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1]
滑坡物探勘察报告
国道G577线公路改建工程旱田至特克斯段二期工程K82+710边坡专项勘察报告国道G577线公路改建工程旱田至特克斯段二期工程K82+710边坡专项勘察报告总经理:总工程师:审定:复核:审核:技术负责:新疆新工勘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O一六年十月目录1.工程概述 (1)2.目的任务 (1)3.工程地质概况 (1)3.1地形地貌 (1)3.2气象 (1)3.3地质构造及地震 (1)3.4地层岩性 (2)3.5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4.勘察方案及遵循的规范准则 (2)4.1 勘察方案 (2)1.4 任务完成情况 (2)5.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述 (2)2.1 测线布置 (2)2.2原理 (2)2.3 应用条件 (2)2.4 仪器设备 (3)2.5 野外工作方法 (3)2.6 野外数据采集时采取的措施 (3)2.7质量评述 (3)3.资料处理与解释 (3)3.1 资料处理 (3)3.2 物探解释成果概述 (3)3.3 误差分析 (4)4.结论 ................................................................................................................ 5附图1:物探测线布置平面附图2:物探测线解释断面图1.工程概述国道G577线公路改建工程旱田至特克斯段二期工程定测详勘于2015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于2015年8月完成,2016年年初完成了施工招标,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
2016年6月指挥部、施工单位反映在K82+710路线右侧存在不稳定坡体,对既有道路的通行造成了一些影响,项目扩建时需对不稳定坡体进行开挖、削坡,为确保施工及公路运营的安全,需进行单独的处置。
接到指挥部和施工单位的反应的情况,项目负责人、地勘负责人多次进驻现场,对不稳定坡体进行了实测和勘察。
为进一步查明滑坡不稳定体的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以及崩塌体的崩塌范围,故对此不稳定体开展了工程物探勘察。
高密度电法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7-28T07:01:32.775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6期作者:冯登河[导读]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到的异常范围与实际目标体的大小存在差别,在保持电极距不变的情况下,探测对象的规模越大,探测效果越接近实际。
武汉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武汉市 430034摘要: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阵列勘探方法,可以同时完成纵、横双向二维勘探过程,通过对采集电性参数经反演软件的处理和成像,可准确快速地绘制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图示结果。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高密度电法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 地灾勘查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物理前提是地下介质间存在电阻率差异。
实际观测时通过测量系统中的软件,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到的异常范围与实际目标体的大小存在差别,在保持电极距不变的情况下,探测对象的规模越大,探测效果越接近实际。
高密度电法作为直流电法的一种作业方式,其特点是一次布极,实现跑极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野外工作效率高,数据可靠性高,但由于其布极密度较高,经常应用在地形比较好的地区。
高密度电法的应用和发展,对于解决部分地灾勘查项目,起了很大作用。
1 地质、水文及地球物理特征1.1 地质概况勘查区处于西秦岭山地和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带,位于藉河北岸,地表黄土覆盖,只在部分坡沟有小面积的第三系泥岩出露。
黄土丘陵区内黄土斜梁、斜坡与冲沟并存,沟深坡陡,地形坡度一般为10° ~30°,部分地段达40° ~50°,冲沟沟坡段达50°以上,沟谷几乎垂直藉河呈南北向发育,切割深度一般10~30 m,多为黄土冲沟,部分冲沟切割到泥岩。
区内发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新第三系和第四系,新第三系(N)为一套湖泊相沉积物,岩性以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产状近乎水平,分布于黄土丘陵和河谷区底部,在部分冲沟零星出露;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全区,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两种类型:风积物,土质疏松,透水性强,抗水性差,具大孔隙性和湿陷性,呈不整合披覆于所有老地层之上,与滑坡、泥石流形成关系密切;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冲沟和斜坡坡脚地带,由滑坡作用形成,以黄土为主,混杂少量泥岩。
物化探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53—95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①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物化探工程测量基本要求、技术设计、控制测量、规则与非规则测网点布设、观测资料整理、质量检查与验收及技术总结报告之编写。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地勘行业内开展大、中、小比例尺地面物化探工程测量工作。
2名词术语2.1物化探工程测量应用大地、航测与工程测量等方法,解决物探化探测量领域内的三维定位问题,统称为物化探工程测量,又称物化探测地。
2.2规则测网按照物化探工作比例尺所规定的测点点距、线距构成的矩形或方形测网称之为规则测网。
2.3非规则测网2.4航空象片定位测量应用航空摄影象片上地物或地表特征点的影象,于实地辨认其位置,航测内业解求三维坐标的方法,称之为航空象片定位测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5-09-14批准1996-03-01实施2.5物化探GPS定位测量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即全球定位系统。
用其三维定位技术来确定物化探控制加密点或测点平面位置与高程的方法,称之为物化探GPS定位测量。
2.6精测剖面为了研究物化探异常进行定量推断解释或确定勘探工程位置时所布设的剖面,称之为精测剖面。
典型剖面为了了解异常特征,以定性解释为主或作概略定量推断解释时所布设的剖面,称之为典型剖面。
3基本要求3. 1坐标与高程系统3.1.1坐标系统暂时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1.2平面控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当物化探工作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 000时采用3°带,小于1∶10000时采用6°带计算平面坐。
3.1.3在国家控制点稀少地区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中的小面积测区,当无条件进行连测时,允许采用其它平面和高程系统或假定坐标系统。
假定坐标系统可以在已出版的地形图上量取概略坐标和高程值,作为工区起算点,并埋设固定标志,以便必要时与国家控制连测。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1
图件编制方法
• 数据图:将原始分析数据逐一填写在采样 点旁,按工作比例尺成图。 • 实际材料图(采样点位图):将化探采样 点位采样编号、方里网、经纬度套合地理 底图及地质矿产图,按规定的图式图例叠 加编制成实际材料图。 •
地球化学异常图
• 由于中大比例尺化探普查选区位于区域化 探异常分布区,是成矿最有利的地区,在这 类地区中用全部样品含量平均值确定异常 下限会造成异常下限值偏高,因此测区根 据元素含量频率分布直方图上元素大致分 布特征,分片区在剔出高值点后,分别计 算背景平均值X及异常下限TL。也可参照 区域异常下限值灵活确定异常下限,并按 异常下限值得1、2、4倍勾绘异常浓集带。
地球化学测量设计主要内容有:
工作目的任务、工作区概况、位置交通、地貌景
观、已有工作基础、本次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及技术 要求、质量管理措施、样品加工与管理、分析测试及
质量监控、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报告编写、实物工
作量、预期成果、组织机构与人员安排。
中大比例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的目的任务:
为在区域化探中获得的各类省的、区域或局部地
方法技术试验:
设计时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技术指标可参照邻区及 前人资料,认为依据不足的,应进行方法技术试验。 试验内容包括采样部位、介质、样品加工粒度、指 示元素及指标等。
工作范围确定后,应进行现场踏勘,确定测区的
有效范围、考察通行、通视和生活条件等,与救护 部门取得联系,初步选定野外营地位置,用GPS测定 区内3-5个典型特征地貌点坐标,为GPS校正参数的 确定作准备。
球化学异常范围内,以及根据化探、物探、遥感、地 质资料等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内,进一步缩小找矿靶
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
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
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
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1)、工作部署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10000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2)、采样布局原则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
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20m线点距布设。
(3)、采样点布置及编号在每张1∶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
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样品采集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
土壤应采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0.5m的B层土壤或B+C层土壤。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
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700g,确保过40目筛网的样品原始重量达到150g。
如遇有岩石露头,倒石堆、河床堆积等不能取样时,可以空样或移点,但必须在记录中注明。
③避开人工污染和有机质堆积处,湿样需加套塑料袋防止相互污染,回驻地验收后,及时分开挂起晾晒。
④土壤不发育地区、岩溶区难以取得土壤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采取土壤样代替,并在记录本上记录说明。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4年第18号――关于发布《陆地石油和天然气调查规范》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4年第18号――关于发布《陆地石油和天然气调查规范》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09.28
•【文号】国土资源部公告2014年第18号
•【施行日期】2014.1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标准化
正文
国土资源部公告
(2014年第18号)
关于发布《陆地石油和天然气调查规范》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陆地石油和天然气调查规范》等4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
编号及名称如下:
DZ/T 0259-2014 《陆地石油和天然气调查规范》
DZ/T 0054-2014 《定向钻探技术规程》
DZ/T 0153-201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DZ/T 0248-2014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
《定向钻进技术规程》(DZ/T 0054-9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95)、《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 0248-2006)废止。
2014年9月28日。
地质工程测量中GPS控制网的设计与观测资料分析
地质工程测量中GPS控制网的设计与观测资料分析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GPS定位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详细叙述了GPS 控制网的设计布设;进一步论述了GPS控制网的基线解算、平差过程和误差分析;最后提出了在地质工程测量中如何合理地利用GPS定位技术布设控制网,对以后类似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质工程测量;GPS控制网;高程一、地质工程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是地质工程测量执行的主要标准,内容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地质测量内容。
(2)《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D2004-03)。
是为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发的各种地质调查项目。
(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是为地质勘探中的物理、化学勘探两种专业规定的从控制布网到测网布设的各项精度指标。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适用于各种测绘的通用规范。
在布设控制网前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使用上述哪个标准。
不同的标准对控制网的基线长度、观测时间、解算精度、约束条件以及能否发展次一级网等不尽相同。
二、GPS控制网的设计GPS控制网的设计虽然不像以往常规测量网的设计,需要考虑边长相近、点间通视、角度大小等众多因素,GPS网设计方便灵活,但也并不是说GPS控制网不用精心设计、可以随意连边成网,它同样也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有关资料文献与多年的经验可知:布网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国家一、二等三角点,最好是同边邻点,这样的点位精度基本相同,能够很好地将WGS84坐标较严密地转换到BJZ54系统,而尽可能地少选用三、四等点。
众所周知,三、四等点通常是一、二等锁网点内插所得,因此不在同锁网内的三、四等点的精度不统一。
如果选用跨锁网的三、四等点,就会使得GPS控制网在约束平差时很难得到较为理想的精度。
所以,收集起算约束点的成果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为了求得较为精确的转换参数,约束点应均匀分布在工区的外围。
工程勘察测量操作规程
工程勘察测量操作规程一、引言工程勘察测量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它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勘察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程勘察测量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总结和梳理工程勘察测量的操作规程,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二、工程勘察测量的意义工程勘察测量是对工程区域内地理、地质、水文等相关信息的调查和测量,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数据和可靠依据。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准确数据:通过勘察测量工作,可以获取工程区域内的各类地质、地貌、水文等相关数据,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风险评估:通过勘察测量工作,可以对工程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水文洪涝等风险进行评估,从而确定相应的防灾措施和规划设计。
3. 节约成本:通过准确的测量数据,可以有效规划工程的施工流程和资源配置,避免不必要的误差和浪费,从而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
三、工程勘察测量的操作规程1. 前期准备在进行勘察测量前,需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调查范围、组织人力物力等。
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在于为后续的勘察测量工作做好准备。
2. 勘察测量方案设计在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勘察测量方案。
方案应包括勘察的目标和内容、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测量精度要求等。
方案的设计应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施勘察测量勘察测量的实施阶段需要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测量规范和操作步骤,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采集和记录。
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保护相关设备和仪器,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勘察测量数据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校正、筛选和统计等,以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数据分析应针对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合理解读和利用。
1:5万化探规范[1]
a.1:200 000化探中出现成片密集的异常群或地球化学高背景带(区),这些异常群或高背景带被认为与有利的地质构造有联系,可能是一个重要成矿远景区时;
b.出现的异常或异常群涉及面积较大(数十~数百平方千米),且经l:200 000化探单点样分析后仍不能对测区内的各局部异常进行客观评价时;
c.需要寻找的矿床,以1:200 000化探单点样密度(1~2点/km’)U、为不能控制而可能导致异常大量遗漏时;
附录F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参考件)6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66
2引用标准66
3总则66
4工作设计67
5野外工作70
6样品测试工作75
7资料整理工作:80
8成果报告83
附录A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粒度试验方法(参考件)84
附录B常见的元素地球化学共生关系(参考件)86
附录C某些类型矿床中元素组合的一般规律(参考件)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11-9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比例尺1:50 000
1991-06-22发布1992-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目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2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1
3设计书的编写4
4野外工作方法6
5样品加工13
6野外工作质量检查17
7测定元素的选择及元素测定的技术要求18
1,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1,测量技术总结报告测量技术总结一、测区概况该测区位于红河县城西部,距县城约10千米,隶属红河县浪堤乡。
拟定重点工作或测区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7′20″至102°18′50″,北纬23°22′15″至23°23′25″,东西宽约2.5千米,南北长约1.5千米,面积4.05平方千米。
测区距红河至元江公路约4千米,测区有乡村道路通行其间,交通较方便。
测区沟谷深切、地形陡峻,海拔高在550-1XXX米之间,比高达XXX米左右。
测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高粱、水稻,经济作物主要为甘蔗,居民以彝族为主,杂居哈尼、傣等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充足。
二、已有成果成图资料该测区有总参测绘局完成的1:50000航测地形图,以及国家Ⅲ等控制点一个,点名为“土鲁贝梁子”,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
三、作业依据(1)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10153-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ZBD10001-59)。
(3)1996年版国标《1:500、1:1000、1:20XX地形图图式》。
(4)《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997年版。
四、作业完成情况为了加快测量进度,思想汇报专题我公司先后一共安排了6人对该区进行野外测量工作,其中工程师2人,技术员4人。
主要使用设备为GPS卫星定位仪4台套,全站仪2台套,计算机2台套,清华山维数字化测图软件2套。
从二00四年十一月中旬进入测区,于二00四年十一月底完成野外工作,十二月二日完成室内成图工作,工期约二十天。
共施测了四个D级GPS控制点,XXX个辐射图根导线点,物探测网放线40千米,1:20XX数字化成图4.05平方千米。
五、控制测量1、坐标系的选择云南省红河县属我国1:50000航测图覆盖区,控制点较多,但大多只有资料没有点位,破坏极为严重。
自然资源行业标准目录202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2 TD/T 1021-200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3 TD/T 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4 TD/T 1023-2010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15 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16 TD/T 1025-2010
70
DZ/T 0130.4-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4部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1:5000和1:200000
71
DZ/T 0130.5-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5部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1:250000土壤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72 DZ/T 0130.6-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6部分:水样分析
29 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30 TD/T 1001-2012
地籍调查规程
31 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32 TD/T 1034-2013
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
33 TD/T 1035-2013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
34 TD/T 1036-2013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16部分:实验室样品副样保 存
83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84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85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86 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物化探规范
物化探规范三、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测量方法(一)激电中梯测量方法1.激电方法技术试验为确保方法技术有效性,在开展工作之前,应进行方法技术试验,试验内容包括中间梯度装置大小(即供电极距、测量极距)技术参数选择(包括供电周期,延迟时间等)。
试验剖面的长度应兼顾异常段和正常场,以完整为原则。
在对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中,应注意对电磁偶合效应的分析和排除,在确定供电极距时应在考虑异常反映的清晰程度的基础上尽量采用较大的供电极距,扩大每个供电排列的观测面积,提高工作效率。
2.装置的选择初步设定供电极距采用AB极距1200~1600米,测量极距MN 初步设定为40m,观测段为电极距的2/3,点距20m。
3.供电周期的选择:供电方式双向短脉冲供电方式,占空比1∶1,依据理论研究,供电周期越长,极化体的激发越充分,其激电异常越强,但对不同周期的试验结果显示,在供电周期增大一倍的情况下,对异常并无明显的改善,在保障饱和供电的前提条件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对供电周期要进行试验,根据以往经验初步设定供电周期T=8,10,16,32秒四种时间中选择。
4.延时的选择:实践中通过增加采样延时(tD)来达到消减电磁耦合干扰的目的,然而采样延时tD 的增加受极化率随时间迅速衰减的影响不能无限制地增大,选择延时tD的原则是尽量减弱或消除电磁耦合干扰的影响,并保持较大的激电二次电位差信号强度。
通过试验点上的放电曲线来确定。
5.仪器一致性试验开工前必须对多台接收机进行一致性试验,用同一模拟器进行日常标定。
仪器一致性的观测精度应该在野外观测条件下标定:(1)用标准时间域激电模拟器输出△U1为10-100mV,τ分别为2%、5%、10%的信号对各台仪器作精度测试,各台仪器的精度应满足要求;(2)在极化率变化较大的异常地段、测点数大于20、选择AB、MN、和I,使△U1在100mV以上,各台仪器在相同条件下往返观测。
取均方相对误差最小的一台仪器为“标准”,分别计算各台仪器与“标准”仪器的均方相对误差。
物化探查证及剖面测量规范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属于整个地质矿产普查第一阶段(矿产发现阶段)的工作,实践证明,它是发现矿产的一条捷径。
为提高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总结近年来异常查证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简称“要求和考核标准”)。
本〈要求和考核标准〉作为对〈物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1983年)的重要补充,是各地矿局(厅)、大队和分队考核验收各类异常查证工作的标准。
并可作为各类物探、化探异常查证项目费用核算的依据。
一、异常查证阶段划分:1、异常查证工作,按其查证的详细程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踏勘检查(即三级查证)详细检查(即二级查证)工程验证(即一级查证)2、异常查证的工作的流程及在整个物探、化探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见框图。
图中将物探、化探工作按比例尺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10万或更小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1: 5万一1: 2.5万物探、化探工作。
针对不同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其异常查证工作的流程也略有不同。
①、对于小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圈定了异常区并对异常进行筛选之后,即进入首次的异常踏勘检查工作(三级查证)。
查证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a、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矿体。
此时可直接进入异常的二级查证阶段。
b、小比例尺工作圈出较大的异常区(带)或大型局部异常,踏勘检查后,未能找到局部异常的最佳部位,地表也未见矿化、矿体,但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区内成矿条件有利或个别异常见有意义的矿化。
此时就需统一布置1: 5万(或1: 2.5万)物探、化探普查工作,以期进一步圈定、分解异常。
1: 5万(或1: 2.5万)圈出的局部进行筛选后,还需对所选定的异常进行踏勘检查(也就是第二次异常三级查证)。
而后再视情况进入异常二级查证阶段。
c、地表未见有意义的矿化、矿体,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异常区成矿条件不利,或已查明异常为非地质因素引起,进一步工作已无必要。
1比50000化探规范及土壤化探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 1:50 00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设计书的编写,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测定元素的选择和元素测定的技术要求,图件的编制,异常的评价和查证,成果报告的编写以及图件和资料的上交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确立了统—的标准。
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在矿产普查阶段中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也可供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2 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2.1 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其应用于不同地质—找矿阶段的目的,涉及的面积和要求工作的粗细程度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性质的工作:a.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其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带),矿田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
工作面积常常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
常用工作比例尺为l:100 000、1:200 000或1;500 000。
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2点/km2、(0.25—1点)/km2或(0.04~0.08点)/km2;b.地球化学普查(或称普查化探),主要目的是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省的、区域的或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范围内,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内,进一步缩小寻找目的物(矿床、矿体或其他地质体)的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
工作面积常在数十平方千米或更小——数百平方千米之间。
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25 000—1:50 000。
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4—8点)/km2;c.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或称详查化探),主要工作目的为在区域化探和地球化学普查阶段获得的有意义的局部异常范围内查明异常和矿体的空间关系,以便为山地工程的定位提供依据。
工作面积常在0.n平方千米或更小一一数十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5 000~1:10 000之间,采样密度(土壤测量为例)(100~200个点)/km2,或>200点/ k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物化探测网(点)三维定位精度
3.3.1 物化探测点的点位、相邻点距及其高程精度要求见表1。表中各项精度均以中误差衡量,并 以二倍中误差为限差。表1中未涉及的重力详查工作,可根据其总精度要求拟定相应的三维定位精度 指标。当测网(点)三维定位精度指标高于或低于表1规定的指标时,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3.3.2 物化探测网(点)必须与物化探控制加密点进行连测,有条件而未按本规范要求连测,不能 作为正式成果予以验收。需连测的物化探特殊点(如磁法总基点、重力基点等),按各种物化探规范或 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
4.5.3会同物化探人员初步确定工区边界位置。根据收集的资料及踏勘具体情况,初步选定控制加密 点及测网(点)布设方案
4.6
4.6.1 测量工作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工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项目内容、工作比例 尺、技术依据、预期主要精度指标、质量要求、任务量、完成期限。
4.6.2 工区自然地理概况:扼要说明地理地形特征、居民地、交通、植被、气象条件和作业困难类 别。
3.1.4 物化探GPS定位测量应将WGS-84坐标与椭球面大地高程转换成所需坐标与高程系统。
3.2 控制测量
3.2.1 物化探工程测量应以工区已有的等级控制点,5s、10s级小三角点(一、二级导线点)、水 准点为基础,根据工区面积和工作比例尺,可以上述任一等级作为首级控制,采用经纬仪交会、电磁 波测距(高程)导线、GPS定位测量等方法,进行物化探控制加密测量。
4.6.3 已有资料分析利用和评价:详细说明工区已有首级控制点、地形图或航摄等测绘成果资料的 作业单位、年代、坐标和高程系统、精度和标志保存情况,以及这些资料可被利用的价值。
4.2 4.2.1 技术设计方案要从工区实际情况出发,按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并应积极 采纳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4.2.2 广泛收集、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工区已有的测绘成果资料。 4.2.3 属于跨年度任务的大工区,应编写项目总体设计书,并按年度编写实施计划。 4.2.4 技术设计应严格遵守本标准或有关标准的技术规定。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按标准实施时,应 在设计中阐明原因,并作出新的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 4.2.5 审批后的技术设计书,在实施时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及时修改,并及时报原审批部 门批准后执行。 4. 3 编写技术设计书,内容要明确,文字要简练。对作业中容易混淆和忽视的有关规定,应重点
图、航摄成果鉴定表、象片控制点成果、解析空中三角成果、图历簿及工区航测成果与技术总结等。
c.测区有关比例尺地形图。
4. 5
4.5.1 勘查工区山脉走向、水系、交通、地形坡度、比高、植被、气象等自然地理概况。并对一 些严重影响测量工作开展的自然条件进行详细了解。
4.5.2 查找与本工区有关的控制点及水准点的位置,以及其标志标石保存情况。如工区已做过物 化探工作,尚需查明有关的测网及异常固定标志保存情况。
按照物化探工作比例尺所规定的测点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构成具有一定自由度的面积型测网称
2.4 测内业解求三维坐标的方法,称之为航空象片定位测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5-09-14批准 1996-03-01实施
2.5 物化探GPS
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即全球定位系统。用其三维定
3.3.3 用于作业的各类仪器设备,应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检验,其各项性能及精度指标必须满足要 求。检验项目及要求见附录A及其他有关标准。检验记录应认真填写,并作为原始资料与测量成果一
3.4 物化探测网(点)的布设,可采用以下方法: a.全仪器法布设测网; b.航测法布设测网; c.地形图布设测网; d.航空象片定位测量; e.地形图定点; f.物化探GPS
4.4 技术设计前,应派富有工作经验的测量专业技术人员,充分收集与工区有关的测绘成图成果 等资料,认真分析,确保资料齐全正确可靠,必要时应赴工区实地踏勘。需要收集的资料包含以下内 容:
a.各类控制点成果及其分布略图、施测时间、单位、精度及技术报告等。 b.采用航测法布网或航空象片定位时,应收集航摄资料与航测成图成果。其中包括航空象片索引
3.5 当用其他方法布设测网(点)时,须在设计中规定方法及技术要求,并应满足本标准表1中的各 项精度指标。
3.6 测量工作开始前应进行测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编写技术设计书;工作进行中应加强内外 业的质量检查;工作结束后应进行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编写,并对测量成果资料进行验收和评价。
表1
4 4.1 技术设计是物化探工程测量施工的依据,为保证测量工作符合技术标准,满足物化探工作需要, 必须在施工前依据物化探工作要求,单独或作为物化探工作设计的章节编写测量技术工作设计,设计
位技术来确定物化探控制加密点或测点平面位置与高程的方法,称之为物化探GPS定位测量。
2.6 为精测剖面。
2.7 典型剖面
为了了解异常特征,以定性解释为主或作概略定量推断解释时所布设的剖面,称之为典型剖面。 3
3. 1 坐标与高程系统
3.1.1 坐标系统暂时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1.2 平面控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当物化探工作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 000时采用3°带,小于 1∶10 000时采用6
3.1.3 在国家控制点稀少地区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中的小面积测区,当无条件进行连测时,允许采 用其它平面和高程系统或假定坐标系统。假定坐标系统可以在已出版的地形图上量取概略坐标和高程 值,作为工区起算点,并埋设固定标志,以便必要时与国家控制连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①
1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物化探工程测量基本要求、技术设计、控制测量、规则与非规则测网点布设、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地勘行业内开展大、中、小比例尺地面物化探工程测量工作。
2 名词术语2.1 的三维定位问题,统称为物化探工程测量,又称物化探测地。2.2 例尺所规定的测点点距、线距构成的矩形或方形测网称之为规则测网。 2.3 非规则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