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建设-最新范文
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

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为适应中小学音乐改革需要,高师如何强化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从教育對象未来的角色意识、实用性、复合性、综合性等,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谈几点看法。
标签:高师;音乐艺术专业;素质教育21世纪初,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目标,制定了标准和指导纲要。
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引发了人们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思考。
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成败与中小学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是息息相关的,为了使高师音乐教育能切实作到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高师音乐专业必须强化“师范性”。
音乐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促进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强化“师范性”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当今中小学音乐课教学。
但是,高师音乐教育通过近10年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课程计划、教材建设、教学方式等,较20世纪80年代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音乐专业学科的专业化特点,很容易让教师和学生迷失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转而重视培养某一专业的表演能力。
这一倾向在外行人看来,就是培养音乐家。
我认为这种教学倾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就是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强化“师范性”去实现。
一、确立从教意识,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当前社会上存在两种不利于学生专心从教学的因素。
一是社会上普遍对音乐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至今还把进行艺术教育看作可有可无,甚至是一种负担。
由于音乐课不纳入考试之列,倍受冷落。
音乐教师的地位过于低下,这种情况造成师范生不愿教书,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是受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教师纷纷下海,尤其是音乐教师,都到舞厅歌厅跑场,认为这样能赚大钱,这种人有“本事”,滋生了不愿当教师的思想。
论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

论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摘要:解决高师院校教材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特点的教学方法与符合*特点的考核方式,反复实践和组织,精心编写高师声乐教材,把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学改革声乐教材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内容与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挥功效与实践媒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
教材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涉及教育外部,又要涉及教育内部;既涉及各个学科问题,又涉及教学心理领域;既有科学求真问题,又有技术革新与美学意义;既有理论探索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有教与学的问题,又有管理的问题;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设问题,又包括教材的教学工作;既有教材的研制问题,又有教材的出版发行问题。
那么,如何加强高师的教材建设,编写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教学和社会需要,突出高等师范教育特点的教材,这是高师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院校声乐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学校的规模更大了,数量少了,*设置多了,办学条件更好了和招生人数更多了。
然而,作为高师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滞后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许多高师院校的学生缺乏适用的教材,这势必影响高师院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利于高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材建设发展缓慢,教材的编写组织管理不力,以致高师教材不能自成体系;二是有些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先进*与针对*;三是由于一些教材的缺乏,有些院校不得不采用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相符合,与实际不相符;四是有少数教师不愿选用高师教材。
许多高校教材的选择权在教师,教师使用老教材驾轻就熟,而使用新的高师教材往往要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浅谈师范教育中的声乐教育-模板

浅谈师范教育中的声乐教育在现代社会中,会唱歌,唱歌好听的人数不胜数,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唱歌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因此很多人认为学习声乐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殊不知,声乐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有一门训练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歌唱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在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声乐教育的目的性极强。
最根本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歌唱学工作和进行课外声乐活动辅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人爱唱歌、会唱歌的当今社会现实,在声乐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基本教学思路,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明确声乐的教学重要性声乐艺术是一种抽象的事物,演唱者应运用感觉、意识、想象、意志、情感等心理手段对歌唱与发声的生理机能进行调节与控制,提高歌唱水平和歌唱能力。
音乐的艺术展现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既不像舞蹈通过肢体的变化来引起人的审美愉悦,也不像绘画通过线条和色彩让人得到美的享受,而是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调动人们的情绪,让人们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以及和声、音色、速度、力度等的变化中来体会情感的变化。
这也就要求表演着对声音有极高的驾驭能力,而作为歌唱的基本功的声乐自然就显得十分重要。
只有学生在更好的把握这一基本功的基础上才能给抽象的音乐加以润色,才能让歌唱成为真正的艺术,而非简单的唱歌。
如果只是将声乐当作教学中不得不进行的一门学科内容来进行的话,这样的老师必会以完成工作的心态来进行教学,其中自然不乏敷衍的时候,自然也会让学生逐渐轻视对声乐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严重后果。
二、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一)帮助学生找准发音的位置入位置是声乐中的一个专业术语。
虽然在这方面许多专家有着不同的观点,但通过实践本人认为这个位置应该是因人而异的。
一般而言,喉头是最适宜用来发声的部位,从喉头发出是声音是最为优美的。
但是由于生理原因,每个人的喉头所在的位置都不一样,有的会比较靠前有的又会比较靠后。
论高师声乐教学“师范性”初探

论高师声乐教学“师范性”初探在声乐教学中提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的学习,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高师声乐教学“师范性”。
真正建立起符合高师教学艺术特色的声乐教学。
标签:高师声乐教学师范性艺术实践高师声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培养具有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音乐人才。
实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革以来,声乐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中小学教学特点更加突出,对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能技巧,熟悉各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还应了解中小学声乐教学的特点,学会儿歌的创编、学会自弹自唱,以及课外组织班级活动时合唱、指挥、表演艺术等综合能力,培养一专多能具有从事中小学教学的音乐教师。
这样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
一、高师声乐教学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普通高中,很多学生在入学前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声音训练,有些是因为文化分数低调剂到了音乐系,他们的音乐基础和嗓音条件参差不齐。
因此,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师范教学的关键。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其他专业的教学。
它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歌唱表演外,不再具备直观性,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专业,因此,声乐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的姿势和歌唱发声器官的构成和运用,掌握声区和换声区知识及正确的歌唱中的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
作为声乐教师,承担着学校音乐启蒙的教育任务,他们面对的是几乎没有音乐能力的中小学生,这对高师学生来说“唱好歌”是专业的一部分,“教好课”才是高师专业学生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没有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知识的学习,没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要想当好一名声乐教师是不可能的。
二、高师声乐教学应注重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提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如何突出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师范性-4页word资料

如何突出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师范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大院校普遍开设了音乐教育系,而声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程。
多年来,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沿袭音乐院校声乐专业授课方式方法,认为只要让学生唱好歌,声乐课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师范学校在对学生开展声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演唱能力。
师范学校的教师应当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师范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基础教育为主1.注重言传身教,规范自身行为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需要具备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师范学校开展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师范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教师行业,因此,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这就需要教师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基础教育为主,让学生能够记牢基本知识,能够对基本功进行灵活的运用。
教师也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
2.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基础工作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根据他们掌握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来体现的。
一个歌唱家既能够表演也能够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也是如此,其既能够具备教学能力,又能够具备演唱能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这些能力。
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总体体现就是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
师范学校的声乐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声乐教育培养歌唱家,另一种是通过声乐教育培养优秀教师,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今后从事工作的方向。
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基础工作。
3.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体现学生个人价值在以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缺乏对学生的重视。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声乐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每个学生可能拥有的基础知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嗓音还有唱法的不同,其演唱出来的感觉就有所不同,这时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高师音乐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师范性”的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师范性”的培养[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根底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
伴随着xx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公布与实施,根底音乐教育的改革不断的深入,这种新场面对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文章认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学习目标不太明确、重专业轻综合、重技能轻文化。
因此设置具有“师范性”特点的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使其正确认识就业环境与要求,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推动根底音乐教育实施的生力军。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教育现状师范性培养Abstract: The high teachers music education speciality is a cradle which trains basic music education teachers. Following the issue and implementation of " music course standard of full-time pulsory education (experiment draft ) ", basic reform constant deepening of music education, such new situation get the new reform demand out of to high teachers music education. Whether article think highteacher music education specialized student questionstoring in in study in knowledge mainly behave in three aspects. Namely study the goal very clear and valueing speciality more than synthesizing , valueing skill morethan culture. So set up course with characteristic ofnormal school , change students study idea , make correct understanding its obtain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nd demand ,could train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 promote basic fresh batants that music education implement.Key words: High teachers music education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Normal school Cultivation。
谈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建设声乐教学

《谈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建设:声乐教学》摘要:教学重除了演唱能力还应包括教学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分析、理、处理作品等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是高师与音乐院校声乐教学根区别,高师声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演唱能力还要重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摘要“师性”应该是高师音乐专业与专业音乐学院培养目标上主要区别专业音乐学院声乐教学是以培养歌唱演员目标师院校应该是以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音乐师目所以声乐教学上不应该只是演唱技能培养而应该以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其胜任教师这职业打下坚实基础高等师声乐教学长期以直沿用专业音乐学院声乐教学模式只重声乐演唱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它“师性”特“师性”应该是高师音乐专业与专业音乐学院培养目标上主要区别专业音乐学院声乐教学是以培养歌唱演员目标师院校应该是以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音乐师目所以声乐教学上不应该只是演唱技能培养而应该以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其胜任教师这职业打下坚实基础、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基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学音乐教师摇篮而学音乐教育主要目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作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传授者其身要具有正确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感才能担当起教育下代使命那么如何把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与声乐教学结合起体现声乐教学应有美学品质和人精神是高师声乐教学十分重要课题目前我国高师声乐教学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收到应有成效甚至有教育专提出“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美没有正确审美能力失了审美耳朵”这么说虽有夸张却反映出高师音乐教学(特别是声乐教学)存问题突出是声乐教学往往只是片面强调声音技巧和发声方法忽视了声音美感和“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审美标准歌唱者没有用审美眼光体味声乐作品丰富情感唤起心共鸣使歌唱失了灵魂学习发声方法掌握发声技巧终目是了更准确、生动、完整表现声乐作品涵声乐教学应始终把这理念播撒学生心里要懂得用心歌唱而不只是用技巧用心歌唱程才能体会美获得情感共鸣把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贯穿整声乐教学课堂发声练习要启发学生审美想象建立美声音形象;教学要指导学生对外量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理积累音乐化知识涵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舞台艺术实践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会对歌声审美、音乐感觉审美、演唱情感审美潜移默化教育培养学生审美和情感二、重综合能力培养高师声乐教学应以培养综合型音乐教学人才主要目教学重除了演唱能力还应包括教学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分析、理、处理作品等能力培养只有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才能体现“师性”特、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是高师与音乐院校声乐教学根区别高师声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演唱能力还要重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教学要特别重教学方法传授声乐课教学应常组织学生相听课也就是上课组织其他学生观摩教学观摩学习逐渐掌握教学方法掌握了定演唱技巧形成良声音概念以比如三年级可以开设专门“教学实践课”每声乐教师作指导老师学生按年级组每学生轮流当老师给组其他学生上课老师给予指导师生共讨论研究教学存问题提出建议这种教学实践课可以很促进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只有“教”程才能发现己不足明确学习方向主动完善己知识结构、培养艺术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提高只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舞台艺术实践是提高学生表演能力、演唱能力训练综合素质有效途径它体现着歌唱者对音乐感知、想象、审美和创作也是对歌唱者心理素质训练当前高师音乐教学艺术实践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除了别专业突出学生有参加演出或比赛机会部分声乐学生都缺少艺术实践声乐教师要己学生创造舞台实践机会从三年级开始可以定期学生举办演唱会专业些学生可以独唱、对唱;专业般学生可以其编排重唱、合唱等另外声乐教研室还可以定期举办声乐比赛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声乐教师要鼓励学生走上舞台不要用专业音乐院校标准要每学生要锻炼不断提升学生艺术修养艺术实践受历练学生将才能更胜任学音乐课唱歌教学和课外活动不但可以如学生唱还可以登上舞台学生展示美声乐艺术3、培养分析、处理作品能力作学音乐老师应该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化修养并具有分析、处理声乐作品能力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学生这些方面是比较欠缺学唱歌课、音乐欣赏课以及课外辅导都要老师善分析、理和处理作品每首声乐作品都包含了丰富化涵声乐教学要引导学生对每首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理不仅要了作者、代背景、作品曲式结构、风格特、歌词容、人物性格对演唱音色、强弱、语气、速、情绪甚至和弦连接、调性换、旋律线条与伴奏织体结合等都要进行分析四年学习学生能己演唱作品是有限教师要有识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了外不风格声乐作品或常安排学生进行教学观摩、听课对不国、不民族、不代、不风格作品理、学习程会积累丰富化涵逐渐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化修养和处理作品能力。
浅谈师范类认证下的普通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改革

浅谈师范类认证下的普通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改革
师范类学校应注重基础培养。
声乐是一门需要基础扎实的学科,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
对学生声乐基础的培养。
这包括声乐基本功的训练,如呼吸、咬字、发声等方面的练习。
师范类学校还应注重对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声乐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声音训练,更关注音乐的艺术表达。
师范类学校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与观众交流
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音乐会、合唱比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范类学校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声乐教育的关键因素,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
教师队伍对声乐教学的改革至关重要。
师范类学校应加强对声乐教师的培训和学术研究,
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还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声乐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
推动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创新。
师范类学校应与社会资源对接,开展实践教学。
声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师范类学校应积极与各类艺术团体、音乐学院、音乐学会等单
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在
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师范类学校在声乐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学生的基础培养、表演能力培养、教师队伍建设
和与社会资源对接的实践教学等方面。
通过不断创新,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
素质的声乐教师,为培养和培训优秀声乐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高等师范声乐教学如何凸显师范性

高等师范声乐教学如何凸显“师范性”【摘要1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
为此,高师声乐教学要注重基础理论与技巧、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l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师范性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以下简称高师音教专业)中,声乐课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这充分显示了高师音教专业的声乐教学在培养基础教育合格音乐师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师音教专业的声乐教学。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教学方法以及具有良好的歌唱审美情趣:能分析、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懂得青少年歌唱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有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歌唱能力和课外声乐辅导的工作能力。
虽然高师音教专业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与音乐院校培养的音乐表演方面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同之处(一个主要是上讲台.一个主要是上舞台).但是就声乐教学的规律来讲.高师音教专业的声乐教学与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因此。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基本上沿袭了音乐院校的“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只是限于教学对象的声音条件、音乐素质以及培养目标上的不同。
在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怎样突出“师范性”,也就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教学生“唱”的同时如何贯穿让学生掌握“教”的能力,这便是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改革探索的目标之所在。
近年来.部分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也在尝试进行突出“师范性”的探索改革,在原来声乐教学的个别课基础上又增加了集体课、观摩课、示范课、小组课和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学形式。
这样,学生除了在个别课中自身得到技能训练以外.又可通过集体课、观摩课、示范课等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了解和掌握除自身问题之外的各种声乐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教”打下一定的基础。
[论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高师声乐教学
![[论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高师声乐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b5acd1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69.png)
[论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高师声乐教学摘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加强,以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笔者认为高师学生在声乐教学方面应该有新的体现,同时注重突出师范性,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教学模式师范性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及其他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并通过教学及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审美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备适应中小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和知识等。
而高师声乐教学更是整个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更是音乐教师必备的一门技术。
如何在新世纪进一步提高高师声乐教学水平,笔者试从以下方面论述。
1、课程设置随着高校近年来的扩招,音乐类学生队伍已经壮大起来,而教师的编制远远没有跟上学生人数增长,这已经造成了现阶段高师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声乐教师的严重不足,而教师的不足已经导致了声乐集体课教学、小组课教学、甚至是长时间的不教学等诸多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矛盾。
增加声乐教师的问题并不是可以短时间内解决的,因此,这一矛盾势必要求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现阶段很多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是这样安排的:大一、大二年级采用集体声乐的授课方式,通常是几十学生一起上课;大三采取小组课教学;大四采取单独教学;就目前的授课模式笔者表示质疑!首先,低年级学生虽然进入大学,但有很多学生在高考时是突击型的学习(几个月、半年或一年),在气息的运用、音区的统一、混声的运用、咬字吐字、声腔的共鸣等基本功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更是由于在声乐高考后已经是近半年的时间没有进行专业的声乐指导(一般考生在每年的1月-3月考试,在考完专业考试后立即进入忙碌的文化课学习,然后是文化课高考、再后是焦急地等待录取通知……这段时间声乐训练已经近乎完全中断),在这种状况下,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几十人一起上声乐集体课,能有好的效果么,学生能有大的收获?其次,学生的声乐基础参差不齐。
浅析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浅析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浅析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全文如下: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则面临着更大的考验与挑战。
针对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专业培养目标仍待明确、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音乐教材缺乏师范性等问题,笔者相应提出转变陈旧观念,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育实践,培养教学能力;革新教材内容,重视师范性质等对策。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与推进,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做好音乐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培养好音乐教师。
本文简要介绍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在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能不断完善、发展。
一、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一生源情况。
随着社会和国家教育部门对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高师音乐教育的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报考音乐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但是,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存在“由于扩大招生规模,降低了专业和文化考试的录取线,有相当数量的新生的专业和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在高师教育的实际中,专业和文化素质偏低的生源“对音乐敏感度、知识理解力等方面较欠缺,给音乐教学尤其技能教学带来很大困难”[1],其不能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工作,也直接影响、决定了高校培养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师资力量。
当今,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资来源主要以下有五类:1、毕业于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2、在本校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能力突出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3、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优秀硕士生;4、聘任其他学校的教授或是专业演出团体中水平较高的演员作为专家进行专业授课5、引进国外专家或者知名学者。
以上五种师资力量基本涵盖了各大高师院校的教师来源,尤其是前三种,成为高师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不同来源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经历,教学理念和授课经验也不尽相同,有着各自的特点。
谈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

谈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摘要: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质和核心,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切合实际,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一专多能、从教能力五方面对办学方向进行全面把握,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师范性特点。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师范性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10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输出的人才主要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
当前,我国中小学面临着教师紧缺,教学任务繁重的问题,加之中小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大量的课外文艺活动,这些活动往往由音乐教师来全权负责组织安排,致使音乐教师课内与课外教学都担负重任。
为了适应这一现状,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吹、拉、弹唱的多面手,在讲台上堪称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文艺活动中堪称一名合格的组织者,在舞台上堪称一名弹唱俱佳的演员。
而如今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已与中小学的实际人才需求脱节,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式,矛盾至此产生,主要表现在所学不能为所用的现象上。
所以,当前音乐教育的改革应该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探索。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如何能跟上教育形式的步伐,体现自身特点,在艺术和规律的指导下,使教学更加满足实际需求,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一专多能、从教能力五方面探讨,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师范性的特点,笔者认为这才是今后高等师范教育的关键所在。
1 培养目标当前,多数高等师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到中小学从教后,难以适应中小学的工作环境,无法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不论是教学任务,抑或是课外活动组织工作都难以出色完成。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目标有些偏颇。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要输出什么类型的人才?输出人才面向的主体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通过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总结,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办学的目标。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分析论文标题:高师声乐教学分析论文引言: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发展音乐才能、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高师声乐教学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高师声乐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传统的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单一,强调纯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表演能力的培养。
为了满足现代音乐市场的需求,高师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
首先,应加强针对不同学生类型的课程设置,例如针对专业培养方向的课程和对音乐爱好者的音乐欣赏课程。
其次,应增加一些与音乐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如舞台表演技巧、团队合作能力等。
最后,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的三、评价体系的传统的声乐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为主,忽视了学生在音乐表达、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高师声乐教学应建立全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首先,应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学术论文、课堂演示和个人作品展示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应注重对学生实际表演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比赛和艺术演出等,展现自己的才华。
最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结论:高师声乐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可以使声乐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培养出更符合音乐行业需求的人才。
高师声乐教学还需要教师的积极推动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共同努力为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师声乐教材建设之我见

85音乐教育·高等教育SONG OF YELLOW RIVER / 072020近年来,随着声乐教材的不断改革,国内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声乐教材,极大地提升了高师声乐教学的质量,但是当然在教材建设方面仍然问题很多,严重影响了国内声乐教育的发展。
一、高师声乐教材教学应用的现状自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之后,国内许多高校加大了对音乐教育课程的完善力度,加强了培养目标的师范指向性和专业科学性要求,对教材编排设置以及课程内容都进行了改进,总体看国内高师音乐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当前国内许多省份的高师声乐专业的教材仍然使用旧套教材,教材内容设置有所不同,这是和教学形式相关联的。
声乐课程可以分为集体课和小课形式,而且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和目的,不同的出版社的目标设置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当中,教材并不是很统一。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体现声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和灵活性,劣势是不利于整体改革的推进。
比如有的地区声乐教材以曲谱为主,有的地区声乐教材则加入了许多理论讲解。
教材是教育课程的核心骨干,如果教材缺乏统一的指向性和专业科学性,那么会对高师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阻碍。
二、高师声乐教材教学中的问题(一)高师声乐教材形式单调当前高师声乐教材的形式比较单调,主要围绕学生的声乐技巧和技能开展教材教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是缺乏师范性的指向。
大多数教材将曲谱集合起来装订,教学中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技巧学习,但是对于声乐作品的背景、风格等方面缺乏深入的介绍。
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二)教材内容陈旧高师音乐专业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基地,音乐综合能力是音教系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以在教材内容上面要体现出专业性。
当前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没有明确的曲目类别区分,只是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简单排列,忽视了音乐本身的个性,甚至出现了有些美声唱法的学生只唱美声歌曲,而民族唱法的学生又只唱民族歌曲,这与教材内容陈旧,不够创新有直接关系。
谈高师声乐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完整版)

谈高师声乐课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近年来,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开设了音乐教育等相关专业,为全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和声乐专业表演人才。
与其他师范专业科目教学相比,声乐课教学的专业性更强,更需要担任声乐课教学的教师具备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适应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高师声乐课教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声乐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有效提高高师声乐课教学工作水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教学近年来,国内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
与其他师范专业学科不同,高师声乐教学既具有师范专业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又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教师掌握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实现声乐课教学的目的。
当前,很多高师院校在开展声乐课教学的过程中,都在尝试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期实现提高声乐专业课教学水平的目标,虽然这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声乐专业课教学目的性针对性不强、实际教学效果不足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声乐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包括声乐理论、声乐训练、声乐作品鉴赏、声乐表演、声乐教学等。
这是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把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声乐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科学原理,进行严格有序地科学训练。
高师声乐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包含两方面,一是以培养声乐专业教学人才、专业教师和专业科研人员为主,主要从事声乐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理论研究等工作;二是以培养声乐专业表演人才和艺术人才为主,主要从事声乐表演等相关工作[1]。
在明确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声乐课专业教学工作水平。
一、高师声乐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当前国内高师院校声乐专业课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声乐理论、发声训练、演唱、范唱等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1.理论教学所占比重相对较高。
作为区别于艺术院校的高等师范类院校,很多院校对于声乐专业教学的理论性要求很高,甚至将其视为与艺术类院校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高师声乐教学论文

高师声乐教学论文高师声乐教学论文第一篇一、教育模式的改变改变同学与老师的观念。
提升高师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模式,高师毕业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师,而如何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就需要在校期间的刻苦钻研和发奋图强,只有同学的素质提升上去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的观念和同学的观念都需要改变,需要树立自强的想法,和坚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声乐的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来为同学更好的传授知识。
二、针对性教学实践性教学1、开展课堂鉴赏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声乐教学的创新,更是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可以把几个班的同学聚合到一起,开展一些活动,让同学们锻炼在众人面前能够很好的进行歌曲的演唱或者是乐器的弹奏,这样让大家评选自己喜欢的表演者作为大家学习的典范,提升了同学的素质并对同学们的能力进行了锻炼,以免今后在教学课堂上畏惧或者是畏惧舞台。
2、教学题材的选取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随着高校声乐教育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高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背离。
教学题材的选取也是非常关键的,不能过于狭隘,要对中外的优秀作品进行定期的鉴赏分析,在欣赏国外名家的作品时候同学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大家集思广益对课堂教学提出建议,不断完善课堂内容和提升课堂教学水准,同学们应该在欣赏过后,大家进行比赛,对欣赏的歌曲或者乐器都可以进行现场评比,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技能,又可以提升同学们的兴趣。
3、同学们的素质差异以国家教育新要求为背景,通过各自不同的教学特色、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考试形式、就业需求为要求,但是由于目前的招生降低了门槛,许多不同素质的同学五湖四海的进入艺术学校,但是素质的不同导致课堂无法正常的进行,无法一视同仁,所以就需要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基本功的不同,素质的不同进行分班教学,最终的教学大纲可以进行不同的设计,教学考核的程度也就不同,这样的分类教学既能对素质好的同学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教学,还能为基本功差的同学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差异性带来的恶性循环。
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研究

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研究摘要: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改革,高校长期采用音乐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需求,并开始结合实际教学需求,采用不同类型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从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现状入手,探讨多种可行性教学模式,指导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程;教学模式前言:现阶段,多数高等学院在进行声乐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过于重视专业性表演,未能考虑实际需求。
但在教育模式改革推进下,多种有效教学模式已经开始被应用于声乐课堂中,提升了课堂授课效果和教学水平,推动了多元现代化音乐课堂建立,一、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现状分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艺术类教学课程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展开了艺术教育改革,而艺术教育已经开始作为多数高等院校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重要方式,在各项课程中低位明显提升。
声乐课程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受市场对声乐人才需求量提升,高等院校愈加关注对学生声乐方面技能培养,使得专业类音乐学院和师范类等非专业院校,均在不断扩大艺术生招生规模。
但在实际开展课程教学中,部分院校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长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声乐专业学生培养结果不佳。
为此,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以及现代化教学模式建设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已经成为提升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重点[1]。
二、高等师范院校可行性声乐教学模式探讨(一)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既属于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又是课堂中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间相互协作,利用教学环境、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情境等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时间机会,主动在沟通交流中弥补不足。
进行合作学习教学中,首先,应为学生提供能良好的合作学习条件,包含足够师资力量、开放学习环境、丰富教学资料与设备等,便于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其次,创设氛围活跃且相对开放教学情境,以此提升学生从参与课堂积极性。
由学生自主建立学习小组,在相应学习场景中围绕课堂授课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如同一声部男生演唱《在那银色月光下》,而同一声部女生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在演唱练习中相互点评、取长补短,并由教师进行最终点评。
浅谈如何培养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师范性

浅 谈如何 培养高 I J 币 声 乐教 学中 的师范性
一万 娜 南 昌师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摘要 : 学校要从 对学生的师范性培养着手 , 然合根据教 学情 况, 并入 到声乐创新 中去发表 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 明 确 方 向 思 想道 德 师 范性 高 师 学校
现 在 我 们 国 家 音 乐 学 院 的 声 乐 教 学 模 式 都 是 一 些 高 等 师 范 院 校 沿 用 的 教 学模式 , 所 以 现 在 高 师 院 校 里 的 声 乐 入 中小 学校 做 音乐教 师的 , 做 为一 名 中 小 学 的音 乐教 师 ,不单单 是 要会 唱歌 , 还 应会 教 书、 会跳 舞 、 会 弹 曲、 会 给 学 生 组 织音 乐 小组 活动等 等 。而 且 , 作 为 音 学 习 能 力 培 养 ,做 为 师范 院 校 的 学 生 , 应该 具备 较强 的技 能 、 好 的 教 学 能 力 甚
是空 洞 的 , 失 去 了音 乐 教 育 最 基 本 的 魅
与教 学趋 近于 “ 人性 ” 的发展 。
( 二) 和 声 课 程 教 学 更 加 注 重 探 索 性
和 声 教 学 价 值 目标 多 元 化 中 涵 盖 了过 程 与 方 法 的 教 学 目 的 。 传 统 的 和 声 教学 形式 以教 授为主 。 和 声 课 程 与 教 学 的 多 元 化 要 求 教 学 更 加 关 注 学 生 的 探
位, 也 进 不 去 一 些演 出团 队 , 使 得 学 生 毕 业 后 工 作 就 业 的难 。 所 以 , 我 们 现 在 应 把 高 师 院 校 的 学 生 师 范 性 教 育 放 在
第 一位 才是 当务 之急。
一
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

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摘要]声乐作为高师音乐教育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必须突出师范性特色,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①灵活的富有针对性的授课形式;②理论讲授与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授课方法;③因材施教、重在实践的教学原则;④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钢琴伴奏能力。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师范性;教学模式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主要讲授声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音乐表现力,能够独立演唱较高难度的中外声乐作品,同时逐步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以达到能够胜任中小学以及各种层次声乐教学工作的目的。
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高师声乐必须突出自己师范性的特色,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活的富有针对性的授课形式灵活的富有针对性的授课形式是高师音乐教学的特有形式,是对声乐、钢琴、器乐等专业课程的特殊要求。
1.个别课。
所谓个别课,是我们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嗓音特点,入学时的不同水平和程度,因材施教,对学生一对一地进行针对性训练。
这种授课形式师生之间容易交流,教师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为他们安排适合自己的练声曲和歌曲,充分发挥他们的特色与特长,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2.小组课。
小组课一般3-5人为一组,把嗓音条件相似,歌唱水平和程度相近的学生编在同组,共同练习发声,互相聆听。
这样会使一些独立演唱能力不强的同学在群体参与的气氛中放下包袱,顺利跨越一些技术障碍。
这种授课形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他人身上发现优点和不足,通过比较,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3.集体课。
声乐的集体课主要是讲解一些声乐基本原理,加强同学们的声乐理论修养,定期邀请一些专家、教授为学生举办各种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作为个别课和小组课的补充,集体课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讲授与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授课方法高师阶段的声乐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还要掌握较全面的声乐理论和声乐文化知识,通过理论课的讲授,掌握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正确的声音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建设
摘要:“师范性”应该是高师音乐专业与专业音乐学院在培养目标上的主要区别。
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是以培养歌唱演员为目标,师范院校应该是以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的,所以在声乐教学上不应该只是演唱技能的培养,而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本,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其胜任教师这一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师范声乐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模式,只注重声乐演唱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它的“师范性”特点。
“师范性”应该是高师音乐专业与专业音乐学院在培养目标上的主要区别。
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是以培养歌唱演员为目标,师范院校应该是以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的,所以在声乐教学上不应该只是演唱技能的培养,而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本,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其胜任教师这一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为基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传授者,其自身要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情感才能担当起教育下一代的使命。
那么,如何把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与声乐教学结合起来,体现声乐教学应有的美学品质和人文精神,是高师声乐教学十分重要的课题。
目前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收到应有的成效。
甚至有教育专家提出,“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的美没有
正确的审美能力,失去了审美的耳朵”。
这么说虽有点夸张,却反映出高师音乐教学(特别是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为突出的是在声乐教学中往往只是片面强调声音技巧和发声方法,忽视了声音的美感和“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审美标准,歌唱者没有用审美的眼光去体味声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唤起内心的共鸣,使歌唱失去了灵魂。
学习发声方法,掌握发声技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生动、完整的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在声乐教学中应始终把这一理念播撒在学生的内心里,要懂得用心去歌唱而不只是用技巧。
在用心歌唱的过程中才能体会美获得情感的共鸣。
把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之中。
在课堂发声练习时,要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建立美好的声音形象;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中外大量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理解,积累音乐文化知识内涵,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舞台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会对歌声的审美、音乐感觉的审美、演唱情感的审美。
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情感。
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高师声乐教学应以培养综合型的音乐教学人才为主要目的。
教学重点除了演唱能力还应包括教学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分析、理解、处理作品等能力的培养。
只有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体现“师范性”的特点。
1、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是高师与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最根本的区别。
高师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时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
在声乐课教学中应经常组织学生互相听课,也就是在上课时组织其他学生观摩教学。
在观摩学习中
逐渐掌握教学方法。
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形成良好的声音概念以后,比如在三年级时,可以开设专门的“教学实践课”。
每个声乐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学生按年级为一组,每个学生轮流当老师给小组其他学生上课,老师给予指导。
最后,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好的建议。
这种教学实践课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只有在“教”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学习的方向,主动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培养艺术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只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
舞台艺术实践是提高学生表演能力、演唱能力,训练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它体现着歌唱者对于音乐的感知、想象、审美和创作,也是对歌唱者心理素质的训练。
当前,在高师音乐教学中艺术实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除了个别专业突出的学生有参加演出或比赛的机会,大部分声乐学生都缺少艺术实践。
声乐教师要为自己的学生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
从三年级开始。
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演唱会。
专业好一些的学生可以独唱、对唱;专业一般的学生可以为其编排重唱、小合唱等。
另外,声乐教研室还可以定期举办声乐比赛,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声乐教师要鼓励学生走上舞台,不要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在锻炼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艺术实践中受过历练的学生,将来才能更好的胜任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和课外活动,不但可以自如的为学生范唱还可以登上舞台为学生展示美好的声乐艺术。
3、培养分析、处理作品的能力作为中小学音乐老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并具有分析、处理声乐作品的能力。
当前高师音乐教育
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
中小学的唱歌课、音乐欣赏课以及课外辅导中,都要求老师善于分析、理解和处理作品。
每一首声乐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声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每一首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理解。
不仅要了解作者、时代背景、作品的曲式结构、风格特点、歌词内容、人物性格,对于演唱的音色、强弱、语气、速度、情绪甚至和弦的连接、调性的转换、旋律线条与伴奏织体的结合等都要进行分析。
四年学习中学生能自己演唱的作品是有限的,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外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
或经常安排学生进行教学观摩、听课。
在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的理解、学习过程中会积累丰富的文化内涵,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和处理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