规定 : 留份 为遗 即《 可 特 嘱人所有 的财产 的一 部 分 , 遗 嘱人 也 不 能 自由支 是 配的部分 。至于该部分 占遗产 的百分 比, 以保护特 留份人 的必要 生 活 以及 未过 分 限制 遗 嘱人 的遗 嘱 自
第2 7卷第 1 期 1 21 0 1年 1 1月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N QU T A H R O L G O R A F S A G I E C E SC L E E
V0 . 7 No 1 12 .1 No e e . 201 v mb r 1
法律 中 明确规定 遗 嘱人违 反法律 规定 未为 法定 特 留 份权利 人保 留特 留份 的 , 嘱对 法 定 特 留 份所 作 的 遗 处分无 效 , 留份权 利 人 可 以 以 自己名 义 向法 庭 起 特 诉 要求 补 足特 留份 。
欧洲遗产分配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遗产分配是指遗产人在去世后,其财产按照法律规定和遗嘱的意愿分配给继承人或其他受益人的过程。
在欧洲,遗产分配法律规定较为完善,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遗产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介绍欧洲遗产分配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继承人的资格、遗产的继承顺序、遗产的分配方式等。
二、继承人的资格1. 法定继承人在欧洲,法定继承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配偶:配偶在遗产分配中享有优先权,一般情况下,配偶可以继承遗产的全部或大部分。
(2)子女:子女是法定继承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亲生子女、收养子女和非婚生子女。
(3)父母:父母在遗产分配中也享有一定的继承权,但通常低于配偶和子女。
(4)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在遗产分配中的继承权相对较低,但仍有一定的份额。
2. 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是指遗产人在生前立遗嘱,指定继承其遗产的人。
遗嘱继承人可以包括法定继承人,也可以包括非法定继承人。
三、遗产的继承顺序1. 遗嘱继承优先在欧洲,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如果遗产人立有遗嘱,则遗嘱继承人的继承权优先于法定继承人。
2. 法定继承顺序如果遗产人没有立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遗产分配。
具体顺序如下:(1)配偶和子女:配偶和子女是遗产分配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享有同等份额的继承权。
(2)父母:如果遗产人没有配偶和子女,父母成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3)兄弟姐妹:如果遗产人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成为第三顺序继承人。
(4)其他亲属:如果遗产人没有上述亲属,其他亲属可以根据各国法律规定享有继承权。
四、遗产的分配方式1. 平均分配在欧洲,遗产分配通常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即遗产人去世后,其遗产按照继承人的数量平均分配。
2. 特定份额分配在某些情况下,遗产人可以指定继承人享有特定的份额,如遗嘱继承中。
3. 按比例分配如果遗产人没有指定特定的份额,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按照各自在法定继承顺序中的继承比例进行分配。
论遗嘱自由与限制的平衡

Jnfh OiIl 学报fs oa u Cn oePei ul n aa loo c ro i t ef lOe V o C Q i fr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c A
论 遗 嘱 自由 与 限 制 的 平 衡
王 彪
( 安徽财经 大学 法学院, 安徽
蚌埠
23 3 ) 30 0
【 摘 要 】 嘱 自 由是 继 承 法 的 一 个 重要 原 则 , 为 现 代 各 国私 法 立 法 所 普 遍 采 用 。 在 坚持 遗 嘱 自由 原 则 的 遗 并
手 , 而 对 我 国继 承 立 法 引 进 特 留份 制 度 提 出建 议 。 进
_ 、 国 遗 嘱 自 由 与 限 制 的 法 律 现 状 我 遗 嘱 自 由 ,是 指 自然 人 生 前 享 有 的 通 过 遗 嘱 方 式 处 分 自 己 死 后 财 产 的 自 由 和 权 利 , 其 包 括 遗 嘱 内 容 的 确 定 自 由 、 嘱 形 式 的选 择 自 由 和 遗 嘱 变 更 、 遗 撤
遗 产 遗 赠 于 法 定 继 承 人 以外 的 其 他 公 民 。 国 家 、 或 集
主 义 道 德 准 则 ,这 是 由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 性 质 所 决 定
的 。
二 、 嘱 自 由 与 亲 属 权 的 关 系 遗
体 组 织 等 。 拉 伦 茨 认 为 以 尊 重 每 个 人 自觉 决 定 和 自 己承担 责任 的能力 为 出发点 ,而不加 入社 会伦 理方 面 的 因 素 , 不 足 以 构 筑 私 法 制 度 。 [当 然 . 国 继 还 2 】 我
的平衡 。
【 键 词 】 嘱 自由 ; 属 权 ; 承 关 遗 亲 继
【 图分类 号 1 54 中 DF 2
论遗嘱自由之限制

道德与法律不能混 同, 但尊重 基本 的伦 理规则 , 这是古今 中外 各种 法律的共 同规律和 性格。一般来 说 , 人们对 亲属和 非亲属 的 情感 、 权利 、 义务 、 责任感等均有所不 同 , 所 以遗嘱继承不能 回避这
一
【 关 键词 】 遗 嘱 自由; 罗马 法 ; 继承
一
、
遗 嘱 自 由_ 的 历 史
( 二) 源 于 私 法 的 伦 理 性 因素
代 各 国立 法所 采用 。但 遗嘱 自由也 有 其 弊 端 , 应 进行 合 理 的 限 制 。本
文 先 对遗 嘱 自由的 历 史和 法理基 础 进 行 分析 , 然后 对 我 国现 如今 的遗 嘱 自由 限制的 立法 现状 进行 分析 , 从 而 为我 国的 立 法完善提 出建议 。
伦理性要求 。
古 代正式 的遗 嘱须经过 贵族大会 的通 过 , 受 大祭 司和大 会成 员 的审查监督 。 自从 《 十二表法》 确立 遗嘱 自由原 则 以后 , 到会 的 人 已经 仅处于类 似 “ 见证 人 ” 的地位 。但 是 当 时 , 只要 是遗 嘱, 都
要 公 开 进 行 。在 公 开 遗 嘱 的 情 况 下 , 遗 嘱 人 滥 用 自由 的 权 力 , 会受
三、 我 国对 遗 嘱 自由 限制 的立 法现 状及 其 完 善
到舆论 和宗教教规 的制裁 , 所 以那 时实行遗嘱 自由原则 , 还 不至于 出现很 大的弊端 。 到了共和 国末 页 , 遗 嘱 由公 开转 为 秘密 , 立 遗 嘱 可 以不 受 限 制, 同时 当时生产力的提 高 , 财富 的增 多加之世 风 日下 , 滥用 遗 嘱 自由权 的现象 日益 的严重 。因此 , 到查士丁尼 时期 , 罗马法 出现 了 对遗 嘱 自由 的限制规定 , 不仅 对子 女而且对 所有 的法定继 承人如 果 无 法 定 理 由遗 嘱 人 均 不 得 剥 夺 其 继 承 权 或 者 减 少 应 继 承 的 份 额, 此 即“ 特 留份 ” 制度 。 至近代 , 人 们的观念从 以家族 为本 位 , 过渡 到 以个 人 为本 位 , 强调 自由意志及奉 行私有 财产神 圣不 可侵犯 的原则 , 这一变 化必 然反 映到财产继承 中 , 为遗 嘱 自由的发展创造 了前所未 有 的条 件。 遗 嘱的绝对 自由主义适合 资本 主义社会 自由竞争 的需要 , 立 遗嘱 人为避 免资本分散 , 使企业得到持续 经营发展 。
遗嘱自由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冲突

遗嘱自由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冲突稿件来源:《长安人》杂志2017年第3期作者:刘智一、问题的引出时代的发展引发了民众价值观的变化。
从“夫为妻纲”到男女平等,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婚姻自由,无一不讲述着民众传统思维的逐步解封与进步,民众对于“婚姻”“性”等问题的态度也逐步改变。
但与此同时,“婚外同居”“未婚生子”等不良社会现象也伴随产生,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例如,我国近几年频繁出现遗嘱人将财产遗赠给婚外情人而不遗留给合法配偶的现象,在立遗嘱人去世后,许多合法配偶与情人诉诸法庭争夺财产。
对于此类事件,民众的看法及评价褒贬不一。
本文首先从实践及学理两个方面分别阐述法律实务界与学理界对于此问题的不同观点并归纳争议焦点。
其次,笔者将分别从情理及法理两个角度分析此争议焦点,并针对分析结果阐述笔者的意见及建议。
二、争议的汇总及归纳对于此类案例,在实践中,不同的法院有着不同的判决结果。
例如,被一些学者称为我国“公序良俗第一案”的“遗赠情妇案”中,蒋伦芳与黄永彬为夫妻关系,两人于1963年结婚。
1994年,黄永彬与张学英相识,并于1995年开始同居,以夫妻形象一起生活。
2001年黄永彬被查出肝癌,生病期间,张学英悉心照顾。
2001年4月黄永彬立下遗嘱,将“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卖泸州市江阳区一套住房售价的一半(即4万元),以及手机一部遗留给我的朋友张学英一人所有”,并在泸州市纳溪区公证处对此遗嘱进行公证。
黄永彬去世后,张学英向法院起诉,要求蒋伦芳履行遗嘱。
法院最终认定该遗嘱因违反公序良俗而无效。
但是在伊面大王熊毅武遗赠案中,熊毅武生前将留有的现金分为四份,分别留给了子女、配偶及异性朋友,并留有《代书遗嘱》。
熊毅武去世后,其配偶与子女以该异性朋友侵犯了熊毅武合法配偶的继承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最终判决熊毅武将四分之一财产遗赠给该异性朋友的意思表示真实,遗赠有效。
在学理上,不同的学者对于此类案例也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
论遗嘱自由及其限制

遗嘱自由是指个体有权决定其财产在其死后的分配方式,包括指定继承人、受益人、遗产分配比例等。
这是一种法律原则,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遗嘱自由都有一些限制。
以下是关于遗嘱自由及其限制的一些主要观点:
遗嘱自由的原则:
1. 个体意愿:遗嘱自由的核心原则是尊重个体的意愿和意愿的自由表达。
这意味着个体可以自行决定其遗产的去向,不受他人干预。
2. 法定继承权:一般而言,即使有遗嘱,许多法域仍会确保某些家庭成员(如配偶、子女)享有法定的继承权。
在这些情况下,遗嘱可能不能完全绕过法定的继承权利。
遗嘱自由的限制:
1. 法定继承份额:许多法域规定了法定继承份额,即使有遗嘱,法律仍然规定了特定亲属的最低继承份额。
这确保了某些亲属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定的继承权。
2. 配偶和子女的继承权:在很多地方,法律规定配偶和子女享有优先的继承权。
即使有遗嘱,法定继承权可能会对配偶和子女的继承权提供保护。
3. 强制性保留份额:一些国家规定了被称为"强制性保留份额"的制度,确保某些特定亲属能够继承一定比例的财产,即使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4. 未成年子女:法律通常规定,未成年子女的继承份额需要由监护人管理,以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
5. 公共政策:遗嘱自由的行使不应违反公共政策。
例如,一些地方可能禁止将财产遗赠给非法组织或用于非法目的。
这些限制旨在确保遗嘱制度既尊重个体的自由意愿,又保护家庭成员和弱势群体的权益。
不同的法域对遗嘱自由的限制可能有所不同,个人在起草遗嘱时应该了解并遵循相应的法律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遗嘱自由原则
作者:唐静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9期
摘要:继承制度与本国经济制度息息相关,更与本国文化传统、婚姻家庭制度密不可分,因此关系到每一个自然人的切身利益。
从人类的历史长河来看,各国为了保障家庭功能实现和促进社会稳定,都非常关注继承制度的设计。
改革开放之初,万象更新,我国制定了现行继承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随着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继承法也日益显示出它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性,我国遗嘱自由限制过少正是这种不适应性的表现之一。
关键词:遗嘱自由;意思自治;私权神圣;所有权
[中图分类号]:D9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1
1、遗嘱自由原则的含义
1.1遗嘱自由原则的历史渊源
遗嘱制度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最开始只存在“贵族大会遗嘱”和“战前遗嘱”两种遗嘱方式。
[1]两种遗嘱都有严格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遗嘱人的遗嘱自由。
所以早期罗马社会的遗嘱继承具有很强的公开性和限制性。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要式买卖遗嘱”。
[2]这种遗嘱方式的先进性就在于它虽然仍然具有公开性,但比起以前,它让遗嘱人享受到了更多的自由。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订立遗嘱也由公开转为了秘密,方式也逐渐简化,让遗嘱人在订立遗嘱时充分地享受自由。
但是后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财富的不断增多,也就日益凸显出了滥用遗嘱自由权的现象,尤其是奴隶主们,他们利用可以自由订立遗嘱,而将遗产赠送给除妻子儿女以外的其他人,比如情妇甚至是与其完全没有关系的陌生人。
为了维护家庭稳定和睦,罗马人才逐渐开始对遗嘱自由进行限制,以保证不偏离《继承法》保护宗亲利益的宗旨。
而财产继承制度可以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他们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对家族利益的维护,而后者则更多的体现了对个人意志自由的尊重和保护。
关于遗嘱继承制度,据有史书记载以来,最早是出现在《汉穆拉比法典》中的。
[3]而古罗马时期的《十二铜表法》中也有相关的规定。
[4]这一条内容的规定,就标志着遗嘱自由原则在近代意义上确立。
1.2遗嘱自由原则的含义
遗嘱自由是私法自治在继承法上的体现,是继承法的核心。
它不仅表现在非法定继承的遗嘱继承与遗赠上,就算是法定继承中的正当性,也存在于被继承人的意思拟制当中。
《继承法》中虽然没有明确对遗嘱自由作出规定,但是如果没有这一原则,继承法将不成其为继承法,将会变得面目全非、不可理喻。
至于遗嘱自由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分别是遗嘱行为自由、遗嘱内容自由和遗嘱形式自由。
这些形式包括在《继承法》确定的五种: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
该通说的观点也是有法律依据的,如《继承法意见》第三十五条。
[5]
2、遗嘱自由原则的价值
2.1充分体现意思自治的原则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意思自治是自由主义思想的最佳反映,它认为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追求幸福的权利。
也就是人生而自由所要表达的意思之一。
由于对意思自治原则的推崇,在自由竞争的社会中,社会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社会公平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也得到了很好地促进与发展,所以《法国民法典》就最早对意思自治的地位予以了肯定,将他写入民法典中,并确定它为法国合同法中最基本的原则。
作为民法的重要基础,意思自治原则不断地去解释各种法律现象,遗嘱自由原则就是这种解释的产物。
意思自治是私法自治的核心,而遗嘱自由又是意思自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遗嘱自由原则就是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领域最有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2.2充分贯彻私有财产权神圣的原则
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是指,私人财产是一种当然和自然的权利,权利人对自己私人的财产享有排他性和专断性的权利,任何人不得随意侵犯。
就如康德所说:确认财产权是划定一个保护我们免于压迫的私人领域的第一步。
[6]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私权就不像公权一样拥有强有力的保障,往往会受到来自于国家权力或者他人的侵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必要在保护公权的前提下,赋予私权利更特别的保护。
私有财产神圣是私有权制度中最典型、最核心的内容。
迄今为止在民法典中对这一概念表述最完整的是《法国民法典》中的第五百四十四条。
[7]在现代社会中,遗嘱的最大作用就是解决在遗嘱人死后,他的个人财产该如何分配的问题。
既然是遗嘱人的个人财产,那么根据私有财产权神圣的原则和法律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遗嘱人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决定个人财产的分配问题的。
2.3对所有权的有力保护
对于所有权的定义,是由我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来规定的。
[8]通说认为,所有权人对所有物不仅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积极权能,还享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消极权能。
其中处分权是这里的重点,它既包括事实上的处分,也包括法律上的处分。
另一个重点就是所有
权的消极权能,即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具体来讲就是指所有权人可以依照法律排除他人对其所有物或者所有权的不法侵害。
因为遗嘱人对他将要分配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所以当然的享有这项排除他人不法干涉的权利。
遗嘱人依据其对其所有物的所有权,可以自由的决定是否订立遗嘱,如何确定遗嘱的内容,以及如何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分配等,都不受到他人的不法干涉。
注释:
[1]贵族大会遗嘱是遗嘱人将当众宣读过的遗嘱交给贵族大会,由到会的人评议审查;战前遗嘱则是士兵在队列前,以口头表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遗嘱内容,并由在场同伴见证。
[2]要式买卖遗嘱:遗嘱人在死亡后,由所谓的“买受人”按照遗嘱人的嘱托把财产交给遗嘱人希望给予的人。
[3]《汉穆拉比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丈夫死后,配偶取得自己之嫁妆及其夫所给且立有遗嘱中确定赠与孀妇之赡养费。
参见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 37 页
[4]《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遗产的,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5]《继承法意见》第三十五条规定:继承法实施前订立的,形式上稍有欠缺的遗嘱,如内容合法,又有充分证据证明确为遗嘱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遗嘱有效。
[6][美]路易斯·亨金等(郑戈等译)宪政与权利.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54页
[7]《法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四条:所有权是对物绝对的无限制的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是法律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之内。
[8]《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由此可以将所有权的概念定义为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财产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方式进行全面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美]路易斯·亨金等(郑戈等译)宪政与权利.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54页.
[2]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五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