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纪录片的艺术特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的纪实性与政论性之间的联系: “摄影本性”表现为“政论特性”,纪录 片具有政论特性。 政论性不等于政论片,其社会功能是含蓄 的锐利,不动声色的表露,这是一种特有 的功能。
3.纪录片的纪实性与文献性 文献性与文献片的涵义; 构成文献片的首要条件是重大政治性题材内容。不管是对正 在发生的事件的报道,还是对历史的追述,内容特别重要者 才看成文献片。文献片的现实意义和史学价值表现在高度权 威性。 广义而言,不管题材是否重大,思想深度如何以及篇幅、风 格有何差异,凡影像记录,都有文献性。文献性就是学术价 值和历史价值。 文献性是纪录片的特性之一,文献片则是主创者认识和运用 这一特性的结晶。
纪录片创作的叙事道德:纪录片中,“看”与 “被看”之间的关系,应当属于伦理学范畴的道 德关切,本着人文主义的精神,这种道德关切应 当具有一种实质性的对平等的要求。 纪录片创作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道德关系:平等 尊重 2.纪录片创作中的采访权 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对被纪录者干预的道德底线。
纪实的局限: 反映生活缺乏深度; 影像特性的肤浅性、表面性对真实的先天折扣; 视听形象素材作为词语素材另作他用时存在被反 用和作假的可能; 真实的主观色彩对真实性的影响; 对真实效果有影响的不仅仅是创作方法,其他主 观和客观因素也起作用,包括历史条件、工作环 境以及认识水平业务能力等。
第四节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1.自然美——大巧若拙 纪录片创作的平实感; 纪录片创作的真实美; 纪录片创作的自然美的至高境界——大巧若愚与 大雅若俗。 2.和谐美——艺术同化 纪录片创作的艺术手段的综合性;纪录片创作的 多种艺术元素的非独立性;纪录片创作的和谐美 的至高境界——残缺美营造和谐美。
艺术真实:作为将平时看不见或隐藏的、 符合规律的本质性显露出来的精神产物, 艺术作品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表象的真 实,其中必然隐含着某种观念和对人类命 运的思考,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艺术真实的 东西。 真正的艺术家力求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 超越表象的形似而进入神似的层面,追求 本质上的艺术真实。
虚构与造假:虚假感是纪录片的常见病, 对其深入探讨的意义在于努力预防。 造假突破真实底线,与事实核心不符。 虚构:一种主观的创造性重构。《纪录片 的虚构----一种影像的表意》 事实核心——建构——超越
第三章 纪录片的艺术特性
第一节 纪录片的真实性
一、从纪录片的定义看真实性: 1、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 称为记录电影。(1991年法国《电影词典》) 2、纪录片——通过艺术提供事实。(《朗文英语词典》) 3、纪录片应当是对真实事物做一种有创意的处理。 4、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 主题或观点,但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运用编辑和音响 来增进其观念的发展。(美国《电影术语汇编》) 5、 “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 ( <荷> 伊文思)
6、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但我们认为历史不 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启示。 (恩格斯) 7、电视纪录片的核心含义应该是要求以真实记录人类的 生活,以现实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结构,它虽也可以有 艺术手法,但语言本体必须保证素材的真实性和编辑的生 活自身的逻辑性。(朱羽君《现代电视纪实》) 8、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 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 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 纲》)
3.意境美——揭示技巧 纪录片创作中意境美的两Fra Baidu bibliotek揭示技巧: 寄情和寓理 4.赏析纪录片《沙与海》。
5.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纪录片创作中“丑内容”的审美处理手段: 审美不避丑;揭丑为扬美;形式丑与艺术 美的辨证关系;“丑内容”的审美处理的 基本原则:审美无定势和注意审美的负效 果。 6.分析《夜与雾》
2.纪录片的纪实性与政论性 纪录片创作的照相本体论和形象本体论; 巴赞:电影是一种通过机械把现实记录下来的艺术,是照 相的延伸。 照相本体论夸大照相术的物质作用。 克拉考尔:电影按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是物质 现实的复原,认为纪录电影是唯一能保持其素材的完整性 的艺术,因而,任何破坏影像完整统一的电影技巧必须禁 用。 形象本体论反对把电影仅仅视为机械物理过程和现实的复 制物,电影手段有主观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的一面。 纪录片的物质特性与人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五.纪录片真实相对性: 纪录片的“真实”是有条件、有范围的, 这就是在何种程度上有效的价值观念, “客观真实”必然与创作者的价值观和立 场不可分割。实际上,对于纪录片创作者 来说,生活真实、选择性真实、本质真实 三者本来就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互相包容, 缺一不可。
六.真实性、真实感和艺术真实 真实感:真实是人们对作品所反映的内容 是否符合现实规律或原则所做的判断。从 心理层面看,真实是一种被生活经验认同 的心理感受。真实感是对纪录片所记录的 人物或事件所做出的判断,并不是对纪录 片的观点进行评判.
二.文本真实
纪录片文本内容与其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 存在着一致性,即其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客 观性、真实性一面; 纪录片文本内容永远无法接近客观存在物, 与客观存在物无法保持精确全面的一致; 纪录片文本内容的真实是文体技巧与观众 接受心理共谋的结果。
三.文本真实的意义 文本真实对于纪录片创作的意义:事实核 心 真实性对于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意义——真 实性是纪录片的艺术生命;
2.有新闻价值的题材 有新闻价值的题材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和关注度,这些事件和人物往往能折射出 当下主流社会的现状和趋势,也是大众的 关注点和兴趣点。
第三节 纪录片的伦理性
1.纪录片的伦理性 纪录片的伦理性的内涵和外延;纪录片道义品格 的实现,仅仅依赖作者个人的道德情感和主观动 机的“善意”显然是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纪录 主体如何表达这种“善意”,如何理解纪录片的 “善”与“真”、“善”与“美”的关联,如何 定位自己在纪录过程中的角色,如何处理对象化 的现实生活素材,如何建立与纪录对象的关系, 又如何将之呈现(有时是隐匿)于镜头前——这些 才是纪录片伦理的实质性内涵,也是纪录片美学 流变的重要参照。
比真实更重要的是观点。 纪录片的真实是“存在的真实性”与“视 像的逼真性”的和谐统一。 真实地反映生活并不是纪录片创作的根本 目的,纪录片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创作 者对生活具有主题意义的价值判断,并依 此实现与观众情感的交流。
作业一: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纪录片真实性的理解。
第二节 纪录片的纪实性
四.纪录片的真实性 纪录片的真实性的涵义:真实性是指纪录片所表 现的事物具有的客观实在性。它表现在形象真实、 声音真实、场面真实、乃至情感真实、心灵真实、 氛围真实等等。要求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以 采访摄像为基本手段,直接拍摄,记录真人真事、 真情真景。
真实性的判断依据:知觉判断、经验判断、 知识判断、惯例判断
文献性对纪录片创作的意义—— 影像史学; 文献性属于一种客观纪实的手法;平等、讨 论、尊重不同意见,既是科学精神,也是艺 术策略。 文献性与时空特定性的联系;时代背景和社 会背景。 文献性与历史责任。
纪录片的新闻意识
1.历史怀旧类题材纪录片 在现实与历史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让现 代人能够找到追述历史的当下记忆的由头。 有意识利用具有时效性的事件和时间点的 介入,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加入当下时间和事件的叙述能够打开时间 轴的纵深,让观众在古今的连接和跳跃间 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博大精深。
1.纪录片的纪实性的涵义 纪录片的纪实性:纪实是一种方法,一种 风格,一种追求,一种效果;纪实是非虚 构、非表演(包括反对不科学的重演、补 拍和干预)的客观记录,对逼近真实有利。 形声一体化的纪录形态与参与观察 纪录片的纪实性与真实性之间的联系与区 别:纪实是逼近真实的途径之一,并不是 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