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发展定位下的风险管理策略(完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金流管理、结构性授信与风险组合管理

——广州分行贸易融资发展定位下的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我分行未来几年将着力建设成为华南区域领先的贸易融资专业银行。近期,关于发展金融物流等规划的提出,大大丰富和深化了贸易融资领域发展的思路,进一步规划和调整了发展路径和步骤。如何优化调整全分行的资源配臵模式,特别是研究和形成新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适应并促进此经营策略,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我们通过分析贸易融资领域风险分布及规律特点,结合贸易的链条特征,并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实行现金流管理、结构性授信和实现组合风险管理,以期形成富有分行特色的、切合贸易融资需求特点的、有效提升效率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信用风险是我分行贸易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当前我分行贸易融资(此指面向贸易经销企业的融资)对于传统风险管理体制的最大挑战,在于银行给予的授信往往超出申请人的实际承载能力,一旦违约,仅凭借款人的自身实力难以偿还银行贷款,银行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但是,我分行近5年来在贸易融资领域近乎“零风险”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此类信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贸易融资的特点。

(一)贸易融资及其特点

所谓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供应链上,由于交易一方商业信用不足或因帐期周转和资金占用,而使企业存在大量的流动性资金需求,银行据此给予的授信支持1。

1需要说明的是,一,贸易融资不仅仅是对经销商的融资,厂商也有贸易;二,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和自身商业信用不足,形成了企业对银行资金和银行信用参与的需求。

图1:商品供应链下贸易融资需求

由图1考察供应链下贸易融资需求,至少存在四种形态:①核心厂商向上游配套厂商采购原材料;②总分销商向上游核心厂商购买产品;③总分销商向下游终端消费者销售产品,因此而产生流动资金需求,此三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商品供应链上。④因国际贸易而产生的融资需要,如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等。贸易融资是广泛存在于商品供应链各个交易节点上的信贷需求,即使对于商品的终端用户来说,同样存在买方信贷(个人消费信贷)的可能性。对银行而言,在贸易融资领域:

第一,融资需求巨大,市场空间广阔。考虑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以至终端消费的贸易链条的存在,据估计贸易经济的总量达到GDP的3-4倍。在这些贸易活动的结算和融资领域,企业的存货、应收、应付等项目,为银行的服务和产品创新提供了巨大空间。

第二,银行进入贸易领域的切入点广泛存在。无论从配套厂商、核心厂商、总分销商和终端消费者中任何环节切入,都可能沿着供应链条拓展业务。

就银行风险管理而言,还需要进一步把握贸易融资的特点:

1.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商品供应链上的主要盈利模式,在于“低买高卖”赚取价差,上游能够从下游交易对手获取增值利益。贸易融资本身产生的现金流直接形成上游的投资回报,说明银行授信资金进入贸易领域,如贸易成功达成,其回款足以抵偿贷款本息。

2.贸易融资具有连贯性。动态地看,贸易具有多笔连续交易的特点,

而且一旦形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固定交易对手之间往往依靠彼此的商业信用,形成长期供销和期限集合交割的协议。这就要求企业长期保有一定量的流动资金,因而存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贸易环节后被连续占用的现象。

3.贸易融资具有风险转移性。商品从原材料、产成品到终端消费品,是随着原料采购、生产、经销、零售等环节,物流向下游移动而实现价值增值的;同时,特定商品的交割过程,也是上一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并将风险转移到下一环节的过程。因此对应于特定商品供应链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不是各环节交易价款的简单累加,而是上一环节的价款加上下游环节增值的总额。银行贸易融资的资金投入量测算需要把握此一特点。

4.贸易融资具有信用互补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生产企业依靠社会分工而与贸易经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销售产品,其合作紧密程度视乎彼此的商业信用2。一般地,核心厂商信用较好,经销企业信用不足,终端消费者信用差异大(如政府采购、集团采购信用较好,零星消费信用较差)。但由于贸易自偿性以及各节点分工合作的特点,特定的商品供应链上呈现出各节点商业信用互补的情况,预付款、赊销、给予回款帐期等商业信用方式广泛得到应用。我分行给予经销企业的授信资金,实际上已普遍分散于上下游核心企业使用。

(二)信用风险大在现阶段不可避免

回顾我分行贸易融资的拓展历程,之所以贸易融资领域信用风险偏大,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们对贸易融资链条上交易主体信用互补等特点认识不足和受制于现实交易环境约束,但根本而言,在于我分行实力、谈判地位所限,必须从经销企业这一弱势群体,切入供应链来拓展贸易融资业务。因此,当前我分行在贸易融资领域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经销企业本身存在的信用风险。

2在计划经济时期,商品生产与销售企业之间,依靠国家信用和计划行事;经济转轨时期,一度有相当多的生产企业独立构建了产供销一体化的营销渠道(典型如90年代的家电企业,至今海尔仍然主要依靠自身分销店,而与国美、苏宁的合作欲迎还拒),产销之间的信用关系内生于企业。

贸易经销企业主要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虽然经销企业存在多元化的风险3,但由于经销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财务结构,普遍存在资产规模较小、负债率高、资金实力有限、财务报表不规范和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等问题,使得信用风险日益成为经销企业的核心风险,也是银行拓展贸易融资业务与对应风险控制最突出的矛盾。截止2002年6月末,广东省对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共计2703.8亿元,不良率47.3%,而对大企业的贷款不良率仅6.6%。由于经销企业信用不足,其本身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不足,反过来也导致银行的惜贷4。

总的来说,由于我分行必须从供应链上“最薄弱的环节”——经销企业切入,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先天存在的信用不足,加之经销企业的固有特点,致使贸易融资领域信用风险十分突出。这种情形,一定程度上将随着发展实力的增强、专业化经营程度的提高以及供应链客户的网络化占有而有所改观,但短期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信用风险大的格局难以改变。同样要看到的重要事实是,一方面,经销企业也不乏优势,如在经营资质、行业经验、人脉资源、购销渠道等方面具有实力,并且银行对于经销企业具有较高的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这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尤其重要。另一方面,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综合看待各节点上下游的整体信用和价值增值,其全链条商业信用体系还是基本稳固的,只是信用在供应链各节点分布不均匀而已5。因此,银行理应在把握供应链和贸易型企业的风险特征并提出科学的风险控制方案方面,做出更积极的努力。

3在现有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下,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呈现多元化风险特征。如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完全竞争市场,没有政策的垄断、技术条件一般、管理不规范,企业死亡率高。据统计,目前我国600种主要商品中,供大于求的占88%,大多是准入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是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竞争领域。据估计,30%的私营中小企业将在2年内消失,60%将在4-5年内消失,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此外中小企业也普遍面临人才相对不足,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的管理风险等。

4经销企业做过资信评级的不足一半,财务报表可信度差,个别企业存在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欠税等现象影响了整体的信用形象。而其在发展初期的管理水平低下,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银行要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绩效和发展前景又要付出高昂的信息费用和巨大的监控成本。在银行传统的信贷审批标准下很难获得授信。

5比如在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或某些主体,如经销环节或贸易型企业会存在信用不足,而对上游供应商、下游采购商等大型核心企业或其他环节信用却可能是足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