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经济学模型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财政收入在不断的增长。经济的增长是财政的收入的增长的一定前提条件,而经济的增长又与三大产业产值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92年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通过建立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回归模型,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从而大概可得出各个产业的产值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有多大,有利于今后对产业结构的转变,从而能够促使财政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计量经济模型最小二乘法拟合优度多重共线性三大产业产值财政收入一、有关三大产业与财政收入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国划分并不完全一致。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二)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
1、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的意义
无论国家以何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财政收入过程总是和该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密切相关。如果把财政收入视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总是来自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经济作为财政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最终来源,对财政分配过程和财政收入本身具有决定的作用。(意义)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有助于研究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制衡关系,有利于选择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并建立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的和谐运行机制。
2、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
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包括两种不同的两类: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二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三)相关研究总结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我国某些省份或全国的三大产业与经济增长做了不少分析研究,而
财政收入与经济是否增长又紧密相关。总结而言如下:
1.对某个或某些省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对第一、二、三产业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基本上认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哪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看法不一,有的省份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经济增长又反过来推动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同省份的影响程度不一,但基本上认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所以各个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也不同。
2.对我国整体的分析,大多数学者是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来研究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得到的结论认为,在2002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制度改革和第三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近几年来,学者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但近一两年来,又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二、关于计量经济学
(一)、计量经济学简介(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以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为方法论基础,对于经济问题试图对理论上的数量接近和经验(实证)上的数量接近这两者进行综合而产生的经济学分支。该分支的产生,使得经济学对于经济现象从以往只能定性研究,扩展到同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新阶段。“计量”的意思是“以统计方法做定量研究”,所以“量”字应读作“亮”,而不读作“良”。
据说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方法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的问世(1676年)。“计量经济学”一词,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 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计量学”一词提出的。随后1930年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会,在1933年创办了《计量经济学》杂志。
(二)、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经典计量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一切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计量经济学,他们具有显著的共同特征:
模型类型:采用随机模型。模型导向:以经济理论为导向建立模型。模型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线性或者可以化为线性,属于因果分析模型,解释变量具有同等地位,模型具有明确的形式和参数。数据类型:以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截面数据为样本,被解释变量为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随机变量。估计方法:仅利用样本信息,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最大
似然法估计变量。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模型,也称现代计量经济学。
(三)、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计量经济学的两大研究对象:横截面数据(Cross-sectional Data)和时间序列数据(Time-series Data)。前者旨在归纳不同经济行为者是否具有相似的行为关联性,以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显现相关性;后者重点在分析同一经济行为者不同时间的资料,以展现研究对象的动态行为。
新兴计量经济学研究开始切入同时具有横截面及时间序列的资料,换言之,每个横截面都同时具有时间序列的观测值,这种资料称为追踪资料 (Panel data,或称面板资料分析)。追踪资料研究多个不同经济体动态行为之差异,可以获得较单纯横截面或时间序列分析更丰富的实证结论。
(四)有关多重共线性
1、多重共线性的概念
所谓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一般来说,由于经济数据的限制使得模型设计不当,导致设计矩阵中解释变量间存在普遍的相关关系。
2、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完全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近似共线性下OLS估计量非有效,多重共线性使参数估计值的方差增大,1/(1-r2)为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VIF),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可能将重要的解释变量排除在模型之外,模型的预测功能失效。变大的方差容易使区间预测的“区间”变大,使预测失去意义。
3、多重共线性的解决方法:排除引起共线性的变量,找出引起多重共线性的解释变量,将它排除出去,以逐步回归法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差分法,时间序列数据、线性模型:将原模型变换为差分模型;减小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岭回归法(Ridge Regression)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库统计资料,收集我国三大产业产值、财政收入项目的数据。利用单方程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表1 1992-2007年财政收入与三大产业GDP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