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

o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 O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 ,减轻

D.从轻

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三个月

B.六个月

C .一年

D.二年

7.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 ,无期徒刑

8.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⑻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答案]外交特权;豁免权

10.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

[答案]刑事责任;刑罚

IL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o

[答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答案]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3.防卫过当是看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

事责任的行为。

[答案]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4.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答案]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6.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答案]一个月;六个月

17.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答案]裁定减刑

18.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答案]累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巳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21.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22.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4.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D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

(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一个无期徒刑。

(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

五、案例分析(16分)

25.案情;

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

吴某,男,25岁,无业。陈某的外甥。

朱某,男,17岁,无业。吴某的朋友。

陈某因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住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 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万元钱。2021年11月的上中旬,陈某带着吴某和朱某数次查看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和朱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之外另外给吴某和朱某2000元作为往返路费。2021年11月22日下午,吴某和朱某来到许某某的办公室外,吴某让朱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入许某某的办公室。许莱某以为吴某是有事相找,正准备站起身接待时,吴某却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纹钢段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随后,吴某、朱某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

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对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答:(1)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陈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教唆犯。陈某为达到杀害许某某的目的,以金钱为诱惑,指使原本无犯罪意图的吴某和朱某将许某某杀害,其行为完全符合教唆犯的特征,因此属于教唆犯。

(3)陈某和吴某在共同犯罪中均属于主犯。陈某虽未直接实施杀人行为,但他不仅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而且在整个犯罪中居于指挥地位,对于犯罪的发生起着主要作用,因此,陈某属于主犯。吴某直接实施杀人行为,致使被害人死亡,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因此也属于主犯。

(4)朱某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朱某在参与犯罪过程中未直接实行杀人行为,只是帮助吴某望风, 因此属于从犯。

(5)对于陈某和吴某,应当按照本案全部犯罪处罚。陈某教唆不满18周岁的朱某犯罪,应当从重处罚。对于朱某,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吴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5年以内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新罪,属于累犯,应当对其从重处罚。

(7)朱某犯尊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民法学(1)》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是(A)。 A.无效的民事行为 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D.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根据物是否具有相互替代性,可将其区分为(C)。 A.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 B.主物和从物 C.特定物和种类物 D.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3.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某公民为失踪人须(B)。 A.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一年的 B.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 C.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三年的 D.该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4.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C)。 A.实践性法律行为 B.要式法律行为 C.单务法律行为 D.单方法律行为 5.我国法律规定,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属于(A)。 A.国家 B.城市 C.集体 D.个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有2-4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不给分) 6.我国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AC)。 A.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B.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7.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B)。 A.不动产 8.流通物 C.限制流通物 D.动产 8.我国民法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ABCD)。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9.对共有财产的分割可以采取的方式有(ABC)0 A.实物分割 B.变价分割 C.作价分割 D.财产分割 10.国有自然资源的使用经营可以分为(ABCD)。 A.国有土地使用权 B.国有林地使用权 C.国有草原使用权 D.国有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I1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中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由特定公民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12.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出于共同的经济目的,自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和经营,共负盈亏和风险,对外负无限连带责任。 13.诉讼时效:指的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力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14.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5.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分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16.承包经营权:是指由公民或集体组织,对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依照承包合同的规定而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7.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其主要特点在于: (1)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和等价有偿的特点。 18.简述按份共有人的权利。 答:按份共有人的权利有: (1)按份共有人按照预先确定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按份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出售或者转让。 (3)按份共有人出售其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19.简述保护所有权的民法方法。 答:保护所有权的民法方法有: (1)请求确认所有权。 (2)请求返还原物。 (3)请求排除妨害。 (4)请求停止侵害。 (5)请求恢复原状。 (6)赔偿损失。 五、案例分析(16分) 20.甲出国急需用钱,委托乙代其出卖在上海的一套房屋。乙接受委托,将房屋卖给丙。丙与乙谈的房价低于市场房价,丙向乙表示,事成后愿赠乙10万元作为酬劳。乙电话联系甲,甲过于相信乙并因事

2022年7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年7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7.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 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享有____和____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____解决。 [答案]外交特权;豁免权 10.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____和____的科学。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 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 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 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按照()划分,犯罪 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 会关系的单复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D.犯罪对象的多 少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4.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 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 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D.不予处罚6.某 甲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其附加剥夺政治 权利的期限应为()。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一年以上八年以下C.一年以上五年以下D.与主刑期相等7.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B.确有悔改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1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4.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15.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16.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17.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18.追诉期限通常应当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2022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2022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 )。 A. 司法解释 B.立法解释 C.论理解释 D.文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 A. 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3.某甲因交通肇事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的犯罪。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 A.时空性 B.自动性 C.有效性 D.彻底性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7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 )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 B.犯罪性质 C.犯罪情节 D.犯罪人经济状况 8.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12. 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13.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14.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一年。 15. 根据属人原则,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16.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17.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18. 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2021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编号:2107)

2021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 B.免除或者减轻 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 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不适用死刑;对于〔〕也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8.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o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10.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而。 11.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12.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适用缓刑。 13.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5年。 14.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15.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6.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7.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18.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选择题库[2023秋期版]

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题库[2023秋期版] 一、选择题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4月20日,涵盖2007年1月至2023年3月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适用于2023年7月国开电大期末纸质考试。 A 按照(B)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 按照(D)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D.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 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后,可以假释。B.十年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后,可以假释。B.十三年 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A)处罚。A.减轻或者免除 D 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B)决定罚金数额。B.犯罪情节 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B.死刑 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D)全部罪行处罚。D.集团所犯的 F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A)。A.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D)。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 犯罪既遂是指(D)。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犯罪目的只存在于(B)犯罪中。B.直接故意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C.作为与不作为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D.犯罪行为终了 G 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ABCD)。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对于(ABD)也不适用死刑。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来源于(BCD)。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BCD)。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2.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3.缓刑适用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 A.管制 B.拘役 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4.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以后,可以假释。 A.十年 B.十三年 C.十五年 D.十八年 5.某甲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对其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经(),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A.高级人民法院判决 B.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C.最高人民法院判决 D.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6.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o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7.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o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8.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为前提a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o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的明文规定 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而。 10.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限制或者是前段的例外。 11.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2.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 13.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14.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15.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16.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的量刑原则。 17.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8.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 (年)年后,不再追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犯罪的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1L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国开电大 刑法学(1)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 (第一次) 分析案例(每小题 50 分) 第一题: 【案情】 山本 XX,女,42 岁,日本国籍。 马 XX,男,35 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2005 年 11 月 25 日,山本 XX 乘坐 XXX 次航班入境,过海关时选走的是绿色通道,未向海关申报任何物品,但旅检现场关员在对山本 XX 进行例行检查时,却从其携带的硬质行李箱夹层中发现了可疑粉状物 9 包,经现场化验后证实该批粉状物为毒品“可卡因”,共计4512 克,纯度为 70%。 经审查,山本 XX 交代,这批货是她从巴西带来的,有人会在广州 XX 路 XX 酒店接货。海关缉私局马上在该酒店周围布控,接货人马 XX 携款前来酒店找山本 XX 交接时被当场抓获。 【问题】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来判断,山本 XX 和马 XX 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对于山本 XX 和马 XX 的行为是否应当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和处理?应当如何认定和处 理(处理原则)? 答: 1.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山本××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山本××和马××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山本××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山本××和马××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

2022年7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 年7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 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 A. 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 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 A.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 减轻 D. 免除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 A. 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 减轻 D. 从轻 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7.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 无期徒刑 B. 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 驱逐出境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A. 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答案]外交特权;豁免权 10.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

2023年法学专科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天堂【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天堂【刑法学(2)】形考作业一: 分析案例(每题50分) 第一题: 【案情】 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2023年12月19日,王某自制了一种定期爆炸装置。12月21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旳山头。中午12点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旳爆炸装置让刘某拿着,然后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12点30分左右,定期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旳游人一死三伤。王某被抓获后积极交代,2023年2月因与吴某发生争执而将吴某扎伤、经查属实。吴某旳伤情为轻微伤。 【问题】 对王某旳行为应当怎样认定和惩罚(处理原则)?为何? 答:对王某旳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本案中,王某(44岁),为了报复其妻刘某,把爆炸装置带到“游人云集旳山头”,然后引爆,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旳游人一死三伤。王某旳行为足已危及不特定多数人旳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虽然他旳目旳是故意杀害刘某,但在使用杀人手段上已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应认定为爆炸罪。 第二题: 【案情】

谢某,男,26岁,××市公交企业121路车队司机。 2023年10月14日早上7时许,谢某驾驶121路1234号车搭载着20余名乘客驶近××中学门前旳公交车站时,同样要在此停靠上下乘客旳一辆120路车正在前面靠边行驶准备进站。 为了抢在120路车前面进站,谢某加大油门,驾车从120路车左侧超越,然后向右猛打方向盘冲向车站。此时,在站上候车旳50余名乘客正迎向车子走来准备上车。谢某立即采用紧急制动措施。但由于谢某旳车速度快、惯性大,车下乘客躲闪不及,以致12人被撞倒刮倒受伤。同步,急刹车导致车内乘客跌倒或与车内设施发生碰撞,导致9人受伤。经鉴定确认,受伤乘客中4人重伤,6人轻伤,11人轻微伤。谢某对事故旳发生负有重要责任。 【问题】 对于谢某旳行为应当怎样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何? 答:对于谢某旳行为应当认定为以危险措施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危险犯. 这里有故意伤害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两种罪名旳想象竞合,区别这两者之间旳重要点是区别两种罪名旳客体方面,故意伤害罪旳旳客体是固定旳人,而危害公共安全罪旳客体是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指不特定旳人群或者公\私财务.在此案中对于人群旳数量和人员旳出现是不确定旳,因此应当按危害公共安全罪惩罚! 处理原则应当是按一罪惩罚,这个属于实际上旳一罪,本案旳情节和谢某旳主观方面惩罚,根据受伤群体旳程度和国家受损害旳程度,对谢某旳行为进行惩罚! 在此案中也许有人会认为有过错旳行为,此外要阐明旳是以危险措施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存在过错旳情形.由于本罪规定作案人旳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 电大天堂【刑法学(2)】形考作业二: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有(ABCD)。 A.使用伪造的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 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C.冒用他人信用卡 D.恶意透支 2.某甲受过某乙的羞辱,一直想报复某乙。一天,某甲邀集某丙等十余人与某乙等六人在一酒吧内相互斗殴,结果造成某乙死亡。对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C)定罪处罚。 A.寻衅滋事罪 B.聚众斗殴罪 C.故意杀人罪 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3.刘某为追讨李某所欠5年之久的货款3万余元,设计将李某骗至某处扣押后,打电话给李妻,称2天内交清货款和利息后放人,否则就打断李某一条腿。二天后,李妻如数交清了货款和利息,刘某遂将李某释放回家。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以(B)论处。 A.敲诈勒索罪 B.非法拘禁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 4.王某和张某发现赵某从银行出来时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款,遂商议行抢。王乘赵某不备突然从背后用双手将其拦腰抱住,张乘机将赵某手中的提包抢走。王某和张某的行为构成(A)。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敲诈勒索罪 D.绑架罪 5.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以(D)处罚。 A.走私罪 B.走私罪从重 C.妨害公务罪 D.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合并 6.某甲将吴某等人藏在集装箱内组织偷渡,过关时,为防止箱内人员出声暴露,便将预留的通气孔遮盖,结果造成吴某窒息死亡。对于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B)处罚。 A.故意杀人罪 B.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C.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从重 D.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和故意杀人罪合并 7.徇私枉法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ABC)。 A.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 B.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之受追诉 C.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D.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7.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 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答案]外交特权;豁免权 10.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 [答案]刑事责任;刑罚 1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 [答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 [答案]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3.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答案]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4.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答案]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答案]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6.拘役的期限,为以一以下。 [答案]一个月;六个月 17.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答案]裁定减刑 18.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答案]累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21. 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22.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4.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 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 (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一个无期徒刑。 (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专科)》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专科)》2022期末试题及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 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1分) 1.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便在某乙值守的机床内安放了炸弹,致使某乙被炸成重伤,正在运行的机床 设备等被炸毁,生产活动因而遭到严重破坏。 某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 B.爆炸罪 C.破坏生产经营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在()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A.1万元 B.2万元 C.5万元 D.10万元 3.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 额()以上的,构成逃税罪。

A.5% B.10% C.15% D.20% 4.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应 当以()定罪处罚。 A.伪证罪 B.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C.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D.保险诈骗罪 5.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 A.犯罪嫌疑人 B.被告人 C.刑事案件的证人 D.普通公民 6.盗伐林木罪侵犯的对象是() A.国家、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B.他人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C.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D.本单位、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7.陈某偷割某铁路建设工地正准备架设的一段铁路通讯电缆线(价值30000余元)作为废品出售, 获利500余元,致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陈某的行为构成()

A.破坏交通设施罪 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盗窃罪 D.破坏生产经营罪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以罪名所包含的______内容为依据,罪名可分为单一罪名、选择罪 名与概括罪名。 9.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 ____、______等交通运输工具。 10.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______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 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构 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______处罚。 11.行为人生产、销售假药,既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同时又构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应当 依照______定罪处罚。 12.非法拘禁他人,并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应当分别依照 ________、______定罪处罚。 13.捏造______,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______,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诬告陷 害罪。 14.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__。

2023秋期国开电大法学本科补修课《刑法学》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2023秋期国开电大法学本科补修课《刑法学#》 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1至3+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11月;适用于2023年秋期图开河南电大本科学员网上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1试题及答案 1.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是犯罪的故意和犯罪的过失。( ) A. 正确 B.错误 [答案]B 2.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并非有生命的人类个体即每个自然人都能够成为犯罪主体,而只有那些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因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 ) A. 正确 B.错误 [答案]A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是在形式上坚持绝对的平等。( ) A. 正确 B.错误 [答案]B 5.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不属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 A. 正确 B.错误 [答案]A 6.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 A. 正确 B.错误 [答案]A 7.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 A. 正确 B.错误 [答案]B

8.刑法中的“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行为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 ) A. 正确 B.错误 [答案]A 9.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象和概括。( ) A. 正确 B.错误 [答案]B 10.对下列哪些情节依法应当从重处罚( )。 A.甲于1997年11月因聚众斗欧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1999年11月刑满释放,同年12月犯刑衅滋事罪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 B. 甲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价值3万元的抢险物品 C. 甲某非法拘禁乙某并对其进行暴力殴打,造成乙某受轻微伤 D.D、甲某教唆不满18周岁的乙某盗窃 [答案]ABCD 11.可以依法单处罚金的情形有:( )。 A.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属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B.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具有全部退脏并有悔罪表现的 C.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具有其他可以依法单处罚金的情形 D.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属偶犯或者从犯的 [答案]ABCD 12.下列哪些属于《刑法》第111条规定的“情报”?( ) A.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尚未公开的事项 B.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依照规定的不应公开的事项 C.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 D.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已经公开的事项 [答案]AB 13.一般预防的途径( )。 A.通过对犯罪人判处刑罚,对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起到警戒与抑制作用,使其不敢或者不愿犯罪 B.通过对犯罪人判处刑罚,宣告了犯罪的非正义性和同犯罪作斗争的正义性,有利于号召社会成员防止和抵制犯罪 C.通过刑罚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使犯罪人不再犯罪 D.通过剥夺犯罪人的自由、生命,使其不能再次犯罪 [答案]AB 14.有期徒刑与拘役的区别( )。 A. 执行场所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服刑人待遇不同 D.法律后果不同 [答案]ABCD 15.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