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真谛,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可见数学教学不能光凭书本,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悟到数学的价值,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使数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而工具的价值在于应用,从应用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义,打下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础。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
么?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面对实际问题,能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指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2.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建构主义教学论强调,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经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应该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明确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并能切实知道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抽象出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我在实习时,听过一位老师上《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她的导入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声回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生(兴奋地齐答):当然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穿我的鞋子和衣服,你们在家里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妈妈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很大。
生2:像裙子一样……
师:你妈妈穿你的衣服吗?
(学生感觉很好笑。)
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3:我的衣服太小了,妈妈穿不上的
生4:妈妈会把我的衣服撑破的。
……
师:你的衣服妈妈为什么穿不上?像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会更深入地知道妈妈为什么穿不上你的衣服。
“妈妈的衣服太大了”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颇具人情味的问题,让儿童深切感受到数学实际就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会用到它。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处处有数学,把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然而,理论和实际往往有很大差距,想要使
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于实际的能力。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要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二、教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课本中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一种缩形、提炼、概括和应用。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数学教学形式的选择,并不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动、笑、玩”之后的思考。要体现这种思考的价值性,教师必须在这方面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生活化的学习背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原由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教学起点,创设有效的学习背景。二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新知识的客观需要,选择针对性较强、有意义的、有思维价值和有利于进一步探究学习的
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应以昨天(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这个基础上,提高今天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数感和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然后去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当然也应该“跳一跳,摘果子”,去解决明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我们今后的教学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让数学知识更好地服务生活,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