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学要求创造工程技术的理论 —— 纪念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昆虫悬停飞行的拍翼模型示意图
针对昆虫翼的高频拍动特点,其强非定常效 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拍翼的强变 速运动引发了流体的附加惯性效应。其特点是: 随着拍动加速度的变化而产生附加压力的变化, 两者的变化过程是同步的。其二,因高频拍翼而 发生黏性薄层效应。另外,翼前缘和后缘处的强 自由剪切层演化为旋涡,形成具有足够强度的脱 体涡及其平板上对应的固着涡 (bound vortex),共 同诱导出相应的气动力。这些非定常黏性效应滞后 于拍翼运动。 由此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简化气动模型: (1) 当昆虫振翅的强非定常流动满足 St >>1/Re 时, 可以将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 (Navier-Stokes 方程, 简称 N-S 方程 )作一次近似,略去黏性项,把振翅 的外部流场可以看做是无黏的势流; (2) 在翅膀表
收稿日期 : 2011-01-31; 修回日期 : 2011-02-17
作者简介: 童秉纲 (1927),男,江苏张家港人,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航天气动热力学和生物运动力学等。 E-mail: tongbg@gucas.ac.cn 余永亮 (1976),男,四川邻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运动力学和涡动力学等。 鲍麟 (1979),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气动热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要 : 钱学森提出了技术科学思想及其方法论,是指从工程和实践中抽象出科学问题,基
于自然科学理论建立简化力学模型,通过数学手段求解,得到理论结果,再经过实际检验,从而 “创造出工程技术的理论 ”。本文概述我们对这一思想的学习和思考,并以两个实例阐述我们对此 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 :钱学森;技术科学;力学模型;数学手段;建立理论 中图分类号 : TQ5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4969(2011)03-0012-07
1
概 论
随着蒸汽机技术、火炮技术,特别是航空技
应用力学学派的大师们讨论了 “ 航空中的高速问 题 ”,使这次会议成为通向高速空气动力学的里程 碑。再后,到 1950 年代, 《高速空气动力学与喷 气推进》丛书陆续出版,又具有里程碑的特征。 所以西奥多・冯・卡门在纪念航空 50 周年时撰写 的《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1954)中指出: “空气动 力学所经历的路程并不比航空技术的发展有何逊 色。我们对于为什么飞行和如何飞行的知识在广 度和深度上的增长都是异常惊人的” ; “这门科学 的发展是数学人和有创造力的工程师通力合作的 一个稀有例子。从纯数学家的园地中出来的数学 理论居然被发现适宜于用来描写飞行器绕流,而 且异常精确,可直接应用于飞机设计” [1] 。这段 话总结了头 50 年的历史经验: 建立了空气动力学 的系统理论,善于用数学工具来表述这些理论。 钱学森先生在 1940~1950 年代就预见到 [2-3], 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正在兴起,他拓展了应用力 学的概念,认为应该大力发展一批应用科学 (包括
14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3 (1): 12-18 (2011)
运动力学和仿生技术的大力支撑。这是一个以流 体力学为先导的交叉领域,涉及力学、生物学、 机械学、材料学、控制理论、能源技术和先进制 造等多个学科领域,还有大量的生物运动力学问 题亟待解决。 昆虫拍翼的方式,由下拍 (downstroke)、仰旋 (supination) 、 上 挥 (upstroke) 和 俯 旋 (pronation) 组 成,这是飞行生物共有的基本飞行方式。从生物 学的角度说,这是以肌力驱动得以自主飞行的一 种优化选择;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说,采用这种 特殊的非定常流动控制的运动方式,是为了克服 因其翼尺度小而导致低雷诺数的气动局限性 ( 雷 诺数是一个无量纲数,表征流动中“对流”惯性 力与流体黏性力的比值,常用 Re 表示 )。对于尺 度为 10~1 mm 的昆虫,Re= 103~101,对于航空设 计来讲,这意味着空气的黏性太大。昆虫的尺度 越小, Re 数越低,这就需要其拍翼频率 f 越高, 小型昆虫 f >100 Hz。对于这类昆虫翅膀高频拍动 产生的流动,其非定常性很强,用来表征流动非 定常力与惯性力比值的 Strouhal 数 St 1;如果 用折合频率 k 来表示,则 k = 2π St 2π。 莱特希尔 (Lighthill)曾指出,当 k < 0.5 时,可 按准定常流来计算。对中小型昆虫的高频拍翼而 言,显然不可能再沿用早先研究鸟、蝙蝠和大型 昆虫 (如天蛾、 蝴蝶等 )低频拍翼工况的准定常流动 假设。实际上,人们在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之际 就发现,用准定常流理论计算得出的昆虫悬停状 态的升力不足以平衡其体重。因此,研究中小型 昆虫在低 Re 数下拍翼的非定常流动及其控制的 机制, 是近十多年来该领域的一个重要前沿问题。 为此,我们采用理论模化 (Theoretical Modelling) 方 法 建 立 了 如 下 的 拍 翼 简 化 模 型 和 强 非 定 常、低雷诺数流动的空气动力学模型。 昆虫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其翅膀的展弦比 (类 似于长宽比 )都比较大,一般在 5.7 到 11.6 之间, 平均值为 8.3, 而且翅膀的厚度是翅长度的 0.015%~
第3卷
第1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3 (1): 12-18 Mar., 2011
wenku.baidu.com2011 年 3 月
DOI: 10.3724/SP.J.1224.2011.00012
技术科学要求创造工程技术的理论
— — 纪念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 童秉纲 , 余永亮 , 鲍麟
童秉纲等:技术科学要求创造工程技术的理论——纪念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
13
应 用 力 学 在 内 ) , 统 称 为 技 术 科 学 (Engineering Science) 。这样在人们原来划分的自然科学 ( 指基 础科学 ) 和工程技术两个层次之间增加了一个技 术科学层次, “我们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 程技术三个部门同时并进” 。他主张,技术科学的 研究目标是“创造出工程技术的理论” 。他为此又 指明了技术科学的方法论, 其要点为: (1) 研究技 术科学离不开数学工具,必需掌握数学分析和计 算的方法; (2) 关键的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认识, 这里包括确定该问题的要点和现象中的主要因 素,为此要收集资料,特别是实验数据和现场观 察数据,接着就是创造的过程:运用自然科学的 规律摸索解决问题之路,这条路反映了我们对所 研究问题的认识; (3) 下一步就是建立模型, 吸收 一切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着重考虑该问题 中某一方面的本质; (4) 再下一步就是分析和计 算,要正确运用科学规律和恰当的数学方法,由 此得出的具体数据结果要和事实相对比,从而检 验我们建立的工程技术理论是否正确。总之, “技 术科学是从实际中来,也是向实际中去的” 。 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到现在,又过去半个多世 纪了,高新技术更新换代,技术科学面对的工程 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往往涉及多学科交叉,涉 及多尺度系统和多物理系统。我们的研究手段, 除了原有的模型理论分析和实验观测以外,又增 添了强有力的数值模拟手段 ( 在流体力学领域称 为计算流体力学 CFD 手段 )。 对于上述复杂系统, 只有数值模拟是最适用的手段,但是数值模拟是 离散的,难于写出数学表达式而形成理论。所以 当前的问题是:技术科学怎样来“创造出工程技 术的理论”呢?这是大家需要思考和讨论的 问题。 近 10 年来,我们开展生物飞行和游动的仿生 研究和气动加热几个新问题的理论研究,学习并 运用技术科学方法论,进行实践,初见成效。今 分别举例如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童秉纲等:技术科学要求创造工程技术的理论——纪念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
15
面上附着一层薄的非定常不可压缩边界层; (3) 在 翅膀的前缘和后缘处,自由剪切层导致前缘涡和 后缘涡卷起并脱泻,这反映了黏性效应的本质,符 合流动的物理图像。根据以上建模,采用经典的 解析手段求解出速度场,并由此确定拍翼的非定 常气动性能,结果表明此理论模化方法可以得到 定量合理、定性正确的分析结果。由此建立了适 用于昆虫拍翼飞行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理论 。 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对昆虫前飞拍翼的各种 调控参数,特别是拍翼非对称性以及多种拍翼轨 迹,率先做了全面的气动分析,给出了其流动控 制规律 。然后,基于理论模化方法固有的优势, 对悬停拍翼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的流动物理作了再 探讨,获得了两点新认识。其一,理论模化方法 的成功应用,证实了在强非定常黏性流动中,表 征流场非定常特征的 St 数起主导作用,因此中小 型昆虫利用高频拍翼方式能够克服由低雷诺数带 来的气动局限性,从而产生了高气动力。其二, 对昆虫悬停而言,高升力的产生和调节主要依靠 (1) 拍翼的变速运动带来瞬 三个流动控制因素 : 时的流体动力响应,这种附加惯性效应可产生瞬 时高升力; (2) 增大后缘涡的强度并加速其脱离后 缘能够有效地提高升力; (3) 使前缘涡在拍翼行程 中不脱离翼面有助于维持高升力。 以上模型理论分析工作得到了国际著名流体 力学家吴耀祖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的高度关注。 在 他 今 年 (2011) 发 表 在 流 体 力 学 年 鉴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上的综述文章 [9]中,把文 献 [6]列为开创中小型昆虫大攻角拍翼飞行研究的 四篇代表性文章之一,并高度评价过去十年的这 些工作代表了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另外,他 还在“昆虫飞行的空气动力学理论与模化”一节 中大量引述了我们提出的上述理论模化工作。
2
中小型昆虫拍动方式非定常流动物理的 模型理论
随着微机械和微机电的迅速发展,人们不断
探索如何把飞行器制造得更加小巧灵活,于是有 了微型飞行器的兴起。在军事上,微型飞行器便 于战斗人员携带,其隐蔽性和机动性强,可出色 完成对敌方地形的侦察工作,也可以实施有效的 电子干扰等。在民用上,由于火灾、地震等原因 造成建筑物坍塌,微型飞行器可以在废墟中穿梭 自如,搜寻遇难者;安装有特殊传感器的微型飞 行器还可用来搜索或跟踪有毒化学物质等危险 源、监测空气污染等。鉴于其具有的广泛应用前 景,到了 20 世纪末,研制微型飞行器在世界上已 形成一股热潮。 但空气动力学家们很快发现,微型飞行器并 非普通飞机的缩影,当其尺寸小于 15 厘米时,如 果仍采用固定翼的常规气动布局,则性能低下,达 不到足够的升阻比而无法飞行。然而,自然界中 大多数飞行昆虫尺寸多在厘米甚至毫米量级,仍 具有小巧性、灵敏性、快速性、高效性、可靠性 和抗干扰性等优点。这些昆虫和鸟类一样,都是 依靠拍翼方式实现复杂多变的飞行能力,不同之 处在于昆虫的拍翼频率很高,除了少部分大型昆 虫外,大多数昆虫每秒挥拍几十至几百次,有的 甚至上千次。因此,人们从昆虫飞行中获得了灵 感,采用拍翼的飞行方式,这类微型飞行器也可 称作机器昆虫。 一个世纪前 (1903 年 ),莱特兄弟放弃了拍翼 的方式,采用固定翼来获得升力,用独立的动力 装置来获得推力,从而实现了动力飞行。而今, 微型飞行器的发展使得人们从放弃拍翼驱动方式 到重新研究拍翼空气动力学 [4] ,这说明了人们对 仿生认识的螺旋式上升。 虽然如此,对机器昆虫的仿生设计仍处于起 步阶段, 离自然界中自由飞行的昆虫还相差甚远。 要让其模拟真实昆虫飞行并非易事,它需要生物
术发展的需求, 在 20 世纪前叶形成了以 F.克莱茵 (F. Klein), L.普朗特 (L. Prandtl)和西奥多・冯・卡 门 (Th. von Kármán) 为代表的德国哥廷根应用力 学学派。到 1930 年西奥多 ·冯 ·卡门就任美国加州 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 (GALCIT) 主任以 后,造就了最为著名的应用力学学派。钱学森教 授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有力地推动了高速空气 动力学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 可以重温一下航空技术头 50 年的空气动力学 发展史。 自 1903 年莱特兄弟开创航空动力飞行以 来,在理论研究上,L.普朗特 (L.Prandtl)首先提出 的边界层理论 (1904)具有划时代意义。其后,J.杜 兰德 (J .Durand)于 1934 年主编出版了 6 卷《空气 动力学》 (其中有一章叙述可压缩流体力学 ), 这是 一套百科全书,汇总了那时以前空气动力学取得 的成就。 1935 年,第 5 次 Volta 学术会议召开,
0.106%,平均在 0.057%左右 [5]。古人常用“薄如 蝉翼”来形容高档的丝绸纺织品,这也从侧面说 明昆虫翅膀确实很薄。因此,运动中的昆虫翅膀 就可简化成板,其厚度被忽略。尽管在实验观测 中昆虫飞行时翅膀存在某种程度的变形,但作为 初次近似,可视其为刚性平板。由于三维拍翼运 动产生的升力系数与距翅基回转半径处的昆虫翼 剖面的二维拍动所得到的升力系数接近 (果蝇的回 转半径约为 0.6),我们又把三维拍翼运动简化为距 翅基回转半径处的昆虫翼剖面的二维平板作沉浮 (plunging)和俯仰(pitching)振动的组合(如示意图 1)。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借鉴现有的一些理论分析方法来 研究昆虫翼复杂的运动方式及其非定常流动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