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就业关系着民生,关系着残疾人的保障,更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影响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残疾人服务体系,并尝试性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从而提升残疾人就业率,提升残疾人保障体系的力度。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3-00-01
就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更是关系着民生,针对残疾人来讲更具有意义。残疾人成功就业,不仅能解决一系列经济问题,降低家庭负担,而且在通过自身劳动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得到社会与他人的认同与尊重。因此,残疾人成功就业更加彰显了残疾人的价值。另外,残疾人就业率的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以及问题
1.残疾人就业增长乏力。根据残疾事业统计报告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分析,我国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结束呈上升的趋势,增加了324万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并且农村稳定就业人数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增长了1749万人次。但是仔细针对各个年份的增长态势来进行分析,无论是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数量,还是农村稳定就业的残疾人数量,还没有达到持续增长的态势。因此,从各方面数据来分析,我国残疾人就业在持续增长方
面还比较乏力。尤其是2007年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虽然高达了39.2万人,但是2007年到2010年这三年中均有下降的趋势。
2.残疾人就业形势不乐观。从《中国残疾人状况以及小康进程》相关数据来分析,2007年到2010年,城镇非残疾人失业态势较为平稳,但是残疾人失业率就有上升的趋势。虽然在2010年残疾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与之前的相比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还是高于非残疾人失业率。因此,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残疾人的就业形式不是很乐观。
3.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就业。我国在针对残疾人就业形式进行促进的方式主要有:集中安排就业、根据比例就业、鼓励残疾人个体创业。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相关数据来分析,通过集中安排就业的方式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比例是30%,而根据比例进行就业的形式比例则是25%,残疾人个体就业形式的比例则高达45%,由此可见,个体就业的方式是目前最主要的残疾人就业形式,明显高于另外两种形式。
4.残疾人求职途径过于单一。从《中国残疾人状况以及小康进程》中的实际数据来看,残疾人就业的途径主要有熟人介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帮助、招聘会、网络就业信息等等途径,而其中“熟人介绍”是广大残疾人就业选择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城镇与农村这样的现象居多,从这样的情况可以侧面看出公共就业服务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需要不断加强,进而满足残疾人就业的各方面需求。
二、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残疾人就业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残疾人自身受教育水平、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残疾人本身的身体状况以及残疾人公共服务机构体系的完善等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
残疾人是否能够成功就业。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将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挖掘出来,并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在众多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中,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总体发展状况影响是最大的。残疾人服务体系是国家针对残疾人的多样性、特殊性的服务要求,以社区为基础、机构为骨干、家庭为载体,进而构建覆盖全面的残疾人社会服务系统,如:康复养护、社会保障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生活细节照料、劳动就业、法律维权等等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要有效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就不能简单的依靠残疾人就业政策来支持。就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残疾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要成功就业就需要教育、医疗等机构共同努力,因此,要保障残疾人就业率就必须首先对残疾人服务体系进行完善。
三、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
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是残疾人服务
体系,因此,工作重点首先就放在这个方面。残疾人服务体系涉及到了残疾人康复、残疾人再教育、残疾人就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对服务系统的不断完善,才能帮助残疾人身体技能进行有效的恢复,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成功就业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就业服务网络与就业信息平台进行完善,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更多
职业培训的机会,并且有助于提升残疾人职业咨询的服务质量等等。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残疾人服务体系属于公共服务的领域,无论是构建还是随后的完善,都不能依靠市场机制的发挥,因此,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政府具有权威性,才能有效合理分配各方面的资源,对残疾人各方面服务进行统筹,进而提升服务体系的覆盖率;制定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技术、建设、绩效考核标准,并且要对服务体系的管理制定与评价机制进行完善,让残疾人服务体系更加规划与专业,才能进一步提升其服务能力与范畴。
2.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我国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只有71%,与非残疾人受教育比例相对来说较低。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受教育的水平与就业成功率与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升残疾人就业的质量,对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是势在必行的。首先,对残疾儿童服务教育体系进行完善,注重义务教育的覆盖率,有效清除残疾人中青年文盲。其次,积极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培训活动,让残疾人有更多参加培训的机会,进而提升就业能力。
3.搭建残疾人就业服务的平台。在上述分析的过程中,得知我国残疾人求职途径过于单一,残疾人在就业途径的选择上通常会依靠熟人介绍,进而从侧面暴露出残疾人服务体系功能不够完善。因此,要对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构建就业服务平台一定
要功能与内容全面,如:职业介绍;职业帮助;职业就职评估、职业适应评估以及就业、失业的详细登记等等方面的内容;在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同时,必须要重视残疾人就业报酬方面的保障,努力维护残疾人在工作过程中升职的平等机会,确保配置合理的劳动报酬,对应的生活福利等等方面的基本权益,使其残疾人也能有平等机会,进而提升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许莲娜.嘉兴市农村残疾人就业情况浅析[j].才智,2012(03).
[2]葛忠明,李锦绣.不同视角下的残疾预防及其组织体系建设[j].残疾人研究,2011(03).
[3]陈柳红,刘萍.残疾人现状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3).
[4]刘继同,左芙蓉.中国残障福利政策模式的战略转型与“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j].人文杂志,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