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关于世界两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大洲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的认识。
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知识。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使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人文地理案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洲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多少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两大洲的自然环境。
同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两大洲的人文特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地理七下人教版书

地理七下人教版书地理七下,是人教版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编写的地理教材。
该教材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内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大气与天气、水资源、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土壤和植被、中国的自然地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以这本教材为基础,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地球与地图地理七下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与地图的相关内容。
从地球的形状、尺寸、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理坐标和时区等方面,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地球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学习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楔形带等标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讲述了宇宙中的地球。
从宇宙的起源、太阳系、行星运动等方面,探索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通过学习不同的天体和宇宙现象,让学生对地球的特殊性和宇宙的神奇之处产生兴趣,并加深了对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解。
大气与天气第三章介绍了大气与天气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以及天气形成的原因和预测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天气状况,以及学习相关数据图表和气象仪器的使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并学会分析和预测天气状况。
水资源第四章涉及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
学生将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通过学习水的地理分布、地形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培养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中国的气候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气候特征。
包括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关系、中国气候的地域分布与区划等。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以及气候对人类生活、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气候类型的比较和对应的人文特色的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
中国的土壤和植被第六章探讨了中国的土壤和植被。
学生将学习土壤的形成和类型、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关系、植被的地域分布等。
通过对土壤和植被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以及植被的作用和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材分析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材分析说明张月石本学期地理主要是世界区域地理,这次地理教材改革突破最多的实际是七年级下册,写法与过去的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
内容分为这样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部分: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第三部分: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第四部分:西半球的国家(美国、巴西);第五部分:极地地区。
涉及到大洲、地区和国家三个大的层面。
对大洲的认识更宏观一些,要求的要素比较少;对地区的认识,涉及自然地理特点的要素比较多;对国家的认识则偏重于经济文化环境与发展的要素。
寻求更多的展示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使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方法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开篇章节,在世界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从本章各节的结构上来分析,知识的侧重点是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
其中经济发展为重点,分析自然环境,就是为怎样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作基础的。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是对上一章分区地理的进一步延续,选择了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亚为案例进行学习,非常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西半球的国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区域,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的代表,巴西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这章突出问题就是:自然——人文,经济——环境。
人文特点除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历史、国家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结果可能带来环境问题,教学中只要抓住这条主线扩展分析,“内容标准”的达成度就比较高。
极地地区: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能力;能利用前面所学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保护两级地区饿重要意义。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商务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一部分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特征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本课既是对前面“地形地势”“气候”的拓展和延伸,也为下面学习“长江”“黄河”打好基础,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后,能对我国河流分布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培养热爱自然的理念。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八年级的学生个性鲜明,对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相应的主动性,不适合自主学习。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找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分析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分布及其水文特征。
【难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五、说教法方法【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讲授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第6.1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天气与气候、土壤与植被、水系与水文、地貌与分区、资源与经济、人口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环境保护。
本册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还不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2.教学难点:地理知识点的运用和地理思维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详细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对于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板书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与气候的定义2.天气与气候的特点3.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4.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过程评价。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掌握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获取地理信息;b. 能够描述美洲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3. 情感目标:a. 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景观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教学难点:a. 学生对地理位置和边界的抽象概念理解;b. 学生对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对美洲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
他们对地理位置和地理景观的概念理解可能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片等教具进行辅助教学。
同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较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老师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南美洲的地理特点。
例如,让学生指出南美洲的位置和一些著名的地理景观,如亚马逊雨林和安第斯山脉。
b.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美洲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美洲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吗?有没有听说过美国、巴西或者墨西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美洲的地理情况。
”第二环节:呈现基础知识a. 老师利用地图或图片,向学生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例如,指出美洲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b. 讲解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并与其他大洲进行对比。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支配,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希望大家喜爱!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1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使教学水平和业务实力。
同时,通过学习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的地理学问,传达地理思想,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和初步实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二、基本状况分析通过七年级上半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问有了肯定的感性相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推断的实力。
对世界概况有了肯定地了解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相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状况.其次章《了解地区》本章通过详细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国家》详细说明白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五、总体教学设想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仔细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仔细学习新课标理论,领悟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打算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详细措施1、主动参与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2、主动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化教学实力再上新台阶。
3、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学问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
4、仔细参加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5、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
留意发觉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刚好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2教学目标[情感、看法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育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实力,使学生领悟驾驭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驾驭地图学问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报告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课标、重难点、关键点拨〕一、认识 (5)课标要求 (5)亚洲的位置和围 (5)一、课标解读 (5)二、重难点分析 (6)1、亚洲的地理位置〔重点〕 (6)突破方案:案例法 (6)2、亚洲分区〔重点〕 (7)突破方案:读图法 (7)亚洲的自然环境 (8)一、课标解读 (8)二、重难点分析 (9)1、亚洲的地势地形〔重点〕 (9)突破方案:案例法 (9)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难点〕 (9)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10)2、复杂的气候〔重点〕 (10)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比照分析法 (10)气候特征与自然景观关系〔难点〕 (10)解决方案:直观教学法 (11)季风气候特征与影响〔难点〕 (11)分析: (11)解决方案:降低难度,分步达标法 (11)二、了解地区 (11)课标要求 (11)地区一:东南亚 (12)一、课标解读 (13)二、重难点分析 (14)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与其重要性〔重点〕: (14)突破方案:读图法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4)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特点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和难点〕:15突破方案:歌谣法记忆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15)东南亚的地形、河流特点与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重点和难点〕: (15)突破方案:运用地图综合法分析东南亚的城市特点 (15)地区二:中东 (16)一、课标解读 (16)二、重难点分析 (17)1、三洲五海之地〔重点〕: (17)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 (17)中东地区的咽喉要道──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难点〕 (18)突破方案:观察法、分析归纳法 (18)2、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 (18)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 (19)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难点〕: (19)突破方案: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法 (19)地区三:欧洲西部 (21)一、课标解读 (21)二、重难点分析 (23)1、工业密集,兴旺国家集中〔重点〕: (23)分析: (23)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比照分析法 (23)2、自然环境对欧洲西部畜牧业开展的影响〔难点〕: (24)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 (24)3、欧洲旅游业兴旺的原因和著名旅游景点的分布〔重点〕: (25)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法 (25)地区四:撒哈拉以南非洲 (25)一、课标解读 (25)二、重难点分析 (27)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重点〕: (27)分析: (27)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读图感悟法 (27)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重点、难点〕: (28)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 (28)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重点、难点〕: (29)解决方案:综合分析法 (29)地区五:极地地区 (30)一、课标解读 (30)二、重难点分析 (32)1、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重难点〕 (32)分析: (32)突破方案: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读图分析法 (32)极地地区经纬网的判读〔重难点〕 (33)分析: (33)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33)2、极地地区的科考和环境保护〔重点〕 (34)突破方案:读图观察法、材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34)三、走近国家 (35)课标要求 (35)国家一、日本 (36)一、课标解读 (36)二、重难点分析 (38)1、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重点〕 (38)分析: (38)突破方案 (38)2、评价日本经济开展的条件、分析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经济〔重点难点〕 (39)分析: (39)突破方案 (39)国家二、印度 (41)一、课标解读 (41)二、重难点分析 (42)1、运用地图,指出印度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分布〔重点〕 (42)分析: (42)突破方案 (43)2、运用图表和资料,分析印度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工农业〔难点〕 (44)突破方案 (45)国家三、俄罗斯 (46)一、课标解读 (46)重难点分析 (47)1、俄罗斯地形、气候的特点〔重点〕 (48)分析: (48)突破方案:小组合作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48)俄罗斯位置对气候的影响〔难点〕 (48)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48)2、俄罗斯工业特点〔重点〕 (48)突破方案:情景创设法节 (49)3、俄罗斯的交通特点〔重点〕 (49)突破方案:比照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50)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难点〕 (50)分析: (50)突破方案:学生合作探究 (50)国家四、澳大利亚 (51)一、课标解读 (51)二、重难点分析 (53)1、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难点〕 (53)分析: (53)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53)2、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54)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54)3、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兴旺的工矿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重点、难点〕 (55)国家五、美国 (55)一、课标解读 (56)二、重难点分析 (57)1、美国的人种〔重点〕 (57)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57)2、兴旺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化〔重难点〕 (58)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比照分析法 (58)3、兴旺的工业──高新技术的崛起〔重点〕 (60)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60)国家六、巴西 (61)一、课标解读 (61)二、重难点分析 (63)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和多元性的文化〔重点〕 (63)分析: (63)突破方案:图片品读法 (63)2、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64)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比照法 (64)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重点、难点〕 (65)突破方案:角色扮演法 (65)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对东南亚地区进行深入学习的开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地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
2.难点:对东南亚地区地理特点和人文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实物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东南亚地区的地图、图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浅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浅析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
在学生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地理知识之后,重在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理解。
介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如何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前面的章节当中都有介绍学习的方法。
例如:1、有关学习某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P5)(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4)地形分布2、学习某区域的气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P8)(1)有哪些气候类型(2)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3)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3、学习某区域河流的主要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归纳出来(P10-11)(1)河流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河流流向与地形之间有什么联系(3)从气候、地形入手,归纳河流的水文、水系特点。
4、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中也可以归纳出了解某区域人口特点的方法:(P12)(1)人口总数(2)人口占世界的地位(历史条件)(3)人口密度及分布(自然条件)(4)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条件)(5)城镇人口比重(社会经济条件)(6)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教材从“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层面来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
但在学习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例如:1、学习大洲时主要侧重于:(1)阅读地图——掌握各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2)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居民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讲述亚洲),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再由学生根据方法去了解某个区域的地理知识(了解欧洲)。
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区域的突出特点。
如亚洲的面积、人口居世界第一、亚洲的季风性气候;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经济;非洲的热带高原,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种人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评估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学习策略,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读图、解析、判断和理解技能。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积累了经验,初步构建了简单的地理知识体系,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乐于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热衷于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完成七年级下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
2.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制图技巧,对全球有更清晰的认知,对一些关键国家和地区有详尽的理解。
3. 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1. 第一单元:认识大洲本单元主要介绍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地形、气候、河流和人口等方面的知识。
核心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点。
难点在于比较七大洲的气候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 第二单元:了解地区本单元涉及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极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和经济等。
关键内容是掌握上述地区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分析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3. 第三单元:走近国家本单元将深入学习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地理信息,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
重点是理解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气候,以及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理解美国的农业带分布。
四、教学策略1. 深入研究教材,梳理知识结构和教学路径,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制作教学辅助材料,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
2. 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通过地图和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直观认知,强化理性理解。
3. 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高效课堂,关注全体学生,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和理解。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教材研究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教材研究1. 教材简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为广大七年级学生编写的。
本教材以生动的图文结合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及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教材结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具体包括:- 第六单元亚洲- 第七单元非洲- 第八单元欧洲- 第九单元美洲- 第十单元大洋洲与南极洲- 第十一单元中国地理- 第十二单元世界各地的生活与经济- 第十三单元环境保护- 第十四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十五单元实践活动3. 教材内容6.1 亚洲-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国家与文化6.2 非洲-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国家与文化6.3 欧洲-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国家与文化6.4 美洲-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国家与文化6.5 大洋洲与南极洲-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国家与文化6.6 中国地理-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省份与文化6.7 世界各地的生活与经济- 生活方式与俗- 经济发展与产业- 国际组织与合作6.8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与对策- 可持续发展- 环保意识与行动6.9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6.10 实践活动- 地理观察与调查- 地理实验与制作- 地理游戏与竞赛4. 教材特点- 图文并茂:采用大量的地图、图片、图表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行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建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控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视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控其地势、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控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控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势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控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势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掌控以上各国的地势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控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散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干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势特点和蔼候特点;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干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点,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研究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掌控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说课稿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九章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各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阐述了不平衡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对全球化的制约作用。
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全球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但对于全球化的本质、内涵以及不平衡发展的原因等深层次问题,还需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有待提高,教师需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各国的影响,理解不平衡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对全球化的制约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全球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各国的影响;不平衡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对全球化的制约作用。
2.教学难点:全球化和不平衡发展的内在联系;如何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揭示问题的本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全球化和不平衡发展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时事新闻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分析全球化对各国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分析不平衡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对全球化的制约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全球化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是根据教材分析的一般模式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进行地理教材的分析,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的教材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范文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对于七年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课程,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的学科,在初中课程中扮演着相对“尴尬”的角色。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
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内容分析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七年级下册地理解书

七年级下册地理解书
七年级下册地理解书内容主要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和相关内容。
在这本教材中,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的构造、地理坐标、气候和气候带、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
下面将针对每个章节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构造。
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的内
部结构、地球的外部形态、地球的运动等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理坐标和地球的测量。
学生将学习到地理坐标的概念、
地球上的经纬度、地球上的地理位置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位置和方位关系。
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气候和气候带。
学生将学习到气候的形成原因、影响气候
的因素、气候带的划分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到地理环境对人
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迁徙和定居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总的来说,七年级下册地理解书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通过学
习这本教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坐标、气候和气候带、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这本教材,增加对地理学的了解和认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就是使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于使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认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开朗又疑惑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备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存有了一定的重新认识,但对人口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想】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价值的地理”理念启程,非政府基本建设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西亚》说课稿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西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主要介绍西亚地区的地理情况。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西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民族宗教、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亚的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西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西亚地区作为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学生可能对其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民族宗教、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民族宗教、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对西亚地区复杂的局势和国际关系进行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亚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讲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民族宗教、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西亚国家,如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分析其地理、、宗教等因素对国家关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地狭人稠与进出口经济
法国的工农业与核电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与旅游
美国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巴西热带面积、农产品和水电
澳大利亚的独占大陆与工矿业、农牧业、
服务业
俄罗斯的地广人稀与西伯利亚开发
“认识大洲”:重点是亚洲; “了解地区”:重点是东南亚; “走近国家”:重点是日本。
建议一:仔细研究课程“标准” 建议二:了解编者意图,整体把握 教材内容
各“地区”在“标准”中规定的区域地理要素 区域地理要素 东南 南 西 欧洲 两极 亚 亚 亚 西部 地区 √ √ √ √ √ √ √ √
地理位置、范围、主要 √ 国家和首都 √ 地形分布与人类活动 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 √ 生活的影响 河流及对城市分布的影 响
区域地理要素
东南 南 西 欧洲 两极 亚 亚 亚 西部 地区 √
(4)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条件);
(5)城镇人口比重(社会经济条件);
(6)主要人口问题。
建议一:仔细研究课程“标准” 建议二:了解编者意图,整体把握 教材内容
建议三:注重区域学习方法的分析
总结
四、区域地理学习要求
“了解地区”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2)通过阅读地形图——知道主要的地形区 及分布。 (3)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地 区的气候特点(与其紧密联系的农业发展)。 (4)通过举例——了解本地区风土人情。
3. 区域气候的分析方法(P8) (1)有哪些气候类型; (2)气候类型的分布;
(3)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4. 区域河流的主要方法(P10-11) (1)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2)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3)从气候、地形入手,归纳河流
的水文、水系特点。
5. 了解某区域人口特点的方法(P12) (1)人口总数 ; (2)人口占世界的地位(历史条件); (3)人口密度及分布(自然条件);
-地区-国家”的组合,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
项“标准”;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
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不一定是一
个区域对应一条“标准”。
例如:“认识地区”部分的“标准”
1.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 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 特点。 2.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 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 3.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 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 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③国家特色;
④与我国的关联程度;
⑤地理环境的代表性。
亚洲的日本
非洲的埃及
欧洲的法国 北美的美国 南美的巴西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世界上最大的俄罗斯
日本:
全面性的介绍 ---- 东亚岛国、多山的
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
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6 个框题学习日本地
理,但侧重讲授外向型发达的经济。 同时,让学生了解学习和分析一个国 家的基本方法。
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③注
重案例分析—收集有关日本地理的新资料,
通过资料的分析认识日本地理。
(1)通过读图——掌握该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
1、运用地图学习
“标准”中出现最多的词是: “在地图
上……”、“运用地图……” 。运用地图可以
获取各种地理信息 ,并分析总结各地理要素
的特征和规律。
2、运用图表学习
图表指地图以外的其他图表,也是地理
的重要工具学习。柱状图、扇状图等数据图
表可以更形象化、具体化说明问题;知识归
2、第二章
“了解地区”
欧洲西部:是世界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其
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欧洲联盟及繁荣的旅 游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
两极地区:是地球自然系统的“冷源”,原
始生态的科学研究意义重大。
3、第三章
“走近国家”
湘教版选择国家的依据是:
①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历史与经济地位);
②各大洲之间分布的相对均衡性;
三、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一)不同层面区域地理知识学习方法
1. “认识大洲”时主要侧重于:
(1)阅读地图——掌握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
(2)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
气候、河流的特征。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居民以及区域
内经济发展差异性。
例如,亚洲地理的讲授: 图1-1 亚欧地形,分析亚洲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 图1-7 亚欧气候类型和阅读材料“亚洲 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分析气候特征。 图1-14 亚欧人口分布、图1-15 亚欧国 家和地区、阅读材料“亚欧的民族”和 “亚欧政治地图的变化”了解亚洲居民和 国家等。
(3)通过分析有关资料——了解本国的经济
发展特色。
(二)区域要素特征的学习方法
1. 区域位置的学习: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例如,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
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
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
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
上分界。
2. 区域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P5) (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地形分布特点 (4)主要地形 (5)最具特色的地形
注意:
• 亚洲的地理知识可通过教师引导与讲授; • 要教给学生“认识大洲”的方法(学会怎样 分析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 征、河流特征等,其中位置特征是分析问 题的关键)。 • 欧洲地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利用学习亚洲 的方法,自主学习为主。 • 在学习时要注意各区域的突出特点。
2. “了解地区”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2)通过阅读地形图——知道主要的地形区
纳列表可以增强其对比性。
《地理》七下中分别为图 1-45、图2-42、
图3-58,共145幅图。各种地图、图像和图表
是文字系统的一部分,是对正文文字的说明
和补充。
3、运用资料学习
资料的获取渠道,教材、书籍、互联网、 报刊、印象制品等。
获取资料的目的是用来解决或说明地理
问题。
4、运用实例学习
建议一:仔细研究课程“标准”
湖南教育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地理》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桥西区中学教研室 田希倩
世界区域地理
• 大洲:7个 • 地区:36个
• 国家:194个
一、世界区域地理教材“案例”选择 世界区域地理区域标准数量及 不同版本教材编写数量
标准 内容 标准 数量 湘教版 七下 人教版 中图版 七下 八下
“亚细亚”和“欧罗 国家最多的大洲 “新大陆” 1 巴”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 2 洲地形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 3 候 南北各异的自 高原为主的地形 然环境 炎热的气候 移民与经济
丰饶的资源 4 大河众多的亚洲 5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亟待发展的经济
本章以亚洲为重点,在知识展开的 过程中,以亚洲系统地理知识传授为明 线,使学生了解亚洲地理概貌,同时以 学习大洲的方法为暗线,旨在使学生领 悟、掌握学习大洲的有关方法与技能。
美洲
湘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内容选择比较表
标准 内容
选择区域
湘教版 人教版
认识 亚洲、欧洲、非洲、 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东南亚、中东、欧洲 认识 东南亚、南亚、西亚、 西部、撒哈拉以南的 地区 欧洲西部、极地地区 非洲、极地地区 日本、澳大利亚、美 日本、澳大利亚、美 认识 国、俄罗斯、埃及、 国、俄罗斯、巴西、 国家 法国、巴西 印度
√ √
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 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 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 组织 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 殊性及科学考察和环境 保护的重要性
√
√ √
√
√
√
√
建议一:仔细研究课程“标准”
二、世界区域地理的主要内容
“认识大洲”一章注重自然地理 “了解地区”一章注重人文地理
“ 认识欧洲”,基本上是以“活动” 和“阅读”的形式体现,让学生主动地学 习欧洲地理,特别是亚欧两洲的对比分析。
2、第二章 “了解地区” 东南亚:突出的是海陆交通、富饶的物产
与华人最多聚居地。
南亚:作为相对独立的次大陆地理单元,
有其独特的宗教、人口与经济特征。
西亚:是国际政治的敏感地区,五海三洲
之地、世界石油宝库和阿拉伯世界。
建议二:了解编者意图,整体把握
教材内容
建议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分析总结 建议四: 充分利用地图、图表、资料 及实例
五、几个问题
1、为什么把时区知识放在“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这一章?
亚欧东西经度跨度大(大约0°--180°),
人口稠密。
2.日本是“走近国家”的学习重点,在教 学中应如何处理? ①紧扣日本岛国的地理位置特征—这是一 深刻影响日本经济的纽带;②注重对比分 析—和中国对比,从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角度
大洲 地区 国家
1 5 5
5 5 7
1 5 6
1 5 6
不同版本教材“大洲”内容选择
湘教版七下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第二节 非洲
人教版七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 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中图版八下
第 5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 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二节 亚洲 的人文环境
第三节
(1)通过读图——掌握该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 及分布。
(3)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地
区的气候特点(与其紧密联系的农业发展)。
(4)通过举例——了解本地区风土人情。
(5)知道本地区著名的国际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