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于红利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年第12期
在22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不迷信、不盲从,要敢于怀疑和否定,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批判中成长。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前提。传统的以教师绝对权威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容易造成学生的消极、被动和盲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堂必须建立在民主、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基础上。
富有挑战精神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积极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让学生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教师和他人挑战、向自己挑战。
要敢于向书本挑战。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书本的权威性,大大扼杀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因此,我教育学生要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书本知识,不唯书,不尽信书。
如在教学“化简比”这一课时,例题是把“∶”化成最简整数比,书上介绍的方法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化简,即:=(×6)∶(×6)=5:4,而在实际的化简过程中,部分学生不习惯这种方法,他们认为∶=÷=5∶4也是可以的,但因为书本上没有这样的方法,所以学生不敢提出来。我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告诉学生书上的方法不一定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只要开动脑筋,完全可以超越书本。
要敢于向教师和他人挑战。传统的“为师命是从”的思想和从众心理大大束缚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民主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同时,鼓励学生不要盲从别人的思维模式,要学会“一题多解”。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题目: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10小时,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题目一出示,思维敏捷的学生马上举手,列式为240÷4×10,我问:“还有谁是这么想的?”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举手了。我继续问:“还有别的方法吗?”结果,半天没人举手。我没有就此结束,继续引导:“4小时行了240千米,那么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呢?8小时又行了多少千米呢?”没等我讲完,就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列式:(10÷4)×240,因为10除以4表示10里面有2.5个4小时,而1个4小时行了240米,2.5个4小时(即10小时)就行了600千米。此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了倍比的方法。
课后,我问那位同学是什么时候想到用倍比法来解此题的,那位学生自豪地说:“我一开始就想到了,只是别的同学都认为只有一种方法,而且第二种方法的道理我不能很好地叙述,所以刚开始时我不敢说……”可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敢于向别人挑战的精神非常必要。
要敢于向自己挑战。学生主体经验也是阻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鼓励学生敢于向自己挑战尤为重要。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让学生比较和的大小。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把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后,我鼓励学生再用别的方法进行比较。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把它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那位学生话音一落,其他学生都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这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比较方法,里面有4个,比一半要大,而里面有5个,比一半要小,所以>。”精彩的发言,让课堂上不约而同地响起掌声。
掌握方法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保证。数学判断是对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进行判断的方法。否定判断的常见方法有反证法、排除法、比较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学生对否定判断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品质,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批判性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能展现他们才能的空间,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就会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喷涌而出。
编辑汪倩