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情境的创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韦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情境的创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韦春
有效情境的创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梧州市民主路小学韦春涛
内容摘要: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大多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应挖掘教材贴近生活的知识点,通过教师设计的真实有效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的作用,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所学致用于所用,在亲身体验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有效课堂情境英语教学生活化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情境,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应该做到的就是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 Good User 而不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工具而不是累赘,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那么,如何创设有效课堂情境使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捕捉思维的灵感,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呢?我是这样尝试着进行教学的:
一、课前,以教材为依托,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与切入点
我们使用的PEP小学英语教材选材于生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一篇篇文字短小精悍,极富文化底蕴。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但从生活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生活”的过程,它透过复杂的生活现象,展现了清晰、简约的文字与图片。而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只有回到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他们在语言、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启发学生留意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的同时,必须摆脱对固定教材的依赖,以教材为依托,由师生共同整合生活资源,寻找到教材的语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结合点来进行语言训练,拓展训练渠道。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他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我拍摄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 M, WC,……搜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 soft, 牛奶包装上的 milk,……打印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电脑英语:Windows, My files, E-mail…认识了日常生活中不少的品牌英
语,如(摩托罗拉)Motorola,快克(感冒药)quick,……还可以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字母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山连着山(M),钓鱼钩(J),弯弯的月儿(D),一把椅子(h)……又如,在教学 Hobbies 等话题时,我先用自己的 family photo 向学生介绍家庭成员的爱好,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叫学生用他们自己的 family photos 互相介绍,并且猜猜照片中的人物的爱好,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从中体会语言运用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源于真实生活的话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出发,努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视情况改编教材,激活教材,超越教材。这样生活化的处理教材,唤起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并驱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英语。
二、教学中,以课堂为舞台,寻找生活与语言的融合点
教育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的尝试与创造,从而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凭借生活努力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1.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环境是否真实是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真实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前提。而传统的课堂环境,洁白的墙壁、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学生……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创设生活化课堂环境,要求我们在学习氛围创设的同时,更应使课堂环境温馨、宽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老师给每位学生都起个英语名字,课堂上不叫学生的中国名字,而是互用英语称呼同学、老师。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这首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浓浓的生活环境。学生仿佛来到了国外,自己就是外国人,自然用英语交流。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利用道具和简笔画等,把教室变成一座“公园”,一所“动物园”,一个“野营地”,一家“商店”……而此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一个个个性飞扬的生命。
因此,在用真实生活来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英语教学,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让他们在完成真实生活任务的同时,进行英语的操练和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教育研究表明:使学生组织和参加与其生活有关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学生所受的教育感受才能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真实语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体验语言。例如,在数字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的让孩子学会用英语说数字,而是要把数字融进生活中,在生活实践中实践运用。如可以让孩子跳绳、踢键子数数,说电话号码、QQ号码;数物品等。这样,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无形中淡化了学习意识,强化了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步入了英语的学习,也使学生更乐于在生活中运用英语。
又如在讲句型“How old are you?”时,我总是经常的问男生,不问女生。学生对此感到很疑惑,我便告诉他们:在西方国家问女士的年龄和男士的薪水都是很不礼貌的。又补充道:西方国家的男士很有绅士风度,被称为 gentleman。而这些 gentleman 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Lady first.”(女士优先)。学生对外国的生活背景知识非常感兴趣,都听得津津有味。在笑声中,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从而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
3. 创设活动化的交际情境
“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言知识来设计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的英语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力求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模拟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充分练习。如:在操练重点句型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 I do.
I like.... 时,设计了一项调查,向在教室里的老师和同学调查,学生在完成调查任务的同时,巩固了新知,把英语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在学习 Subjects 时,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课表,有的学生一天设计了五节体育课。有的学生一天设计了三节电脑课……。然后进行小记者采访 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Why? How many subjects are there on Monday in your timetable? 因为说的是自己喜欢的科目,还因为是自己设计的课表,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在教学 Who's he? Who's she? 时,在课件上放些名人的照片,让学生猜猜他/她是谁,学生热情很高,个个踊跃欲试,在猜的过程中练习的不亦乐乎,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在教水果等单词时,让学生用自己带的苹果,梨子等作猜谜游戏,并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尝一尝,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课上学的句子变得鲜活起来,成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们乐于用英语向别人表达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