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跟骨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跟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跟骨骨折(修订)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跟骨骨折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跟骨骨折calcaneus fracture
凡发生于跟骨的骨折均称为跟骨骨折。
3 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
有明确的足跟部外伤史,特别是高处坠落史。
3.1.2症状体征
主要症状是足跟部疼痛、活动受限。查体可见局部肿胀,压痛,皮下瘀斑,足弓变浅或消失,足跟增宽,呈外翻畸形。合并脊柱骨折时则有胸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合并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可出现足部剧烈疼痛,皮肤感觉障碍和张力异常增高等表现[1,2]。
3.1.3影像检查
X线片检查:应拍摄跟骨前后位片、侧位片和轴位片,用于判断跟骨骨折类型、关节面塌陷情况以及测量B?hler角(25~40°)、Gissane角(平均120~145°)和跟骨的高度、宽度、外翻的角度等。对合并伤患者还应拍摄相应部位的X线片[3]。
CT检查:应包括横轴面及冠状面、矢状面扫描,用于判断跟骨骨折的部位、移位和塌陷程度,特别是后关节面骨折情况。CT图像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跟骨骨折的细节[4]。
3.2分型
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有两种,一是基于X线片检查的Essex-Lopresti分型法,分为舌型骨折和关节塌陷型骨折,又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不同亚型[5]。
二是基于CT检查的Sanders分型法,它根据冠状位和轴位CT图像中后关节面骨折的情况,将跟骨关节内骨折划分为四大类型和不同的亚型:
I型,所有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无论后关节面骨折线有多少;
Ⅱ型,跟骨后关节面为两部分骨折,移位≥2mm,根据原发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ⅡA、ⅡB和ⅡC;
Ⅲ型,跟骨后关节面有两条骨折线,为三部分移位骨折,又分为ⅢA、ⅢB及ⅢC三个亚型,各亚型均有一中央凹陷骨折线;
Ⅳ型,跟骨后关节面为四部分及以上的移位骨折,包括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3.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X线片和CT检查结果可做出明确诊断。
成人跟骨骨折诊断明确,但需注意与病理骨折等相鉴别。
4辨证
本辨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8]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完善。
跟骨骨折的辨证论治规律以三期辨证为主,气滞血瘀证、瘀血内阻证、气血亏虚证、肝
肾亏虚是基本证型,在此基础上可加用其他多种辨证方法,以反映本病的复杂情况。
4.1早期
伤后1-2周,肌肉、筋脉受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其主症是气血凝滞而产生的局部肿胀疼痛。
主症:局部疼痛明显,压痛,肿胀,瘀斑等。
次症:口渴,尿赤,便秘,舌质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浮数或脉浮紧。
4.2中期
伤后3-6周,虽损伤症状改善,肿胀瘀阻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去而未尽,疼痛减而未止。
主症:骨折处疼痛减轻,肿消未尽等。
次症: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
4.3后期
受伤7周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定,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气血亏损,体质虚弱。
主症:骨折后期可伴有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腰膝酸痛,肢体萎软等。
次症: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
5、治疗
5.1治疗原则
跟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准确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和关节面之间的解剖关系,恢复Gissane角和B?hler角,矫正足的负重力线,消除内外翻畸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固定方法要可靠稳定,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9],应遵循骨折的三期辩证及练功原则。
5.2非手术治疗
5.2.1适应证
对未累及距骨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无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或有手术禁忌症者,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
5.2.2方法
5.2.2.1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推荐级别:D)
对部分关节外骨折,年迈不能行走或截瘫患者,关节重建无必要或无意义,有手术禁忌症者如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对跟骨骨折不做复位,给予冰敷并抬高患肢,夹板或小腿管型石膏外固定4-6周。但应注意跟骨足弓塑形。
5.2.2.2.闭合整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推荐级别:D)
对骨折线不通过关节面的跟骨体骨折,可在适当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方法如下:屈膝90°,一助手固定患者小腿,术者两手交叉于足底,手掌紧扣跟骨两侧,矫正骨折的侧方移位和跟骨体的增宽,同时尽量向下牵引以恢复正常的B?hler角。复位后应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时间为4-6周。对鸟嘴状撕脱骨折,若手法复位失败,应尽快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0-16]。
5.3手术治疗
5.3.1 适应证
对明显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明显压缩和增宽的的跟骨关节外骨折,应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应行X线、CT扫描检查,评价全身及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决定手术时机,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5.3.2手术方法
5.3.2.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推荐级别:A)[17-22]
对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软组织条件好的患者,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常用的手术入路为外侧L形入路。内固定物包括钢板、螺钉、钢针等。术中注意保护软组织,术后放置引流和加压包扎。
5.3.2.2撬拨复位经皮螺钉或钢针固定术(推荐级别:B)[23-28]
对舌形骨折,SandersⅡ型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经皮撬拨复位技术。恢复跟骨的高度和对线。
5.3.2.3距下关节融合术(推荐级别:D)[29-31]
针对Sanders IV型严重粉碎的跟骨骨折,可以采用距下关节融合术。
Sanders IV型严重粉碎的骨折跟骨形态重建、关节复位困难,最终形成距下和跗中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远期疗效差,因此可以考虑进行一期距下关节融合术。融合时应恢复跟骨的正常形态,恢复正常足弓。
5.4药物治疗
5.4.1中药内治
5.4.1.1早期:骨折早期瘀血不去而新血不生,皮肉筋骨失去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