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 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 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能将梅花写得如此之美, 除立意新颖之外,还在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能 捕捉住早梅的颜色(洁白)、地点(偏僻)、季节(早春)、气 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 并借助像"白玉条""冬雪压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 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使人生发出美不胜叹 的感觉。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 《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这 首诗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 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答案: ①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 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 风雨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 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 不渝。 ②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 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三、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步骤(重点) 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 基本特征; 步骤(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 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步骤(3)形象的意义:(作者托物言志或借 物抒怀或借物喻人等来表达情感、理想、追 求、品性等)。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译文】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 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 减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 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 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
思维二 解诗句,找契合 本诗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 “无人见”,写山泉的“长自清”,说山 泉的恬淡自然。从而我们明确这是一首有 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 情于物。这些诗句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 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 性。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 但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诗人 借赞美山泉来表明自己的脱俗、清高。即 从山泉表象分析出山泉品格;由山泉到人, 分析出情怀。
思维三 组织答案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 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 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 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自己淡泊 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 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 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省:理解。"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赏析孤鸿这一形象
如何规范答题(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 立、高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 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物 的 特 征
外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 开放,无人欣赏,备受 风雨摧残
内在特征: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 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 不渝。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 寓意: 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 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思维呈现
思维一 明考点,辨要求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 力。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 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 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 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 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 独自往来,彷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 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 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徘徊,然而 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 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 ”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陆 游]
答案: (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 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 心的高洁。作者借物喻人,写出了自己高洁淡雅,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品格。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练一练
病牛
作者:李纲 (宋代)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请赏析病牛形象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劳苦功高、任劳任怨的 病牛的形象。它耕耘千亩,装满千座粮仓, 力气全部耗尽,“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 对照,写出了病牛劳苦功高,身体病弱却 为人同情的境遇。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到 虽无人怜惜,但不怨天尤人,具有心甘情 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全诗 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甘于自 我牺牲的精神。
2016届高考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类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1、提问方式
①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②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③某物象象征什么? ④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 情怀)? ⑤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