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1、机械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常规设计有什么差异和关联?创新设计方法: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 利用人类现有相关科学技术知识, 实现创新构思, 获得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果. 特点:强调发挥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提供新颖。独特的设计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现代设计: 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各类工程应用软件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常规设计:常规设计是以应用公式、图标为先导,已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借助设计经验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关联:机械常规设计始终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在强调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时不可忽视其重要性。创新设计的基础——常规、现代设计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仅仅借助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手段,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效率,但没有脱离常规设计的思维。
2.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
(1) 具备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 不断进取与追求的精神
(3) 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定式)
(4) 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创新的必备条件)
(5) 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
3. 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有那些?
1. 机构的创新设计
2. 机构应用创新设计
3. 机构组合设计产生新机构系统
4. 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
5. 利用反求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6. 利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第二讲
1简述创造性思维四大特性
(方法的开放性;过程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顿悟性;结果的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1)天赋能力:与生俱来的所有神经元
(2)生活实践:后天实践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
(3)科学地学习与训练科学、简单易行的专业学习与训练
2.了解和阐述创造性思维、创造活动、创造能力三者的关系。
3. 理解综合、分离创造原理的特性和基本实施途径。
概念:有目的的将复杂对象分解,提取核心技术,并利用于其他新事物。
特征:1)与综合创造原理对立,但不矛盾;
2)冲破事物原有形态的限制,在分离中产生新的技术价值;
3)实质上综合法与分离法两者无明显界限,实践中常常相互贯穿,共同促成新事物。
实施途径:1)基于结构的分解;2)基于特性、原理的列举分离
第三讲
1.学习创造原理的基础知识有什么实际意义?2.物场三要素是指什么?(两个物与一个场)比较完全物场(三个要素齐全的场)、不完全物场(三要素中有两个要素存在的场)、非物场(三要素中仅有一个要素的场)的异同。
3.列举三种所熟悉的创造理论,简述其实施的基本途径。
(1)物场要素变换:电磁场取代机械场
(2)物场要素补建:超声波加工(特种加工工艺)
第四讲
1、实施群体集智法应遵循哪些原则?提出自己运用此法的技巧。(要求从不同角度提两点)
1. 自由思考原则:解放思想、消除顾虑
2. 延迟评判原则:过早的结论会压制不同的
想法,可能扼杀有创造性的萌芽
3. 以量求质原则:相关统计表明,一批设想的价值含量与总数量成非线性正比。
4. 综合改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的增值。
2 .为什么设问探求法特别强调“善于提问”?简述所学的九种基
本提问。
•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创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
①有无其他用途;②能否借用(直接);③能否改变使用(间接);④能否扩大(改良);
⑤ 能否缩小(改良); ⑥ 能否代用; ⑦ 能否重新调整; ⑧ 能否颠倒; ⑨能否组合
3.如何理解希望列举中的需求与创造的关系
(1)需求引导创造(2)创造满足需求
第五讲
1.什么是黑箱思维方法?试运用黑箱法对身边一常见物品(事件)作功能、特性分析。
(如:手机、电池、电脑、照相机、万用表、卡尺、千分尺、投影仪等)
概念:分析未知系统与周边环境的输入、输出及其他关系,了解其原理、结构、功能、特性。
2. 系统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技术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
3. 加权评价法有哪些主要步骤?计算定量分值与模糊分值方法上有
何不同?
步骤:1.列举指标;2.加权系数分配;3.无量钢化;4.加权积分;5.结论
1. 定量积分按规则统一对可量化指标进行评分。
2. 模糊评价运用集合和模糊数学的处理,对模糊信息数值化。
第六讲
1. 叙述平面四杆机构演化成曲柄滑块机构的过程。
如图,将CD的长度增至无穷大即可得到曲柄滑块机构
2. 以曲柄滑块机构用于中小型压力机设计为例,叙述运用改变运动副尺寸获得创新设计的方法。
第七讲(缺讨论题)
一.机构在机械设计的地位
二.机构的演化和变异
1. 机架变化影响机构功能
2. 运动副尺寸、结构变化
3. 构建尺寸、形状变化(杆、轮、盘)
三.机构的等效取代
空间与平面、咼副与低副、滑动与滚动
第八讲
1. 了解最简机构、基本机构、□级杆组、川级杆组的定义及应用。
最简机构:由2个构件和1个运动副组成的开链机构。特点:•最多构件数为2 •开链
机构
基本机构:含有3个以上构件、不能再进行拆分的闭链机构。(运动副不限)特点:闭链且
不可拆分性
n级杆组:两个构件、三个运动副构成。
川级杆组:级杆组由4个构件、6个运动副组成,其中三个内接副,三个外界副。
2. 绘制示下列杆组原理简图:
(1)n杆组内接移动副外接为转动和移动副;
(2)皿杆组3个内接副为转动,外接2个移动、1个转动副;
(3)皿杆组内接副2个为转动副、1个为移动畐腹外接3个转动副。(1) 内接副为移动副(外接为转动、移动)答案为第三个
补充:内接副为转动副(外接为转动、移动)
(2) 答案为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