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经常有老师们在私下进行交流,特别羡慕生物课堂,因为它充满乐趣、有意思,而实际上我们身临其境的老师却只有苦笑,生物学科虽然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但在初中阶段一直处于两难:课本知识枯燥、现实生活无用,生物学科成了二张皮,不能真正溶到学生的生活中,而且在中考指挥棒的隐性弱化,这都无疑让生物课处于尴尬的地位。

二十一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对于科学,学生要掌握的不只是知识,还应包括过程和方法。他主张开展探究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做”科学,而不是被动的“读”科学。

伴随新课程提出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以知识点为依托,从生活生产中蕴含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使生物学焕发生命活力的最佳切入点,我认为在生物教学中贯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生物学学以致用的作用,恰恰可以突破生物教学的困境的瓶颈。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采取以下方法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从课堂内容中延伸

在学习细菌、真菌对疾病防治的过程中,一提到抗生素,学生们马上想到青霉素和输液,这是不够的,通过《科学.技术.社会》中抗生素今昔的介绍和课后练习题2相结合,让学生明确了抗生素的含义及在生活中如何正确应用,同时课后布置了一道开放题:收集生活中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及应用。随后的课上,学生不仅交流介绍了常用抗生素的种类、应用方法、人们的用法、滥用抗生素的后果,甚至还有同学从药房里拿到所有抗生素的药品成分说明书,对全班同学进行抗生素的优缺点分

析。事后,一位学生对我说,她回去对她妈妈说今后生病应该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还有对于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同学们现在也能学以致用了。而这种现象正是生物学应该给予学生最有用的。

课堂教学的反馈中,认真用好课后练习,其实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很多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问题的。如“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为什么会促进出苗”这在农业生产中是地膜覆盖问题,而在生物学中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问题,即通过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表层土壤的温度,从而促使种子提早萌发,再就是家里养花为什么要松土,为什么要换盆,家里养的鱼为什么长时间不换水会有绿苔,经过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的引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越学越有劲。

二、从自身体验中深入

从心理的观点来看,人们一般倾向于对与自己有直接或间接的事件、活动感兴趣,对于自己充当角色的活动,这种兴趣会更加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从自身体验中去感知,使他们在参与中发展和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完食物的营养与吸收后,关注合理营养过程中,我们选取从学生的一日三餐中入手:你最喜欢吃的菜和你认为最有营养的菜,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营养的看法和认识,在小组充分讨论合作设计营养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分析哪类食物在哪里消化在哪里吸收在哪里利用等等,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开展对现实生活中初中生的营养状况分析,同学们完成分析之后,不仅充分消化吸收了营养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对生活问题进行实际解决的能力。

三、从社会焦点、热点中引入

对同学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多用实例、多用客观的内容引起他们的警觉,如“如关于艾滋病的学习中,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盲区:什么途径、什么方式进行传播,怎样与艾滋病人交往等,开设“艾滋病及预防”相关内容的专题课,通过专题课的讲授,再组织学生完成防艾小报,不仅有利于他们顺利渡过“危险期”,而且对于他们形成社会责任心,提高自身素质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例如蔬菜大棚为什么要经常通风在移栽树苗或蔬菜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些叶片锄地的目的是什么果蔬贮藏为什么采取低温、低压法新疆地区的瓜果为啥特别甜蚕农为什么给末龄家蚕喷施保幼激素糖渍、盐渍食品为什么不会变质“发面”时为什么要加入酵母粉加酶洗衣粉为什么不能用开水溶化近亲结婚的后代为什么容易得遗传病

当然,关于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转基因食品、克隆动物等。这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和引入这样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为自己将来从事生产劳动或生活做好知识储备。

在学习植物蒸腾作用时,课堂让学生用干燥塑料袋罩紧花盆里一株菊花上方,过一段时间,学生观察到塑料袋内出现水雾。通过这一实验指导,学生加深对蒸腾作用的理解。教师又让学生把森林与气候关系用动画图片连贯起来:一草一木构成森林,成片森林蒸腾作用产生大量水分,汇集到天空,形成云雾,大量云雾聚集形成乌云,乌云碰击最后形成雨滴降落下来,滋润地球上的万物,这样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容易理解森林调节气候的原理,深深体验到了“大树底下好乘凉”。教师有目的性地把书本知识与有关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生愿意学习,丰富了书本知识,拓展了教材的局限,也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用生物学的观点来关注社会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研讨的能力,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从科技活动中强化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更为突出的体现和落实在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中,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的发展,用科技小活动来创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自己种植土豆、豆芽,养殖泥鳅,制作叶脉书签,采集制作昆虫标本,蚯蚓生活状态实验,家庭酸奶的制备,甜酒的制作等。

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如组织采集制作生物标本,参观苗圃、花园,做校园环保调查,办《生物小报》等,学生通过他们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