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头影测量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头影测量学(
Cephalometry)
定义
X线头影测量是对标准化定位 的X线片所得的软硬组织影像进 行定量的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 合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 合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 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
应用
•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 牙合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 确定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 • 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合颅
面形态结构变化 • 外科正畸预测手术及矫治效果 • 下颌功能分析
X线头颅定位照相和头
影图的描绘
1.头颅定位X线照相
头颅定位仪 左、右耳塞及眶点指针构成
与地面平行的平面 自然头位法
X线照相
投照距离 X线球管至患者正中矢状面应不小于150cm 患者正中矢状面至胶片约10cm X线中心线与头颅定位仪左右耳塞成一直线
• 上下齿槽座角(ANB) :SNA与SNB之差
• 下颌平面角(MP-FH):
下颌平面与FH平面的交 角
• Y轴角:蝶鞍中心点与 颏顶点连线与眶耳平面 之前下交角
• 面角(NPog-FH):
面平面与眶耳平面相交 的后下交角
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
(U1-SN):上中切牙长轴
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
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
解剖合平面 功能合平面
下颌平面(MP):
颏下点与下颌角 下缘的切线
通过下颌骨下缘 最低点的切线
下颌角点与颏顶
点的连线(Go-Gn)
常用测量项目
常用的角度测量值
• 上齿槽座角(SNA):
前颅底平面与鼻根点 和上齿槽座点连线所 形成的后下交角
• 下齿槽座角(SNB):
前颅底平面与鼻根点 和下齿槽座点连线所 形成的后下交角
条件 • 正畸治疗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
位置和倾斜度来完成 • 以下颌分析为依据
常用软组织测量标志
• 额点(G):额部之最前点 • 软组织鼻根点(Ns):软组织侧面上相应之鼻根点 • 鼻尖点(Prn):鼻尖之最前突点 • 鼻下点(Sn):鼻小柱与上唇之连接点 • 软组织颏前点(Pog`):软组织颏部之最前点 • H线:软组织颏前点与上唇间切线 • 审美平面(E线):通过鼻尖与颏部最凸点的切线
上颌标志点(6个)
后鼻棘点(PNS)
:硬腭后部骨棘 之尖
上齿槽坐点(A)
:前鼻棘与上齿 槽缘间的最凹点
上中切牙点(U1)
:上中切牙切缘 之最前点
注意:
由于骨密度较低,ANS点和A点的定位较困难
上颌标志点
三.下颌标志点(7个)
髁顶点(Co):髁
突影像最上点
下颌角点(Go):
下颌角后下点
颏下点(Me):颏
(源自文库1-MP):下中切牙长轴
与下颌平面的后上交角
上下中切牙角(U1-L1)
: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
常用的面部高度测量值
• 上前面高(N-ANS): 以FH为参照,N点和ANS
点两点间的垂直距离
• 下前面高(ANS-ME): 以FH为参照,ANS点和 ME点两点间的垂直距离
• 全面高(N-ME) :从
患者体位:ICP位,唇自然放松
2.头影图的描绘
描图工具: 观片灯、硫酸纸、毫米尺、半圆
仪及硬质尖锐的铅笔等 注意:
当左右影像不完全重合时,应取 其平均中点来做描绘
常用标志点及测量 平面
一.颅部标志点(5个)
鼻根点(N):
鼻额缝的最 前点
蝶鞍点(S):
蝶鞍影像的 中心点
颅部标志点(5个)
常用计测点
E线(审美平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前鼻棘至颏下点的距离
常用的头影测量分析法
• Tweed测量分析法
• 华西医大测量分析法
• Downs测量分析法 • Wylie测量分析法
Tweed分析法:
测量由眶耳
平面(FH)、下 颌平面(MP)、
下中切牙长轴延 长线所组成的代 表面部形态结构 的颌面三角形
意义:
• FMIA为54 °是建立良好面形的重要
耳点(Po):
机械耳点---定 位仪耳塞影像的最 上点
解剖耳点---骨 性外耳道影像的最 上点
颅底点(Ba):枕骨
大孔前缘中点
Bolton点(Bo):枕
骨髁突后切迹之最 凹点
二.上颌标志点(6个)
眶点(Or):眶下
缘最下点
翼上颌裂点(Ptm)
:翼上颌裂影像 的最下点
前鼻棘点(ANS):
前鼻棘的尖端
部之最下点
下颌标志点(7个)
颏前点(Pog):颏
部之最前点
颏顶点(Gn):颏下
点与颏前点之中点
下齿槽座点(B):
颏前点与下齿槽缘 之间的凹点
下中切牙点(L1):
下中切牙切缘之最 前点
下颌标志点
四.常用测量平面
• 1.基准平面:相对稳定 前颅底平面(SN):由蝶鞍点与鼻
根点的连线组成
眶耳平面(FH):由耳点与眶点的
连线组成
Bolton平面:由Bolton点与鼻根点
的连线组成
常用基准平面
前颅底平面(SN) 眶耳平面(FH) Bolton平面
2.测量平面:
腭平面(PP):由
前鼻棘点与后鼻棘点 的连线组成
面平面(N-Pog):
由鼻根点与颏前点的 连线组成
Y轴(S-Gn):蝶鞍
点与颏顶点的连线组 成
合平面
合平面(OP):
Cephalometry)
定义
X线头影测量是对标准化定位 的X线片所得的软硬组织影像进 行定量的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 合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 合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 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
应用
•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 牙合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 确定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 • 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合颅
面形态结构变化 • 外科正畸预测手术及矫治效果 • 下颌功能分析
X线头颅定位照相和头
影图的描绘
1.头颅定位X线照相
头颅定位仪 左、右耳塞及眶点指针构成
与地面平行的平面 自然头位法
X线照相
投照距离 X线球管至患者正中矢状面应不小于150cm 患者正中矢状面至胶片约10cm X线中心线与头颅定位仪左右耳塞成一直线
• 上下齿槽座角(ANB) :SNA与SNB之差
• 下颌平面角(MP-FH):
下颌平面与FH平面的交 角
• Y轴角:蝶鞍中心点与 颏顶点连线与眶耳平面 之前下交角
• 面角(NPog-FH):
面平面与眶耳平面相交 的后下交角
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
(U1-SN):上中切牙长轴
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
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
解剖合平面 功能合平面
下颌平面(MP):
颏下点与下颌角 下缘的切线
通过下颌骨下缘 最低点的切线
下颌角点与颏顶
点的连线(Go-Gn)
常用测量项目
常用的角度测量值
• 上齿槽座角(SNA):
前颅底平面与鼻根点 和上齿槽座点连线所 形成的后下交角
• 下齿槽座角(SNB):
前颅底平面与鼻根点 和下齿槽座点连线所 形成的后下交角
条件 • 正畸治疗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
位置和倾斜度来完成 • 以下颌分析为依据
常用软组织测量标志
• 额点(G):额部之最前点 • 软组织鼻根点(Ns):软组织侧面上相应之鼻根点 • 鼻尖点(Prn):鼻尖之最前突点 • 鼻下点(Sn):鼻小柱与上唇之连接点 • 软组织颏前点(Pog`):软组织颏部之最前点 • H线:软组织颏前点与上唇间切线 • 审美平面(E线):通过鼻尖与颏部最凸点的切线
上颌标志点(6个)
后鼻棘点(PNS)
:硬腭后部骨棘 之尖
上齿槽坐点(A)
:前鼻棘与上齿 槽缘间的最凹点
上中切牙点(U1)
:上中切牙切缘 之最前点
注意:
由于骨密度较低,ANS点和A点的定位较困难
上颌标志点
三.下颌标志点(7个)
髁顶点(Co):髁
突影像最上点
下颌角点(Go):
下颌角后下点
颏下点(Me):颏
(源自文库1-MP):下中切牙长轴
与下颌平面的后上交角
上下中切牙角(U1-L1)
: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
常用的面部高度测量值
• 上前面高(N-ANS): 以FH为参照,N点和ANS
点两点间的垂直距离
• 下前面高(ANS-ME): 以FH为参照,ANS点和 ME点两点间的垂直距离
• 全面高(N-ME) :从
患者体位:ICP位,唇自然放松
2.头影图的描绘
描图工具: 观片灯、硫酸纸、毫米尺、半圆
仪及硬质尖锐的铅笔等 注意:
当左右影像不完全重合时,应取 其平均中点来做描绘
常用标志点及测量 平面
一.颅部标志点(5个)
鼻根点(N):
鼻额缝的最 前点
蝶鞍点(S):
蝶鞍影像的 中心点
颅部标志点(5个)
常用计测点
E线(审美平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前鼻棘至颏下点的距离
常用的头影测量分析法
• Tweed测量分析法
• 华西医大测量分析法
• Downs测量分析法 • Wylie测量分析法
Tweed分析法:
测量由眶耳
平面(FH)、下 颌平面(MP)、
下中切牙长轴延 长线所组成的代 表面部形态结构 的颌面三角形
意义:
• FMIA为54 °是建立良好面形的重要
耳点(Po):
机械耳点---定 位仪耳塞影像的最 上点
解剖耳点---骨 性外耳道影像的最 上点
颅底点(Ba):枕骨
大孔前缘中点
Bolton点(Bo):枕
骨髁突后切迹之最 凹点
二.上颌标志点(6个)
眶点(Or):眶下
缘最下点
翼上颌裂点(Ptm)
:翼上颌裂影像 的最下点
前鼻棘点(ANS):
前鼻棘的尖端
部之最下点
下颌标志点(7个)
颏前点(Pog):颏
部之最前点
颏顶点(Gn):颏下
点与颏前点之中点
下齿槽座点(B):
颏前点与下齿槽缘 之间的凹点
下中切牙点(L1):
下中切牙切缘之最 前点
下颌标志点
四.常用测量平面
• 1.基准平面:相对稳定 前颅底平面(SN):由蝶鞍点与鼻
根点的连线组成
眶耳平面(FH):由耳点与眶点的
连线组成
Bolton平面:由Bolton点与鼻根点
的连线组成
常用基准平面
前颅底平面(SN) 眶耳平面(FH) Bolton平面
2.测量平面:
腭平面(PP):由
前鼻棘点与后鼻棘点 的连线组成
面平面(N-Pog):
由鼻根点与颏前点的 连线组成
Y轴(S-Gn):蝶鞍
点与颏顶点的连线组 成
合平面
合平面(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