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JF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JFD):搜索条件:摘要(纤维素&生物材料),共搜到103篇
[1]裴莹.基于纤维素的生物医用材料构建、结构与性能[D].武汉大学,2013.
【作者】裴莹;
【导师】张俐娜;
【作者基本信息】武汉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2013,博士
【摘要】 21世纪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前沿之一是可再生资源的原料及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过程。纤维素作为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已广泛地用于制备生物医用材料如敷料、透析膜、支架材料、药物载体等。本论文旨在利用本实验室开发的新溶剂——碱/尿素水溶液体系在低温下溶解纤维素,并制备新型的再生纤维素材料,如膜、水凝胶、微球和海绵。同时,表征它们的结构和性能,并评价它们在生物分析、细胞培养、药物释放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的创新点如下:(1)利用低温溶解的纤维素溶液制备的纤维素/明胶复合膜,构建生物相容性材料,并可用作细胞培养基底;(2)利用安全的天然产物京尼平作为交联剂对纤维素/胶原蛋白水解物复合膜进行处理,构建具有较高强度且生物相容的新材料;(3)首次利用纤维素构建全水凝胶结构的微流控芯片,它具有良好的结构复制性能、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并能使可溶性因子在其内部形成稳定的浓度梯度;(4)采用微流控技术成功制备出尺寸可控且分布较窄的纤维素微球,它们可作为优良的药物载体,整个微球制备过程简单、高效并易于推广;(5)基于低温溶解的纤维素溶液成功制备出纤维素及纤维素/明胶复合海绵,它们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2]曾珊珊.溶菌酶与羧甲基纤维素层层自组装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医用材料表面修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作者】曾珊珊;
【导师】王艺峰;
【作者基本信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2012,硕士
【摘要】层层自组装技术工艺简单,厚度可控,制备条件温和,可实现多种生物分子的表面固定,并有利于生物分子维持生物活性和天然构象,适用于具有复杂体型结构的材料,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表面功能设计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许多天然生物大分子都带有电荷,也为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复杂的多层膜结构提供了方便。因此本工作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与溶菌酶来制备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及进行聚氨酯医用材料表面修饰研究。本工作首先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与层层自组装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与溶菌酶制备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带正电荷的溶菌酶和带负电荷的羧甲基纤维素固定在羧甲基纤维素基材表面,再经氯化铁交联后,采用氯化钠溶液洗脱模板蛋白质,制备出羧甲基纤维素的层层自组装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水接触角测试、扫描电镜及蛋白质吸附测试等对蛋白质印迹聚合物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溶菌酶印迹聚合物表面变粗糙,并且出现了一些微孔结构;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的吸附能力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提高了50%;该印迹聚合物对于模板蛋白质具有特异选择性吸附效果;并且该印迹聚合物具有可重复利用... 更多
【关键词】溶菌酶;羧甲基纤维素;层层自组装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修饰;
[3]李鑫.细菌纤维素基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东华大学,2009.
【作者】李鑫;
【导师】王华平;
【作者基本信息】东华大学,材料学, 2009,硕士
【摘要】纤维直径在1~100 nm尺度范围内的纳米纤维由于在环保过滤、防护、生物医用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除了常用的静电纺,还有生物合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木醋杆菌生物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 e,BC)。BC是一种新型的天然纳米生物材料,与普通植物纤维素相比,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高的拉伸强度,模量,化学纯度,结晶度,含水率以及大的比表面积,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正是由于这些特性,细菌纤维素在食品,生物医用材料,造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动态和静态培养法制备了BC,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选用静态法制备的BC膜为有机基体,采用原位复合方法制备了硫化镉(CdS)/BC纳米复合材料,氯化银(AgCl)/BC纳米复合材料,并初步探究了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生长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动态与静态法制备了BC,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所得BC的结构与性能。在30℃条件下,静态法制备的BC微观结构是由20~80 nm直径的纤维素纤维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其外观为膜状水凝胶且其持水率为9
[4]杨光,付丽娜,臧珊珊,周平.基于细菌纤维素的医用功能材料[A].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
[C].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2011:1.
【作者】杨光;付丽娜;臧珊珊;周平;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纳米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摘要】 <正>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木醋杆菌分泌的纳米级纤维素纤维,由多层次微纤组合形成了相互交织的发达超精细网络结构,优异的机械和物理化学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本文研究了成纤维细胞和人
【关键词】纤维素;脂肪干细胞;生物相容性;人工皮肤;人工血管;
[5]蔡锐波,陈海宏,陈向标.细菌纤维素制备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2012,12:9-12.
[1]袁勃.两性离子嵌段共聚物结构设计、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
[2]李友良.基于碱性溶剂体系制备壳聚糖新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陈欣.聚乳酸单体L-乳酸由米根霉固定化发酵玉米秸秆水解物的生产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朱婧.胚胎干细胞源角膜缘干细胞联合脱细胞角膜缘基质修复眼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5]裴莹.基于纤维素的生物医用材料构建、结构与性能[D].武汉大学,2013.
[6]彭湃.竹材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点击化学和开环共聚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7]李朋.新型医学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的制备与表征[D].东华大学,2010.
[8]盛高铭.外用细菌纤维素对兔耳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
[9]邱竣.细菌纤维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
[10]邓荟.猪膈肌血供来源及分布的实验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
[11]付大伟.羧甲基壳聚糖止血作用研究及其血液安全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1.
[12]邵坤.蛋膜固相萃取在环境水样微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D].武汉工业学院,2011.
[13]徐寅.纳米纤维素晶须/壳聚糖可降解包装复合膜的制备与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
[14]黄建.静电纺丝素蛋白及制备增强型复合纳米纤维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
[15]贾宁.纤维素基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16]张政阳.水热法制备氧化铝纳米粉体及其形貌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17]王敏.纳米二氧化钛基木材防腐剂制备及固着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18]曾珊珊.溶菌酶与羧甲基纤维素层层自组装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医用材料表面修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9]吕晓慧.速生杨木材色改良及染色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20]李鑫.细菌纤维素基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东华大学,2009.
[21]朱颖雪.低成本培养基碳源的开发及细菌纤维素的高效制备[D].东华大学,2009.
[22]原建龙.利用苯酚液化落叶松树皮制备树皮基胶粘剂及其表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
[23]王震.扁座壳孢菌生理特性及乳悬剂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
[24]李小明.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5]杜晶晶.氨基葡萄糖对细菌纤维素血液相容性的影响[D].海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