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摘要】
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中西方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统一的;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同时,二者在哲学,自然科学观,逻辑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关键字】
西方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差异与不同
【Abstract】
Nature is the general view of nature, which is an integral part of world outlook.Both ancient Chinese and W estern view of nature in general are the simple thought that there is a law and unity of nature.They also emphasize the universal connection of things and do have certain similarities. But simultaneously,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on philosophy, natural science, logic, etc.
【Key word】
acient western nuture acient Chinese natur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1.什么是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
日趋明显。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
2.1西方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希腊哲学中,主体与客体、心灵与自然是十全十美的。笛卡尔开创了“主客二分”式的哲学主导原则,成立了一个完全分别于古希腊的哲学体系。在笛卡尔看来, 有两种实体: 一种是精神或心灵、灵魂、自我,性子是能头脑而无广延;另一种是物质实体,包罗人的躯体,其性子是有广延而不及头脑。这两种实体不但性子分别,并且各具有分别的效力、属性,这样,笛卡尔将主观与客观、灵魂与物质对立起来,西方哲学的二元论思维此后开头。
弗兰西斯·培根竭力煽动成长自然科学。他提议:“人的知识和人的气力合而为一”;“到达人的气力的路线和到达人的知识的路线是紧挨着的, 并且险些是一样的”,煽惑人们成长科学技能, 进步人类征服自然的本领, 创建人对自然的统治。在康德的哲学中, 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联系被视为一种立法联系:“人为自然立法”,“自然的最高立法务必存在于我们心中, 即存在于我们的冷静中, 我们不用借助体验从自然中去寻觅自然的广大次序, 而是相同, 我们务必按照自然的广大次序从存在于我们感性和冷静中的体验或许条件里去寻觅自然”。他以为人对外部自然界的联系是自主的、能动的,纵然唯物主义论者以为认识是无法决定物质的。黑格尔则以无比乐观的笔调写道:“自然对人无论发挥和动用怎样的气力——严寒、凶横的野兽、火、水,人总会找到应付这些气力的方法,而且是从自然界自己得到这些方法, 使用自然界来应付自然界自己。”。费尔巴哈将神学溶化在人学之中,在他看来,人类可以征服一共器械,也许得到人所必要的任何产业。
综上所述,近代西方自然观对人与自然联系的领会具有如下特性: 第一,主客体二分。以为灵魂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根基分别的两个范畴, 由此引发出主体何如领会客体, 人类何如征服异在于自己的自然的题目。第二, 宣扬人类理性至上论或自然科学全能论。以为人类依附科学和理性, 在征服自然、改革自然方面有无穷的本领, 自然只只是是人类征服和改革的方向, 固然具体的个体气力是有限的,但人类的气力倒
是无穷的, 人在改革自然的过程中, 当下征服不了的困难未来必能征服。
2.2中国古代自然观点的特点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因而反映这个制度要求的各家自然经济思想以及以后的演变,与西方古代的自然经济思想比较,除在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分工思想等方面有些共同之处而外,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经济思想,其所说的“道”不单指自然界的道,同时也指人类社会的道。道家从自然哲学出发,主张经济活动应顺从自然法则运行,主张清静无为和“小国寡民”,反对在当时日益发展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礼制和法家所主张的刑政。义利思想即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利”主要指物质利益,“义”是指人们行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义利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争辩的一个问题。儒家承认求利之心,人人皆有,因而不反对求利,但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