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河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建设构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河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建设构想
摘要:太河水库信息子系统软硬件已相对比较落后,且建设之初没有从信息利用整体进行考虑,信息共享性差,因此,对系统进行整合、集成、改造,建立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十分必要。
关键词: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组织结构数据库
前言
水库运行管需要多种信息,不仅包括汛情旱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水环境信息和枢纽工程信息,而且还包括流域上下游经济社会信息、生态环境信息、气候气象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和地质灾害信息等。
长期以来,水库管理多依靠工程措施,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工程措施已成为重要的运行管理的方式,其合理应用能够促进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
1 太河水库信息化建设的概况
1.1 太河水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太河水库位于淄博市淄河干流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80平方公里,总库容1.83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28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城乡生活用水、发电,及生态补源等综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流域连枯连丰显现明显,尤以连枯年出现次数多,暴雨洪水集中于汛期,涨洪历时极短,因此科学管理已
成为水库管理的迫切要求,而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的建设是科学管理的条件之一。
1.2 太河水库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挥功能
按照水利部促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2008年前后,水库陆续建成了雨情遥测系统,东、西溢洪闸闸门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以及管理局计算机局域网;2010年建成了供水自动化系统,干渠视频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
1.3 太河水库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上述系统的建设时没有从系统整体考虑,存在着相互独立,项目功能单一,软件开发建设平台低,信息传输速度慢,数据资源不能整合,信息共享性差等弊端,与管理局同科室、上下级间信息交流手段仍然比较落后,致使信息共享性差、数据不能有效利用等。
究其原因主要为:
2 信息化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组织结构上的问题
现由两个科室分别对先建、后建的两组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和修维,造成维护人力资源和设备的浪费。
2.2 各系统存在的问题
缺少数据库系统,数据存储仅依靠电脑硬盘,运行多年来,设备老化,数据存在安全隐患;系统多年未升级改造,很多功能已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
2.3 信息不能共享
现在还停留在手抄报表方式报送水情、雨情信息和供水等信息,许多数据不能得到很好得到应用。
例如,各个科室间信息交换(供水量、水情信息、雨情)每天通过电话完成。
3 太河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的建立
3.1水库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建设构想
总体思路,构建以信息中心网络建设、综合数据库系统建设、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建设为基础,综合利用雨情、水情、工情、洪水预报、供水信息、水质信息,整合各个系统,实现系统全局信息的共享,实现信息系统在运行管理和基础性作用,利用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决策,通过人工决策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相结合,科学调配水资源,实现水库综合效益发挥的最大化。
3.2 组织结构上的实现形式
组织结构上,合并上述两个科室部分职能,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科室负责信息系统日常维修、维护、信息收集、统计等;成立决策组织机构,由专业人员负责的水资源调度(洪水调度、供水量调度等)。
3.3 技术上的实现形式
3.3.1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的改进
升级两级局域网,即办公局域网和坝区局域网。
购置先进的办公软件,实现办公信息、水情、雨情、供水等信息共享;办公局域网与互联网相连,实现与外界沟通。
坝区局域网局域网整合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闸门自动化系统、供水自动化系统、雨情系统、视频系统等。
办公局域网与坝区局域网可以相连,相连时增设防火墙保证坝区局域网的安全。
3.3.2 建立综合数据库服务系统数据库
综合数据库是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信息支撑层,存储和管理各应用子系统的公共数据,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支持服务,各子系统的数据交换也是通过数据库进行。
水库综合数据库信息应主要包括:雨水情信息(降水量、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供水量等)、工情信息(水库设计指标、工程信息、测压管水位过程线、大坝变形量、大坝浸润线、上下游水位、闸门状况、干渠状况、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等)、视频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等。
1)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的开发就是通过数据软件,将信息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库中。
开发过程严格遵守数据库建设标准程序。
综合数据库的建立要
充分利用DBMS提供的对数据库的整合技术、中间件技术以及其他标准化措施,有效地实现现有资源开发、利用、共享等。
(1)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包括雨水情信息实时数据库、工程情况实时数据库、供水信息实时数据库、水质监测实时数据库、视频信息实时数据库等,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基础数据库。
防洪工程信息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防汛数据信息等。
(3)历史数据库。
降雨量、水位、入库流量、闸门开度、大坝安全监测等历史数据,能够进行统计、查询、调用等,能够生成报表等。
2) 数据库平台的管理
(1)数据库选用专业数据库类型,支持服务器到服务器的远程过程调用,符合开放数据库互联标准,具有良好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和强大的数据库开发工具。
(2)能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导出和导入到外部文件操作,并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恢复以及各项参数设置。
(3)可分配用户不同权限加强系统管理。
3.3.3 升级建设的应用平台
1) 业务信息发布子系统。
以数据库为基础,将数据库中数据(水情、雨情、水质、工况、供水量、需水量等信息)快捷、准确传达。
2) 洪水预报、调度系统。
3) 供水管理决策系统。
建立上游来水、供水量、水质状况,建立合理的供水模型。
4) 升级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现数据库平台下大坝安全的实时分析和综合评价,实现通
过多种建模和评判方法,对大坝安全进行实时监测。
3.4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
系统安全关系到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抗击破坏的能力,是衡量系统可靠性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物理安全。
系统所处环境的安全要符合国家标准;配备大容量UPS不间断电源;做好设备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露、抗电磁干扰等;建设可靠的避雷设施,防止雷电干扰等。
二、网络安全。
数据传输安全:采取静态或者配置CA系统动态密钥等手段进行数据传送;网络设备安全:ACL协议的过滤使攻击无效等手段达到网络设备的安全等;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通过设置专用的防火墙等。
参考文献
[1] 吴建华。
水利工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 何勇军。
大坝安全监测与自动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