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练习题

苯练习题
苯练习题

苯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关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组成的通式是C n H2n-6

B.分子里含有苯环的烃

C.分子里含有苯环的有机物

D.苯及其同系物的总称

2.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化学反应,静置后混合液分成两层,溴水层几乎

无色的是( )

A.氯水

B.己烯

C.苯

D.碘化钾溶液

3.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 )

A.乙苯

B.邻二甲苯

C.间二甲苯

D.对二甲苯

4.①乙烷、②乙烯、③乙炔、④苯四种烃中,碳原子之间键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5.通式为C n H2n-6的苯的同系物中,如果只有一个侧链的各异构体在浓H2SO4与浓HNO3的条件下,生成主

要的一硝基取代物共有8种,则此n值为( )

A.8

B.9

C.10

D.11

6.下列物质中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的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A.甲苯

B.己烯

C.苯

D.己烷

7.已知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可以推知四氯苯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8.实验室制硝基苯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先加入浓硫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硝酸

B.先加入苯,再加浓硝酸,最后滴入浓硫酸

C.先加入浓硝酸,再加入苯,最后加入浓硫酸

D.先加入浓硝酸,再加入浓硫酸,最后滴入苯

9.某液态烃的分子式为C m H n,相对分子质量为氢气的46倍,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镍存在下,9.2g该烃能与0.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烃C m H p。则m、n、p 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m H n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C m H p的名称是_________。

10.有五种烃:甲烷、乙炔、苯、环己烷、甲苯,分别取一定质量的这些烃完全燃烧后生成mmolCO2和

nmolH2O。

(1)当m=n时,该烃是_________。

(2)当m=2n时,该烃是_________。

(3)当2m=n时,该烃是_________。

(4)当4m=7n时,该烃是_________。

11.乙烯、乙炔、丁二烯、甲苯和苯乙烯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充分反应。

(1)若烃与氢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说明该烃分子结构存在_________,它是_________。

(2)若烃与氢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说明该烃分子结构存在_________,它是_________。

(3)苯乙烯与H2完全加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

12.苯是_________色_________气味的液体,把苯倒入到盛碘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发现_________,

说明苯的密度比水_________,而且_________溶于水。加几滴植物油于盛苯的试管中,振荡,发现

_________,说明苯是很好的_________剂。将盛有苯的两个试管分别插入100℃沸水和0℃的冰水中,将

会发现前者_________,后者_________。

13.某种苯的同系物0.1mol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浓H2SO4,使浓H2SO4增重10.8g,再通过NaOH 溶液,气体减轻39.6g。这种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分别有3种,没有四氯代物。根据

以上条件,推断此物质的分子式及结构简式。

14.某烃的分子式为C8H10,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

氯代物只有2种,则该烃是( )

【素质优化训练】

1.下列分子中的14个碳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2.能说明苯分子苯环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事实是( )

A.苯的一元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B.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3.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健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125kJ/mol的热量,但1,3-

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23.4kJ/mol,以上事实表明( )

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

B.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

C.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

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

4.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共有6种,可用还原的方法制得3种二甲苯,它们的熔点分别列于下表:

由此推断熔点为234℃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熔点为-54℃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5.1mol某烃A和1mol苯完全燃烧,烃A比苯多消耗1molO2。若A分子结构中无支链或侧链,则:

(1)若A为环状化合物,它能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链状烯烃,1molA最多可和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且A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加成后的可能

产物只有2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生活实际运用】

1.1999年欧洲一些国家的某些食品中“二恶英”含量严重超标,一时间掀起了席卷欧洲的“二恶英”

恐慌症。“二恶英”是二苯基-1,4-二氧六环及其衍生物的通称,其中一种毒性最大的结构是

,关于这种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

B.该物质是一种卤代烃

C.该物质是一种强烈致癌物

D.该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

2.鸦片具有复杂的组成,其中的罂粟碱分子结构如下:

雅片最早用于药物(有止痛、止泻、止咳作用),长期服用会成瘾,使人体质衰弱,精神颓废,寿命缩短,1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的耗O2量及在一定条件下与Br2发生苯环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同分异构体

种数分别是( )

A.26.5mol,8

B.24.5mol,10

C.24.5mol,8

D.26.5mol,6

3.工程树脂ABS,由CH2=CHCN(符号A)、CH2=CHCH=CH2(符号B)和(符号S)按一定配比共聚而得。经分析知该ABS样品的组成为C x H y N z(x、y、z为正整数),则原料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

比是( )

A.

x-y

z

B.

x-y

2z

C.

y-x

z

D.

y-x

2z 【知识验证实验】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Ⅰ)制取溴苯和溴乙烷。已知溴乙烷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沸点38.4℃,熔

点-119℃,密度为1.46g·

3 cm-。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气密性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苯和液溴。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至恰好没于进气导管口。

③将A装置中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混合液中。

④点燃B装置中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分钟。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③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U型管的内部用蒸馏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完毕后,U型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溴乙烷时所用最主要仪器名

称是(只填一种)_________

(5)步骤④中可否用大火加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证明溴和苯的上述反应是取代而不是加成反应,该学生用装置(D)代替装置B、C直接与A相连

接重新反应。

①装置(D)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的液体是_________(填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试管外的液体是_________(填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_________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还可起

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连续制两个产品:溴苯和溴乙烷。

①+HBr+Q(Q>0),②CH3CH2OH+HBr

?→

?CH

3CH2Br+H2O。

(1)反应①为放热反应,会有溴蒸气产生;

(2)a导管很长,除导出HBr外,还起空气冷凝回流作用,使苯蒸气和溴蒸气回到烧瓶中继续反应;

(3)U形管内的蒸馏水是溶解吸收HBr,防止CH3CH2Br逸出;

(4)反应完毕,U型管内会发生液体分层现象,上层为水层,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溴乙烷),可用分

液漏斗分液;

(5)步骤④不能用大火加热,否则乙醇与浓H2SO4发生反应生成副产品乙醚、乙烯等;

(6)要证明溴与苯反应是取代反应,必须检验有HBr生成,

①装置D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应装苯,以溶解Br2蒸气;小试管外液体为水,吸收HBr气体。

②反应后可向锥形瓶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AgBr),装置D还可证明发生的

是取代反应生成HBr,同时防止倒吸。

答案:(1)剧烈反应,液体沸腾,烧瓶上方及a中有棕红色气体。

(2)导气,回流冷凝。

(3)溶解HBr,防止HBr及产物逸出。

(4)液体分层,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分液漏斗。

(5)不可,易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乙烯等。

(6)①苯;吸收挥发出的Br 2蒸气;水;吸收HBr 气体。②AgNO 3;生成淡黄色沉淀;检验Br -

;证明发生取

代反应生成HBr 并防倒吸。

【知识探究学习】

烃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事物的变化规律,必须从众多的变化中去发现、去归纳,发现

和归纳烃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规律也是如此。

规律一 烃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当烃为气态,且温度在100℃以上时,烃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均为气态。

①1体积气态烷烃[C n H 2n+2(n≥1)]完全燃烧时,生成物气体的体积之和比反应物气体的体积之和增加21-n 体积,即[2CO V +)(O H 2V 气]-[)(V 气烃+2O V ]=21

-n 。

②1体积气态烯烃[C n H 2n (n≥2)]完全燃烧时,生成物气体的体积之和比反应物气体的体积之和增加

22-n 体积,即[2CO V +)(O H 2V 气]-[)(V 气烃+2O V ]=22

-n 。

③1体积气态炔烃[C n H 2n-2(n≥2)]完全燃烧时,生成物气体的体积之和比反应物气体的体积之和增加

23-n 体积,即[2CO V +)(O H 2V 气]-[)(V 气烃+2O V ]=23

-n 。

④1体积气态苯和苯的同系物[C n H 2n-6(n≥6)]完全燃烧时,生成物气体的体积之和比反应物气体的体积之和增加25-n 体积,即[2CO V +)(O H 2V 气]-[)(V 气烃+2O V ]=25-n 。

对规律①~④的小结:1体积气态时的烃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增加21)

(-n +ω体积(其中ω

为烃

分子中的不饱和度)。 ⑤当气态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大于4时,生成物气体的体积之和大于反应物气体的体积之和,即

[2CO V +)(O H 2V 气]>[)(V 气烃+2O V ]。

⑥当气态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等于4时,生成物气体的体积之和等于反应物气体的体积之和,即2CO V +)(O H 2V 气=)(V 气烃+2O V 。分子中氢原子数等于4的烃有甲烷、乙烯、丙炔、环丙烯。 ⑦当气态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小于4时,生成物气体的体积之和小于反应物气体的体积之和,即

[2CO V +)(O H 2V 气]<[)(V 气烃+2O V ]。

烃分子中氢原子数小于4的烃只有乙炔。

规律二 烃燃烧后所得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体积的关系

①1体积气态烷烃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比水蒸气少1体积,即水蒸气与二氧化碳的体积差就

是烷烃的体积,即V 烷烃(气)=)(O H 2V 气-2CO V 。

②1体积气态烯烃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水蒸气的体积,即2CO V =)(O H 2V 气。 ③1体积气态炔烃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比水蒸气多1体积,即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体积差就

是炔烃的体积,即V 炔烃(气)=2CO V -)(O H 2V 气

④1体积气态苯和苯的同系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比水蒸气多3体积,即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的体积差是苯和苯的同系物体积的3倍,即V 苯和苯的同系物(气)=31[2CO V -)(O H 2V 气]。

规律三 常温下烃燃烧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时,生气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反应物的体积之和少(4烃分子中氢原子数

+1)。若烃的分子式为C x H y ,则[V 烃(气)+ 2O V ]-2CO V =4y +1。

例1 某混合气体由烯烃与烷烃或烯烃与烯烃或烯烃与炔烃组成。现将1.0L 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0L 二氧化碳和2.4L 水蒸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混合气体的组成及其体积比是( )

(A)烯烃∶烷烃=3∶2

(B)烯烃∶烯烃=3∶2

(C)烯烃∶炔烃=3∶2

(D)无法计算

解析 利用规律二解本题,可很容易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体积该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的体积比二氧化碳体积多2.4-2.0=0.4(L),这说明混合气体中有烷烃,且体积为0.4L 。烯烃的体积为1.0-0.4=0.6(L),V 烯烃∶V 烷烃=0.6∶0.4=3∶2。 例2 由烷烃、烯烃、炔烃三种气态烃组成的某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在该混合气中烷烃和炔烃物质的量之比肯定为_________,烷烃和烯烃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

解析 仍利用规律二求解本题。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比。根据V 烷烃(气)=)(O H 2V 气-2CO V ,V 烯烃(气)=)(O H 2V 气-2CO V =0,V 炔烃(气)=2CO V -)(O H 2V 气,因三种烃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相

等,故烷烃与炔烃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烷烃与烯烃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任意比。

例3 400K 、1.01×105

Pa 时,2L 烃A 的蒸气能在mL 氧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后体积增至(m+4)L(体积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1)烃A 在组成上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2)当m =15时,烃A 可能的分子式是_________。

(3)当烃A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时,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解析 可以利用规律一解本题。

2L 烃A 完全燃烧后,气体的体积增加(m+4)-(m+2)=2(L),即每升烃A 蒸气完全燃烧后气体的体积增

加1L 。 若烃A 为烷烃,则21

-n =1,n =3,即该烃为C 3H 8

。 若烃A 为烯烃,则22

-n =1,n =4,即该烃为C 4H 8

若烃A 为炔烃,则23

-n =1,n =5,即该烃为C 5H 8

。 若烃A 为苯的同系物,则25

-n =1,n =7,即该烃为C 7H 8

。 可见,烃A 在组成上应满足的条件是分子组成中的氢原子数为8。

(2)若烃A 为C 7H 8,则2C 7H 8+18O 2??

→?点燃

14CO 2+8H 2O ,因18>15,故烃A 不可能是C 7H 8。 若烃A 为C 5H 8,则2C 5H 8+14O 2??

→?点燃10CO 2+8H 2O ,14<15。 可见,当m =15时,烃A 可能的分子式是C 3H 8、C 4H 8、C 5H 8。 (3)常温、常压下的气态烃A 是C 3H 8、C 4H 8,2C 4H 8+12O 2??

→?点燃

8CO 2+8H 2O ,m 的取值范围是n≥12。 例4 常温、常压下,将10mL 某气态烃A 与50mL 过量的氧气混合起来,点燃,燃烧后冷却至原来状

态,残留气体的体积为35mL 。A 不可能的是( )

(A)C 3H 6 (B)C 2H 6 (C)C 4H 6 (D)C 2H 4 解析 可将本题看作是常温、常压下1体积气态烃在5体积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可利用规律三进行计算:4y

+1=1+5-3.5=2.5,y =6,即只有当氢原子数为6的烃完全燃烧后,气体体积的变化才符合题意。可见,A 不可能

是C 2H 4。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C

2.C

3.D

4.C

5.C

6.B

7.B

8.D

9.7;8;14;;甲基环己烷。

10.(1)环己烷;(2)乙炔或苯;(3)甲烷;(4)甲苯。

11.(1)苯环;甲苯。(2)一个C≡C 或二个C═C 键;乙炔或丁二烯。(3)1∶4。

12.无;特殊;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呈无色;小;不;溶解在一起;有机溶;沸腾而蒸发;

凝结成无色晶体。

13.分子式为C 9H 12;结构简式为。

14.A

【素质优化训练】

1.A

2.C

3.D

4.。

5.(1);(2)CH3-CH=CH-CH=

CH-CH3

【生活实际运用】

1.B

2.C

3.B

实验五苯妥英钠的制备完结版

福州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化学制药实验 实验类型:_____综合型________ 实验项目名称:苯妥英钠的合成 学生姓名:_____王越________ 年级专业:2008级制药工程 学号:____S040803123____同组学生姓名:童林足苏晓珊严炜许春萍 指导老师:唐凤翔薛蓬春 实验地点: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南楼210 实验日期:2011年6月13日~6月15日 化学化工学院

实验五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的合成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维生素B 1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机理和实验方法。 2、了解稀硝酸作为氧化剂的实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苯妥英钠为抗癫痫药,适于治疗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及某些类型的心律不齐。苯妥英钠化学名为5,5-二苯基乙内酰脲,化学结构式为: 苯妥英钠为白色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吸湿性,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合成路线如下: CH C O OH HNO 3 C C O O 1.H NCONH ,NaOH 2.HCl HN NH C 6H 5 C 6H 5 O 2HN N C 6H 5 C 6H 5 O NaO H N N ONa O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表1 所用的玻璃仪器及规格 仪器名称仪器规格仪器数量 烧杯500ml 1 250ml 1 50ml 1 量筒100ml 1 50ml 1 25ml 1 10ml 1 水槽150mm 1 三颈瓶250ml 1 锥形瓶250ml 1 抽滤瓶250ml 1 球形冷凝管250mm 1 温度计100℃ 1 玻璃棒 3 干燥管 1 漏斗 1 布氏漏斗 1 表2 所用的试剂及规格 药品名称药品厂家药品规格规格药品用量苯甲醛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分析纯22.5ml 盐酸硫胺广东省化学试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生化试剂6g 氢氧化钠广东省化学试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分析纯14.5g 无水乙醇浙江三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550ml 硝酸浙江三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12.5ml 脲素 1.2g 浓盐酸上海成海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分析纯10ml

肝性脑病 练习题

肝性脑病练习题2013-12-08 14:10:08| 分类:病生习题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1.导致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有: A.苯乙胺和酸乙等 B.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C.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和5-羟色胺 等 D.苯乙胺、酪胺和GABA 等 E.苯乙胺、酪胺和5羟色胺 等 2.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 的机制 是: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 D.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 E. 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 3.肝性脑病患者氨升高的最主 要原因 是: A.肠道产氨增多 B.氨的 清除不足 C.肌肉产氨增 多 D.血中NH4+向NH3转化增多 E.肾小管向血液弥散的氨 增多 4.氨对脑的毒性作用不包括: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 C. 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多 D.使脑的敏感性增高 E. 抑制脑细胞膜的功能 5.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支链氨基酸 减少的原因 是: A.血浆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所致 B.高胰岛素血症所 致 C.肝对支链氨基酸灭活减 少 D.支链氨基酸合成来源减少 E.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多 引起 6.肝性脑病时,患者氨生成过多 的最常见原因 是: A.肠道产氨增多 B.肌肉产氨增多 C.脑产氨增多 D.肾产氨产多、并向血液弥散增多 E.血液NH4+向NH3转化增多 7.使正常递质生成增多、加强 正常递质竞争作用的药物 是: A.谷氨酸 B.精氨酸 C.谷氨酸钠 D.乳果糖 E.左旋 多巴 8.肝性脑病患者氨清除不足的原 因主要见 于: A.三羟酸循环障碍 B.谷氨酸合成障碍 C.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D.鸟氨酸循环障碍 E.肾小管分泌氨减少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1 2020年5月29日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设计说明书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 一、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99.8%的氯苯60000吨,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2%。原料液中含氯苯为38%(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3.回流比,2R min; 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0.5MPa(表压);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6.年工作日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5.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6.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7.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的绘制; 8.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文档仅供参考 1 2020年5月29日 1.组分的饱和蒸汽压οi p (mmHg) 2.组分的液相密度ρ(kg/m 3) 纯组分在任何温度下的密度可由下式计算 苯 t A 187.1912-=ρ 推荐:t A 1886.113.912-=ρ 氯苯 t B 111.11127-=ρ 推荐:t B 0657.14. 1124-=ρ 式中的t 为温度,℃。 3.组分的表面张力σ(mN/m) 双组分混合液体的表面张力m σ可按下式计算: A B B A B A m x x σσσσσ+= (B A x x 、为A 、B 组分的摩尔分率) 4.氯苯的汽化潜热 常压沸点下的汽化潜热为35.3×103kJ/kmol 。纯组分的汽化潜热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8 .01238.01 2??? ? ??--=t t t t r r c c (氯苯的临界温度:C ?=2.359c t ) 5.其它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氯苯的工艺流程

5.工艺路线叙述 从上述生产机理知工艺路线:苯与氯气在FeCl3催化下连续氯化得氯化液,再经水洗、中和、,粗馏、精馏除去过量苯和多氯苯而得到成品氯化苯.反应放出的氯化氢用水吸收制成盐酸;多氯苯回收为邻,对位二氯苯。 具体工艺流程为: A:原料的干燥 氯气由氯干燥系统(或液氯液化后的废气)送来,经氯气缓冲器,并跨过一定的高度经阀门控制从下部进入氯化反应器。氯气缓冲器的作用有①缓冲作用,可减少氯压的波动,保证氯气平稳进塔;②分离作用,氯气进入系统常带有一定杂质,缓冲器内设挡板,可使氯气系统中的分散的细微颗粒受撞击而被捕集下来,达到净化氯气消除杂质的作用,确保氯气质量和管道畅通. 纯苯首先进入原苯计量槽,经苯干燥器脱去其中水分进入干苯贮槽,由干苯泵打入干苯高位槽,利用位差,经转子流量计控制从下部进入氯化反应器。 苯的干燥曾使用过两种方法:①共沸蒸馏法;②食盐﹑氯化钙,固碱干燥法,共沸蒸馏法,即利用苯中少量水可在沸腾同时汽化蒸出釜内存留物中含苯较低的原理进行脱水干燥的。此法可加苯后进行间断蒸馏,也可中部进料连续蒸馏,预馏出的苯水混合物经过冷凝后进入苯水分离器沉降分离,苯返回原苯贮槽,干苯含水可达0。02%以下,此法所得干苯质量好,其特点是耗蒸汽,需一套设备,操作麻烦,而且回收苯不能进行干燥。因此现同行均采用食盐,氯化钙,固碱干燥法,利用某些无机盐及金属氧化物有从苯中回收水分的能力,它是根据干燥剂只溶于水不溶于苯的性质,将需要干燥的苯按序从充满干燥剂的容器中通过,苯的含水被干燥剂表面吸附,干燥剂溶解后聚积成盐水颗粒,盐水颗粒比重远大于苯,沉降至容器底部被间断排放,使经干燥后的苯中含水显著降低. B:苯的氯化 苯的氯化为高温沸腾连续氯化,自苯高位槽下来的干苯,经苯转子流量计进入氯化器之底部;通过缓冲器的氯气,经π型管进入氯化器底部与苯并流而上,通过铁环层,进行氯化反应。氯化器内苯和氯气有三氯化铁催化剂(苯中的三氯化铁浓度达到0。01%,就可达到氯化反应的需要)的催化作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液含苯,氯苯,氯化氢和少量的多氯苯,保持苯过量以使氯化反应完全并抑制多氯苯的生成。氯化器为钢制,内衬瓷砖,装带铁环作触媒(约7m),氯化为放热反应,氯化器自下而上,温度逐渐升高,液相温度控制在70~ 85oC 之间,反应温度的调节,借助于干苯流量的调节而实现,热量由蒸发出苯的汽化潜热带出,从而实现温度的控制,生成物氯化液由氯化器上部侧面溢流出来,进入液封(此液封高度约5m)。其目的是阻止盐酸气体随氯化液带出,一般情况下,氯化液的密度控制在0.03~0.95/15oC范围内,重量组成约含氯化苯25~35%,每班并定期从氯化器底部放酸水至缓冲器.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连同蒸汽从氯化器顶部的升气管引出,经过一段,二段,三段石墨冷凝器,冷凝下来的苯经酸苯分离器返回氯化器重新反应,为使苯完全脱除,进一步使用深冷降膜吸收脱去气相中的苯,最后尾气中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转化为盐酸,其余气体经水流喷射泵抽吸放空. C:尾气的吸收

实验五苯妥英钠地制备完结版

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化学制药实验 实验类型:_____综合型________ 实验项目名称:苯妥英钠的合成 学生:_____王越________ 年级专业:2008级制药工程 学号:____ S040803123 ____ 同组学生:童林足晓珊严炜许春萍 指导老师:唐凤翔薛蓬春 实验地点: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南楼210 实验日期: 2011年6月13日~6月15日 化学化工学院

实验五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的合成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维生素B 1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机理和实验方法。 2、了解稀硝酸作为氧化剂的实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苯妥英钠为抗癫痫药,适于治疗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及某些类型的心律不齐。苯妥英钠化学名为5,5-二苯基乙酰脲,化学结构式为: 苯妥英钠为白色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吸湿性,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合成路线如下: CH C O OH HNO 3 C C O O 1.H NCONH ,NaOH 2.HCl HN NH C 6H 5 C 6H 5 O 2HN N C 6H 5 C 6H 5 O NaO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表1 所用的玻璃仪器及规格 仪器名称仪器规格仪器数量 烧杯500ml 1 250ml 1 50ml 1 量筒100ml 1 50ml 1 25ml 1 10ml 1 水槽150mm 1 三颈瓶250ml 1 锥形瓶250ml 1 抽滤瓶250ml 1 球形冷凝管250mm 1 温度计100℃ 1 玻璃棒 3 干燥管 1 漏斗 1 布氏漏斗 1 表2 所用的试剂及规格 药品名称药品厂家药品规格规格药品用量苯甲醛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分析纯22.5ml 盐酸硫胺省化学试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生化试剂6g 氢氧化钠省化学试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分析纯14.5g 无水乙醇三鹰化学试剂分析纯550ml 硝酸三鹰化学试剂分析纯12.5ml 脲素 1.2g 浓盐酸成海化学工业分析纯10ml

苯乙胺的合成与拆分

实验三 1.刘卡特反应(R.leuchart reaction)—外消旋苯乙胺、萘乙胺系列合成 2.外消旋苯乙胺和萘乙胺的拆分研究 以下是“外消旋α-苯乙胺的合成与拆分”实验参考讲义。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以α-萘乙酮或β-萘乙酮为原料的合成及外消旋产物的拆分。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1)通过苯乙酮与甲酸铵反应生成α-苯乙胺,学习醛、酮与伯胺的反应——Leuchart反应。(2)通过制备α-苯乙胺学习活蒸气水蒸气蒸馏和减压蒸馏操作。 (3)学习用化学方法将外消旋的化合物拆分为其对映异构体。 (4)学习用旋光仪测定化合物的旋光性。 (5)学习使用数字显微熔点仪。 (6) 学习试剂、溶剂的回收再利用,培养绿色化学理念。 2.具体要求 (1)认真预习、完成预习报告(包括实验流程图)。 (2)按讲义要求完成实验,认真做好实验纪录。 (3)产品上交时要有完整的物理数据,如比旋光度、熔点、沸点等。 (4)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思考题。 (5)按要求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所有规定的实验项目。 二、反应原理 1.刘卡特反应(R.leuchart reaction) 醛、酮与甲酸和氨(或伯、仲胺),或与甲酰胺作用发生还原胺化反应,称为刘卡特反应。反应通常不需要溶剂,将反应物混合在一起加热(100~180oC)即能发生。选用适当的胺(或氨)可以合成伯、仲、叔胺。反应中氨首先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接着脱水生成亚胺,亚胺随后被还原生成胺。与还原胺化不同,这里不是用催化氢化,而是用甲酸作为还原剂。反应过程如下: O HC ONH 4HCO2H+NH3 C O+NH 3 NH NH2 + - 2CO2+C NH2 H + 苯乙酮在高温下与甲酸铵反应得到(±)-α-苯乙胺: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方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工艺计算书 目录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99.8%的氯苯50000t,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2%。原料液中含氯苯为38%<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底加热蒸汽压力0.5MPa(表压>;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三.塔板类型 筛板或浮阀塔板

四.工作日 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五.厂址 厂址为天津地区。 六.设计内容 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2.塔板数的确定; 3.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4.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5.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6.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7.塔板负荷性能图; 8.精馏塔接管尺寸计算; 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 10.绘制精馏塔设计条件图; 11.绘制塔板施工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作); 12.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七.设计基础数据 苯-氯苯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数据 ×

符号说明: a ——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m3——填料的总比表面积,㎡/m3 a t ——填料的润湿比表面积,㎡/m3 a w ——塔板开孔区面积,m2 A a ——降液管截面积,m2 A f ——筛孔总面积,m2 A ——塔截面积,m2 A t ——流量系数,无因次 c C——计算umax时的负荷系数,m/s d ——填料直径,m d ——筛孔直径,m 0 D ——塔径,m D ——液体扩散系数,m2/s L D ——气体扩散系数,m2/s V e ——液沫夹带量,kg(液>/kg(气> v E——液流收缩系数,无因次 ——总板效率,无因次 E T F——气相动能因子,kg1/2/(s.m1/2> ——筛孔气相动能因子, F g——重力加速度,9.81m/s2 h——填料层分段高度,m HETP关联式常数 ——进口堰与降液管间的水平距离,m h 1 h ——与干板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液柱 c h ——与液体流过降液管的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 d h ——塔板上鼓泡层高度,m f ——与板上液层阻力相当的液柱高度,m液柱 h l h ——板上清液层高度,m L ——允许的最大填料层高度,m h max h ——降液管的低隙高度,m ——堰上液层高度,m h OW h ——出口堰高度,m W ——进口堰高度,m h’ W h δ——与克服表面张力的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液柱

苯与氯苯分离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一)产品与设计方案简介 1.产品性质、质量指标和用途 产品性质:有杏仁味的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密度1.105g/cm3。沸点131.6℃。凝固点-45℃。折射率1.5216(25℃)。闪点29.4℃。燃点637.8℃,折射率1.5246,粘度(20℃)0.799mPa·s,表面张力33.28×10-3N/m.溶解度参数δ=9.5。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1. 3%-7.1%(vol)。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常温下不受空气、潮气及光的影响,长时间沸腾则脱氯。蒸气经过红热管子脱去氢和氯化氢,生成二苯基化合物。有毒.在体内有积累性,逐渐损害肝、 2910mg/kg,肾和其他器官。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对神经系统有麻醉性,LD 50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0mg/m3。遇高温、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氯酸银反应剧烈 质量指标:氯苯纯度不低于99.8%,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得高于2%,原料液中含氯苯45%。(以上均为质量分数) 产品用途:作为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2.设计方案简介 (1)精馏方式:本设计采用连续精馏方式。原料液连续加入精馏塔中,并连续收集产物和排出残液。其优点是集成度高,可控性好,产品质量稳定。由于所涉浓度范围内乙醇和水的挥发度相差较大,因而无须采用特殊精馏。 (2)操作压力:本设计选择常压,常压操作对设备要求低,操作费用低,适用于苯和氯苯这类非热敏沸点在常温(工业低温段)物系分离。 (3)塔板形式:F1型浮阀塔板,浮阀塔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价低;塔板开口率大,生产能力大;由于阀片可随气量的变化自由升降,故操作弹性大;因上升气流水平吹入液层,气液接触时间较长,故塔板效率较高。(4)加料方式和加料热状态:设计采用泡点进料,将原料通过预热器加热至泡点后送入精馏塔内。 (5)由于蒸汽质量不易保证,采用间接蒸汽加热。 (6)再沸器,冷凝器等附属设备的安排:塔底设置再沸器,塔顶蒸汽完全冷凝后再冷却至泡点下一部分回流入塔,其余部分经产品冷却器冷却后送至储灌。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加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至储罐。 3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苯妥英钠的合成

实验一 苯妥英钠的合成 (Synthesis of Phenytoin Sodium) 苯妥英钠为抗癫痫药,适于治疗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及某些类型的心律不 齐。 化学名为 5,5-二苯基乙内酰脲钠 (Sodium 5,5-diphenyl hydantoinate ),又名大伦丁钠(Dilantin sodium) 化学结构式为: C 15H 11O 2N 2Na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嗅、味苦。微有吸湿性,在空气中渐渐吸收二氧化碳析出苯妥英。 本品在水中易溶,水溶液呈碱性反应,溶液常因一部分被水解而变浑浊。,能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维生素B 1及氰化钠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学习有害气体的排出方法。 3.学习二苯羟乙酸重排反应机理。 4.掌握用硝酸氧化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安息香缩合反应(安息香的制备) 2.氧化反应(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3.二苯羟乙酸重排及缩合反应(苯妥英的制备) N H N O O Na H 5C 6H 5C 6 CHO VitB 1or NaCN O O H HNO 3 O O O O H

4.成盐反应(苯妥英钠的制备) 三、实验方法 (一)安息香的制备(盐酸硫胺催化) 1.原料规格及用量配比 名称 规格 用量 摩尔数 摩尔比 苯甲醛 CP d 1.050 bp179.9℃ 20ml 0.2 盐酸硫胺 原料药 3.5g 氢氧化钠 CP 10ml 2. 操作 在lOOml 三口瓶中加入3.5g 盐酸硫胺(Vit.B 1)和8ml 水,溶解后加入95%乙醇30ml 。搅拌下滴加2mol/L NaOH 溶液10m1。再取新蒸苯甲醛20ml ,加入上述反应瓶中。水浴加热至70℃左右反应1.5h 。冷却,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mp 136—l37℃ 注:也可采用室温放置的方法制备安息香,即将上述原料依次加入到lOOml 三角瓶中,室温放置有结晶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于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 (二)二苯乙二酮(联苯甲酰)的制备 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比 名称 规格 用量 摩尔数 摩尔比 安息香 自制 8.5g 0.04 1 硝酸(65%-68%) CP d 1.40 bp122℃ 25ml 0.37 9.25 2.操作 取8.5g 粗制的安息香和25ml 硝酸(65%-68%)置于lOOml 圆底烧瓶中,安装冷凝器和气体连续 O 1.H 2NCONH 2/NaOH 2.HCl N H O O H 5C 6H 5C 6 N H N H N O O Na H 5C 6H 5C 6 N H O OH H 5C 6 H 5C 6 N O H 2NaOH

药物化学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3-1、下列哪种叙述与胆碱受体激动剂不符: B A. 乙酰胆碱的乙酰基部分为芳环或较大分子量的基团时,转变为胆碱受体拮抗剂 B. 乙酰胆碱的亚乙基桥上位甲基取代,M样作用大大增强,成为选择性M受体激动剂 C. Carbachol作用较乙酰胆碱强而持久 D. Bethanechol chloride的S构型异构体的活性大大高于R构型异构体 E. 中枢M受体激动剂是潜在的抗老年痴呆药物 3-2、下列有关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 A. Neostigmine bromide是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与AChE结合后形成的二甲氨基甲酰化酶,水解释出原酶需要几分钟 B. Neostigmine bromide结构中N, N-二甲氨基甲酸酯较physostigmine结构中N-甲基氨基甲酸酯稳定 C. 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于抗老年痴呆 D. 经典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结构中含有季铵碱阳离子、芳香环和氨基甲酸酯三部分 E. 有机磷毒剂也是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3-3、下列叙述哪个不正确:D A. Scopolamine分子中有三元氧环结构,使分子的亲脂性增强 B. 托品酸结构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S构型者具有左旋光性 C. Atropine水解产生托品和消旋托品酸 D. 莨菪醇结构中有三个手性碳原子C1、C3和C5,具有旋光性 E. 山莨菪醇结构中有四个手性碳原子C1、C3、C5和C6,具有旋光性 3-4、下列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分子中,具有9-呫吨基的是:C

A. Glycopyrronium bromide B. Orphenadrine C. Propantheline bromide D. Benactyzine E. Pirenzepine 3-5、下列与epinephrine 不符的叙述是:D A. 可激动α和β 受体 B. 饱和水溶液呈弱碱性 C. 含邻苯二酚结构,易氧化变质 D. β-碳以R 构型为活性体,具右旋光性 E. 直接受到单胺氧化酶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的代谢 3-6、临床药用(-)- ephedrine 的结构是C A. (1S2R) H N OH N E. 上述四种的混合物 3-7、Diphenhydramine 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哪种结构类型:E A. 乙二胺类 B. 哌嗪类 C. 丙胺类

苯氯苯连续精馏筛板塔的设计课程设计

苯氯苯连续精馏筛板塔的设计课程设计

苯-氯苯连续精馏筛板塔的设计 目录 设计任务书 3 设计说明书 6

1 概述 6 2 设计方案确定 7 3 设计计算 (8) 3.1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8 3.1.1原料液、塔顶及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8 3.1.2塔顶产品产量、釜残液量及进料流量计算8 3.2 塔板数的确定8 3.2.1.1 q值的计算 8 3.2.1.2 最小回流比的求取 8 3.2.1.3求操作线方程9 3.2.1.4求理论板数:逐板计算法 10 N11 3.2.1.4实际塔板数 P 3.3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11 3.3.1操作压力计算11 3.3.2操作温度计算11 3.3.3平均摩尔质量计算12 3.3.4平均密度计算12 3.3.5体积流率计算13 3.3.6液体平均表面张力的计算14 3.3.7液体平均粘度计算15 3.4 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15 3.4.1塔径的计算15 3.4.2塔高的计算16 3.5 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17 3.5.1精馏段计算18 3.6 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20

3.6.1精馏段流体力学验算21 3.7塔板负荷性能图23 3.7.1精馏段负荷性能图23 4附属设备选型26 4.1再沸器的选择26 4.1.1 再沸器的热量衡算26 4.1.2饱和蒸汽用量26 4.1.3再沸器的加热面积26 4.2 冷凝器的选择27 4.2.1全凝器热量衡算27 4.2.2冷却水用量27 4.2.3冷凝器的选择27 4.3塔内其他构件28 4.3.1进料管28 4.3.2回流管28 4.3.3塔顶蒸汽管28 4.3.4塔底出料速度29 5设计数据列表29 6 设计评述30 7参考文献30

苯与氯苯精馏塔设计

化工原理工程设计处理量为3000吨/年苯和氯苯体系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氯苯体系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30000吨/年操作周期7200 小时/年 进料成分:含氯苯35%(质量分率,下同) 塔顶产品组成氯苯含量为98%;塔底产品组成含氯苯不得高于1.7%.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4000Pa(表压)进料热状态q=0.7 单板压降:<或=0.7kPa 3、设备型式筛板或浮阀塔板(F1型) 4、厂址新乡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蒸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目录 1.精馏塔的概述 (4) 2.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塔板数的确定 (10) 2.3.精馏段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13)

实验五苯妥英钠的制备

实验五苯妥英钠(P H e n y t o i n S o d i u m)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机理和实验方法。 1、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维生素B 1 2、了解稀硝酸作为氧化剂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苯妥英钠为抗癫痫药,适于治疗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及某些类型的心律不齐。苯妥英钠化学名为5,5-二苯基乙内酰脲,化学结构式为:苯妥英钠为白色粉末,无臭、味苦。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微有引湿性,在空气中渐渐吸收二氧化碳,分解成。 合成路线如下: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表2 玻璃仪器及规格 名称规格数量 锥形瓶250ml 1 冰水浴缸-- 1 漏斗-- 1 三颈瓶100ml 1 球形冷凝管-- 1 干燥管(连有导气管)-- 1 量筒100ml 1 量筒50ml 1 烧杯250ml 2

烧杯 50ml 若干 抽滤瓶 -- 1 滴管 1ml 2 表3 设备型号及规格 表4 试剂及规格 四.实验操作步骤 (一)安息香的制备 1.于锥形瓶内加入VB 1 6g 、水30 mL 、无水乙醇60 mL (水和无水乙醇提前冰水冷却)。不时摇动,待VB 1溶解,加入2mol/L 的(冰浴冷透)NaOH mL ,快速加入新蒸馏的苯甲醛 mL ,摇匀,加入搅拌子,冰水浴下,搅拌40min ,用保鲜膜封住锥形瓶口,放置两天。 设备名称 型号 厂家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DHG-9023A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真空干燥箱 DZF-6020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DF-101S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磁力搅拌器 85-1A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 e=10d 塞多丽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循环水真空泵 SHB-Ⅲ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显微熔点仪 SGW X-4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名称 厂家 规格 用量 苯甲醛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分析纯 硝酸 浙江三鹰化学试剂有限 公司 分析纯 20ml VB1 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 司 生化试剂BR 6g 脲 宁波市化学试剂厂 分析纯 1.5g 二甲基硅油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分析纯AR 1000ml 无水乙醇 浙江三鹰化学试剂有限 司出品 分析纯 适量 浓盐酸 衡阳市凯信化工试剂有 限公司 分析纯AR 90ml 氢氧化钠 中国上海试剂总厂 分析纯AR 适量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课程设计精品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课程设计精品

海南大学 课程设计书 系(部、中心)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10级2班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名称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

化工单元设备设计任务书(苯—氯苯精馏装置设计) 一、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装置,要求年产纯度为99.5%的氯苯26000吨,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得高于2%,原料液含氯苯35%(以上均为质量百分数)。 二、设计条件 (一)精馏塔 (1)塔顶压力 4KPa(表) (2)进料热状态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底加热蒸汽压力 0.5MPa(表) (5)单板压降≤0.7KPa (6)全塔效率 E T=54% (7)塔板类型——筛板或浮阀塔板(F1型) (二)换热器 ——配置于精馏装置中的预热器冷凝器冷却器再沸器等选一设计(1)加热介质——饱和水蒸汽0.3MPa(绝); (2)冷却介质——冷却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温度40℃; (3)换热器允许压降≯5 10Pa; (4)换热器类型——标准型列管式或板式换热器。 三、工作日 每年工作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四、生产厂址 海南洋浦工业开发区 五、设计内容 (一)选择合适的精馏塔 (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2)塔板数的确定; (3)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4)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的计算;

(5)塔板的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6)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与塔板负荷性能图; (7)精馏塔接管尺寸计算; (8)绘制精馏装置工艺流程图; (9)绘制精馏塔设计条件图; (10)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讨论。 (二)选择合适的换热的 (1)确定设计方案 ——选择换热器类型;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2)确定物性数据 (3)估算传热面积 (4)工艺结构尺寸 (5)换热器核算 (6)绘制换热器设计示意图; (7)对换热器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讨论。

药学本科药物分析汇集习题与答案

嘉兴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药物分析》试题(模拟卷1)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BBD 1.药品标准中鉴别试验的意义在于B A.检查已知药物的纯度 B.验证已知药物与名称的一致性 C.确定已知药物的含量 D.考察已知药物的稳定性 E.确证未知药物的结构 2.取供试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用水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下列物质可用上述试验鉴别的是C A.托烷生物碱类 B.酒石酸盐C.氯化物 D.硫酸盐 E.有机氟化物3.下列属于信号杂质的是B A.砷盐B.硫酸盐 C.铅 D氰化物 E.汞 4. 反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最佳pH范围是B A.0~2 B.2~8 C.8~l0 D.10~12 E.12~14 5.下列药物中不能发生三氯化铁反应的是D A.二氟尼柳 B.阿司匹林 C.吡罗昔康 D.吲哚美辛 E.对乙酰氨基酚 6~10 BECEC 6.芳酸类药物的酸碱滴定中,常采用中性乙醇作溶剂,所谓“中性”是指B A.pH =7 B.对所用指示剂显中性 C.除去酸性杂质的乙醇 D.对甲基橙显中性 E.对甲基红显中性 7.下列药物中,属于苯乙胺类药物的是E A.盐酸利多卡因 B.氨甲苯酸 C.乙酰水杨酸 D.苯佐卡因E.盐酸克仑特罗 8.下列鉴别反应中,属于丙二酰脲类反应的是C A.甲醛硫酸反应 R.硫色素反应 C.铜盐反应 D.硫酸荧光反应 E.戊烯二醛反应 9.莨菪烷类生物碱的特征反应是E A.与三氯化铁反应 B.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 C.重氮化-偶合反应 D.丙二

酰脲反应E.Vitali反应 10.可与2,6-二氯靛酚试液反应的药物是C A.维生素A B.维生索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11~15 BCEBA 11.ChP2010收载的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B A.HPLC法B.GC法 C.荧光分光光度法 D.UV法 E.比色法 12.黄体酮的专属反应是C A.与硫酸的反应 B.斐林反应C.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的反应 D.异烟肼反应E.硝酸银反应 13.炔孕酮中存在的特殊杂质是E A.氯化物 B.重金属 C.铁盐 D.淀粉 E.有关物质 14.可与硝酸银试液生成白色沉淀的药物是B A.氯化可的松B.炔诺酮 C.雌二醇 D.四环素 E.青霉素 15.具有6-APA母核的药物是A A.青霉素钠 B.硫酸庆大霉素 C.盐酸土霉素 D.盐酸四环素 E.头孢克洛 16~20 AADCB 16.在碱性或青霉素酶的作用下,青霉素易发生水解,生成A A.青霉噻唑酸 B.青霉胺 C.青霉酸 D.青霉烯酸 E.青霉醛 17.链霉素具有的特征反应是A A.坂口反应 B.柯柏反应 C.硫色素反应 D.差向异构反应 E.戊烯二醛反应 18.盐酸四环素在碱性条件下,易降解生成的产物是D A.金霉素 B.差向脱水四环素 C.脱水四环素D.异四环素 E.差向四环素 19.《中国药典》(2010年版)鉴别诺氟沙星采用的方法是C A.紫外分光光度法 B.气相色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 D.化学反应鉴别法 E.红外分光光度法 20.下列含量测定方法中,磺胺类药物未采用的方法是B A.沉淀滴定法B.溴酸钾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非水溶液滴定法 E.亚硝酸钠滴定法 21~25 ADBCD 21.含量均匀度检查主要针对A A.小剂量的片剂 B.大剂量的片剂 C.水溶性药物的片剂 D.难溶性药物片剂 E.以上均不对 22.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砷斑制备时,取标准砷几ml?D A.1~2ml B.5~8ml C.3ml D.2ml E.2~5ml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工艺计算书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工艺计 算书 1

2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工艺计算书(精馏段部分)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工与材料系 5月27日

课程设计题目一——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99.8%的氯苯50000t/a,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2%。原料液中含氯苯为35%(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506kPa;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6.年工作日33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5.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1 2020年5月29日

2 2020年5月29日 6.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7.辅助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8.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的绘制; 9.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1.组分的饱和蒸汽压οi p (mmHg) 2.组分的液相密度ρ(kg/m 3) 纯组分在任何温度下的密度可由下式计算 苯 t A 187.1912-=ρ 推荐:t A 1886.113.912-=ρ 氯苯 t B 111.11127-=ρ 推荐:t B 0657.14. 1124-=ρ 式中的t 为温度,℃。 3.组分的表面张力σ(mN/m)

3 2020年5月29日 双组分混合液体的表面张力m σ可按下式计算: A B B A B A m x x σσσσσ+= (B A x x 、为A 、B 组分的摩尔分率) 4.氯苯的汽化潜热 常压沸点下的汽化潜热为35.3×103kJ/kmol 。纯组分的汽化潜热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8 .01 238 .012??? ? ??--=t t t t r r c c (氯苯的临界温度:C ?=2.359c t ) 5.其它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附参考答案: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计算书(精馏段部分)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计算书(精馏段部分)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原料液经卧式列管式预热器预热至泡点后送入连续板式精馏塔(筛板塔),塔顶上升蒸汽流采用强制循环式列管全凝器冷凝后一部分作为回流液,其余作为产品经冷却后送至苯液贮罐;塔釜采用热虹吸立式再沸器提供汽相流,塔釜产品经卧式列管式冷却器冷却后送入氯苯贮罐。流程图略。

苯妥英钠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苯妥英钠的制备与分析 姓名:闫洁 班级: 学号:39 日期:2015.11.2

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维生素B1及氰化钠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学习有害气体的排出方法。 3.学习二苯羟乙酸重排反应机理。 4.掌握用硝酸氧化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方案一 1、实验原理 1.安息香缩合反应(安息香的制备) 2.氧化反应(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3.二苯羟乙酸重排及缩合反应(苯妥英的制备) 4.成盐反应(苯妥英钠的制备) 2、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烧杯(500 ml 250 ml )量筒、锥形瓶、三颈瓶、抽滤瓶、球形冷凝管、干燥管、水浴锅、布氏漏斗、温度计、玻璃棒、抽滤器、 药品:苯甲醛、盐酸硫胺、氢氧化钠、无水乙醇、硝酸、浓盐酸 CHO VitB 1or NaCN O H HNO 3 O O O O H O O 1.H 2NCO NH 2/NaO H 2.HCl N H O O H 5C 6H 5C 6N H N H N O O Na H 5C 6H 5C 6 N H O OH H 5C 6 H 5C 6N O H 2NaOH

4、实验装置图 5、实验步骤 (一)安息香的制备(盐酸硫胺催化) 1.原料规格及用量配比 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苯甲醛CP d 1.050 bp179.9℃20 ml0.2 盐酸硫胺原料药 3.5 g 氢氧化钠CP10 ml 2. 操作 在100 ml三口瓶中加入3.5 g盐酸硫胺(Vit.B1)和8 ml水,溶解后加入95%乙醇30 ml。搅拌下滴加2 mol/L NaOH溶液10 m1。再取新蒸苯甲醛20 ml,加入上述反应瓶中。水浴加热至70℃左右反应1.5 h。冷却,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mp 136—l37℃ 注:也可采用室温放置的方法制备安息香,即将上述原料依次加入到100 ml三角瓶中,室温放置有结晶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于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 (二)二苯乙二酮(联苯甲酰)的制备 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比 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安息香自制8.5 g0.04 1 硝酸(65%-68%) CP d 1.40 bp122℃25 ml0.379.25 2.操作 取8.5 g粗制的安息香和25 ml硝酸(65%-68%)置于100 ml圆底烧瓶中,安装冷凝器和气体连续吸收装置,低压加热并搅拌,逐渐升高温度,直至二氧化氮逸去(约1.5—2 h)。反应完毕,在搅拌下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50 ml冷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直至油状物呈黄色固体全部析出。抽滤,结晶用水充分洗涤至中性,干燥,得粗品。用四氯化碳重结晶(1:2),也可用乙醇重结晶(1:25),mp.94—96℃。 (三)苯妥英的制备

甲苯氯苯课程设计

第一节 设计方案简介 一:设计方案的论证 精馏是将由挥发度不同的组分所组成的混合液,在精馏塔中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使其分离成几乎纯态组分的过程。 根据塔内气、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塔设备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根据塔为逐板接触型气-液传质设备。种类繁多。根据塔板上气-液接触元件的不同。可分为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多种。 筛板塔是传质过程常用的塔设备,它的主要优点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气体压降小,板上液面落差也较小,生产能力及板效率均较泡罩塔高。 精馏过程原理: 精馏过程原理可用气液平衡相图说明。若混合液具有如图的t-x-y 图,将组成为F x ,温度低于泡点的该混合液加热到泡点以上,使其部分汽化,并将气相和液相分开,则所得气相组成为1y ,液相组成为1x ,且1y >F x >1x ,此时气相、液相流量可由杠杆规则确定。若继续将组成为1y 的气相混合物进行部分冷凝,则可得到组成为2y 的气相和组成为 2x 的液相。依此又将组成为2y 的气相进行部分冷凝,则可得到组成为3y 的气相和组成为3x 的液相。且3y >2y >1y .由此可见,气相混合物经 多次部分冷凝后,在气相中可获得高纯度的易挥发组分。同时若将组 成为1x 的液相进行部分汽化,则可得到组成为'2x 的液相和组成为'2y 的

气相。若继续将组成为' x的液相进行部分汽化,则可得到组成为'3x的 2 液相和组成为' y的气相,且'3x<'2x<'1x。由此可见,将液体混合物进行 3 多次部分汽化,在液相中可获得高纯度的难挥发组分。 工业上精馏过程是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联合操作。二.设计流程简图 三.设计流程说明 原料液由料液输送泵将处于原料贮存罐里的低位液体送到高位贮槽内。高位贮槽将原料液输到预热器,原料液经预热器加热到指定温度后,送入精馏塔的进料板,在进料板与自塔上部下降的回流液体汇合后,逐板溢流,最后流入塔底再沸器中。在每层板上,回流液体与上升蒸气互相接触,进行热和质的传递过程。操作时,连续地从再沸器取出部分液体作为塔底产品(釜残夜),部分液体汽化,产生上升蒸气,依次通过各层塔板。塔顶蒸气进入冷凝器中全部被冷凝,并将部分冷凝液用泵送回塔顶作为回流液体,其余部分经冷凝后被送出作为塔顶产品(馏出液)。 四.控制条件的选择 1.操作压力 由于乙苯-氯苯体系对温度的依赖性不强,常压为液态,为降低塔的操作费用,操作压力选为常压。其中塔顶压力为塔底压力。 2.进料状态 虽然进料方式有多种,但是饱和液体进料时进料温度不受季节、气温变化和前段工序波动的影响,塔的操作比较容易控制;此外饱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