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第一课时 认识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74~75页了解不同物体的周长。
教学提示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小布艺,通过如何确定“小布艺花边的长”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合作研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出周长的概念,并结合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边线的长,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过程与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不同物体图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指出并测量出不同物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测量物体周长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直尺、剪刀、小布艺、针、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用课件演示:工厂生产的两种小布艺,及制作好花边的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像这样围小布艺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接着演示2张幻灯片,突出图形不同周长也随之改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视频冲击学生大脑,使学生在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知。
二、探索新知。
师:工厂里这两种小布艺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怎样测量出来?
小组合作,利用学具解决问题,测量出小布艺的花边长度。
小组汇报活动收获:
生:我们先把小布艺的花边做好,再拆下花边量一量。
生:先找一根绳子沿着小布艺的边绕一圈,再测量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就是小布艺花边的长度。
生:把圆形小布艺对折,用绳子绕对折后小布艺的弧形边,绳子的长再乘2就是圆形小布艺的花边的长度。
生:长方形小布艺就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小布艺的花边的长度。
生:要知道长方形小布艺的花边长度,可以只测量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各小组不同方法,只要正确,就要给与肯定。
教师小结: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的周长。我们会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小布艺花边的长,就是求出了小布艺的周长。
师:现在我们找一找身边这些物体的边线吧。
请同学们指出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的边线,并用手摸一摸。
描一描,让学生描一描自己的练习本,橡皮的周长。
师:这些物体的边线就是它们的周长。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三、巩固新知。
量一量,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我们人体上也有周长,我们的头一周的长度就是头围,腰一周的长度就是腰围。(可请一名学生跟老师一起示范怎样量头围)
你们想自己动手量一量吗?小组合作,动动你的手。(师讲明测量要求)(1)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
(2)测量铅笔盒盖的周长、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鞋底面的周长。
各小组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合作交流。
四、达标反馈。
用彩笔描出图形的边线。
五、课堂小结:孩子们,你们能用一句话说出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吗?(师小结:认识了周长,会描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四边形的周长。)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你能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2、你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的周长
物体的边线就是它们的周长
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包。
优秀的教学导入。
师:在你们的课桌上都有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可爱的卡通小动物,你喜欢它吗?把它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生:动手剪。
师:说说你是怎样剪得?
生:沿着卡通的边线剪下来的。
师:同桌之间指一指你剪出的卡通的四周的边线,
生:用手指沿着四周边线走一圈。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认识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整体感知周长,让学生形成周长的概念。
(二)资料链接。
第一个算出地球周长的人
两千多年前,有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埃拉托色尼博学多才,他不仅通晓天文,而且熟知地理,又是诗人、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博物馆的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