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读书笔记
由朱晓燕编著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师教育系列”丛书之一。
这本书和一般的英语专业理论书籍不同之处是理论清晰、事实详实,有好多实用有效的教学技巧。
但第一次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不懂之处,本学期的读书摘记我就选择这本书,静下心来,细心研读,一下子就被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大量的课堂操作方式以及技巧吸引住了,自己感觉收获很大。
一是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实用,举例具体。
从内容来看,本书建立了一个引导专业思考的框架,这里称之为概念图。
作者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以现实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外国语言学、英语课程标准、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法等理论为依据,针对现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作者从事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近30年的研究结果,综合提炼出这个“英语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
看完书后,我感觉自己对以往一些教学中的做法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能更轻松,更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
我对提到的“有效提问”感觉印象最为深刻。
感觉很好的解决了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一些困惑,如在技能教学策略中,就“听力教学策略”,它就提出了“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听前热身,介绍背景”、“指导方法,授人以渔”等的方法;“阅读教学策略”中,它就提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法”等策略。
如在提问方面: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梯度,提问最好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由聚合到发散,由是非问题到what问题再到why问题;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以三到五秒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0秒;又如:提问不只局限于教师提问还应该有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要注意制造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环境使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提问。
还要注意一堂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而不应将学生提问留到节课课结束之时。
我觉得这些策略非常切实,特别符合我们英语的教学,如果能充分学习并利用这些策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悟,我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成效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是读完本书让我羞愧于自己在教学理论和策略方面知识的匮乏同时,更让我明白英语教学的成功应体现在“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效使用英语的能力”,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好多都是自己一些粗浅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是随心教学,所以一直以来,自己成熟稳定教学风格形成方面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阅读此书,让我了解了许多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方法。
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法、自然法、社团教学法、沉默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教学法。
从书中我悟到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必有法”的原
则性和“教无定法”的灵活性特点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师不应拘于一法一策,囿于一方一圆,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各类方法加以组合和调配,在吸收、借鉴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逐步形成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是书中的好多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呈现学习任务时,应当向学习者描述任务中的问题发生的物理背景、组织和社会文化背景。
并且,问题的呈现必然是有趣的或吸引人的,目的是引导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让学习者体现到伸手可及的成功;教学活动的设置应考虑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情感;老师可以和学习者商量课堂活动的内容并建议学习者把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带回班上。
教师的性格及其与学习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在调动学习者学习方面很重要。
文中提到“即使我们不能完全改变自己去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但我们可以主动了解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如:流行音乐,年轻人喜欢的电影,新车,科技的发展等。
看到这里,对于学生为什么没有积极参与我自以为精心准备的课堂活动,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设计活动时,自己只是从教材内容和个人兴趣出发。
当学生冷淡对待活动时,自己只会埋怨大的学习环境不好,埋怨学生不配合,极少去思考是否学生对内容感兴趣,是否活动的难度适合学生,课堂指令是否清晰等因素。
四是对如何有效使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说道教材不是圣经,为什么学生不想说,或不肯说,不知道如何说,是因为书本上的内容与我们学生思想认知水平出现了差距,虽然教材提供给了我们很好的话题,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教材不是照本宣科的圣经,而是一块需要我们精细雕琢的原石。
这就要我们老师花较多的时间与精力,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料,来充实我们的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完美统一。
从而使学生不再将英语看成枯燥的教材,而是一门集文化,科技,历史,哲学于一体的潘多拉的魔法盒。
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有所求,有所得,有所说,有所感。
同时,要在一定的高度设定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为了强化教学重点,课堂上讲解语言知识过多,教学程序是先教重点单词和句型、后教对话或课文,采取演绎法的程序。
这些都不符合外语教学基本规律;另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突出学生活动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口头会话训练,并充分利用语言情景因素和模拟交际因,但是同时却没能对当堂课既定的目标内容进行专门强化训练,没能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干预和导控作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得不足。
这是因为有些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对语言规则的认识过程看作学习的主要过程,因此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语法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以教师讲解为主,却违背了语言学习需要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规律。
也有些教师把语言学习过程看成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过程、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却忽视教学过程的系统性,阶段性双基目标,造成平时教学与阶段测试相脱节,从而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然而针对一定教学内容的“输入”和“输出”教学过程(亦即
学生的习得过程),必须与明确的目标结合起来。
比如输入过程可能包括声音输入、有声阅读、理解、朗读、背记等几个环节,这个过程即学生吸收语言材料(感性学习)的过程; 输出过程则包括重要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点的训练(即“词句文”训练,既包括口头训练、也包括笔头训练),也包括以巩固教学效果为目的的高层次口、笔头模拟交际训练(即会话和书面表达训练)。
只有将语言教学过程中的若干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多层次、多形式、高密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过程。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是我读完本书,结合自己英语教学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的为之奋斗,就一定会在英语教学方面认识提的更高,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