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三娘湾滨海新区概念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钦州三娘湾滨海新区概念规划
钦州
东方休斯顿
钦州
1400年悠久的历史
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规划的“南方第二大港”
但自南朝末建钦州古城以来, 在农业文明的主宰下, 它的发展重心始终局限在内陆千百年来, 城市距离大海始终有一步之遥
钦州, 距离大海如此之近, 却似乎又距离大海那么遥远……
休斯顿
世界的石油之都,发迹于上世际初叶
产业单一性所带来的弊病在上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中充分暴露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
发展高科技、电子信息、医学科研等产业
目前成为全美以石化、航天为主题、门类齐全的产业基地
休斯顿所走过的历程值得钦州借鉴
面临新的机遇
滨海新区, 将成为钦州未来的憧憬!
一、规划研究
Plan Analysis 钦州,融入泛珠三角,承启东盟与西南经济圈的门户。
1、项目背景
1.1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区位优越、基础条件好、交通便利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实行倾斜政策,使东部沿海经济带的“两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第一、二增长极;环渤海湾处于“极化”阶段,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新跨越的大气候下,谁将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胜出?谁将成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的第四经济增长极?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是中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尚待开发的一块处女地,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相连,拥有资源丰富的黄金海岸线,沿江、沿海、沿边,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
随着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壮大,与“两角”、与环渤海湾具有相似的区位优势、相似的交通网络、相似的海洋资源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将会成为“两角”扩散效应的最大受益者;同时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正是这种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会使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最有希望成为继“两角”、“一湾”后的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2006年3月,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将南宁与北部湾沿海三市北海、钦州、防城港列入经济区,同时,把玉林、崇左的交通物流列入经济区,统筹规划管理。
2006年7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于在南宁“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首次提出“M”型战略构想,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
2007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把“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列为今年专题协商的重点课题,北部湾开发正式纳入中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内容。
说明国家将把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并将站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换言之,国家要把环北部湾经济圈开发与中国国家大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这意味着未来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不仅是相关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而将成为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
环北部湾地区已经迎来了自主开发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机。
钦州位于中国西南沿海的滨海城市,地处大西南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以及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汇点以及区域合作的“桥头堡”,钦州将成为中国连接东盟的桥梁和枢纽以及东盟各国从海上通道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在实施“M”型战略中占有突出地位并将发挥重要作用。
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处于广西沿海地区中心位置。
北与南宁市接壤,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市相接,南临钦州湾,西与防城港市毗邻。
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江三角经济区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
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与东盟大市场的重要枢纽。
钦州近几年港口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城市建设推进却很慢,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钦州市提出“大工业、大港口、大旅游”的发展思路,以推动城市的协调发展。
1.2 历史沿革
钦州历史悠久,建制在秦时为象郡辖地,汉晋时期属交州合浦郡地,南朝宋元嘉年间,置宋寿郡,公元505年,于宋寿郡置安州,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钦州,由此得名。
民国至解放后称钦县。
1957年钦县分为钦县和钦北壮族自治县(简称钦北县),1958年11月钦北县与钦县合并为钦县。
1963年9月钦县改为钦州壮族自治县,1965年又改称钦州县,1983年10月8日,撤销钦州县,设立钦州市,辖区不变。
钦州在明、清、民国时期隶属广东省,1951年入广西省,1955年又重新隶属广东省,1965年改属广西壮族自治区,1983年改县设市至今,1988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开发城市之一。
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成立地级钦州市。
1.3 自然条件
钦州市位于北纬21°35′—22°28′与东经100°11′—109°9′之间。
地处广西南部十万大山东侧,三面接陆,一面临海,全境地形复杂。
钦州市处于钦江和茅岭江入海口,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河川众多,水系发达,土地肥沃,交通便利。
现辖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和浦北县,共57个乡镇,其中重点镇12个。
全市总面积10843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341.1万人,城镇化水平26%。
1.4 滨海新区概况
1.4.1 区位
三娘湾滨海新区位于钦州市犀牛脚镇南面临海区域,主要以三娘湾旅游景区和犀牛脚镇副中心城市组团为主。
北起金窝水库,南至钦州湾海,西起鹿耳环江,东至大风江。
该区域西面和南面是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总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1.4.2用地构成
海域、滩涂、山丘、坡地、水田及旱地。
区内地势起伏不大,相对较平坦。
1.4.3水资源情况
金窝江属桂南沿海水系,发源于犀牛脚镇西北与东场乡相邻的丘陵区,自北向南独流入
海。
流域集水面积24.6km2,河总长7.57km,河道比降为2.14‰。
流域内植被完好,水土流失较小。
金窝水库集雨面积24.63km2,总库容5660万m3,有效库容2770万m3,多年平均来水量3030万m3。
大风江发源于灵山县万利山,河流从源头流经文利、邓阳、伯劳、新民出灵山县入钦南区境内,与犀牛脚镇沙角村注入北部湾。
干流全长144km,坡降0.29‰,流域集水面积1927km2,多年平均流量67.2万m3/s,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6万吨。
1.4.4犀牛脚镇概况
犀牛脚镇位于钦州市最南部,隶属于钦州市钦南区管辖。
镇政府所在地距钦州市42公里。
犀牛脚镇三面环海,东隔大风江与合浦县西场镇向望,东北与东场镇相连,西北与大番坡镇接壤,西面隔金鼓江与钦州港毗邻,南临北部湾。
地理坐标为北纬21°38′,东经108°52′。
气候:全境位于低纬,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
雨量:年均降雨量1948.3毫米,年最高降雨量2385.6毫米,年最低降雨量1199.7毫米。
风向:全年主导风为北风,夏、秋季多为西南风和东南风。
地质地貌:钦州市位于南淮台地的南端,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全,出露地层以下的古生届志留系最为发育;岩浆岩以酸性侵入岩为主,主要有花岗岩和刘纹岩;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并具有明显的分布带,存在发生中等以上地震的条件。
南部属低丘海滨岗地、平原区,有市内最大的冲积平原——钦江三角洲。
钦州湾东侧陆域基本上为低山丘陵,犀牛脚至沙角一带为滨海平原,犀牛脚乌雷岭至岭门岭一带为侵蚀—剥蚀地貌,犀牛角一带多为洪积—冲积地貌。
犀牛脚镇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4.7公里,浅海滩涂12.88万亩,辖22村委130个自然村,2006年全镇人口约6.5万人。
犀牛脚镇政府所在地建成区面积为1.4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较完善,全镇有15个村委建有村级集市,其中船厂村的规模最大,并配套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船厂村一日供水4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2.3公里的绿化和硬底化的水泥路面街道,4.6公里三面光下水道,还有电信、银行、邮政、工商、车站等城镇功能部门。
1.4.5滨海公路
滨海公路主线边境口岸东兴市为起点,途径防城港市、钦州市,止于北海市的山口镇共17个重点城市和乡镇,主线全长269.5公里,按一级公路规划。
滨海公路贯穿犀牛脚全镇长22公里,现已修通港区到犀牛脚镇。
1.4.6三娘湾旅游区概况
三娘湾旅游区位于犀牛脚镇三娘湾、联民、乌雷村一带,距镇政府所在地约2km。
旅游区定性为: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态海湾、海豚家园为特色,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观光游览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滨海旅游度假区。
分别有五个功能区:即沙滩休闲体验区、商务休闲度假区、高尔夫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游览区和海豚观光游览区。
日旅游容量为1.25万人次。
三娘湾旅游区从2003年9月建成一期并对外开放,2003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18万人次,2004年“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23万人次。
旅游收入1864万元,创钦州市各主要景区接待人数新高。
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68.5万人次,旅游收入9620万元。
旅游区的基础设施部分依赖犀牛脚镇区提供。
.5 规划方法
引进国际先进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理念,从区域、广西自治区、市域、城区等层面分别认识并研究滨海新区,并研究国际与之相似的案例,确定城市、新区的定位和规划思路。
对滨海新区未来的交通和土地利用进行多方案比较,最后形成一个较成熟的提呈方案。
2、相关规划回顾与评价
2.1《广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2.1.1 城镇发展总体目标
在广西努力建设一个城镇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等级有序,在华南和西南地区有较强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能力,能促进广西开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逐步接近或达到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
2010年总人口52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6万人,城镇化水平38%;2020年总人口57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50万人,城镇化水平50%,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020平方公里。
2.1.2 城镇空间布局
以南宁为中心,以柳州、桂林为副中心,依托交通干线,依托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河池、贺州、来宾、崇左等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各类城镇布局合理、
功能明确、结构完善、发展协调的点轴城镇发展格局。
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
重点抓好以南宁为核心城市的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的建设。
南北钦防城市群要合理分工、功能互补、互相依托、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大型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利用效率,努力建成以港口为依托,以南宁为核心城市,以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为支撑,以小城镇为辅助,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群,成为广西新兴的工业基地,中国南部国际贸易、运输、商业、旅游和信息中心。
2.1.3 南北钦防城市经济区
南北钦防城市经济区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市域范围。
该城市经济区是以海洋产业、现代农业、大型临海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港口经济为特色,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群。
区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以城市群的形式为主。
南宁为自治区中心城市,北海、钦州、防城港为区域中心城市。
2.1.4 对钦州市的定位
临海工业城市。
要大力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海工业和为城市、港口服务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建成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临海工业港口城市。
2.1.5 规划评价
明确了南北钦防经济区在广西的地位,确定钦州为区域中心城市,提出重化工、第三产业、滨海旅游业、生态城市的概念,符合钦州的实际情况,对未来产的结构没有更深入的研究。
2.2《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3—2020)规划纲要》
2.2.1 城市性质
钦州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西南部沿海以发展大型临海工业、港口物流和为城市、港口服务的第三产业为主的生态环境良好的工业港口城市。
2.2.2 人口规模
2010年城市人口为36~41万人。
2020年城市人口为65~80万人。
远景城市人口为80~120万人。
2.2.3 用地规模:
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43~50km2
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78~96km2
2.2.4 用地发展方向
主城区:规划确定钦州主城区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向东、向南方向,确定其空间布局的基本取向为:东进、西抑、南拓、北优。
滨海新城:随着临海工业的发展,在港区与主城区之间建设滨海新城,作为港区和城区的过渡,形成主城区和港区之间联系的纽带、跳板和支撑。
临海工业区:规划确定主要向东发展,完善金鼓江工业区的建设,之后向东发展大榄坪工业区,同时适当扩大港口规模,配合临海工业的发展。
2.2.5 功能布局
将钦州中心城区规划为三大组团,形成由高速公路和滨海公路为主要联系通道的临海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
规划至2020年钦州中心城区人口为80万人,建设用地96平方公里。
主城区:主城区在现有基础上,主要发展河东区,形成“一江两区”的城市格局。
其开发建设应尽量保护现有的山地林区,依山就势,不应一味追求平直气派。
在建设中应遵循“河西区适当改造,河东区适度发展”的原则,避免盲目求大。
规划至2020年,主城区建设用地为4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45万人。
滨海新城:根据钦州市的发展需求及港区的用地情况分析,原规划的港区生活区的规模无法适应将来大型临海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到港、城之间距离过远,缺少一个相互的支撑点,所以,钦州应在主城区与港区之间建设一个滨海新城以满足大型临海工业发展的需要和钦州人民临海看海的宿愿。
规划在现大番坡镇西面、滨海公路以西建设一个滨海新城。
滨海新城分为两个组团:北面是新城主城区,以各种公共设施及一般居住为主;南面是滨海别墅区,规划依山就势建设中高档观海别墅。
规划至2020年,滨海新城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5万人。
大型临海工业区:包括金鼓江工业区和大榄坪工业区。
金鼓江工业区在现有港区的基础上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大型工业区,同时继续完善港区的生活区建设及交通设施建设。
考虑到大型重工业具有一定的污染性,该地区不宜布置过多的居住用地和居住人口。
规划至2020
年,金鼓江工业区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万人。
大榄坪工业区作为发展以林纸浆工业和大型加工业为主的临海工业区,建设十万吨级的港口码头。
规划至2020年,大榄坪工业区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人口4万人。
2.2.6 规划评价
在原有城市结构上进行优化、整合,对滨海新区的定位、规模规划较保守,滨海新区和临海工业区功能定位不够准确。
.3《钦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3.1 发展框架
钦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按照“12345”的总体框架,全面构筑“一大旅游品牌,二个旅游接待中心,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四大旅游特色,五大旅游区”。
●一大旅游品牌
全力打造“中华白海豚之乡”旅游品牌,使之成为广西滨海旅游的王牌。
●二个旅游接待中心
建设和完善钦州城区、三娘湾两个旅游接待中心。
●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整合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或相向)环北部湾滨海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游,南宁——钦北——钦南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滨海生态精华游,钦城——灵山——浦北自然山水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体验游。
●四大旅游特色
突出滨海风光、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工农业观光四大旅游特色。
●五大旅游区
全面推进五大旅游区建设:钦南滨海生态、历史文化旅游区,钦北自然山水生态旅游区,钦州港临海工业、泾岛风光旅游区,灵山民俗文化、观光农业旅游区和浦北山水田园、客家文化旅游区等。
2.3.2 战略布局
●全力打造“中华白海豚之乡”旅游品牌
三娘湾海域聚居的中华白海豚数量多达上千头,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稳定,出现频率高,
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其身影,构成了人与海豚亲密无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奇观,属全国唯一、垄断性的特色旅游资源。
在有效保护海豚栖息、繁衍环境的前提下,建设、配套、完善相关设施,开展游生态海湾、观世界奇观中华白海豚、海豚家园探秘、海豚科普等滨海生态观光休憩活动,全力打造“中华白海豚之乡”旅游品牌,使之成为广西滨海旅游的王牌。
●三娘湾旅游接待中心
三娘湾地处滨海,位于广西滨海旅游带的核心区域,近邻钦州港、临海工业园,滨海公路横贯其东西,为充分发挥旅游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滨海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功能,将其建设成为融吃、住、娱、购为一体的区域性滨海旅游接待中心。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或相向)环北部湾滨海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游
以广西内陆城市、大西南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以桂海高速公路、钦防高速公路、滨海公路为交通干线,以三娘湾、月亮湾、大环半岛、麻蓝岛、龙门群岛为核心景区,东连北海、西接防城港,整合打造以“中华白海豚之乡”为领衔品牌,以生态海湾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商务为主要功能的滨海精品旅游线路。
●钦南滨海生态、历史文化旅游区
范围包括钦南区范围,地处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区的中心地带,旅游资源特色为生态海湾、海豚家园。
以三娘湾旅游景区为龙头,重点整合开发月亮湾、大环半岛、麻蓝岛、铭德生态园、平山岛等滨海旅游景区和刘冯故居,将该区建设成为以“中华白海豚之乡”为领衔品牌,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议商务、购物娱乐、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为主要旅游功能的滨海生态旅游胜地。
2.3.3 三娘湾旅游景区
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中华白海豚观光、三娘湾大酒店、海水浴场、海洋乐园、威德寺等项目以及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成为以“中华白海豚之乡”为品牌,以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会议商务度假、旅游购物为主要功能的滨海旅游接待中心、4A级旅游景区,带动钦州湾旅游区和全市旅游的发展。
加快三娘湾旅游景区精品旅游项目——中华白海豚观光的建设步伐。
保护好三娘湾海域及周边海岸、陆地河流生态系统,降低捕捞程度,保持海洋生态平衡,有效保护海豚的栖息、繁衍环境和种群数量稳定,建设海豚监测站,配置红外线跟踪、搜索设备,开展对中华白海豚的分布状况、资源数量、种群结构、活动范围等的调查研究,掌握中华白海豚的生理、生态特征及活动规律,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努力提高海豚密度和出现频率,有效地指导中华白海豚的观光活动。
组建海豚观光船队,配置带拖网的豪华观光游船和半潜艇式、带网状吊篮的观光游艇等,配套建设安全救护设施、游船码头和海豚馆,依托三娘湾旅游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开展观豚、喂豚、戏豚和海豚家园探秘、海豚科普等滨海生态观光游憩活动,全力打造“中华白海豚之乡”的旅游品牌。
2.3.4 规划评价
对三娘湾旅游度假区定位起点较低,不符合目前国际旅游度假的发展趋势,没有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
3、功能定位及发展规模
3.1 规划愿景
一个适宜工作、生活、娱乐的卓越滨海新城
A Great City to Work Live and Play
3.2 功能定位
3.2.1 中国清洁能源城市试验示范基地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
再生技术—再生水、生物燃料、垃圾发电、海水淡化
建设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生态城”
3.2.2 北部湾地区科学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产业孵化基地
新能源研究与推广
新材料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
海洋科学研究
电子通讯技术研究
化工研究
装备制造研究
为北部湾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先进技术支持
3.2.3 高端科技产业园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装备制造业
生物科技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海洋食品加工业
总部基地及商务园
探索工业“再生单元”发展模式,发展高端产业,实现滨海新区产业多元化
3.2.4 郊野、生态观光度假旅游区
海滨旅游度假园区(湖滨度假区、游乐区)
现代农庄(高科技生态农业)
生态郊野公园(飞禽公园、植物公园、湿地公园)
工业旅游
商务旅游度假区MICE(meeting\incentive\conference\exhibition)
打造钦州南部绿色新城
3.2.5 宜居的滨海生态新城
设施一流的太平新市镇
钦州未来的城市中心
打造现代复合新城
3.3 发展目标
依托大西南出海通道桥头堡,发展先进制造业。
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北部湾新硅谷。
利用自然优势、历史文化积淀,建设高品质生态滨海新城。
3.4 发展规模
规划近期(2007-2010年)
产业定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培育技术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类工业。
主导产业:机械电子电器制造、食品加工与精细化工.
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
人口规模:5万。
用地规模:10平方公里
规划中期(2011-2015年)
产业定位: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培育现代服务业,扶持研究与开发活动。
主导产业:创意产业、天然医药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商贸物流
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
人口规模:15万。
用地规模:20平方公里
规划远期(2016-2020年)
产业定位: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制药、研究与开发、海洋产业、商贸物流业。
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
人口规模:50万。
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
4、区位分析
4.1 中国—东盟层面
在中国——东盟大区域中,形成一轴两翼的区域结构,具体是指:
一轴: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
两翼: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区
随着90年代后国际产业从欧美中等发达国家转移到亚洲,以中国南部、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所围合的东、南亚地区,成为国际产业投资的热点。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圈包括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以及缅甸、泰国、老挝、越南,这些地区和国家经济来往日趋密切。
泛北部湾经济区包括中国的广西、广东以及泰国、老挝、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些地区将展开更为广泛的合作。
将这两个经济区串联起来的南宁到新加坡的经济走廊,将成为亚洲东、南部乃至世界非常重要的一条轴线。
钦州处在这条轴线的北部,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江三角经济区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与东盟大市场的重要枢纽。
利用港口条件,钦州可以成为连接中国南部与南亚的航运枢纽城市。
4.2 全国层面
钦州作为沿海港口城市,在整个中国沿海港口的布局中,它的定位分析非常重要。
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钦州港属于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
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由粤西、广西沿海、海南省的港口组成:以湛江、防城、海口为主要港口,相应发展北海、钦州、洋浦、八所、三亚等地区性重要港口。
广西地处华南沿海,东邻广东,西靠云南,北接湖南、贵州,南濒南中国海,与越南接壤,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区,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也是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走廊,更是中国与东盟双方人员交流和货物贸易运输的国际大通道。
“十五”时期,广西沿海港口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和我国对东盟国家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
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我区沿海港口建设步伐加快,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公用码头和商贸、企业专用码头并重的总体格局初步形成,防城港作为西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战略地位得到初步确立。
进入21世纪,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沿海港口发展,我区沿海港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深水码头及航道建设成绩显著,吞吐量快速增长。
2005年,全区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669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650万吨,占总货物吞吐量的71.99%,集装箱15.4万TEU;旅客吞吐量完成58.7万人次。
沿海港口的快速发展对促进重大产业布局和临海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我区及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广西出海通道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
在广西层面,防城港为集装箱支线港,北海港和钦州港定位为喂给港。
虽然钦州港定位只是第三线的喂给港,但它承担了支撑西南地区货物海运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