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道美学思想的差异性与交融互补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卷第3期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V ol. 13, No.3 2010年9月Journal of 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pt. , 2010 论儒道美学思想的差异性与交融互补性

刘泽江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

摘要: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构建中国古典美学框架的两大重要派别,从不同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在本质上既相互对立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正确区分两者的本质特征,挖掘两者在对立中的交融互补关系,对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美学思想;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429(2010)03-0028-04

The Difference and Integrity between Confucian Aesthetics and Taoist Aesthetics

LIU Ze-jiang

( 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

Abstract: Confucian aesthetics and Taoist aesthetics, both as the significant schoo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lassic aesthetic frame, emphasiz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interperson, and the individual itself. In essence, the two kinds of aesthetics are mutually opposed and definitely related. It is of positive and realistic importa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o make clear distinction of the respectively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aesthetics and discover the integrity from their opposites.

Key words: Confucian aesthetics; Taoist aesthetics; aesthetic thought; traditional culture; value of times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美学思想多种多样,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是贯穿整个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两大思潮和派别,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各有其消极的一面,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与创造。对这两种传统美学思想的特质进行分析,取长补短,树立正确的审美创造观,对于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

1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的根本差异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而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领域,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影响最大,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原因在于它们站在各自不同的立足点上来看待社会和人的本质。

1.1 儒家美学是一种伦理学的美学

儒家美学以氏族血缘传统为根基,在美与善的关系中寻找美的本质,追求美善统一境界,体现美学与伦理学的一体化。在儒家的思想里,美是必须从属和服从于善的。这种思想,强调审美和艺术的社会作用,重视审美和艺术的社会功能,形成了我国古典美学的一个良好的传统。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在儒家的思想中,美处在从属于善的地位,只是善的表现形式,因而美与善的统一经常是一种外在的统一。当善被片面地加以强调的时候,就会导致对美的否定。这种情形经常出现在统治阶级和人民发生了尖锐矛盾,竭力要从伦理道德上加强它对人民的统治的时候。

此外,由于统治阶级自身的腐化,也会引起美与善的分裂和矛盾。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关于文与道、

收稿日期:2010-07-19

作者简介:刘泽江(1964-),男,沙洲职业工学院基础科学系副教授。

刘泽江:论儒道美学思想的差异性与交融互补性

质与文、华与实的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实际上就是美与善发生了分裂矛盾的表现。两者如何才能达到内在的统一呢?这个问题始终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无法彻底解决的。因为他们所说的善都有其阻碍社会发展、压制人民个性的一面,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同美保持长时期的统一。这种情况反映在儒家的美学思想上,使得儒家虽然要求美与善统一,但却又无法消除美对于善的从属、附庸的地位,美自身不同于善的独立的价值始终未能得到充分承认,这就束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的发展。

由此可见,儒家对于美学虽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儒家美学基本上还是一种伦理学的美学,美学还没有从伦理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着重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观察美与艺术的问题,这是儒家美学的重大优点,但同时也包含着它的重大缺点。

1.2 道家美学是纯粹意义上的美学

自然无为是道家对于美的根本观念,是道家哲学和美学的核心。而这种观念是以顺应自然规律而取得高度自由为美,也就是以自然规律和人的自由的高度统一为美。一切仁义道德的规范,在道家看来,都不能损害人的生命的自由发展,都不应当从外部来束缚和毁损人的生命的自由发展。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仁义道德就是人的一种桎梏、枷锁,就应当抛弃它。同样,人的各种欲望的满足,包括对功名利禄、富贵寿考的追求,如果是以人的生命自由的牺牲为代价,那也是极端有害而必须加以抛弃的。所以,庄子处处提倡一种超功利的生活态度,力求使人从外物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从历史的渊源来看,道家充分继承了恩格斯所指出的“野蛮人”(即原始氏族社会成员)的“爱好自由”的观念。这种观念,恩格斯认为是“氏族制度的果实”。道家以自然无为为美,即是以人的自由的生活境界为美,这是道家美学特别杰出的地方。由于在道家看来仁义道德不能破坏人的自由的发展而应当与之相一致,因此,在道家的观念里,美包含了善而又超越了善,从而美也就获得了它自身独立的崇高的价值,不是善的附庸,这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儒家美学还是一种伦理学的美学,美学是处处依附于伦理学的,那么道家美学则是超出了伦理学的,它已经是纯粹意义上的美学,其地位高于伦理学。

2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的鲜明特征

由上述儒道两家美学的根本差异,又生出了儒道两家美学在许多方面所具有的鲜明的特征。儒家以仁义、中庸为美,都是由意念、伦理、道德等思想境界的修为而出现的感受。道家以道德、知足为美,讲究遵循大道贵信上德,是由宇宙的辽阔、自然的完美和人类局限而来,是从有限和无限、无为与有为的辨正中而出现的感受。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儒家视善为美的根本,它极其重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审美与艺术,用社会性的伦理道德思想去陶冶感化人们的感情。尽管这也包含着儒家对审美与艺术的特征的重要认识,但其基本思想是把审美与艺术当作一种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非常强调伦理道德对情感的控制约束作用,对审美不同于道德教育的特征认识不足。道家则不同,它以自然无为为美,即以人的精神、情感的纯任自然的自由的表现为美,因而它对审美与艺术的特征有着远比儒家更为深刻的认识。道家从不像儒家那样处处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约束人们的情感,相反,它十分强调审美所特有的直觉性,以及下意识的活动和想象等的作用。道家关于“言不尽意”的思想,关于“心斋”、“坐忘”等等的说法,实质上讲的是一种与科学认识不同的超功利的审美感受。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去看,道家的这些说法并不是荒谬的无稽之谈,而有着深刻的意义。

在中国美学史上,如果说儒家美学在阐明审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那么对审美与艺术创造的特征的深刻认识,则主要应归功于道家。后世关于审美与艺术创造的特征的种种说法,基本上是渊源于道家的。

第二,儒家视善为美的根本,因此它对于美与艺术主要是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观察的,它所强调的是个体的道德精神之美,相对来说比较忽视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去观察,忽视自然美。即令是谈及自然美的时候,也是把自然作为道德精神的象征来看待。道家则不同,它极为重视人与自然

- 2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