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中的隐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一)隐喻
从词源角度看。

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

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

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

—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

理查德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

汉语分别将此称为“喻体”与“本体”。

关于隐喻,Webster B New World Dictionary作了这样的解释:“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nt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for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

这一解释简明扼要,即: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

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

西方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兰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

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列20世纪30年代。

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

大约从20世纪3O年代到70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

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

到了7O年代后期,欧美,尤其是美国学者。

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

有人将其称为“隐喻狂热”时代。

与国外近几年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十分单薄。

对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抉义之分,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等人的隐喻概念也是比较宽泛的。

他们把换喻、提喻和反语等都当成隐喻。

(二)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

需要创造一些新词或原有词语赋予新义。

这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隐喻化(metaphorization),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二是不少科技术语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了它的含义。

l、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
大量科技术语是通过隐喻产生的。

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一些日常用语通过隐喻被借用到科技领域,从而具有新的科技意义。

以“head”为例。

“Head”原本指代人或者动物的一种器官,在字典中定义为“身体的一部分,包括眼、鼻、嘴和脑”;而在科技英语中,“head”指“磁盘的磁头”。

对于这两种意义,其指代对象在位置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正是在这个相似点的基础上,单词“head”被隐喻化,意义发生了转移。

又如,“memo~”(记也是个常用词,用于计算机,根据其类似的功能。

成了接受、储存和提取信息的“存储器”。

2)一个领域的术语,随着科技的发展,被用于另一领域,产生新的词义。

例如.Information Highway 息高速公路),是把运输领域的概念形象地应用到信息领域。

再如:“lay by”这个词最初用于航运,是指河流或运河的一段宽阔水域。

船只可以在那里停泊。

以后。

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lay by”被用于铁道运输,成了“列车交会的侧线”。

近年来,随着公路的发展。

这个词又成了“公路上宽阔地带,供汽车停车或拐弯的地方”。

3)通过摹仿原有词产生新的术语:fireproof(防火),water—proof(防水)是产生较早的词。

通过摹仿,产生了fool proof camera(]~!作简单、傻瓜也能操作的照相机)等。

4)通过生动的形象类比产生新的术语:现代科技中一些新术语,特男4是由“v+adv.(pmp.)”构成的术语。

是根据生动的形象类比产生的,例如:flyover(立体交叉),pne-up健环车祸),airumbrclla渲中保护伞)等。

在公路和铁路交叉的地方看到汽车在火车上空飞驰而过,于是形象地刨造出flyover这个词;看到高速公路上一辆辆汽车碰撞在一起,堆成一团,于是形象地想出pile—up这个词。

Airumbmlla更是形象地表示掩护地面部队的空中保护伞。

2、科技术语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其含义
一些科技术语又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充了其原有的含义,有的科技术语被应用到日常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通过隐喻。

类比其特征或功能,表达得十分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受到西方政治家和记者的喜爱。

其中以使用名词、动词居多,也有其他词类。

1)名词
(1)The policy of pacifisms is outlays to war,绥靖政策是战争的催化剂。

“catalyst”(催化剂)是化学上的术语.在这个句子里通过隐喻生动地被应用到政治领域。

(2)Meter the 2nd issue。

they began to solicit comment.Ther~adei'6 feedback was generally favorable.出了二期之后,他们开始征求意见。

一般说来,读者的反应是良好的。

在这里,作者不用常用的mspon~,而是通过隐喻借用了自动化领域的专门术语feedback(反馈),使表达更为生动。

2)动词
除了名词以外,大量科技动词也通过隐喻应用到日常生活以及其他领域。

(1)I inched my way through the narlowspnce between the“inch”原为名词,意思是英寸.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一38点一点向前挪动,形象地表示了一个人在停车场内许多汽车之间穿行的艰难情况。

(2)us influence and prestige nosedived in Africa.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和威望已急剧下降。

“nosedive”是航空领域的专门术语,指飞机俯冲,直线下降,作者把这种生动形象应用到政治领域。

3)其他词类
除了名词、动词外,科技上常用的形容词、介词有时也通过隐喻借用到其他领域。

从而增加和扩展了其含义。

例如:“sophisticated”原为一个贬义词,表示“久经世故的”,如sophisticated boy(世故的男孩);借用到科技领域就成了—个褒义词,如sophisticated weapon(尖端武器)。

Plus和minus原为介词,表示数学上的“加”和“减”,也可用作名词,表示“加号”与“减号”;借用到日常领域。

扩展了含义,成了“优点”和“缺点”;例如:So far as the work is concerned.the pluses outweighed thiamine’s.就这项工作而言。

其优点超过缺点。

二、科技英语隐喻中隐喻的翻译技巧
在翻译科技英语的隐喻时,笔者认为,通常有如下几种方式可以加以运用:直译,意译。

解释与补译及省略不译。

(一)直泽
在科技英语的隐喻中。

喻体通常为我们所熟知的一般物体,其意义及特征也是妇孺皆知。

因此,只需直译出来,便可充分理解其特殊含义。

1、Adhesive bonding is often the only practical way to join a honeycomb core to the solace skins.胶合黏接法往往是将蜂窝夹心结构接合在蒙皮上唯一可行的方法。

“honeycomb”直译为“蜂窝夹心结构”。

2、In actual practice。

however, several variations have crept into high-level languages so that no high-level languages is totally”portable”to all computer systems with a compiler for the language in question.但是,实际上。

某些变化已悄悄进入高级语言中。

使得没有一种高级语言对于带有该语言编译程序的所有计算机系统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在这个例子中。

“变化”被比喻为人,“crept into”可以直译为“悄悄进人”。

3、DOS is a very special pogrom because it is the program that is in charge of your computer.DOS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程序,因为它管理你的计算机。

在此句中。

“DOS程序”被比喻为人,可以进行“管理”,“in charge of’可以直译为“管理”。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知道:采取直译既无损原意,又不影响译语读者的理解,还可使译文生动传神。

(二)意译
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时隐喻的直译会令读者百思不得其要旨。

此时,需要改用意译的手法。

也就是说,除了喻体的字面意义外,还需给予它的隐含意义及解释,以利于汉语读者理解和译文语言的流畅。

l、11Ie last find rigs will fuel the debate over the eminent safety of those creeps by
giving both sides more ammunition.最新的发现结果给双方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从而使有关这些作物环境安全的争论变得更加激烈。

旬中。

“ammunition”本意为“军火,弹药”,在此意译为“证据”。

2、This brief tour will get your feet wet.By the time you 80-quaint yourself with Windows 95 here,you'll be prepared for the everyday tasks.简短的浏览使你初涉门径。

等你熟悉了Windows 95以后,你就为每天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这里,“get your feet wet”可以意译为“使你初涉门径”。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get your feet wet”直译为“打湿你的脚”,该多么费解和可笑。

3、Reusability can be a mixed blessing for user5,too,as a programmer has to be able to 6th the object he needs.对用户来说。

可重复利用性也可能是一件好坏难说的事情,因为程序员必须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对象。

如果把“a mixed blessing”直译成“混合的恩惠”。

读者会不知所云。

众观上下文。

应该把它意译为“一件好坏难说的事情”。

这样一来,作者的意图简单明了。

读者也乐于接受了。

因此。

在翻译科技英语的隐喻时。

我们必须联系上下文。

运用意译。

使译文达到“她道”和“通畅”的效果。

(三)解释与补译
由于语言及语言中的隐喻现象非常复杂,单纯地运用直译或意译远远不够。

很多情况下,我们需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在译出喻体字面意义的同时。

给出必要的解释与补充。

1、Yet another possibility is that the steady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clinical categories for mental illness is fuelling a kind of”disease inflation”.然而,另一种可能性是精神病临床种类数目的稳步增长加速导致一种所谓“疾病膨胀”现象一精神病范围的盲目扩大。

“disease inflation'’本意为“疾病膨胀”,译为“疾病膨胀现象”。

“疾病膨胀现象”是它的直译。

“精神病范围的盲目扩大”是对它的补充。

补译使得译文准确。

没有歧义。

2、In effect,mope eomputlng's already doing that with the size and cost of dig components shrinking midi,each breakthrough in mobile computer-a 30 pound,battery---operated dazzler when it was introduced in the mid-1980s-is today’s electronic equivalent of a steamer trunk.实际上。

移动式计算已经在这样做,数字部件的尺寸与成本在迅速地减少,移动式计算机设计的每一次突破如此迅速地使以前的机器相形见绌,昨天的便携机(这种重30磅。

由电池驱动的80年代中期推出的明星产品)在今天是相当于老式的旅行大衣箱一样的产品。

“dazzler'’原意为“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把它解释为明星”;“产品”是对它的补充。

解释加补充使得译文既准确又不失生动活泼。

3、If a window freezes on your screen, press Ctrl+AJt+Del(all three keys at the slue time).如
“freeze”果—个窗121在你的屏幕上冻结了(死机),要按Ctrl+Ah+Del键(同时按兰个键)。

句中,
除了直译为“冻结”以外,又用括号中的“死机”加以补充解释,使其涵义通俗易懂。

(四)省略不译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不影响原文的信息重点,为了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可省略不译。

例如:
This means that traditional pmgrammlng could Thule called single threaded because the programmer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only a single thread during its careful journey from one instruction Io the next.
这就是说,传统的程序设计之肼以可被称为单线索的。

是因为程序员在其小心地设计一个接—个的指令时,只负责管理一个单线索。

“careful”和‘'journey”都是用来指人的。

在原旬中用的主语为“it”,显然把“sin e thread”隐喻成了人。

译文中“journey”没有被译出,原主语“it”被转换成“程序员”。

这并不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且使泽文更加符合中文的语言逻辑。

三、结语
如前所述,隐喻在科技英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许多科技术语是借助于隐喻而产生的;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科技词汇又是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了其原有的含义。

应用在其他领域。

总而言之,隐喻有助于创造—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具备的感染力。

使信息接收者乱够更生动、更深刻地领会信息的精神。

翻译时。

若不妨碍意义的传达。

可以直译。

如果直译晦涩难懂或比喻太深奥。

最好意译。

此外。

还可以用解释与补译的方法。

既保留了隐喻的生动性,又和盘托出了它的内涵意义。

最后。

还可用“省略不译”的方法,使译文更加符合中文的逻辑习惯。

1.直译
美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王宁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总是不断在目的语中寻找对等语来诠释原语的意义。

”由于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构造(感官和身体构造)和包括通感现象在内的相同心理基础,不同民族面对相同的客观世界所获得的体验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基于相同的感知。

不同民族在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然能够产生类似的概念结构。

著名语言学家沈家煊认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认知心理不仅古今相通,而且中外相通”。

认知语言学认为。

语言是人通过认知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以认知为前提的,语言是与概念结构一致的象征符号系统。

基于对客观世界相同的认知体现在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共性,不在语言形式上而在于人的认知心理。

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必然会出现众多概念域映射方式相同的隐喻表达形式,对这类隐喻的翻译,译者根据隐喻产生的心理运作机制,通过隐喻概念域的对等映射方式,可以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

在翻译方法上一般可以采用直译,即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隐喻修辞手段、喻体形象和喻义。

如可以将the image demon is chargedwith the task of convening stimuli received from thesensory systems——sight,hearing,touch,taste,smell intoimages译为“从事影像处理的负责接收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这类感官刺激,并把它们转换成影像”。

句中的the image demon为“从事影像处理的”(大脑处理信息的一种认知模式)之意,译者没有改变原文的喻体。

采用了原文中的隐喻义。

可见。

英、汉两种语言中体现相关隐喻概念的语言表达具有相似性,因此译者可以通过隐喻概念域的对等映射在目的语中实现从意义到形式与原语的对接,并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

2.意译
在科技英语翻译隐喻化过程中,当我们不能把原语中的认知方式(即喻体)原封不动地转移到目的语时,为了使译文语言顺畅,译者不得不使用目的语文化的认知方式来替代原语文化中的认知方式,即翻译时将原文中的喻体改成适合于目的语文化的喻体。

找出与原文形象对应的形象性词语。

此方法为意译。

如可以将the latest find-ings will fuel the debate over the environment safety0f those crops by giving both sides more ammunition译为“最新的发现结果给双方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从而使有关这些作物环境安全的争论变得更加激烈”。

句中的ammunition本意是“军火、弹药”,在此译为“证据”。

对于这类隐喻的翻译。

译者可以首先考虑采取原语隐喻始发概念域(认知模型)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模式进行翻译,即使用符合目的语社会文化特点的始发概念域的具体概念,来映射原语隐喻中的抽象概念以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和隐喻表达形式。

通过概念域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

原文隐喻的含义在译文中得以再现,原文的隐喻表达形式同样得到了体现,译文读者还是可以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反应。

3.舍弃喻体形象只译喻义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深植于语言。

翻译时常常会遇到负载独特文化内涵的隐喻。

由于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相同的隐喻概念或类似的概念域映射,原语隐喻中包含的概念域在目的语文化中既不能实现概念域的对等映射,也无法做到概念域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

对于这类隐喻的翻译,译者的权宜策略就是采取隐喻概念域映射的移植手段,即舍弃喻体形象只译喻义。

如可以将today,it can be saidthat wheels mramerica,the four rubber tires of theautomobile move america through work and play翻译为“今天我们可以说,美国是靠汽车轮子运转的,四个橡胶轮子推动着美国人的工作和娱乐”。

句中wheels run america原义是“车轮使美国运转”。

暗指汽车工业在美国所处的支配地位,译者只有舍弃原文形象。

将其隐含意思表达出来。

概念域映射的移植不仅是处理蕴涵独特文化内涵的隐喻的翻译方法,在目的语中移植进原语文化还可以丰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结语
科技翻译中的隐喻是把形象化的描述与严密的逻辑论证融为一体,寓理于形象之中。

生动具体地将复杂难懂的科学技术解释得通俗易懂。

但科技英语中的隐喻翻译不是简单的、由原语到目的语的直线操作。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

隐喻的产生是有心理文化基础的,并有心理文化上的运作机制,即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

任何语言的翻译都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对隐喻的翻译尤其如此。

所以,加强对源语和目的语隐喻的认知性研究,是解决科技英语中隐喻翻译的根本途径。

如: informati on 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
flyover———立体交叉
s p lashdown———火箭、卫星的溅落
firewall———防火墙
的“隐喻的结构和功能”实际是隐喻理解的认知语言学观点。

隐喻的内在结构就是跨域映射( cross - domain mapping),即把隐喻看成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

每种语言的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概念体系,这个概念体系包含数目庞大的概念隐喻(Con2cep tualMetaphor,概念隐喻就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映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

隐喻的结构和功能影响隐喻在目的语中的实现,也决定其翻译策略的选择。

1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 on)
虽然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人类的思维是隐喻性的,而构成隐喻的认知基础则是源于日常生活基本经验的“意象图示”,即“文化体验( culturalexperience) ”,所以在隐喻翻译过程中,应追求实际生活经验中始源域语目标域之间的“语义关联( se2mantic ass ociati on) ” 。

刘重德先生曾说:“在翻译过程中,直译力求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文体分格,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段和句子结构。

”所以,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必然会出现众多概念域映射方式相同的隐喻表达形式,对这类隐喻的翻译应采用直译。

例1:menu———菜单
例2: s ound wave———声波
例 3 . The success or t oWindows3 . 1, W indows95is friendlier, faster and more feature - packed than itspredecessor .
(译文:作为Windows 3 . 1的后继者Windows 95比他的前辈更友好,更迅速,更有特色。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读者对Womdows操作系统都不甚了解,所以这里采用直译,其中的隐含意义和特征都能为两个民族所认同。

2 .换译( conversi on translati on)
我们都知道语言中的隐喻不仅仅是喻体( vehi2cle)的问题,它还是语义和喻体的完美结合。

在科技英语隐喻的汉译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汉语中有相同或相似的喻体,而隐含意义却是空缺或不对应的。

对于此类隐喻的翻译,笔者建议采用换译。

如:
(1)保留原语意象,加注对其隐含意义进行解
释与补译
例 4 . I f a window freezes on your screen, pressCtrl +Alt +Del (All three keys at the same time) .
(译文:如果一个窗口在你的屏幕上冻结了[死机] ,要按Ctrl +Alt +Del键[同时按这三个键] )
分析:“freeze”(冻结)的意象在译文中得到保留,后面在括号中加以补充解释,使其涵义通俗易懂。

例 5 . This news paper maintains a good balance in its p resentati on of different op inions .
译文:这家报纸在介绍不同观点时保持了很好的平衡(不偏不倚)。

分析:“balance”即平衡,是物理学概念,此处投射到评论指报道公正,不偏不倚。

(2)舍弃原语意象,选择目的语中的固定意象
例 6 .要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市场多元化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俗话说:“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译文: It is i mportantt o tap the market potential extensively around the world . And geographical diversi2ficati on is the key t osurvive the unsteady world market . It is no good t o“pull all our eggs in one basket, ”as the saying goes . )
分析:句中“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是中华民族的俗语,有着中国特色,如果直译,会让读者理解困难,所以应放弃原语意象,选择目的语中熟悉的意象,让读者易于接受,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

例7 . This disease is certainly a li on in the path,you can go ahead or turn back . Which will you do?
(译文:这种疾病就是拦路虎,你可以勇往直前,也可以往后退缩,你准备怎么办?)
分析:“a li on in the path”直译为“拦路狮”,这种译法让中文读者不知所云,但中文中有相应的说法,即“拦路虎”,其隐含义与原语内涵相差无几。

(3)舍弃原语意象,只传达喻意
例8 . This means that traditional p r ogrammingcould thus be called single threaded because the p r o2grammer is res ponsible for managing only a singlethread during its careful j ourneyfrom one instructi on t othenext .
(译文:这就是说,传统的程序设计之所以可被称为单线索的,是因为程序员在其小心地设计一个接一个的指令时,只负责管理一个单线索。

)
分析:“careful”和“j ourney”都是用来指人的,在原句中用的主语为“it”,显然把“single thread”隐喻成了人,译文中“j ourney”没有被译出,原主语“it”被转换成“程序员”。

这并不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且使译文更加符合中文的语言逻辑。

概念域映射的移植不仅是处理蕴涵独特文化内涵的隐喻翻译方法,原语文化移入目的语文化,可以丰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3 .意译( free translati on)
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时隐喻的直译,换译会令读者百思不得其要旨。

此时,我们应采用意译。

何谓意译? 刘重德先生认为,意译是直译的补充,是表达原语内涵,传达精神的手段,而不知是重塑句子结构和模仿其修辞手法。

对于此类隐喻的翻译,译者可以首先考虑采用隐喻始源域在目标域中的归化映射模式进行翻译,也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社会文化特点的始源域的具体概念来映射隐喻中的抽象概念,以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和隐喻表达式。


例9 . The latest findings will fuel the debate overtheenvironmental safety of those cr op s by giving bothsidesmoreammunition .
(译文:最新发现给双方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从而使有关这些作物环境安全的争论变得更加激烈。

)分析:“ammuniti on”本意为“军火、弹药”,由于此论述是关于农作物环境安全的报告,直译会使得句子晦涩难懂,为了适应汉语读者的表达习惯,便于
汉语读者的理解和译文的流畅,所以应采用意译。

“ammuniti on”在此译为“证据”。

例10 . That confidence will have t o be serene t ocarry the Japanese through what l ookst o be years ofheadlines and televisi on coverage for the West Germans .
(译文:日本人的这种信心必须十分坚定,才能使他们心平气和地度过最近几年,因为看起来,在这几年中,西德人将在报纸和电视报道中大出风头。

)
分析:这个句子是关于德国和日本在磁浮列车研制方面的竞争,句中“headline”被意译为“报纸”,其本意为“标题”,为和后面“televisi on”搭配,符合逻辑习惯,所以采用意译。

通过概念域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原文隐喻的涵义在译文中得以再现,原文的隐喻表达形式同样得到了体现,译文读者还是可以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