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多数患者在新生儿期可出现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危象,女性出现外生殖器男性化,
男性有假性性早熟。
• 蚕豆病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一 般在食用蚕豆后1-2天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一旦发 病,来势凶猛,表现为全身不适、脸色苍白、厌食、恶 心、黄疸、尿色加深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休克、 全身衰竭,甚至会危及生命。
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用于患儿诊治、护理、教育的经 费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投入费用的3.7倍,充分体现开展 新生儿疾病筛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1年广州市进行相同内容经济统计分析,开展先天 性甲低和PKU两种疾病筛查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 29265246元,成本效益之比为7.9,高于全国水平1倍 以上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
资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35种新 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目录
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基本知识 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串联质谱技术介绍 四、专家团队的组建 五、项目内容与运行方式
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遗传性代谢病?
PKU筛查协作组,共筛查新生儿约20万,PKU发病率为1:16500
(一)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2
1997~1999年中国、芬兰新生儿疾病筛查合作项目在5 大省市(天津、上海、河南、湖南和江西)新生儿疾病筛 查中心开展活动
1998年,卫生部组织专家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根据全 国的经济水平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进行厂成本/效益分析
(一)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1
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起步于20世纪80年初
1981年上海新华医院和儿科医学研究所开始筛查3种新生儿疾病( 先天性甲低CH、苯丙酮尿症PKU和半乳糖血症GaL) 1983年首次报告31862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PKU的发病率为 1:15930;先天性甲低为1:6309;未检出GaL 1982~1985年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全国11个省市
1.发病后果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
1)80%神经系统损害 脑瘫、智力低下、顽固性惊厥、拒食、呕吐、神经功能异常等 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昏迷或死亡。 2)70%多脏器损伤 如肝脏肿大、肝功能不全、肾损伤、黄疸、青光眼、白内障、 容貌怪异、毛发异常、皮肤异常、耳聋等症状。 3)40%患儿终身残疾 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及体格发育。相当多的IMD患儿在确诊和治 疗之前即已死亡。 4)因此遗传代谢病是死亡率与伤残率很高的疾病!对于每个患病 的新生儿父母、家庭而言都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一)世界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2
• 德国 1991年至2001年间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对出生 人口的98%进行了筛查. • 澳大利亚自2004年起实现了全部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技术 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 • 美国在2002年底已有24个州开展48种新生儿疾病筛查 ,2008年美国98%的出生婴儿进行48种新生儿先天性 代谢缺陷病筛查。 • 日本、韩国的新生儿筛查已经由家长自愿筛查变为依照 国家立法必须进行的项目。
如:常见的4种遗传代谢疾病危害
苯丙酮尿症发生率全国为万分之一。患儿若能在出生1个 月内服用一种低或无苯丙氨酸的特殊奶粉,一般不会出现 智力损害。但如未经处理,95%的患儿智力会呈重度或极 重度损害。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俗称“呆小病”)发生率为万 分之五,是患儿在胎儿时期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影 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患儿身高和智力发 育。由于患儿在新生儿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家长往 往拒绝作新生儿疾病筛查。而一旦患儿出现眼距宽、塌鼻 梁、躯干长、四肢短等临床症状后,即使再经治疗,智力 低下也已无法挽回。
先天性代谢缺陷致病因素在已发病例中:35%的患儿遗传 自父母的缺陷基因,由环境因素导致缺陷占65%。
(三)什么是新生儿疾病筛查?
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代 谢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避免智能残疾的发生,提高人口质量而施行的专项检查 。 即在新生儿出生后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出现异常,而尚未出 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时就早期明确诊断,并进 行及时而有效的对症治疗,以避免患儿的重要脏器出现 不可逆性损害, 进而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 育。这就是新生儿疾病筛查
遗传代谢疾病的特点
1. 病种繁多,目前已发现500余种疾病。 80%属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 2. 单病发生率低,群体患病率高。 3. 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复杂多样。 4. 相对发病早,出生后6个月之前有临床表现的大约有40 多种。 5. 临床表现不特异,医生难于积累经验,不易诊断,有 赖遗传学或生化方法确诊。 6. 这些疾病多数在新生儿期不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之 后一旦发现异常表现,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已不可逆 转。 7. 新生儿期筛查可及时诊断治疗、挽救生命、降低伤残 率和死亡率。
(一)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3 (政策环境)
•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党和政府 为了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 1994年国家颁布的《母婴保护法》中已明确提出“逐步开展新生 儿疾病筛查”; • 2000年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明确 提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母婴保健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再次强调 推广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 • 国务院《2011-2020中国儿童发展规划》提出了“减少新生儿出 生缺陷和儿童死亡、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 • 2002年卫生部、中国残联人联合会共同推出《中国提高出生人口 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 • 卫生部2009年出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 卫生部多次组织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专家编写和修改《新生儿疾 病筛查技术规范》,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 ……..
造成出生缺陷发生有三大常见的原因:
① 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在上代或家族中可找到相同的患者。 A. 由于精子或卵子发生了异常而导致; B. 通过带有异常基因的父亲或母亲传递而来。 ②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4个方面。 A. 物理因素:高温、高热、放射线等; B. 化学因素:药物、农药、化肥等; C. 生物因素: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等; D. 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吸毒等。 ③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有的病是有遗传因素作背景,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就会发病,如 蚕豆病(一种溶血性疾病),有遗传因素存在,吃蚕豆就可能发 病,如果他不吃蚕豆,就可能不发病。
二、新生儿疾病筛查 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一)世界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1
• 国际新生儿疾病筛查已有50多年发展历史。 1953年德 国Bickel首先使用低Phe奶方治疗PKU获得成功,提出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设想把患儿尽早从人群中 筛选出来,因此形成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概念。 • 1962-1963年美国筛查40万例新生儿,发现病人20多名 并早期治疗,证明新生儿疾病筛查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从此,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得到推广,成为 预防医学一项重要措施。
人体内生化代谢图——集成电路图
每一代谢环节的 阻滞都会导致代 谢紊乱,这种病 态即为代谢病
(二)遗传代谢病的病因
• 遗传性代谢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蛋白质分子 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导致酶、受体、载体 等的缺陷,使机体的生化反应和代谢出现异常, 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一系列临床 表现的一大类疾病。
出生缺陷
唐氏筛查
• 1866年,英国医生唐.兰顿发现21-三体病症,因此以他的 名字命名“唐氏综合症”
3、具有隐匿性与不可逆转性
• 隐匿性: • 新生儿出生后体内某些代谢产物虽已出现异常,但 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就早期不容 易诊断,是儿科临床的疑难杂症。 • 此类疾病大多以神经系统症候为主要临床特点, 其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的特异性检查。
(((9
((七)遗传代谢病的防治
1防治策略——三级预防
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是预防。预防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有 三道防线——— • 第一道是婚检: • 第二道是产前诊断: • 第三道新生儿疾病筛查。
2、防治关键——早查、早诊、早治
每一道防线都有独特的防治方法,也有着预防不同疾病 的效果,第三道防线是预防遗传代谢疾病的重要环节 新生儿疾病筛查就是现代预防医学优生优育的一项重 要内容。
• 遗传性代谢病 ( 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 IEM)是 一类有代谢功能缺陷的遗传病;是一类涉及氨基酸、有 机酸、脂肪酸、尿素循环、碳水化合物、类固醇、金属 等多种物质代谢障碍的疾病 。 • 患儿在新生儿期通常没有症状,可是一旦出现异常临床 表现就表明疾病已进入晚期,身体和智力的损害已不可 逆转,失去了治疗机会。是导致儿童残疾或夭折的主要 病因之一。。
不可逆转性
• 此类疾病表现复杂,可以造成体内任何器官和系统的损 害。患儿在新生儿期常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 异常,身体和智力的损害已不可逆转,失去了治疗的机 会,死亡率和复发率也很高,是导致婴幼儿不明原因死 亡或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 • “新生儿筛查真的太重要了,我们必须保证每个孩子都 能接受这项关系孩子一生的“安检”。 • 因此早期筛查是控制与降低遗传代谢病危害最有效的途 径!
有机酸血症症状
脂肪酸氧化缺陷病症状
低血糖
肌肉无力
癫痫发作 心肌病
如果不及时诊断
会引起终身后 遗症: 神经发育迟缓 运动功能减退 终身残疾
• GA1(戊二酸血症1型)
GA-1—戊二酸血 症I型
GA 1 筛查
GA 1 无筛查
(六)遗传代谢病的危害
1、发病后果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 2、总发病率不低 3、具有隐匿性与不可逆转性
五)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现
• 神经系统: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拒食、呕吐、嗜 睡,顽固性惊厥、肌张力亢进或低下, 进行性运动失调 ,脑瘫、智力低下,甚至昏迷、死亡等神经系统严重并 发症。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脱水,肝脏肿大或肝功能 不全。 • 代谢紊乱呼吸、循环:喂奶困难, 呼吸困难,体重减少 , 有异味,低血糖, 酮症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高氨 血症。 • ,其他: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慢性湿疹、黄疸 、 色素缺失 、眼部异常、耳聋、头围小、生长发育迟 缓等症状。
2、总发病率不低
• 中国出生缺陷病总发生率约为5.6%,每年1600万新生儿 出生,其中约有90万带有出生缺陷。 • 可见明显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有40万到50万个有代 谢缺陷的新生儿:其中就有五万个痴呆、低智的患儿. 国家每年因此损失二十个亿。出生缺陷不但是造成儿童 残疾的重要原因,也日渐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根据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中国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 生率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9./万上升到 2011年的153./万。 • 在全国婴儿死因中的构成比顺位由2000年的第4位 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其中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由 于其高发及不可逆而导致终生发病,对儿童身体健康构 成很大的威胁,
人体有一个完善的生化代谢体系 ——集成电路图
• 人体内生化代谢是处于一个非常完善的代谢体系中,犹 如一副集成电路板,各个部位控制着不同的代谢,有着 不同的功能,相互之间又具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衔接关系 。 • 如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尿 素循环等,但是一旦哪个环节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性的 紊乱,紊乱的病态统称为遗传代谢性疾病。
(四)遗传代谢病的分类
1. 糖代谢异常 半乳糖血症、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 2. 氨基酸代谢异常 苯丙酮尿症、尿素循环异常、支链氨基酸代谢异常( 有机酸血症MMA,MSUD) 3. 脂肪酸代谢异常 短、中、长链脂肪酸氧化异常· · · 4. 核酸代谢异常 黄嘌呤尿症、尿嘧啶胸腺嘧啶尿症、β-脲基丙酸酶 缺乏症· · · 5. 细胞器官异常 线粒体疾病、过氧化媒体病、溶酶体疾病· ·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多数患者在新生儿期可出现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危象,女性出现外生殖器男性化,
男性有假性性早熟。
• 蚕豆病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一 般在食用蚕豆后1-2天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一旦发 病,来势凶猛,表现为全身不适、脸色苍白、厌食、恶 心、黄疸、尿色加深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休克、 全身衰竭,甚至会危及生命。
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用于患儿诊治、护理、教育的经 费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投入费用的3.7倍,充分体现开展 新生儿疾病筛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1年广州市进行相同内容经济统计分析,开展先天 性甲低和PKU两种疾病筛查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 29265246元,成本效益之比为7.9,高于全国水平1倍 以上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
资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35种新 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目录
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基本知识 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串联质谱技术介绍 四、专家团队的组建 五、项目内容与运行方式
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遗传性代谢病?
PKU筛查协作组,共筛查新生儿约20万,PKU发病率为1:16500
(一)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2
1997~1999年中国、芬兰新生儿疾病筛查合作项目在5 大省市(天津、上海、河南、湖南和江西)新生儿疾病筛 查中心开展活动
1998年,卫生部组织专家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根据全 国的经济水平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进行厂成本/效益分析
(一)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1
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起步于20世纪80年初
1981年上海新华医院和儿科医学研究所开始筛查3种新生儿疾病( 先天性甲低CH、苯丙酮尿症PKU和半乳糖血症GaL) 1983年首次报告31862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PKU的发病率为 1:15930;先天性甲低为1:6309;未检出GaL 1982~1985年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全国11个省市
1.发病后果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
1)80%神经系统损害 脑瘫、智力低下、顽固性惊厥、拒食、呕吐、神经功能异常等 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昏迷或死亡。 2)70%多脏器损伤 如肝脏肿大、肝功能不全、肾损伤、黄疸、青光眼、白内障、 容貌怪异、毛发异常、皮肤异常、耳聋等症状。 3)40%患儿终身残疾 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及体格发育。相当多的IMD患儿在确诊和治 疗之前即已死亡。 4)因此遗传代谢病是死亡率与伤残率很高的疾病!对于每个患病 的新生儿父母、家庭而言都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一)世界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2
• 德国 1991年至2001年间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对出生 人口的98%进行了筛查. • 澳大利亚自2004年起实现了全部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技术 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 • 美国在2002年底已有24个州开展48种新生儿疾病筛查 ,2008年美国98%的出生婴儿进行48种新生儿先天性 代谢缺陷病筛查。 • 日本、韩国的新生儿筛查已经由家长自愿筛查变为依照 国家立法必须进行的项目。
如:常见的4种遗传代谢疾病危害
苯丙酮尿症发生率全国为万分之一。患儿若能在出生1个 月内服用一种低或无苯丙氨酸的特殊奶粉,一般不会出现 智力损害。但如未经处理,95%的患儿智力会呈重度或极 重度损害。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俗称“呆小病”)发生率为万 分之五,是患儿在胎儿时期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影 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患儿身高和智力发 育。由于患儿在新生儿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家长往 往拒绝作新生儿疾病筛查。而一旦患儿出现眼距宽、塌鼻 梁、躯干长、四肢短等临床症状后,即使再经治疗,智力 低下也已无法挽回。
先天性代谢缺陷致病因素在已发病例中:35%的患儿遗传 自父母的缺陷基因,由环境因素导致缺陷占65%。
(三)什么是新生儿疾病筛查?
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代 谢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避免智能残疾的发生,提高人口质量而施行的专项检查 。 即在新生儿出生后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出现异常,而尚未出 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时就早期明确诊断,并进 行及时而有效的对症治疗,以避免患儿的重要脏器出现 不可逆性损害, 进而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 育。这就是新生儿疾病筛查
遗传代谢疾病的特点
1. 病种繁多,目前已发现500余种疾病。 80%属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 2. 单病发生率低,群体患病率高。 3. 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复杂多样。 4. 相对发病早,出生后6个月之前有临床表现的大约有40 多种。 5. 临床表现不特异,医生难于积累经验,不易诊断,有 赖遗传学或生化方法确诊。 6. 这些疾病多数在新生儿期不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之 后一旦发现异常表现,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已不可逆 转。 7. 新生儿期筛查可及时诊断治疗、挽救生命、降低伤残 率和死亡率。
(一)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3 (政策环境)
•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党和政府 为了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 1994年国家颁布的《母婴保护法》中已明确提出“逐步开展新生 儿疾病筛查”; • 2000年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明确 提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母婴保健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再次强调 推广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 • 国务院《2011-2020中国儿童发展规划》提出了“减少新生儿出 生缺陷和儿童死亡、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 • 2002年卫生部、中国残联人联合会共同推出《中国提高出生人口 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 • 卫生部2009年出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 卫生部多次组织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专家编写和修改《新生儿疾 病筛查技术规范》,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 ……..
造成出生缺陷发生有三大常见的原因:
① 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在上代或家族中可找到相同的患者。 A. 由于精子或卵子发生了异常而导致; B. 通过带有异常基因的父亲或母亲传递而来。 ②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4个方面。 A. 物理因素:高温、高热、放射线等; B. 化学因素:药物、农药、化肥等; C. 生物因素: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等; D. 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吸毒等。 ③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有的病是有遗传因素作背景,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就会发病,如 蚕豆病(一种溶血性疾病),有遗传因素存在,吃蚕豆就可能发 病,如果他不吃蚕豆,就可能不发病。
二、新生儿疾病筛查 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一)世界新生儿疾病筛查历史1
• 国际新生儿疾病筛查已有50多年发展历史。 1953年德 国Bickel首先使用低Phe奶方治疗PKU获得成功,提出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设想把患儿尽早从人群中 筛选出来,因此形成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概念。 • 1962-1963年美国筛查40万例新生儿,发现病人20多名 并早期治疗,证明新生儿疾病筛查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从此,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得到推广,成为 预防医学一项重要措施。
人体内生化代谢图——集成电路图
每一代谢环节的 阻滞都会导致代 谢紊乱,这种病 态即为代谢病
(二)遗传代谢病的病因
• 遗传性代谢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蛋白质分子 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导致酶、受体、载体 等的缺陷,使机体的生化反应和代谢出现异常, 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一系列临床 表现的一大类疾病。
出生缺陷
唐氏筛查
• 1866年,英国医生唐.兰顿发现21-三体病症,因此以他的 名字命名“唐氏综合症”
3、具有隐匿性与不可逆转性
• 隐匿性: • 新生儿出生后体内某些代谢产物虽已出现异常,但 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就早期不容 易诊断,是儿科临床的疑难杂症。 • 此类疾病大多以神经系统症候为主要临床特点, 其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的特异性检查。
(((9
((七)遗传代谢病的防治
1防治策略——三级预防
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是预防。预防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有 三道防线——— • 第一道是婚检: • 第二道是产前诊断: • 第三道新生儿疾病筛查。
2、防治关键——早查、早诊、早治
每一道防线都有独特的防治方法,也有着预防不同疾病 的效果,第三道防线是预防遗传代谢疾病的重要环节 新生儿疾病筛查就是现代预防医学优生优育的一项重 要内容。
• 遗传性代谢病 ( 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 IEM)是 一类有代谢功能缺陷的遗传病;是一类涉及氨基酸、有 机酸、脂肪酸、尿素循环、碳水化合物、类固醇、金属 等多种物质代谢障碍的疾病 。 • 患儿在新生儿期通常没有症状,可是一旦出现异常临床 表现就表明疾病已进入晚期,身体和智力的损害已不可 逆转,失去了治疗机会。是导致儿童残疾或夭折的主要 病因之一。。
不可逆转性
• 此类疾病表现复杂,可以造成体内任何器官和系统的损 害。患儿在新生儿期常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 异常,身体和智力的损害已不可逆转,失去了治疗的机 会,死亡率和复发率也很高,是导致婴幼儿不明原因死 亡或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 • “新生儿筛查真的太重要了,我们必须保证每个孩子都 能接受这项关系孩子一生的“安检”。 • 因此早期筛查是控制与降低遗传代谢病危害最有效的途 径!
有机酸血症症状
脂肪酸氧化缺陷病症状
低血糖
肌肉无力
癫痫发作 心肌病
如果不及时诊断
会引起终身后 遗症: 神经发育迟缓 运动功能减退 终身残疾
• GA1(戊二酸血症1型)
GA-1—戊二酸血 症I型
GA 1 筛查
GA 1 无筛查
(六)遗传代谢病的危害
1、发病后果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 2、总发病率不低 3、具有隐匿性与不可逆转性
五)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现
• 神经系统: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拒食、呕吐、嗜 睡,顽固性惊厥、肌张力亢进或低下, 进行性运动失调 ,脑瘫、智力低下,甚至昏迷、死亡等神经系统严重并 发症。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脱水,肝脏肿大或肝功能 不全。 • 代谢紊乱呼吸、循环:喂奶困难, 呼吸困难,体重减少 , 有异味,低血糖, 酮症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高氨 血症。 • ,其他: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慢性湿疹、黄疸 、 色素缺失 、眼部异常、耳聋、头围小、生长发育迟 缓等症状。
2、总发病率不低
• 中国出生缺陷病总发生率约为5.6%,每年1600万新生儿 出生,其中约有90万带有出生缺陷。 • 可见明显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有40万到50万个有代 谢缺陷的新生儿:其中就有五万个痴呆、低智的患儿. 国家每年因此损失二十个亿。出生缺陷不但是造成儿童 残疾的重要原因,也日渐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根据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中国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 生率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9./万上升到 2011年的153./万。 • 在全国婴儿死因中的构成比顺位由2000年的第4位 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其中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由 于其高发及不可逆而导致终生发病,对儿童身体健康构 成很大的威胁,
人体有一个完善的生化代谢体系 ——集成电路图
• 人体内生化代谢是处于一个非常完善的代谢体系中,犹 如一副集成电路板,各个部位控制着不同的代谢,有着 不同的功能,相互之间又具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衔接关系 。 • 如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尿 素循环等,但是一旦哪个环节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性的 紊乱,紊乱的病态统称为遗传代谢性疾病。
(四)遗传代谢病的分类
1. 糖代谢异常 半乳糖血症、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 2. 氨基酸代谢异常 苯丙酮尿症、尿素循环异常、支链氨基酸代谢异常( 有机酸血症MMA,MSUD) 3. 脂肪酸代谢异常 短、中、长链脂肪酸氧化异常· · · 4. 核酸代谢异常 黄嘌呤尿症、尿嘧啶胸腺嘧啶尿症、β-脲基丙酸酶 缺乏症· · · 5. 细胞器官异常 线粒体疾病、过氧化媒体病、溶酶体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