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化视角的中国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标准从开始编制到发布一般都经过新技术的发展、新设备的使用以及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按国际 惯例,一项技术标准发布5年后一般就需要修改,而一项用8年时间编制的标准很可能一发布投入使用就已 经过时,成为无所作为的标准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根据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一 直处于动态的修订之中,以便保持其标准的权威性和先进性。ISO标准每5年复审一次,平均标龄约为4.92 年。1979年的3736件ISO标准中,标龄在5年以内的为2100件,占总数的55.8%;标龄在5-10年之间的 有1200件,占总数的32.6%;标龄在10-15年之间的有300件,占总数8.2%;标龄在15-20年之间的有 100件,占总数的2.7%;标龄在20年以上的占0.6%⑤。
虽然我国的《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但实际上,我国标 准更新周期很长,修订不及时、耗费时间多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使得我国标准的技术内容既不能及时反映 市场需求的变化,也难以体现技术进步。比如,我国冶金行业目前使用的行业标准,在1989年以前制定的 占44.1%,1990年至1994年制定的占37.0%。也就是说,我国冶金行业正在使用的10年以上没有修订的 标准所占的比例高达81.1%。据不完全统计,在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传统工业的行业标准中,标龄超过10 年的达30%,这意味着在这些领域仍在使用十几年前的技术来规范现在的产品⑥。我国农业标准标龄也是 如此,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37.7%,5至10年的国家标准占33.4%,70%以上的国家农业标准超过了5年 的复审期。进一步分析,2002年底,我国现有国家标准20906项,其中标龄超过5年的占68%,而1980年 代制定且仍在使用的标准比比皆是⑦。
目前,我国共有300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ISO和IEC的技术委员会相对应,但在ISO和IEC的500多个 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中,我国仅承担ISO中1个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5个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 作。尽管我国积极参加IEC的工作,但至今没有承担其TC、SC的任何工作。此外,中国参加国际标准化活 动的次数和人数均不如外国,使得缺乏对国际标准制订情况、技术发展趋势的了解,难以对国际标准提出 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国际标准投票包括赞成、反对和弃权,提出反对 意见需要同时附加充足的理由,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验证和标准研究,我国参加的国际投票以同意和弃权 居多。由此可见,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能力差,必然的结果是我国 在国际标准问题上很少有发言权。
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站在世界范围内技术标准发展前沿的眼光来评判,用国 际化的视角来审视,就不难发现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不下决心彻底解决长期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在一 定程度上,中国科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二、中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评判
基于国际化的视角来审视,我国技术标准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采用国际标准率低。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冲突趋于 激化,发达国家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手段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的事件呈现不断增加的趋 势。国际技术标准是全球贸易的工具,研究其发展动态,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我国经济发 展的大局中已越来越重要。为此,多年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推进工作,但 效果并不理想。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 入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起草、审批、发布,在产 品、方法、基础、安全、卫生、环保、管理和使用流通中贯彻执行。采用国际标准实际上主要是采用由国 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性组织负责起草的标准。截止2001年底,ISO共制 定国际标准12569项(另有补充件、修改件907项),IEC共制定国际标准4176项(另有补充件、修改件 922项),总计16745项(标准网)。到2001年底,在我国已制定的19744项国家标准中,共有8621项采 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总的采标率为43.8%,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的占24.0%;在16745项 ISO、IEC标准中,只有6364项被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转化率为38.0%②。到2002年底,国家标准总 数20206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共有8931项,采标率为44.2%,其中采用ISO标准的4646项, 采用IEC标准1751项,采用其他标准2534项(李忠海,2003)。 从我国主要工业行业采标的情况来分析,采标率最高的是石化行业,接近50%;最低是煤炭行业,只 有2%。我国主要的工业行业的采标率仅为21%,如果扣除采用国外先进标准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 不到10%③。 在加大国际标准化的采标力度以及推进标准的国际趋同上,世界发达国家堪称楷范。对照国际技术标
在此背景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制定实施了《“十五”期间国际标准转化计划》,目标 是在5年内使国际标准在我国的转化率达到70%,重要行业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要达到75-80%。按照 ISO和IEC标准的年平均增长率,预计到2005年底,ISO和IEC标准总数达到21000项,除去我国已经转化 和不需要转化的国际标准,还有8281项需要转化。按照“十五”采标规划,平均每年要转化2000项左右 的国际标准。但2002年当年的实际转化国际标准仅有608项标准。按目前的采标速度,要转化8000多项 国际标准尚需要8-10年④。所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所确定的“十五”采标转化规划很难如期实 现。我国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我国近 年来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加的原因。
一、中国技术标准现状
建国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 企业标准构成的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提升了我国的技术水平,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截止2001年 底,我国共有国家标准19744项(其中,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传统行业和服务业的国家标准有11935 项),备案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分别为34200项(其中,委管行业的行业标准22260项)、 12000项和860000项①。
http://article.haoxiana.com/2207.html
2013-7-29
wenku.baidu.com
基于国际化视角的中国技术标准_haoxiana.com
Page 2 of 4
准,目前美国和英国、德国等欧盟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采用率已达80%,日本制定的国家标准更有90%以 上是采用国际标准。为了赶超发达国家,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则采取了积极引导由强制性标准向自愿性标 准体系过渡的措施,学习借鉴欧共体“新方法”指令(技术法规)的经验,实施“优先采用欧洲标准”, 努力实现与国际/欧洲标准趋同的策略。2000年,在俄罗斯21213项国家标准中,与国际/欧洲标准的协调 率已从1988年的20%提升至40%(张国华,2003)。
基于国际化视角的中国技术标准_haoxiana.com
Page 1 of 4
基于国际化视角的中国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重要的市场工具。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标准呈现出系统化、全面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特 征,已从传统的对产品质量、性能的规定扩展到现代的对产品材料、设计、生产、报废、回收等整个过程 的规定。在技术标准发展演化进程中,出现了两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以实现 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标准与专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形成具有垄断性质的技术 标准体系,并作为其国家战略或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现代技术标准更多地体现为环境保护、 人类健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环节,已演化为既可规范国际贸易,又可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具有双重性 质的国际贸易工具。技术标准作为世界贸易规则,对全球贸易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我国标准的构成一般按层次、性质和对象进行分类,习惯分为产品标准、工作标准、方法标准和基础 标准。近年来,根据世界范围内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考虑到安全、卫生和环保的需要且与国际接轨,我 国目前将标准细分为产品、方法、基础、安全、卫生、环保、管理和其他等八个类别。截止2002年底,国 家标准总数20206项,其中强制性标准2789项,占总数的13.8%;推荐性标准17417项,占总数的 86.2%。从标准结构上分析,国家标准中有产品标准6048项,占29.9%;方法标准8240项,占40.8%;基 础标准3848项,占19%;安全标准633项,占3.1%;卫生标准757项,占3.8%;环保标准118项,占 0.6%;管理标准463项,占2.3%;其他标准99项,占0.5%(李忠海,2003)。
3.技术标准水平低。与此同时,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较,我国标准总体水平低。 例如,食品中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我国仅对92种农药在30种食品中规定了232项农药残留最高限 量标准。而法、美、日等国则对百余种农药,在品种繁多的食品中,规定了上千项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 准。甚至连我国现行水质标准的项目指标,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要求。并且这些标 准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交叉和重复现象,甚至互相矛盾。例如,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食盐卫生标准》规定 氟不得超过25mg/kg,而《食用盐》则规定氟不得超过5.0mg/kg。又比如,化妆品有卫生部和原轻工业 部颁布的不同行业标准,导致相关企业在执行标准时无所适从。此外,我国标准还与国际标准严重脱节。 例如根据欧盟2076号指令,有320余种禁用农药,但其中的几十种农药在我国仍然使用,甚至国内有些领 域的技术标准至今空缺,比如目前使用较多的计算机外接设备闪存盘就尚无统一标准。 4.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能力弱。谁掌握了标准制定权,谁的技术就很有可能成为国际技术标准,谁往 往就掌握了国际市场上的主动权。为此,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始终把国际技术标准战略居于本 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核心,其中又把领导、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作为控制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权的主要途 径,作为实施自身技术标准战略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一般通过承担ISO、IEC
2.标准制修订周期长。从标准制定的情况来分析,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各类技术标准的立项和编制是建 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围绕市场需求或企业发展需要而开展的一种自愿性行为。任何一个组织包括专业 协会、学会、企业(公司)等,都可以立项投资,编制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而任何一项标准,只有在通 过标准化学(协)会或其他权威性机构一定的程序(公告、征询各方意见、修改)认可以后,才可能作为 标准被采用。他们自愿编制标准,并不是为了赢利,而是要突出自己在行业或领域中的领导地位,并履行 推动技术进步的义务。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编制周期短,一般为1-2年。而我国 情形与国外发达工业国家截然相反。有关部门曾经做过一个对5年中完成的4939项国标制定项目的统计分 析,1年内完成的有1284项;占26%,2年内完成的有555项,占11.2%;3年完成的有1668项,占 33.8%;4年完成的有898项,占18.2%;5年以上完成的有529项,占10.7%(李忠海,2003)。也就是 说,在我国1-2年内完成标准编制的只有37.2%,而3-5年内完成的则达到63.8%。
http://article.haoxiana.com/2207.html
2013-7-29
基于国际化视角的中国技术标准_haoxiana.com
Page 3 of 4
的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和工作组(WG)工作,来参与乃至控制国际标准化技 术权。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在ISO的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中,德国承担了148 个,美国承担了111个,英国承担了121个,法国承担了104个,日本承担了23个;IEC现有77个技术委员 会(TC)、128个分技术委员会(SC)和650多个工作组(WG)。在IEC的TC和SC秘书处中,美国和法 国均承担了31个,德国和英国各承担了25个,日本承担了10个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