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干眼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白涩症和神水将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水将枯(ZY/T001.5-94)。

(1)目珠干燥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有皱褶,眵黏稠呈丝状,黑睛暗淡,生翳。

(2)眼干涩、摩擦痛、畏光、视力下降,同时口鼻干燥,唾液减少。

(3)泪液分泌量测定,多次Schirmer法少于10mm/5min。虎红染色试验阳性,荧光素染色试验阳性。

(4)多见于50岁左右女性,双侧发病,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

(5)必要时作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血沉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五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为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

(2)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BUT)≤10秒为异常。

(3)泪液减少: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法)≤10mm/5min;乳铁蛋白含量≤0.9ug/ml为异常。

(4)眼表面损害: 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1+2(≤5秒)或1+2(≤10秒)+3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3)及(4)则可加强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肺阴不足证:目珠干涩不爽,磨痛异物感,久视疲劳,时常白睛隐隐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目珠干燥无光泽,涩磨畏光,眼极易疲劳,视力模糊,甚至眼睑痉挛,口干少津, 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细。

3.肝经郁热证:目珠干燥,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二、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

(1)肺阴不足证

治法:滋阴润肺。

推荐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麦冬,白芍,玄参,丹皮,薄荷,南沙参,玉竹等。

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等。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 茯苓,泽泻,甘草,枸杞子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口服液、生脉饮等。

(3)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肝解郁。

推荐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山栀,炒柴胡,炒枳壳,炒白术,白芍,炒当归,白茯苓,薄荷等。

中成药:丹栀逍遥丸等。

2.针灸治疗

体针:常用穴位: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太阳、四白、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等。

可根据病情采用头针、耳针、眼针、耳穴敷贴、雷火灸等。

3.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选择中药雾化、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

4.护理与调摄

(1)饮食:少食或忌食刺激及辛辣的食物。可自行泡制枸杞菊花茶饮用。

(2)生活习惯:避免用眼过度,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避免强光与烟尘刺激;勿滥用眼药水。

(3)心理:保持心情舒畅,调整情绪,调畅气机。

(4)其他:若有屈光不正,应及时矫正视力。

三、疗效评价

以临床症状、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为观察指标。

治愈:症状消失, Schirmer多次测定大于10mL /5min,泪膜破裂时间大于10 s,角膜染色消退。

好转:症状减轻, Schirmer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增加,泪膜破裂时间较前延长,角膜荧光色素染色较前减少。

无效:症状无改善, Schirmer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未增加,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无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