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響成本的主要因素
影響企業成本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講,可以歸納為三類,依其重要性說明如下:
一、技術因素
許多公司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大部份是生產技術的原因所造成的,例如,不良率偏高、品質不符市場的要求、生產線運轉效率偏低等等現象,要改善這種狀況,通常要從生產技術的源頭去改善才能解決問題,而這種因技術無法克服或提升的情況,對於企業成本經常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例如,華通電腦公司早期是印刷電路板產業中的股王,股價曾經飆到300元,但是,從91年起,公司因為技術的問題,以至於高階覆晶基板產品的良率偏低,報廢品偏高,因而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加上投資擴廠不當,年年提列高額折舊費用,導致公司連續三年虧損,股價也一度跌到面額以下,公司營運一直到94年才略為好轉,這就是生產技術影響企業成本的明顯個案。
生產技術的提升與改良也可以使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例如,半導體晶圓代工的IC製造面積從8吋進階到12吋,製程從微米提升到奈米,同樣的生產時間,可以使產能倍增,單位加工成本下降50﹪。
二、規劃因素
我們常聽說:「品質是設計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其實,成本控制的道理也是一樣,「成本是在設計階段決定,而不是在執行階段決定的」。成本控制早在規劃的階段就已經決定了80﹪的成本,至於執行階段則只剩下20﹪的改善空間。例如,當台北101決定蓋這種超高大樓的時候,所有影響建造成本的主要項目如:建築工法、防震系統、消防系統、結構規範等項目,幾乎都在設計階段就已經決定了,而在執行階段實施各種成本控制的方式,其能影響成本的比例,通常也只有5~10﹪,改善空間已經不大。
經營決策或經營方式規劃不當,會對企業的經營成本產生重要性的影響,從事成本控制與改善,如果不從規劃面下手,而只是在執行面的枝枝節節上打轉,恐怕也只是見樹不見林而助益有限。
明基電通公司購併德國西門子公司手機部門,一年虧損超過200億元,一項錯誤的投資規劃,差點搞垮母公司。台塑石化公司一年盈餘超過550億元,反觀中油公司卻是連年虧損,為什麼平平16歲,體格會差這麼多中油沿襲國營事業的體制,人員效率比台塑石化差,人員薪資又居高不下,每人每年平均薪資成本超
過150萬元以上,試問,這種先天不良的體質,如何與民營企業競爭中油不從根本的體質上去改變,只是在加油站的贈品上東扣西減,甚至乾脆連贈品就不送了這上面做文章,有用嗎?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企業若在規劃階段「做對的事情」,就是做了最好的成本控制。正確的決策與規劃,仰賴事前完善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最後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而重點是,如何才能具備良好的判斷能力坦白講,除了學識與經驗外,主要還是需要靠「智慧」。筆者認識一些企管界的朋友,號稱經營管理專家,凡指導企業投資決策、策略規劃、經營管理、SWOT分析,樣樣在行、頭頭是道,但是反觀他自已多年來買賣股票、與友人合資開公司,卻是樣樣賠錢,落差很大。可見「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嘴巴說說容易,做起來難。
三、管理因素
影響企業成本的第三個因素是「管理」。諸如:降低存貨庫存、減少公司營業費用、提升人員效率等改善作業,TQC、PDCA、KPI、平衡計分卡、經營分析等管理手法,這些都是屬於管理的範圍,所能解決的是企業「管理」的問題,而不是「技術與規劃」的問題。企業成本受到管理因素好壞的影響,一般來說,空間不大,遠比不上「技術因素」及「規劃因素」這兩者對成本影響的程度,這也正是為什麼一般企業普遍重視技術及研發人員,而輕忽管理人員的原因。其實論管理,國內傳統產業普遍強過電子科技產業,但是獲利能力卻遠不如電子科技產業,為什麼關鍵就在產品技術與規劃能力不如人。
雖然管理因素影響經營成本的比重可能不高,但是「無魚,蝦也好」,當微利時代來臨,許多企業毛利率淪落到只有5﹪、6﹪之際,如果能借助於管理面的控制與改善,降低經營成本,對於提高企業獲利也有一定的幫助。
管理改善的實例與手法
誠如上述,改善成本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從企業的「技術面」及「規劃面」去著手檢討,較具成效,其次才是進行管理活動的改善。而管理活動包羅萬象,如何針對主要的成本項目,以及較為容易可行的改善重點,採取措施,以最小的管理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則當為經營者及管理人員所應思考的問題。筆者就多年來輔導企業經營管理的顧問經驗,以及觀察心得,提出若干成本改善的具體實例與方法供業者指教:
一、建立勤儉樸實的企業文化
國內有些企業喜歡在歲末年終時租借大型體育館舉辦晚會,請一些大牌演藝人
員來主持表演,景氣好的時候,晚會還會送出數輛進口轎車,誇張的還有「大獎一把抓」的活動(抽獎人大手往摸彩箱一抓3、40張摸彩券,每張給獎10萬元)。坦白講,花大錢辦這種活動對企業一點幫助也沒有,增加成本不說,又助長了企業浮誇不實的風氣。筆者觀察,國內企業喜歡搞這一套、耍排場的,好像大都是靠財務操作起家而本業不甚了了的電子公司或是直銷公司居多,反而腳踏實地認真經營的企業比較少來這一套。
二、降低存貨庫存金額
存貨庫存金額偏高,除了會造成損壞成本增加、倉儲成本及資金成本提高,更會積壓資金而影響企業財務調度。要降低存貨庫存,首先要了解庫存偏高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才會有效。據了解,存貨庫存偏高的原因以及改善對策,主要有:(一)產品線太多。
產品線多,每項產品都要準備庫存,存貨庫存當然居高不下。建議企業可以採行下列措施來予以改善,一是檢討刪減不具經營效益的產品,二是將非核心產品改為外包。
(二)每批次採購量偏高。
採購人員常因為了降低採購單價而大量採購,卻因此而造成庫存偏高,或是用不完變成呆滯料的狀況。筆者常看到有些業者為了低價採購而買了超出正常用量的包裝材料,結果產品規格一變更,倉庫一堆的包裝材料就變成了呆滯料,變成「偷雞不著蝕把米」。建議企業除非必要,否則不要貪圖低單價而提高採購量。
(三)備料計畫不健全。
備料計畫沒做好,材料請購或是採購人員只好多備料以免影響生產,根本之道,應是把備料計畫的相關工作,包括銷售預測、存量管制等管理作業做好。
三、減少呆滯材料的產生
一般會產生呆滯材料的原因,主要有:
(一)BOM表錯誤。
產品的BOM表資料錯誤,會導致根據BOM表而展開採購的材料品項也跟著買錯,買錯之後,悄悄放在倉庫裡就變成呆滯材料。
(二)訂單取消之後,特殊材料無法轉用。
因應之道,應力求材料或零配件規格的標準化,使同一項材料或零配件可以通用在不同規格的產品,以減少呆滯材料的產生。
(三)未貫徹材料先進先出的管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