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
【摘要】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1]。
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并非逐渐下降,在绝经过渡早期,FSH水平升高,导致雌二醇分泌过多;在卵泡完全停止生长发育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
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抑郁或烦躁、失眠等。
上述一系列症状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补充治疗,并鼓励锻炼身体和健康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关键词】围绝经期雌激素变化与症状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
北美绝经协会(NAMS)中说围绝经期指自绝经前2-8
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
一般开始于40多岁,也有些女性在30多岁已经有围绝经期的症状。
英国PRODIGY(英国NHS指南)中说围绝经期指自卵巢功能开始下降(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潮热症状),至末次月经后12个月。
卵巢为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为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分别称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数明显减少且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最终,
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
反应,导致卵巢功能衰竭。
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妇女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抑郁或烦躁、失眠等。
现将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以及处理综述如下。
1 雌激素的变化
绝经前后最明显变化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卵巢功能
衰竭[2],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FSH(促卵泡生成素)敏感性降低。
抑制素是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它的生理作用是选择性地抑制垂体FSH的产生,包括FSH的合成和分泌。
绝经后妇女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
抑制素有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SH作用,此期抑制素浓度下降,而FSH水平升高。
绝经过渡早期雌激素水平波动很大,由于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引起雌二醇分泌过多,甚至可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因此整个绝经过渡期雌激素水平并非逐渐下降,而是有一过性的升高,后期,卵泡逐渐停止生长发育,直至卵泡完全停止生长发育后,雌激素水平才迅速下降。
但妇女循环中仍有低水平雌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和来自卵巢的雄烯二酮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化的雌酮。
绝经后妇女循环中,雌激素以雌酮(E1)为主,其高于雌二醇(E2)。
2 症状
围绝经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过渡
时期,一般自45~55岁开始,平均持续4-5年。
绝经年龄与是否曾服用避孕药、营养、地区、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而与受教育程度、体形、初潮年龄、妊娠次数、末次妊娠年龄等因素无明显关系[3]。
部分妇女可出现一系列因雌激素减少而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抑郁或烦躁、失眠等。
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59.26%)、潮热(42.80%)、眩晕(39.51%)、头痛(38.68%)、心悸(36.21%)、失眠(35.39%)等[4]。
2.1 月经紊乱
月经紊乱是绝经过渡期的常见症状,由于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长及经量增多或减少。
此期症状的出现取决于卵巢功能状态的波动性变化,常出现在绝经过渡早期,需要警惕与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相鉴别。
2.2 血管舒缩症状
主要表现为潮热,为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所致,是雌激素降低的特征性症状。
其特点是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及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
一般持续1-3分钟。
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严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
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该症状可持续1-2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有研究显示,潮热与E2呈等级负相关[4]。
2.3 自主神经失调症状
常出现如心悸、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自主神经失调症状。
围绝经期妇女往往主诉心悸不适,有研究显示,心悸与E2呈等级负相关[4]。
2.4 精神神经症状
妇女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并且情绪波动大,如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绪症状。
记忆力减退也较常见。
2.5 泌尿生殖道症状
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及反复阴道感染,排尿困难、尿痛、尿急等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
2.6 骨质疏松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使骨质吸收增加,导致骨量快速丢失而出现骨质疏松。
50岁以上妇女半数以上会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最常发生在椎体。
2.7 心血管病变
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较绝经前明显增加,可能与雌激素低下有关。
报道显
示45岁~55岁围绝经年龄的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
[5]。
女性绝经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显著低于同龄男性的
[6],约为1:4,且其发病年龄要比男性晚10~15年,绝经后期妇女的发病率已增高到与男性趋于一致。
因此,女性随着卵巢功能衰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7]。
2.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绝经后期妇女比老年男性患病风险高,可能与绝经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3 处理
目前尚没有方法能预防或延迟绝经的来临,但围绝经期妇女可以加强自我保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避免不良刺激,使之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复杂,与社会因素、文化程度、个体心理素质、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其轻重差异很大。
有些妇女不需要任何治疗,有些只需要一般性治疗,就能使症状消失,有些妇女则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才能控制症状。
治疗目标为应能缓解近期症状,并能早期发现、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
因此,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主要症状应给予正确的估计,临床上应根据测定结果,结合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来区别对待不同病例,倡导个体治疗。
治疗最有效的是激素替代疗法,即性激素补充疗法(HRT),辅以维生素D、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