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教学大纲(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定量分析化学课是化学类、药学类、环境类等专业学生的主干基础课之一,其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分析化学专业的基础,也是其它一切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基础。
定量分析化学课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从而为其今后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定量分析化学课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3.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工、医药、生物、信息、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其它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对分析化学的促进与发展。
(三)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在于定量分析,即要掌握滴定终点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终点误差的计算及滴定结果的计算。本课程的难点在于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两章中包括很多公式,难于记忆又易混淆。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和概率论等基础知识,与后续课程《仪器分析》共同构成分析化学学科的两大分析方法。
二、学时分配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定量分析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发展概况,了解定量分析的方法与过程,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定量分析的基本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
分析的基本过程、基准物质和标准物质的概念、等物质量规则。
主要内容:
1、分析化学定义、分析方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发展。
2、定量分析过程和方法。
3、滴定分析方法介绍、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基准物质和滴定分析
计算。
4、滴定分析计算的计算、等物质量规则的运用。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讲授、讨论和作业。
思考题:
1 为什么用作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有确定的计量关系? 什么是化学计量点和滴
定终点?
2 用于直接配置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应符合什么条件?
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对所测数据进行归纳、取舍等分析处理方法,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表述,了解分析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分类及规律。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置信度、置信区间、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难点是置信度、置信区间的概念。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
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
主要内容:
1、准确度与精密度,系统误差的产生及消除,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频率分布,
正态分布。 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分散度、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u 分布与 t 分
布、可疑值的取舍。
3、测定方法的选择与测定准确度的提高、减小测量误差方法、消除测定过程中
的系统误差。4、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意义、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测定结
果的表示。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讲授、讨论和作业。
思考题:
分析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试分析它会引起什么性质的误差?a. 过滤时使用了定性滤纸,最后灰分加大; b.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 c 试剂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
第三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酸碱的强度及其表示方法(K
a ,K
b
)。共轭酸碱对的
K
a 与K
b
的关系。酸碱平衡体系中酸碱各型体分布分数的计算。物料平衡式、电荷平衡和
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方法。强酸,强碱,一元弱酸,一元弱碱,多元酸,多元碱,混合碱,简单的两性物质以及缓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计算的精确式及其近似处理方法。近似式和最简式的使用界限。缓冲范围的大小,缓冲容量的意义。强酸,强碱,一元弱酸,一元弱碱被滴定时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突跃的pH值得计算。滴定曲线的绘制以及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弱酸,弱碱直接滴定的条件。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分步滴定和分别滴定的条件。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理论变色点,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常用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强酸,强碱,一元弱酸,一元弱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直接滴定时化学计量点pH值的计算。滴定分析可行性的影响因素。多元酸碱,混合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了解:浓度与活度的关系。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标准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范围和缓冲容量的推导,常用缓冲溶液的种类。CO
2
对酸碱滴定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
共轭酸碱对的K
a 与K
b
的关系、质子条件式的书写、H+浓度的计算、滴定误差的计算。
主要内容:
1、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及基本概念
2、不同类型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
3、酸碱指示剂
4、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5、强碱滴定强酸、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多元弱酸等情况下的终点误差
6、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讲授、讨论和作业, 本章末讲解典型习题。
思考题:
三氯化铁水溶液的物料平衡式、电荷平衡式及质子条件式各是什么?
第四章络合滴定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概念的含义及计算:稳定常数与离解常数、逐级稳定常数和逐级离解常数、累积稳定常数与累积离解常数、配位反应中的主反应与副反应。配位平衡中有关各型体浓度的计算方法。配位反应中主副反应的概念,EDTA滴定反应中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定义式和计算式。配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及计算。配位滴定化学计量点时pM的计算。单一金属离子直接配位滴定的条件,混合金属离子分别配位滴定条件。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理论变色点,变色范围的意义以及指示剂的选择。常用指示剂及其使用条件。配位滴定中终点误差公式的意义及使用。金属离子配位滴定的适宜酸度, 配位滴定中使用缓冲溶液的重要性。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掩蔽剂及其使用条件。络合滴定法的应用。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及其消除办法。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和特点。酸效应曲线。配位滴定曲线的绘制。
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