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PPT 细胞生物电现象[可修改版ppt]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动作电位的传播 1 、传导原理(方式):局部电流
无髓鞘N纤维
无髓鞘N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
有髓鞘神经纤维AP传导: 跳跃式传导: 提速、节能
有髓鞘N纤维为远距离(跳跃式)局部电流
2 、兴奋传导的特点
1、双向性 2、绝缘性 3、不衰减性 4、相对不易疲劳 5、不融合性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相当于锋电位)
兴奋性=0 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
正常>兴奋性>0 超常期(负后电位)
兴奋性>正常 低常期(正后电位)
兴奋性<正常
三、局部电位(兴奋)
概念:
阈下刺激 引起的低于 阈电位的去 极化(即局 部电位), 称局部兴奋。
特点: ①不具有“全或
无”现象。 ②电紧张性扩布。 ③可以总和。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 散的结果。
静息电位是 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影响静息电位因素:
①细胞膜内、外的K+浓度差。 ②细胞膜对K+通透性: K+的通透性↑,则静息电位↑。 ③ Na+-K+泵的活动水平。
二、动作电位和及其产生机制
AP实验现象:
(一)细胞的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AP 1.在RP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刺激
安静状态下,膜主要对K+通透 ①扩散(化学)驱动力:浓度差 ②扩散平衡:电场力=浓度差,驱动力=0,
即为K+平衡电位。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主要 离子
Na+ K+ ClA-
离子浓度
( mmol/L)
膜内 膜外
14 142
155 5
8
110
60 15
膜内与膜 外离子比 例
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பைடு நூலகம்ponse) 反应有两种形式:兴奋 (excitation)
抑制 (inhibition) 可兴奋细胞(组织):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 细胞兴奋的共同特征是产生动作电位。
阈强度(阈值) (value) 刺激的持续时间固定,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产 生AP)的最小刺激强度。
即电压门控性Na+通道激活而开放。 ③阈电位—能使细胞膜去极化达到产生动作电位 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
2.AP的产生机制: 当细胞受到阈刺激
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 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去极化→局部电位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Na+大量内流→Na+再生性循环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Na+平衡电位
(丙)当A、B电极都位于 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 证明膜内无电位差。
(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1、 钠泵活动造成膜内、外离子不均衡分布: [Na+]o > [Na+]i, [K+]i > [K+]o [Cl-]i > [Cl-]o, [A-]i > [A-]o
2、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 不同。
时,其膜电位所发生的一次可扩布、迅速 的、短暂的波动。
实质:是膜电位在RP基础上发生的一 次可扩布、快速的倒转和复原;是细胞 兴奋的本质表现。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动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
①膜内外存在[Na+]差:[Na+]i<[Na+]O ≈ 1∶10;
②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离子的通透性增 加:
膜对离子通 透性
1:10 通透性很小
31:1 1:14 4:1
通透性大 通透性次之
无通透性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膜主要对K+通透,K+顺浓度差向膜 外扩散,膜外的正电场阻止K+向膜外扩散

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 ↓
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
静息电位
结论:
+外流形成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形成的尖峰状电 位变化称为峰电位),后电位是Na+-K+泵活 动引起的。
②AP的产生是不消耗能量的,AP的恢复是消 耗能量的(Na+-K+泵的活动)。
③AP的去极相之末是Na+的电-化学平衡电 位。
动作电位的意义: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动作电位的特征:
①具有“全或无”的现象 ②是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 ③脉冲式
生理学PPT 细胞生物电现象
(一)刺激和反应
1.刺激:细胞和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①刺激的种类:物理 化学 生物 社会心理。 ②刺激的三要素:强度;持续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 2.反应:细胞或机体感受刺激后发生的一切变 化。
一、兴奋性(excitability)
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细胞、组织或机体能接 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可以叠加)
时间性总和 空间性总和
·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
兴奋性∝ —————— 1 —— 阈值
阈刺激:具有阈强度的刺激。 阈上刺激:刺激强度高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的刺激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概述
恩格斯在100 多年前就指出:“地球上几 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变 化”。人体及生物体活细胞在安静和活动时 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 (bioelectricity)。
膜对K+通透性增大→K+迅速外流 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膜内Na+↑、膜外K+↑→激活Na+-K+泵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兴奋前水平
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刺激
局部电位

阈电位


去极化



零电位
反极化(超射)
下 降
复极化

后电位
结论: ①AP的上升支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是K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
胞膜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证明RP的实验:
(甲)当A、B电极都位于 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 证明膜外无电位差。
(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 膜外, B电极插入膜内时, 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 外间有电位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