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
我国银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区域扩张和信贷规模受限的影响下,多元化经营成为提高经营绩效新的扩张途径。实施多元化战略在提高其收益与管理水平的同时分散了风险。多元化经营和非传统业务实行业务外包程度越高,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不利影响越小。为此,建议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应从自身特点出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特色业务;当非利息收入引起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合理的业务外包有助于银行收益率水平的继续提高。
标签: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银行绩效;资产规模;业务外包
1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银行业改革、外部竞争、利率市场化、新资本协议的实施、金融脱媒等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以及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逐步凸显,导致银行一直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创新传统模式。商业银行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的培育自身的竞争力,获得利润增长并,已成为当下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国内银监局与证监局等相关监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开拓新的的业务经营范围,在2007年要求大中型银行用5到10年的时间使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40%-50%。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对银行的经营绩效是否真的具有改善作用尚存一定的争议。例如,在不同经营规模的商业银行中这两者的关系也存在着比较明显差异。所以,我国商业银行推动和实施多元化经营能否对其经营绩效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由于大中型商业银行代表着中国金融界最雄厚的资本和实力,其多元化经营水平较高,且更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因此,本文从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实际出发,在研究众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蓬勃发展的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实际影响,发现大中型商业银行不断优化银行业务范围有助于提高经营绩效,而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妥善的推进多元化进程。
2 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
国外理论支持研究有,Rosel(1989)、Templeton & Severiens(1992)、Bergereta (1999)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会降低其经营风险,因为多元化经营水平低的商业银行大多把业务局限在个别业务上,所以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Eisemann(1976)、Saunders & Walter(1994)、Rosieeta1(2003)认为多元化经营有助于银行盈利水平的提升,以费用收入为基础的非利息收人可以提供多样化收益,比受市场利率和经济周期的影响的利息收入更能稳定银行利润。Williamson(1989)、Klein & Saidenberg(2000)、Vennet(2002)从业务可以共享资源的角度出发,得出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进而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国外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Saunder和Walter(1997)以瑞士、德国和美国的大中型商业银行为样本,发现多元化经营水平高的大中型银行存在更加显著的规模效应与范围经济。Goddard等(2008)以美国信用社为研究对象,发现业务多元化经营对大中型信用机构的经营绩效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Chiorazzo等(2008)对意大利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与盈利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那些规模越大的银行,具有更加明显多元化经营的效益,而且管理效率也较高。Nouals和Miller(1990)对北美银行的业务多元化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规模超过6亿美元的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才有助于银行绩效的提升。
国内支持理论与研究有,刘雪英和张方杰(2005)、魏成龙和刘建莉(2007)通过对我国部分代表性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得出规模较大的银行多元化经营的效益更加明显的结论。另外,闫彦明(2005)以国内l4家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对其1994—2003年的经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效果在规模较大的银行才更显著。范香梅等(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型商业银行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是采取地理多元化经营。赫国胜和徐洁(2010)通过对国内1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人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黄泽勇(2013)实证研究发现,那些资产超过1297.4402亿元的商业银行,其多元化经营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会产生更有利的变化。
3 多元化经营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
但是,也有很多学者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道德风险会导致多元化经营产生收益波动,而且多元化经营必不可免的会提高管理成本和监管成本,导致银行经济绩效的下滑。与多元化经营相比,集中经营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并降低代理成本。
代表性的国外研究有,Lang和Stulz(1994)、Ofek(1995)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采取多元化经营的战略与坚持专业化经营相比,不仅多元化托宾值低,并且存在13%左右的折价。Young和Roland(2001)以美国472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1988—1995年的经营数据发现,采取多元化经营的商业银行,导致了银行利润波动率会随之提高,并且这种波动性性削弱了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银行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Rob和Rice(2004)、Stiroh和Rumble(2006)、Steve和Klaus(2007)、Huang和Ratnovski(2008)等研究发现过度依赖非利息收入的银行其收入的不稳定性会随之提高,实证研究证明了多元化经营与银行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Acharyaeta1(2006)的实证结果证实了银行业务存在边界,他们发现银行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后,出现了道德风险与范围不经济的问题。Laetitia(2007)等研究表明主要从事信贷业务的银行的风险小于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的银行,且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份额与系统性风险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Lepetit等(2008)以欧洲银行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多元化经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也得出多元化经营虎加大银行经营风险的结论。我国也有相关学者也得出了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经济绩效不相关或者产生不利影响的结论。周开国和李琳(2011)、张雪兰(2011)的实证结果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对经营风险没有显著的影响。刘孟飞等(2012)利用风险一绩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