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在灾难报道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在灾难新闻报道机制

——以日本福岛地震事件为例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直是指导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纵观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的研究中,涉及在灾难报道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的较少;并且,笔者发现,在灾难报道中对新闻真实有着更特殊的要求。本文将以福岛地震为例,具体论述在灾难报道中如何建立新闻真实的报道机制。

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内容分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直是指导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在灾难报道中对新闻真实有着更特殊的要求。本文将以福岛地震为例,具体论述在灾难报道中如何建立新闻真实的报道机制。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

新闻真实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坚持新闻真实,必须准确把握真实性的内涵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的新闻真实,既包括具体事实真实,也包括总体真实。具体真实是总体真实的基础,总体真实是具体真实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报道客观、公正、准确、全面。马克思指出:“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始终是在形成的过程中,在报刊上永远也不会有终结的东西”。只要报刊随着客观事物有机地运动着,那么,“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因为一个记者的职能是有限的,一两篇达到了具体真实要求的新闻报道要反映整个社会实践也是不可能的,而由众多新闻工作者和众多的新闻报道组成的报刊则是一个整体,它有机地运动着,把发展着的各种事实和观点展现出来,使这些材料组成一个整体,通过多方面的、连续不断的报道,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

二灾难报道中的新闻真实

所谓灾难新闻,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两类。自然性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矿井瓦斯爆炸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其意外爆发,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而备受社会各方的关注。

在灾难报道中的新闻真实除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指出的一般规律外,还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要说明这种特殊性,就要先引入“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产生的非常态社会行为。集合行为具有“群体感染”和“群体暗示”的特点,即集合行为的参加者处于昂奋、激动地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分析和判断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周围人的话语、表情、动作乃至现场的氛围,对她都成为有力的暗示刺激,使他的信念、思维和行为方式迅速与现场人群融为一体。另外,在这种状态下,信息的流动性也呈现一种异常的状态。每个人几乎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容易形成

“流言”,其呈现产地快,奇异回流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进行延伸。

跟传统新闻真实论有所不同,灾难新闻的真实其实有两个维度,一是客观真实,一个是主观真实。客观真实,就是前述传统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论的基本观点。但主观真实,则是在灾难报道中衍生出来的第二个“客观存在”。参与者对信息的解读和传递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这种对待信息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信息不辨真假,很愿意去传播

在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事故之后互联网上突然出现了一张“核辐射扩散示意图”。在搜索引擎上用“nuclear fallout map”可以搜索到许多与这张图片相关的网页。而在中国,也有很多媒体以此图为基础,制作了相应的核扩散示意图。在微博上随机检索,就能看到这些图片有见诸网站者,有见诸报端者,甚至有好事者为其PS了一个央视报道版本。经查实,这张日本“核污染扩散图”的最原始版本,其左下角有一个特殊的LOGO。这是澳大利亚辐射服务(ARS)的标志。然而,图片见诸网络之后,ARS迅速在自己网站上发布了如下声明:ARS注意到,有关于日本核反应事故释出了放射性污染物的消息,打着ARS 标识与名义在流传。我们希望澄清:这些消息并非源自ARS,ARS与此类错误信息无关。这幅图冒用了澳大利亚辐射服务的名义,但其真正制图者不明。图上的数据被夸大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官方消息都认为日本的核泄漏不可能对远距离处造成很大影响。

因为核辐射危害性极大,在这种恐慌之下,人们不辨图的真伪,在个大网站,社区,微博中互相传播。

2. 明知道有可能是虚假信息但还是选择愿意去相信

在汶川地震曾有一条新闻说,某位母亲在临死前用手机短信的方式,给怀中的孩子留下了一段“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条“新闻”却缺乏新闻最关键要素:无时间,无地点,无人名,无作者,无目击者,无证实者,无消息来源。“但奇怪的是,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都心知肚明这是虚构的消息,但仍然宽容地接受它,甚至乐于继续传播它。新闻媒体刊播此类‘真实的谎言’。”(《灾难报道:有关真实性的两个思考》)

3.对于媒体报道的真实信息却产生怀疑

三灾难报道中如何实现新闻真实

(一)信息公开确保新闻真实

经过汶川地震,我国政府和媒体已经走出了隐瞒不报的误区,信息公开是开启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的的钥匙,谣言止于真相,及时公开报道不仅不会引发手中的质疑,反而能稳定民心。信息公开包括即时公布相关数据,情况等。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认为,“政府、媒体、受众三者在信息发布与获得方面需要保持平衡,这既包括三者之间的平衡也包括彼此间的平衡。政府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信息,媒体是上传下达的信息载体,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透明、公开的信息环境使得三者都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对于彼此间的平衡来说,政府通过媒体传达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引导公众舆论;媒体作为中间环节为政府信息与公众信息的发布提供平台;公众通过媒体发表意见并获得信息。要达到三者间的平衡也必须坚持信息公开,做到透明权威”。

(二)引入科学辟谣机制

在一般的灾难报道中,一般是·的模式,福岛地震出现新情况。地震发生后,以果壳网及旗下的科学松鼠会、谣言粉碎机为代表的第三方机构,在此次日本地震后续中发挥了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以谣言粉碎机为例,针对网络传出的超级月亮、辐射扩散图、吃盐防辐射等恐慌消息以每日5-6条的分析在第一时间给出了科学、详实的解释,其反应速度和专业水平都不是相关部门简单的辟谣所能比拟的。所以,这种第三方的个人和机构的存在非常重要,媒体对于专业领域知识的匮乏,导致在面临诸如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重大社会突发事件的时候显得无所是从,缺乏有力的声音和合理化的知道。有一支有高学历背景的专业队伍,涵盖生物、化学、电子、植物、环境、材料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能在突发事件中做出独立准确详实的专业分析,将会弥补政府、民众、媒体三者之间的缺失部分,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